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小说连载 > 药铺林
编号:10523012
小说连载:药铺林 一百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1期
     李亦著

    它教我观天像,视地理,教我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它教我怎么做人,怎么看人,怎么看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这是一种方法,是认识世界和人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上苍送给我们的一份生存手册。它每一页上都打着天、地、自然的烙印,它充满了上苍认知世界的机智。这种理论的变化跟自然的变化同步,都是极其缓慢的,你想想,对我们生存的自然界来说,几千年不是太短了吗?我们的《黄帝内经》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人说给一个刚刚会说话的孩子听的话。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起来?一代人,两代人,几十代人,几百代人,几千代人,什么时候才能完全听懂他的话呢?它像高山和大海一样古老,它早就看到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一种理论应用的时间越长也就越可能接近真理,你不这样认为吗?”我的滔滔鸿论显然引起了她浓厚的兴趣。

    “西医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借助于原子分析,认为世界和物质是由原子组合而成,人体也是如此,既能分解也能组合。我很想知道中医认识世界和人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老子》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医认为世界是一种元气,元气产生了阴阳,阴阳又产生了万物,包括人体。具体到诊病,它是先看人后看病,再由形到气。取自然之象,比人体之病变。”

    “过去我对中医差不多是持怀疑态度,这都是因为我对中医的了解不够,往后我再怀疑怕是你也不答应了吧?”她笑着看我一眼。我没有强迫她了解中医的想法,就像我也不希望别人强迫我学习西医一样。因为往远处看,中西医最终难分高下优劣。

    “用另一种思维方式认识中医确实有困难,比如我对你们的辨证论治怎么也搞不明白,我现在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原理,知道中医的本质,或者说,想知道中医和西医的不同。”

    “中医的本质我说不好,这只能跳到另一个行当才能看出来,我只能告诉你我对中西医的一些看法。和你一样,我对西医的了解也不多,因此对外人也不敢乱说……”
, 百拇医药
    我停了一下,我想稍微思考一下她提的问题,因为我从来没有把这两个学科作过比较。

    “我又不是外人,直说就行。”

    “中西医的差别肯定很多,就说感觉最明显的吧,我觉得西医总是想找一种普遍规律,然后再研究一种‘惟一’有效的方法,‘规范’被认识的事物,把复杂多变的东西纳入一个渠道里去;比如青霉素的运用,只要确定了在它的抗菌范围内,用了就会有效……”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效,比如青霉素过敏者,比如……大概总有效率在98%以上就算不错了,还有2%的……”

    “对,我正要说说这2%呢,这2%怎么办?这似乎是西医的一个难点。而中医思考问题正好相反,它把这2%放在98%里,注意分析和处理每个个案,研究它们的特征,找出应对的办法。你注意过没有,即使两个完全相同的病人,他们的处方也有差别;有些表现不同的病人又采取完全相同的治法,这就是中医所谓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还有一个现象不知道你思考过没有,中医掌握着特大的临床样本。前几天我听科里的一个西医讲,几千年来,我国人口一直占世界人口的1/4;这样持续几千年的观察和积累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医学都办不到的,而我们并没有把这1/4的人分成98%或2%,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是100%,这听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的医学就是这样做的。”
, 百拇医药
    “这简直是一个宏伟的工程……”她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她的眼睛眨得很快,还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过了很长时间,她又问我:“《黄帝内经》对于我是个谜,都几千年了还是现代中医的必读书,你真的不怀疑它的科学性?”

    “我不知道你说的科学性是指什么,但我从来不怀疑《黄帝内经》。你知道它的成书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你也知道那时我们基本不做解剖,但它对人体的理解和描述为什么跟几千年后的现代医学的描述完全一样,比如人的五脏,中医几千年前就知道有肝、心、脾、肺、肾,现代医学通过解剖才知道人有五脏,我们翻译过来的五脏名称跟中医五脏的名称完全相同,这不是一种巧合。”

    “听说现代医学的五脏跟中医的五脏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但它们首先是指某一种脏器。所不同的是,西医对这种脏器的理解是静止的,解剖意义上的,而中医对五个脏器的理解是活的。比如中医对肝的认识,肝是罢(pī)极之本,这强调了它在五脏里的重要性,但又指出了它与其他四脏的生克关系。不仅如此,每一脏器在不同季节(时间)不同地点(空间)的表现和功能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的五脏和西医的五脏当然不是一回事啦。”

    “自从我和你哥结了婚,我就格外注意医院的中医大夫,我发现他们在做人上确实和西医不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与你们的教义《黄帝内经》有关?”

    “当然有关。所有中医都懂得先做人后做医的道理。‘医乃仁术’,仁在先,术在后。‘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这些道理大都源于《黄帝内经》,当然它教我们做人的同时也教我们怎么看人。”

    “它教你怎么看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