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20期
编号:10609894
颅脑损伤2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20期
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由于损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根据临床观察,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1991~2003年,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部分资料作为统计学资料,诊断治疗均以门诊或住院病历的最后诊断及治疗方案为准。性别与年龄分布,本组资料23 例中,男20例,女3例。其中男性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为18岁,19~29岁的7例;30~39岁的8例;40~49岁的4例;49~61岁的5例。女性最大的为49岁,最小的为30岁。其诊断标准以格拉斯哥昏迷计分伤情分类法(GCS)为准。

    2 结果

    损伤种类与性质 在总共23个病例中:存在头皮损伤的23例;有颅骨骨折的6例;原发性脑损伤7例;继发性脑损伤11例;并发症和后遗症2例;结果为轻型颅脑损伤的10例;结果为中型颅脑损伤的6例;结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7例。

    3 讨论

    3.1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实质上也是头部损伤,是颅脑外科中极为常见的类型。就人体损伤部位而言,颅脑损伤无论是作为损伤类型还是病因,在外伤和道路交通事故中均占首位;二钝器和枪弹损伤所涉及的人体部位,最多的也是颅脑损伤。由此可见,颅脑损伤在颅脑外科,尤其是颅脑损伤学中的特殊地位及其重要价值。

    3.2 头皮损伤 头皮损伤大体可以概括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前者主要为头皮血肿,后者主要为头皮损伤。头皮血肿:多为钝器直接损伤,因头皮与颅骨的运行方向不一致造成的,按其解剖层次分为以下几种。(1)头皮下血肿:头皮下层与表皮层和帽状腱膜层在组织结构上连接甚紧密,使损伤后的出血受到限制,因此血肿通常较局限,并且易于诊断。血肿中央可有波动,其周围组织常因水肿变厚,触诊时有凹陷的感觉,容易误诊为颅骨凹陷性骨折,因此常须经X线摄片方能断定是否会合并有颅骨骨折。(2)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发生在帽状腱膜下层内,易于广泛蔓延,甚至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层,在成人形成所谓帽状腱膜下血肿。(3)颅骨骨膜下血肿:因常见于有产伤史的新生儿,故此处不予讨论。以上三种血肿有时可以同时发生混杂存在,注意鉴别。头皮裂伤:多为锐器直接作用于头皮所致,依其致伤物的性质不同,裂伤的大小深度不一,创缘可不规则,严重者尚有组织缺损。

    3.3 颅骨损伤 为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颅骨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