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访谈
编号:10783958
拨开迷雾 重见光明——专家谈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27期
     38岁的刘女士3个月前视物不清伴黑影遮挡,最近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感觉视力明显下降。去医院检查,西医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曾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视力有所提高,此后又下降。采用激光治疗,视力无明显改变。中医诊断为双眼视瞻昏渺,根据全身及眼底辨证为血瘀痰凝,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水明目为法进行治疗2个月,刘女士视力明显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什么病?有何危害?哪些人容易患此类病?中西医各有什么不同的治疗方法,各自有哪些利弊?对此,记者采访了广东中山大学、湖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以及河北邢台市眼科医院的专家,下面将专家们的意见作一介绍: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底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并发症多,治疗棘手,为致盲眼病之一。由于目前对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嗜酒、青光眼、使用雌激素、脱水及禁食者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西医有药物、激光、手术、注射激素以及综合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

    迄今为止,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从病因治疗和抗血栓治疗入手,运用纤维蛋白溶解酶、抗血小板凝集剂、尿激酶等,降低血液黏度,降血脂,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视网膜供氧。

    激光治疗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主要用于治疗最影响视力的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激光格栅光凝虽然治疗黄斑水肿有一定的效果,但阻塞类型不同,疗效也有差异。

    手术治疗

    通过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和动静脉鞘膜分离术,可以解除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阻塞处的静脉压迫,恢复视网膜血液灌注,使视网膜内出血、水肿明显减轻,并改善毛细血管的灌注。
, 百拇医药
    注射治疗

    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可使黄斑水肿消失,并提高视力。

    综合治疗

    最近有人运用动静脉鞘膜分离联合内界膜剥离、视乳头切开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等综合方法,多管齐下,通过多个可能的机制来达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的目的。

    中医认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于“暴盲”、视瞻昏渺范畴。无论外感内伤,抑或因虚因实,终致气血运行迟缓,血瘀眼络,瘀滞不通,阻塞脉道。离经之血成为瘀血后轻则蒙阻视力,重则暴盲。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常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辅以行气通窍之法,同时配合辨证论治。

    中医眼科专家将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肝郁气滞、肝阳上亢、阴虚瘀热、痰瘀郁滞等进行对证治疗。有人将患者分期进行治疗:对初期患者伴眼底出血者,用凉血通络汤凉血止血,中期患者以桃红四物汤化瘀,后期患者用海昆散结通络汤活血养血,软坚散结,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人以活血益气利水方加血栓通注射治疗,疗效明显。有人用针灸配合口服活血明目汤,改善了眼底状况,提高了视力。有人以活血化瘀为主,随证加减分期论治,同时配合纤溶酶原激活尿激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0%以上。
, http://www.100md.com
    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行气通窍之法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也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活性的效果。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有促进局部炎症、出血、渗出物以及已形成的血栓消散和吸收的优点。

    专家告诫医者,临床上应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注意审证求因,循因施治,做到辨证论治勿忘活血,活血化瘀明辨宜忌。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的现状

    就目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现状看,虽然方法多样,但各有利弊。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令人信服的。因为每一种治疗方法都缺乏一个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不用说各个不同方法所采用的适应症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方法,不同术者所采用的适应症均不相同,这样就出现各执一词的局面。

    药物疗效不尽人意。抗凝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而且还有引起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溶栓治疗如链激酶也有出血的副作用;应用抗炎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
, 百拇医药
    激光治疗只能针对并发症。当静脉阻塞并发的新生血管已突破玻璃体内,即使激光封闭所有无灌注区,新生血管仍不能完全消退,对于主干阻塞晚期已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更于事无补。另外,在激光能量及光凝位置的选择,所用类型和最佳时机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手术治疗在适应症、有效性及安全性上需进一步研究。据报道,手术后,大多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但动静脉之间的黏连非常紧密,将动静脉鞘切开有时有困难,手术时有引起出血及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中医药治疗缺乏客观指标和统一疗效判定标准。各地各级综合医院、中医院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的治疗,只是小范围、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对形成此病的病因病机、病程改变、预防性治疗、远期疗效以及使用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等问题,还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需要加强大范围、大样本的研究,并且制订一系列相应标准进行指导与判定。

    患者怎么办?——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医生而言,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是眼科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中西医专家在临床中发现,不论是采用中医还是西医,治疗效果与治疗时机与阻塞部位密切相关,治疗及时,视网膜缺血时间越短,视功能恢复就越好。早期有效的治疗,还可以减少眼部及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专家建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提高视力和控制全身并发症。, 百拇医药(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