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21期
编号:10582946
良肢位在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21期
1临床资料,2良肢位的调整,3结果,4讨论,参考文献
     脑血管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各种急性期的抢救治疗,也取决于患者康复护理的训练,甚至卧床的姿势对预后也能产生明显影响。不论急性期治疗多好,如果不注意调整卧床的姿势,异常运动模式增多,痉挛将会增加,大大影响病人的预后。

    笔者观察了37例有痉挛状态的脑血管病患者,并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治疗组痉挛发生率明显下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病人发病后全部出现过上、下肢痉挛。男32例,女5例,年龄60~69岁28例,70~79岁8例,80岁以上1例。全部病例经CT扫描确诊,其中脑梗塞30例,脑出血7例。同设23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等方面相似的患者为对照组。

    1.2 临床表现 发病后1个月内出现者11例(29.7%),发病后3个月出现者20例(54.1%),半年内出现者6例(16.2%)。治疗组卧床时注意调整姿势37例,对照组卧床时未注意调整姿势23例。

    2 良肢位的调整

    脑血管病一旦造成肢体瘫痪,往往同时伴有肌张力的改变及痉挛状态的出现,此时护理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反射抑制法和持续性的控制等方法来对抗异常运动模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