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0期
编号:10624560
免疫组化检测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0期
免疫组织化学,1固定,2载玻片的预处理,3组织片的处理,4组织抗原的修复,5切片的显色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ochemistry)检测技术曾被公认为病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此项技术发展到今天,大大充实了病理学的内容,使病理诊断结果更精确,将病理学提高到了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近两年来,在本科同志的配合下,笔者已做免疫组化42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明显的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支持了对临床病人的治疗。现提出以下五点供同道借鉴。

    1 固定

    病理组织的固定,在以往的工作中体会到,一定要在中性10%福尔马林(pH7.2~7.4)溶液中进行充分的固定,因为组织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染色的效果。如果固定不完全或固定不充分,不仅影响组织结构的显示,还会造成细胞抗原的丢失,一般最好在标本手术切下半小时内,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pH7.2~7.4)中固定组织,固定时间不低于12h,固定液不少于组织体积的4~10倍,普通的福尔马林固定液和其他固定液不利于抗原的保存,最好不用。我科现在用的中性缓冲溶液(pH:7.4)效果很好,其配制方法如下:欲配制5000ml、0.01M、pH7.4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先配制0.01M、pH7.4PBS缓冲液,A:0.2M NaH 2 PO 4 ·2H 2 O(MW156.01),称取15.6g NaH 2 PO 4 ·2H 2 O溶于500ml蒸馏水中;B:0.2M Na 2 HPO 4 ·12H 2 O(MW358.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