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猝死
编号:10820006
心源性疾病猝死 抓住死神的“马脚”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3.12.18
     解放军304医院急救部主治医师果应菲:如果现场只有1位家属,首先应该做的是:拳头举高20-30cm,锤击患者胸骨中下1/3处。

    12月4日,一位54岁的男士凌晨6时昏迷、口唇紫绀、叹息样呼吸。家属于是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求救。急救医生到达现场,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已经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7时送达医院,急诊医生又投入了1小时的抢救。8时,医生宣布患者死亡。医生从家人那里了解到患者有5-6年的高血压病史,无心脏病史,平时精神紧张、工作压力比较大。医生通过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初步判断是心源性猝死,待尸检报告确诊。

    解放军304医院急救部主治医师果应菲通过这一病例分析说,患者被发现危险时,心脏很可能刚刚停止跳动,如果家属有一些常识的话,应该避免惊慌失措,镇静下来检查他颈动脉或桡动脉有没有搏动。一旦脉搏消失,即表明心脏停止跳动。此时,如果有2位以上家属在场,应该是打电话急救与实施基础心肺复苏同步。如果现场只有1位家属,首先应该做的是:拳头举高20-30cm,锤击患者胸骨中下1/3处,锤击1-2次之后,检查心跳是否恢复,若仍无脉搏,实施基础的心脏复苏救治:按照保持呼吸通畅、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3步进行抢救。因为心跳停止4-6分钟以后,大脑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随后几分钟就会生物学死亡,这种大脑不可逆性损害是不可能通过后续抢救弥补损失的。如果先打电话后抢救,即便医生及时赶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难避免成为植物人。

    果应菲介绍说,许多心源性猝死者在其生前,既没有任何心脏病的征兆,体检报告也无法显示出心脏病变。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是45-55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虽然已经进入壮年,但是生活方式还比较接近青年,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衰老,加之不规律生活及过度承受压力,导致发生猝死。心源性猝死不全是悄无声息地降临,一些时候还是会露出马脚的。有文献记载,发病数天至数月前,有心绞痛、气急、心悸、易于疲劳、胸痛等症状,此时不论有无心脏病史,都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处在高发年龄的男子。,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李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