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22期
编号:10583695
创伤弧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22期
1荚膜多糖,2细胞溶素,3蛋白酶,4铁载体,5结语,参考文献
     1 荚膜多糖

    1.1 致病性 Vv产生的CPS是其毒力必需因子,不但能够使Vv逃避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且能直接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TNF-α和前炎症细胞因子。CPS诱导产生的抗体无论是在主动保护还是被动保护的动物模型中都能抵抗Vv的攻击。实验 [1] 用Vv有CPS毒力株和无CPS毒力株3.0~4.0×10 6 CFU腹腔注射攻击小鼠,2h后CPS组83%动物血清中能检测到TNF-α,无CPS组仅为50%,并且3h后小鼠体内Vv被清除,血清中检测不到TNF-α而CPS组6h TNF-α达高峰,6~9h下降后,在12h又达到另一峰值,其浓度与动物血液中Vv增殖相一致。纯化的CPS比同质量LPS对小鼠诱导TNF-α产生更快。外周血单核细胞实验显示:CPS和LPS对TNF-α的诱导都呈剂量依赖式,高峰段在6~10h,不为多粘菌素B所抑制,并同时诱导IL-6mRNA的表达。

    1.2 荚膜多糖和疫苗 Devi等 [2] 以纯化的Vv荚膜多糖(VvPS)和灭活的细胞溶素。蛋白酶通过羧基连接破伤风类毒素(TT)分别合成VvPS-TTa、VvPS-cytolysin和VvPS-eˉlastase,以羟基连接VvPS和TT合成VvPS-TTb。所有连接物皮下免疫小鼠后都能产生抗CPS的IgG、IgM。通过羧基连接的VvPS-TTa、VvPS-cytolysin、VvPS-elastase的免疫原性比通过羟基连接的VvPS-TTb更显著。以5LD 50 (1.8×10 7 CFU)的Vv腹腔内攻击小鼠,VvPS-TTa、VvPS-cytolysin和VvPS-elastase的76h保护率分别为80%、44%、40%;VvPS-TTb的保护率仅为22%;Elastase对照组病死率为70%;而VvPS、cytolysin对照组均100%死亡。提示VvPS-蛋白质联合疫苗预防Vv感染是有保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表明VvPS-TTa、VvPS-TTb和Ribi佐剂或弗氏佐剂一起使用可以明显增强小鼠的免疫反应,产生高滴度的多克隆抗血清,采用抗血清在同型Vv攻击前24h预注射,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存活率。在小鼠致死性攻击2h后症状明显时,采用抗血清治疗也非常有效,存活率达到60%~73%。这种抗血清保护效果具有型特异性,Ⅰ型和Ⅱ型之间不存在交叉保护。

    1.3 分子生物学研究 Zuppardo等 [3] 在Vv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中插入转座子,产生无CPS突变株,并从其基因组中分离并克隆出含有转座子及其两侧含有Vv的相应基因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