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厌食
编号:10826600
减肥缘于空虚 厌食症出有因 进食障碍要治“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3日 《健康时报》 2005.02.03
     日前,记者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年轻人为了减肥把自己减成了厌食症或贪食症的病人。这些人年龄大多在十几到二十多岁之间,女孩多于男孩。由于他们对体型和体重的不正确认识与期望,导致了低蛋白和贫血等身体疾病。严重时,伴有抑郁情绪,一旦被进食障碍折磨得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容易出现自杀现象。当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后,就会发现他们对身材的苛求其实只是一种表象,病人往往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

    有位女孩刚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到姨母家,原因是她的父母想要二胎生儿子,当女孩的弟弟出生后,女孩又被父母接回自己的家。虽然父母对她也还可以,但她总觉得不如对弟弟好,心里一直不平衡。上学后,由于学习成绩很好,使她自信了许多。后来有人说她太胖了,她就开始减肥,当她减肥减到引起父母关注的时候,心里想:他们终于关心我了,于是越减越厉害。当她患了厌食症后,父母为给她治病到处奔波、倾尽所有,她这才体会到“原来父母也是爱我的,而爱的不仅仅是弟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科康岚大夫认为,很多患者因为缺少关爱,缺少了归属感和幸福感。正像有的病人所说“我并不是想要那个美丽的外表本身,我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被认可、被关注和被爱”。所以说,有些在缺少关爱环境中成长的人,造就了自卑的性格,与其说减的是体重,还不如说是在减自卑。

    康大夫表示,进食障碍并非是一种“饮食病”,很多原因是“家庭问题”造成的。表面上是食物惹的祸,其实却是交织着爱与恨,控制与反控制的权力之争。在父母过分关心和爱护或束缚下成长的孩子,常常感到一切都不能由自己做主,这种对自身的失控让他们不安,甚至愤怒,所以,他们选择以控制进食作为武器。有个孩子曾天真地一语道破个中玄机:“我要是吃饭了,父母不听我的怎么办?”

    要想走出这一误区,就不能纠缠于“吃”与“不吃”的问题,而是应该明白,厌食或贪食并不是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如果你想得到某些东西或别人的认可,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或其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法获得。提高自身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呢?康大夫概括为:情绪调控———保持相对平和、愉悦的心情,增加自信心;人际交往———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社交圈;不断进取———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并付诸努力以及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等。当然,家庭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做父母的应该懂得,养孩子不是在养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孩子的自尊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不是通过供给的物质而获得,而是通过给予的关爱而获得。

    对于已经发生进食障碍的患者,医生一般采取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如果进食障碍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由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专业治疗和护理。,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何佳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