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447771
持续被动活动预防膝关节僵硬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2-1071-01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骨科医师Salter R B提出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理论后,对于骨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广泛临床应用,证实了CPM对于减少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恢复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科对57例下肢骨关节术后的患者进行CPM,有效地减少了膝关节僵硬的出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7例,男43例,女1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平均43岁。股骨干或胫骨干骨折39例,其中28例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11例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髁上或髁间粉碎性骨折3例,行动力髁螺钉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8例,行AO支持钢板内固定;膝关节僵硬5例,行膝关节松解术;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本组病例使用浙江金华市科惠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K-B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CPM。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以后使用。膝关节活动角度从30°开始,每天增加10°,逐渐加大到最大角度。每天活动4~6h,持续10~14天。

    2 结果

    本组除1例膝关节剥离松解术后的患者伤口有渗血外,其余56例伤口均甲级愈合。经过10~14天的CPM以后,57例患者的膝关节屈曲范围可达到95°~120°。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的45例中,1例全膝关节置换和1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为95°,1例全膝关节置换、2例膝关节松解、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为105°,其余41例膝关节屈曲范围可达120°~140°。

    3 体会

    3.1 下肢骨与关节术后进行CPM的前提条件是牢固的内固定 [1] 本组50例下肢骨折患者,均按照AO技术的要求进行了牢固的内固定,在进行CPM前摄X线片了解骨折术 后的情况,经过10~14天的CPM后,再次摄X线片进行对照,未出现骨折移位的情况。因此,选择病例进行CPM时,必须了解骨折的固定是否牢固。否则,可能会造成骨折的再移位,影响治疗的效果。
, 百拇医药
    3.2 在进行CPM时,活动的角度必须逐渐增大,不能急于求成 盲目快速地加大活动角度。这样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影响伤口的愈合。本组1例膝关节松解术后的患者行CPM时,自行增加活动角度,引起伤口渗血,经减少活动范围及局部换药,3天后伤口愈合。因此,进行CPM时,要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不能随意增加活动的范围。

    3.3 有效地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减少关节僵硬的出现 根据CPM作用机制,持续被动活动不断将刺激信号经关节囊的神经末梢上传到神经中枢,抑制了痛觉信号的上传,病人感不疼痛,即所谓的痛觉闸门学说 [2] 。本组病例开始CPM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随着活动的进行,疼痛逐渐缓解。有9例患者,活动角度到90°时,出现较明显的疼痛,给予镇痛剂治疗后缓解。因此,进行CPM时不是绝对的无痛,如疼痛加重,可以使用镇痛剂,以保证活动的继续进行。同时,在进行被动活动的间隙期,要积极地主动锻炼下肢骨关节。医护人员要有计划地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及肌肉的主动活动,防止关节功能障碍及肌肉的萎缩。有2例患者,由于惧怕疼痛,没有积极地进行术肢的主动活动锻炼,影响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在3个月后随访时,术肢膝关节屈曲只达95°。所以进行被动活动时,也不能忽略主动活动。由此可见,下肢骨关节术后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较为简单而且安全,能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功能,有效地减少膝关节僵硬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董伟强,余楠生,白波.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手术后的运用.中华创伤杂志,1997,6:382.

    2 陆裕朴.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558.

    作者单位:510630广东省广州邮电医院外科

    (编辑李 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