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5期
编号:10580991
中医药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5期
1中药提取成份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2中成药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3单味中药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4中药方剂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5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1977年,在对末梢循环取得深入认识的数年后,Gre-untzig利用一条管端带球囊的导管,第一次完成人类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其后PTCA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20%~40%的PTCA后再狭窄率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至今尚无彻底解决的方法。再狭窄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中医药在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中药提取成份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1.1 大黄素 郭丹杰 [1] 等人利用用兔髂动脉中膜层进行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培养及氚标记胸苷掺入技术观察到大黄素可抑制SMC增殖,其主要抑制细胞由G 0 期向S期转化,且抑制作用为剂量依赖性,对动脉硬化并球囊损伤组抑制作用大于对正常细胞作用。本实验为临床可能应用该药抑制SMC增殖,预防动脉介入性治疗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

    1.2 三七皂苷 李淑梅 [2] 等人将成年健康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两组,经球囊血管内膜剥脱法制成髂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探讨三七皂苷对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的预防作用及其疗效,初步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三七皂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MC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从而直接抑制平滑肌增殖的细胞周期有关。

    1.3 粉防己碱 李佃贵 [3] 等人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球囊损伤内皮后VSMC凋亡及bcl-1、bax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机制及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VSM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增生,血管中膜和内膜出现的细胞凋亡较少。Tet可明显促进VSMC凋亡、降低球囊损伤后内膜及中膜厚度、增加管腔面积(P<0.05),促进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P<0.05)。

    1.4 重组水蛭素 田建伟 [4] 等人将24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肝素对照组(n=12)和重组水蛭素组(n=12),采用兔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内膜增殖动物模型,术后2周和4周复查血管造影,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髂总动脉标本,观察到用药组术后2周和4周平均髂总动脉直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