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12779
我在云南的三次历险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67期
     2004年6月中旬后,征得云南、贵州、湖南三省有关部门的同意,我又开始了因非典而中断近一年的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采访拍摄工作。

    云南是第一站。我于6月23日傍晚到达昆明,从次日上午开始,在云南省卫生厅中医处马处长的安排下,采访拍摄工作顺利紧张地进行了3天,最后只剩一位藏族老专家没有拍摄。我决定到藏区拜访他。27日6点55分我到达云南省迪庆州中甸县,早餐时刚坐下就感觉不适,起初以为是低血糖反应,马上喝了一杯浓糖水,但症状未缓解(此时距下飞机约20多分钟)。随后出现两手颤抖、呼吸急促等症状。接我的藏医院李洪英主任意识到这是“高原缺氧反应”,马上送我到藏医院吸氧,但因吸氧器不好用,我的症状很快严重,呼吸困难,舌头、脑袋、四肢僵硬疼痛,手指抽搐呈鸡爪状,胸部紧束憋闷,全身有充气膨胀感。我意识清楚,喘着粗气连说快救救我。藏医院齐继光院长立即用急救车送我到迪庆州人民医院,这里的医护人员救治高原反应很有经验,经过吸氧、输液、服藏药、心电监护,大约12点后我的症状基本缓解。这时,齐院长对我说:“你是典型的高原反应。赶快吃午饭,休息后到藏族老专家家拍照,然后尽快下山。”本来我还打算拍些藏区的美丽风光,为第三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画册》选取封面。因为迪庆州中甸县已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儿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翠绿的原始森林、辽阔的高原草原、海蓝色的天空、棉絮状的白云,还有造型奇特的各种寺庙等,这回肯定是拍不成了,我只好服从安排,但坚持先拍照后休息。为确保安全我仍吸着氧气去吃饭,但上到二楼就又出现早晨的症状,面色黑紫,病情更加严重。我又一次被急救车送往州人民医院。下午3点,州卫生局长和齐院长经向省厅请示后决定:马上下山,越快越好!
, 百拇医药
    这次来中甸的最大愿望就是拍摄向·初称江楚老专家。他是国家第一、二、三批确定的云南省惟一一位藏医专家,前两次都因老先生出差,错过了拍摄机会。现在老专家就在身边,如果就这样走了实在不甘心。此时的我,虽手指麻木,但整体症状缓解,呼吸已平稳。我用微弱的声音哽咽着请求齐院长能否把老专家请到抢救室为他拍摄。齐院长告诉我:“老先生已八十多岁高龄,腰腿不好不出门了”。但看到我如此诚恳,马上把我的情况电话告诉老专家。当老专家得知我突发重病还要工作,深受感动,决定来医院看我。院长派车将他接来时,天空突降瓢泼大雨。当老先生拄着拐杖来到我面前时,我立即请求大夫拿掉右手上的监护用具,激动地与老专家握手致谢。医护人员用枕头、被子垫着使我半坐起来,我端起相机抓紧时间抢拍。从镜头中我端详着老专家:浓眉大眼高鼻梁,皮肤白净宽脸庞,完全不是普通藏族人的模样。我一口气拍了十几张,虽然没理想的背景,没换服装,但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后来我才知道,老专家不仅是著名的藏医药专家,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活佛。当地人非常崇拜他,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希望让他摸一下头顶,求得神灵保佑。他们还告诉我:“你和老人家握了手,得到了神灵的保佑,你一定会平安的。”我不迷信,可这次我确信,真有神灵之手保佑着我。
, http://www.100md.com
    时间就是生命。刚拍摄完,医护人员马上把我抬上早已等候在外的急救车上,吸着氧,输着液,司机开足马力往低海拔的丽江疾驰。让我没想到的是,汽车异常颠簸,输液的手上出现回血,李主任只好拔掉输液针,单靠吸氧维持。我躺在窄小的硬板床上,被子、枕头不知掉了多少回,连半人高的氧气瓶都被颠倒了,幸亏李主任保护没有砸到我身上。我大汗不止,汗水浸湿了衣服和被子;两脚冰凉,只好请李主任帮我把鞋穿上;全身颤抖,手脚麻木,但还竭尽全力强迫双手抓住床边;不听使唤的腿脚下意识地蹬住车厢壁,以防整个身体被抛甩出去。剧烈的颠簸使我感觉心脏都要被震出来了,实在忍受不了,我请求司机能否停一下车或减慢些速度?司机坚定地说:“不行,这里仍是海拔3400米,必须尽快下山才能保住你的生命。”李主任向我解释剧烈颠簸的原因:由于修高速公路,原来的路面被彻底挖开,路面坑洼不平,新路还没有修好,一般车都是绕道而行。但到丽江需10余个小时,为了抢时间,领导选派技术最好的司机走旧路,我们也在忍受,相信你能挺住。我默默地点点头,咬紧牙关给自己鼓劲,希望能经受住这次严峻考验。李主任紧握我的手鼓励我,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我无力睁开眼睛但是心情渐渐放松了。与此同时,齐院长、省卫生厅中医处、省中医院赵淳主任等不断打来电话询问病情和位置,及时做出相关指示。每一次通话李主任都详细转告我,我虽然不能讲话,但心里非常感动,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 http://www.100md.com
    晚上7点半,汽车经过4个半小时的急驰终于到了丽江,按照卫生厅的安排直接将我送到市人民医院。院长和科主任赶来看我,询问病情,制定抢救方案。主治医生王大夫是刚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回来的。针对血压低和手指颤抖麻木,马上用升压药和补充钙、钾。为了让我放松,她讲她在北京参与收治第一例非典病人“毒王”的惊险过程,我听得很认真,30分钟后手麻症状缓解,夜里11点钟输液和吸氧结束后,我也精疲力竭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我饿得发慌,才想起已经36小时粒米未进。司机和李主任太累了,我没有惊动他们,自己下楼吃了早点,除了头痛,感觉好多了。丽江海拔2300米,5年前我来过,没有不适感觉,现在头痛,仍是高原反应后遗症。我决定自己乘大巴尽快赶回昆明,心想那里海拔1900米,应该没问题了。李主任和司机反复叮嘱我,并送我上了大巴。经过10小时路程,晚上7点到达昆明。我马不停蹄地去火车站买了第二天开往贵阳的火车票,并与贵阳中医管理局周茜老师联系好,争取一天拍完,然后又与湖南中医管理局的郭副局长联系,并买了同一天去长沙的火车票。一切安排妥当,我的头仍然很痛,省中医院赵淳主任得知后让我马上到医院吸氧,一小时后头痛缓解。但我没有意识到更大的危险正一步步向我逼来。
, http://www.100md.com
    29日午饭后头又剧烈地痛起来,胸口憋闷,我还没重视,满脑子想的都是到贵阳怎么拍摄。然而,还没去火车站,急转直下的病情又把我送进了省中医院急诊科。这是事隔一天后的第3次抢救,我嘴唇紫疳,心肌缺血,怀疑冠心病,后来还发现心包积液。省中医处和医院领导来看我,要求通知单位和家属,我坚决不同意,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能让他们为我着急。这回我真的害怕了,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很危重。我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安心静养身体。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把摄影包交给主治大夫保管。经过十几天治疗,医院建议我尽快回北京彻底检查,同时要求必须有人陪同才能回京。我决定回京,但仍固执地一个人上了飞机。临上飞机前,一口气吞下15粒丹参滴丸、5颗生脉胶囊,还备了几种急救药。能否坚持住3小时的空中飞行,心里七上八下直打鼓,我何尝不想身边有人照顾,只是觉得花费这笔钱太浪费。飞行中,我冷得发抖,空姐拿来两床毛毯,把我从头到脚裹了个严严实实,只露出鼻子和嘴。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我才敢相信自己终于又闯过了一关。机长批示用轮椅把我送到了出站口,等在那里的家人看到我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我病了,而且病到这种程度。看到亲人我憋了许多天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抱住丈夫和女儿久久不愿分开,不停地说着:“可回来了!可回来了!”后来他们看了我的日记,才知道实情。
, 百拇医药
    回京后同事们很快把我送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经过苗阳主任和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检查和治疗,确诊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部分功能受到损伤。出院后我继续调养治疗,陆续发现颈椎、胸椎、腰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内分泌严重失调(更年期综合征)、脾胃不和等,经过名老中医李维贤、路志正、孙树椿、蔡连香、陈宝贵等教授的精心调治,我的身体逐渐康复。

    我一直想把这段历险写出来,可多少次都没有完成。一想起那些场面,就心慌手抖写不下去。最初的底稿,还是女儿根据我的日记帮我整理的。后来随着病情的好转,我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改。有人说,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可我认为,一连三次的历险,它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这个过程使我有了太深的感受,这个结果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我现在有两个愿望:一是借此机会向所有抢救、治疗、看望、关心、帮助我的医护人员、各级领导、同事、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二是告诫所有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同志,特别是中年朋友们,千万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超负荷拼命干,要量力而行,没有健康的身体就谈不上更好地工作。另外,我以亲身体会告诫大家,如果身体处于严重疲劳状态、更年期,或是感冒时,最好不要到高原去,那样最容易发生危险。, 百拇医药(王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