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
编号:10857925
诊疗经验:敷脐治痛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71期
     痛经的主要病机是邪气内伏,气血运行失畅,胞宫脉络瘀阻不通。因经水为血所化,血随气行,气充血沛,气顺血活,则经行通畅。若气滞血瘀或寒凝胞宫,气血运行不畅,胞脉瘀阻,“不通则痛”。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行小腹疼痛、坠胀,甚或腰痛、腹冷,经行量少,经色紫黯有块,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药用当归10g,川芎10g,吴茱萸10g,肉桂6g,细辛3g。将前药共研细末,分成10包备用。用前先将脐部用盐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后,取药1包,用开水加白酒数滴和成糊状,敷于脐部,上用麝香痛经膏或麝香风湿膏封固固定。亦可外加热水袋热敷30~60分钟。每晚换药1次,于经前5日开始,连用10日为1疗程。—般3~5疗程即可。

    此外,气(精)血亏虚,胞宫失于濡养,亦致“不荣则痛”。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或伴腰膝酸软,头晕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当补益气血,滋养肝肾。药用黄芪12g,当归 6g,枸杞10g,山萸肉10g。共研细末,分成7包备用。每次1包,用醋和成糊状,敷于脐部,上用麝香痛经膏或麝香风湿膏封固固定。。每晚换药1次,于经行时开始,7日为1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

    按: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用水或酒、醋、蛋清、油类等辅料调敷于脐部,使药效循经直达病所的—种外治方法。

    脐部(即神厥穴)是任脉的一个重要俞穴,与督脉相表里,冲脉相关联。因冲脉起于胞中,其前行者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且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口,其外皮与筋膜直接相连,脐周围又有丰富的静脉网与门静脉联网,而且脐部屏障功能最弱。根据这一生理特点,脐部敷药敏感度高,易于穿透、易于弥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传送。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廉、效及患者乐于接受的特点。其次,脐部用药,直接作用于冲任二脉,最适宜于月经病的调治(因月经病发生的主要病机在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损伤所致)。

    敷脐用药,应以芳香走窜,温通透络之品为主,取芳以化湿,香(窜)以循经、醒脾,温以散寒益肾则效佳。用治热邪为患,应以清降导热下行及易于弥散之品为宜。若方中香窜之品不足时,可用少量冰片或樟脑以芳香透达,引药直达病所,亦可获得良好效果。D4, http://www.100md.com(杨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