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健康成长
编号:11147920
小儿呕吐原因多 防治得当保安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90期
     小儿呕吐是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吐出的一种常见病证。其发生虽无明显的年龄和季节等因素,但以婴幼儿及夏季易于多见。凡内伤乳食,暴受惊恐,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的功能,导致胃气上逆,均可引起呕吐。经常或长期呕吐,容易损伤胃气,可导致疾病。

    呕吐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消化道功能紊乱、胃炎、溃疡病、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肝炎等一些急性传染病,或颅脑疾患、尿毒症,以及中暑、药物、食物影响等。对于小儿呕吐,要注意查找原发病因,才能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不致贻误病情。

    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属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呕吐,其特征是:

    (1)乳食水液等从胃中上涌,经口而出;

    (2)有嗳腐食臭,恶心纳呆,胃脘胀闷等症; (3)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情志不畅等病史;

    (4)重症呕吐者,有阴伤液竭之象,如饮食难进,形体消瘦,神萎烦渴,皮肤干瘪,囟门及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干红,呼吸深长,甚至尿少或无尿,神昏抽搐,脉微细欲绝等症。

    值得注意的是,呕吐与溢乳不同,溢乳又称漾乳。为小婴儿哺乳后,乳汁从口角溢出。多为哺乳过量或过急所致,不属病态。只要正确哺乳,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逐渐自愈。

    中成药治疗

    (1)玉枢丹:小于3岁的,每服0.3g,4~7岁0.6g,1日2次。用于外感呕吐;

    (2)藿香正气液:每服5~l0ml,1日2~3次。用于暑湿呕吐;

    (3)香砂养胃丸:每服3g,1日2~3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药物外治法

    (1)鲜地龙数条。捣烂敷双足心,用布包扎,1日1次。用于胃热气逆证;

    (2)大蒜5个,吴茱萸(研末)l0g。大蒜去皮捣烂,与吴茱萸拌匀,揉成壹角钱硬币大小的药饼,外敷双足心。1日1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3)鲜生姜切成厚0.1~0.3cm,直径lcm的姜片。以胶布固定于双侧太渊穴上,使姜片压住桡动脉。5分钟后让患儿口服用药。可以预防服药呕吐及晕车晕船呕吐。

    预防

    (1)哺乳时不宜过急,以防空气吞人;哺乳后,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使吸人的空气排出,然后再让其平卧;

    (2)喂养小儿时,食物宜清淡而富有营养,不进辛辣、炙

    和有腥臊膻臭异味的食物、饮料等;

    (3)饮食清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恣食生冷。防食物及药物中毒。

    调护

    (1)应专人护理,安静休息,消除恐惧心理,抱患儿取坐位,头向前倾,用手托扶前额,使呕吐物吐出畅通,避免呛入气管;

    (2)呕吐较轻者,可进少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较重者应暂禁食,然后用生姜汁少许滴入口中,再用米汁内服。必要时补液;

    (3)服用中药时少量多次频服。药液冷热适中。热性呕吐者药液宜冷服;寒性呕吐者药液宜热服,避免病邪与药物格拒加重呕吐。, http://www.100md.com(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