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编号:10854275
稻熟江村蟹正肥——漫谈蟹文化与中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61期
     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品,自古就是宴席上的珍肴,并见诸经传。宋人傅肱说:“蟹之为物,虽非俎之贵,然见诸经,引于传,著于子史,志于隐逸;歌咏于诗人,杂出于小说,皆有意味焉”。

    我国食蟹的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有藏蟹之方。南北朝时已有糟蟹的吃法,隋唐时,糟蟹、黄毕罗、醉蟹已是贡品。宋代有蟹黄包子,蟹酿橙,陆游赞之日:“蟹馔牢丸美,鱼煮脍残香”。元人爱吃煮蟹,明代出现了玛瑙蟹,清代有了蟹黄兜子、蟹黄糕、笼蒸蟹等蟹肴。有人盛赞其四味曰: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妙不可言,无与伦比。

    蟹形丑而味美,有“以貌取物失诸蟹,岂知内蕴非同凡”的评价。古往今来,蟹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与螃蟹佳宴、赏菊赋诗联系在一起,更有多少骚人食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轶闻佳话。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嗜蟹如命,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可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取两尖团”。他宁愿用一首诗来换取两只螃蟹(两尖团),其馋可见。他还说:“不到庐山辜负日,不食螃蟹辜负腹”。陆游亦是见蟹垂涎三尺,“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
, http://www.100md.com
    清初文人李渔,称得上是吃蟹名家,他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如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徐悲鸿亦嗜蟹,他曾戏谑地说:“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为了冤家我就不要命了”。廖静文女士曾说:“螃蟹在我们家庭中是有多用途的,观赏举业,挥毫作画,孩童嬉戏,最终成为一道美菜”,可谓风趣之至。

    明代画家徐渭的两首《题画蟹》诗也写得快意流畅:“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谁将画蟹托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君甲胄欲何为”。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画了一幅蟹图,题跋曰:“看你横行到几时”,寓意深长,嘲讽旧社会的官僚,掷地有声。

    蟹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其种类繁多,世界蟹类有4500余种,中国约有400种,常见的有大石蟹、毛脚蟹、河蟹、湖蟹、海蟹等。生活于江河、湖荡的泥岸和泥滩的洞穴中。《蟹谱》记载:“蟹至秋冬之交,即自江顺流而归诸海”。每年深秋,雄蟹在河滩掘洞,并守于洞口,挥舞双螯迎接雌蟹。交配后,产卵粘附于腹肢上,向浅海洄游繁殖。翌年春季,卵孵化为幼体,在适宜的江河水域中,经一系列变态,发育为幼蟹。嗣后结群随潮汐溯江而上,进入淡水中生长。如此生生不息,延续种族。
, 百拇医药
    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成分极为丰富。100g可食部分白蟹含水分80g,蛋白质1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0.7g,灰分2.7g,钙141mg,磷191mg,铁0.8mg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并含微量胆甾醇和十余种游离氨基酸。近有报道,蟹壳中含有一种叫“甲壳素”(又叫壳聚糖)的物质,它的化学结构与纤维素相似。用甲壳素的粉末制成薄膜,植到烧伤的部位,可成为人造皮肤。这种皮肤不被人体细胞排斥,又可防止伤口感染,而且能吸收伤口流出的液体,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形成新的皮肤。研究人员还利用甲壳素制成手术缝合线,这种缝合线能被人体吸收,创口愈合后不用拆线,且易于缝合,便于打结,质地柔软,不引起人体排斥反应。甲壳素能阻断癌细胞的转移,活化机体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调整体液酸碱度,从而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蟹自古就是一味治病的良药,味咸,性寒,入肝、胃经,有散瘀血、通经络、续筋骨、解漆毒、滋阴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曰:“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斜面肿。”《本草逢原》曰:“蟹性专破血,能续断绝筋骨。”陈藏器曰:“人或断筋骨者,取蟹胫中髓及脑与黄微熬纳入疮中,自然连续。”《随息居饮食谱》曰:“补骨髓、利肢节、续断伤、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咳。”《本草纲目》曰:“蟹,治疟疾黄疸,喉风肿痛,疥疮癣疮;蟹爪能堕生胎,下死胎;蟹壳烧存性,酒服,治妇女产后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临床上,常以蟹内服、外用治疗湿热黄疸、产后瘀滞腹痛、难产、胎衣不下、跌打损伤、损筋折骨、血瘀肿痛、痈肿疔毒、漆过敏等症。并有抗结核及调节免疫作用。

    蟹味鲜美,但性寒易伤脾胃,外邪未尽,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疾者,不宜生吃、多吃。唐·孟铣《食疗本草》云:“蟹虽消食,治胃气,理经络,然腹中有毒,中之或致死”。蟹体表和体内有很多杂质和脏物,特别是蟹的肠胃、腮内有污沙,食之有害。蟹肠,即蟹脐中之一条黑色污物,有毒性,不可吃;蟹腮,即腹上如扇子状的两排软绵物,食之易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疾病。蟹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胺类物质,有致敏作用,能促使过敏体质者发病。所以,吃蟹一定要将蟹蒸、煮熟后,蘸生姜汁、醋等调料食用,这样既清洁卫生、又能去腥提鲜,发热散寒,不失时鲜食蟹之美事。, 百拇医药(单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