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61455
“闷热”难受,常是中风信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0日 《健康时报》 2006.07.20
     记者日前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科了解到,由于近一段时间气温持续攀高,该科室一个星期内就接诊了5个中风病人。专家提醒,高温天气,是中老年人中风发病的高峰期,应该注意对中风的防范,以及警惕中风特殊的信号。

    据该院门诊部主任达四平教授介绍,当气温在32℃以上的时候,总会出现中老年人中风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是正常气温下血流量的3~4倍。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不仅可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大量的出汗,会使血液浓缩,使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骤增而诱发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塞。同时,由于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气温感觉迟钝,故出事(中风)前多无感觉,一旦感到“闷热”,很快就会出现中风症状,使家人措手不及。

    专家指出,在炎热的季节,老人应注意对中风的防范。首先,不要在太阳下曝晒,以免出太多的汗;其次是注意居室的阴凉、通风,并要在凉爽时进行适度的活动;再次是多饮水,尤其是在出汗后,最好用淡盐的绿豆汤或粥或含低钠、钾的饮料,分多次适量饮用,保证充足的血容量;饮食上要清淡,少油腻,防止血黏度增高,在不饥饿时不要强迫自己吃东西,也是预防对策之一。老人一旦感觉“闷热”难受,常可能是中风的信号,如果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等,不要误认为“天热吃不好睡不好”之故,而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百拇医药(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