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 > 更多信息
编号:11010916
孩子哭闹家长咋办?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3日 《健康时报》 2006.03.23
     “我的宝宝刚1岁4个月,如果要东西,就一定要满足,否则就狂哭,是比痛打还厉害的那种哭,而且哭个不停,心疼得我们最后经常要让步。”一个家长在谈到自己爱哭的孩子时,无奈地说。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哭?1岁半以前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感情的时候,“哭”是传达个体要求、表达不满的最常用方法。孩子为什么要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呢?问题要追溯到出生的时候。孩子不会说话,只能用哭表达,比如饥饿、冷热、排泄、要抱等基本生理及情感需要。当孩子试着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欲望,并被不断满足时,父母给予孩子大脑的强化足以令宝宝形成对哭的依赖。满足后的大脑,即便到了会说话的年龄(通常1岁以后),也会用习惯式的成功经验———哭,来直接要挟父母,而不愿意用语言。对于爱动的小男孩,心理学里还有一种“能量释放说”的解释,就是说哭、生气、打闹、破坏这些方法是男孩子(部分男性化的女孩子也有)释放多余能量的一种方法。这类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倔,身体也很好,哭声持续且声音大,有的根本不掉眼泪。1岁多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妈妈要表现出不妥协的态度,但暗地里要密切关注孩子,防止有其他过激行为发生。孩子在得不到大人关注后,会慢慢冷静下来,然后妈妈要过去表达爱抚,轻声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不应该老是哭”。不要担心他是否完全听懂,一定要告诉不答应他的原因。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懂得说出自己的需要,只要合情合理还是同样能得到满足的。如此,孩子获得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慢慢放弃用哭来表达,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白京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