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1161959
五十年矢志岐黄成果丰硕 “十一五”奋进创新再展宏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98期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建院50周年巡礼

    50年前的金秋9月,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在华夏民族重要发祥地和祖国医药学重要发祥地的陕西,在十三朝古都西安,诞生了以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己任的科学研究机构——陕西省中医研究所。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专业研究机构之一,历经半个世纪风雨兼程,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西北分中心暨科技查新单位、首批中医药对外教育单位,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集科研、医疗、教育、制药为一体的正厅级综合性专业机构和科研指导中心,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在院庆前夕,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题词祝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和省委副书记杨永茂特致贺信,副省长罗振江为50周年大型纪念画册作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为《院志》作序,极大地鼓舞了全院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献身中医药事业的斗志。

    50年拼搏创新硕果累累
, http://www.100md.com
    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征程刚刚起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1956年6月,陕西省卫生厅在“关于大力改进陕西省中医工作意见的报告”中决定成立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同年9月10日省中医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全省中医药科研工作步入正轨。

    1980年12月14日,在落实中共中央批转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中,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原省中医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省中医药研究院,为正厅级单位,成为快速发展的里程碑。

    2001年8月29日,经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同意撤销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附属肛肠医院,组建陕西省中医医院,与省中医药研究院实行两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统一管理,揭开了全新发展的新篇章。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以著名中医学家米伯让和电针疗法的发明人朱龙玉、经络敏感人的发现者陈克勤、在针刺镇痛机理研究方面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赵建础等为代表的几代中医药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艰苦创业、呕心沥血、矢志拼搏、勤耕不辍,从建院初仅有19名职工、借址500m2开展业务,全年经费仅5万余元,发展到目前科研、医疗、制药三项事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现全院占地38.933亩,总建筑面积66112m2(其中业务用房和配套设施用房28747m2),拥有大型仪器设备246台(件),仪器设备总值6100多万元。在职职工总数71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26人,中级技术人员213人;有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12人,硕士生导师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5人,博士5人,硕士24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员3人,“三五人才”4人。科研机构有中药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办公室、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中心和西安国际针灸培训班。医疗机构有肝胆科、针灸科、肾内科、心内科、脑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皮肤科、外科、妇科、骨伤科、耳鼻喉科、眼科、肿瘤科、男性病科、介入科等30多个科室。制药机构有占地35亩,经过股份制改造,已通过GMP认证,现有22个产品上市,年产值2000万元的汉唐制药有限公司,制剂中心建筑面积近2000
, http://www.100md.com
    m2,拥有三条净化生产线,可生产130多种自产制剂,年产值500万元。全院共完成科研课题434项,取得科研成果135项(次),其中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58项(次),厅局级科技奖77项(次)。发表、交流学术论文2854篇,出版专著239部,获批新药证书3个(已转让),获批和申请专利14项(其中获批11项)。开设病床380张,年门诊量20余万人次,年收住患者4000人次。肝胆科、针灸科和肾内科成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实验中心为国家中药分析三级实验室。心血管、脑病、消化和肿瘤成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业组。当代陕西中医科技史上享誉海内外的三大发明(电针疗法、针刺麻醉和头皮针)和一大发现(经络敏感人),其中电针疗法和经络敏感人是由该院发明和发现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日本一工业株式会社开展共同研究开发中草药历时十年之久。西安国际针灸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200多人次。从1972年开始,派出专业人员赴苏丹、阿联酋、厄瓜多尔、瓦努阿图等国家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先后有100多名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开展科研、医疗活动。圆满召开了陕西中医药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派出30多批规模较大的专题科研队(组)或综合医疗队,上山下乡、深入疫区、送医送药,支农、支边、抢险、扶贫、救灾,足迹遍及新疆、西藏和省内老少边穷地区。
, http://www.100md.com
    50年的辉煌历程铸就了以下几方面的学术优势:电针疗法的发明和推广运用;第一例经络人的发现和经络实质的研究;针刺镇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电子计算机在古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应用;中药药理研究及地道药物资源的开发;中药归经理论的受体学研究;运用针灸、推拿、按摩治疗中风、面瘫和消化系统、心脑血管及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等。

    “十五”实施“三强” 战略业绩卓著

    “十五”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的第一个五年,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实施了“把科研做精做强,把医疗做大做强,把制药做活做强”的战略,坚持科学发展,为铸就中医药世纪丰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次荣获全省卫生系统文明示范单位、“百姓放心医院”、“放心药房”、西安地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科研课题大幅增加——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召开全院科技工作会议,制定“十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奖科研有功人员,“十五”期间中标各级科研课题69项,承担各级中标课题93项,比2001年底增加近一倍。其中省部级38项、厅局级55项。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中管局课题4项、省科技厅资助课题21项,共获资助经费165.5万元。同时,院内投资20万元对贮备课题进行资助。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7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
, http://www.100md.com
    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投入和吸引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达标建设。建成了中药化学分析三级实验室,对中药药理、生理和中药制剂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在药理毒性、剂型工艺、药物分析等方面享有较高知名度。实验动物中心按照国家标准正抓紧运作。

    横向合作迈上新台阶——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医药保健研究中心投资100万元,共同组建了保健品检验检测中心和保健品检验中心,承担全省保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已对300余份保健品进行检验。

    新药研发初显成效——从全院科研项目、自产制剂中筛选出有开发前景的46个项目进行推广,共引进资金近500万元,实现了2002年前新药研发引进资金“零”的突破。目前,合作研发新药5个,其中“清毒素胶囊”和“梗塞净注射液”被列为国家V类创新药。“珍珠丹颗粒”、“泌尿清片”和“胃舒泰胶囊”已分别申报国家VI类新药。其中“胃舒泰胶囊”已获准II期临床批文。

    中医药网络建设提升到新水平——投资近10万元,用于完成信息互联网站的更新建设和中医远程教育网站的建设。网页下设医院简介、学科建设、专家门诊、大众健康、就医指南、新药项目推广、实验中心、中药研究等20多个栏目。现网上查询点击率已超过5万人次。
, 百拇医药
    ●医疗工作稳步发展

    仪器设备大幅增加——多方筹集资金553万元,购置西门子螺旋CT、全自动血气分析仪等13台(件),使全院现有800元以上设备达2111台(件),总值6113.8万元。

    重点专科建设得到加强——肝胆科和针灸科顺利达标,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肾内科被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完成了老年病研究所和针灸研究所的组建。为肝胆科建立了PCR控制中心,新设立了乳腺病、糖尿病、银屑病、面瘫、介入、肛肠病等6个院内重点专科,形成了以各级重点专科为中心,专病诊治为特色,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急诊中心建成——根据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急诊建设的要求,加强了急诊科人才配备,完善了中医急诊抢救诊疗规范,添置急救设施近50万元,急诊用房从原来不足100m2扩建装修到现在的340m2,达到了中医急诊建设的要求目标。
, http://www.100md.com
    护理质量提高——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星级病区”、“星级护士”,强化知识培训,坚持基础理论测试和岗位技术比武,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护理质量安全月查和“温馨服务”、“感动服务”、“四心服务”等10项护理举措,做到了无重大差错、无投诉,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2005年满意率达到96%。

    ●制药产业初具规模

    投入460万元对制剂中心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大规模装修改建。建成三条净化生产线,可进行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糖浆剂、搽剂等十余个剂型的生产,年生产能力可达500万元。并以91分的高分,通过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检查组的评估验收。按照《规范》要求,具备制剂批准文号的44个品种,已陆续进行生产。

    按期顺利完成了制药厂股份制改造工作。新组建的汉唐制药有限公司,2003年顺利通过GMP认证,现有22个产品上市销售。药品生产实行岗位量化管理,产品全程追踪检验和“以销定产”的销售方针,年产值近2000万元。
, http://www.100md.com
    ●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以医疗科研为重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专科人才,形成合理梯队,造就新一代名医,是全院各项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做到了用高于年业务收入的0.5%,作为人才培养经费。根据学科发展,通过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授课、送出去进修、名老中医带徒、举行学术讲座、开办网上远程教育等方式,共培训业务骨干38人,其中“西部之光”学者2人,在职研究生6人,外送进修11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16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研修人员3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140人次。形成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近年来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国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60多部,形成了中标课题多、科研成果多、发表论文多、出版专著多、申报专利多的“五多”新局面,科研医疗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基础建设全面提升
, 百拇医药
    仅2002~2005年共投资6500多万元进行基础建设,使就医环境、职工福利得到较大改善。

    投资230万元,新增医疗用房2100m2。相继对住院病房全面改建,装修成配有空调、宽敞明亮的标准间和三人间,个别病区还设有特护套间,中心供氧和呼吸系统连通每个病房。对原来比较简陋的手术室进行扩建,成为现在可同时进行4台手术的高标准手术室。把原来封闭式中西药房改造成通透式药房,改建了中药库。

    投资145万元,用于科研环境和实验室装修改造。

    投资260万元,对院部和两处家属院进行“煤改气”的锅炉改造工程。

    在政府的资助下,投资5800多万元,建成了科技广厦住宅楼,解决了194户职工住房问题。

    投资70万元,新建720㎡的职工及病员食堂,彻底改变了职工、病员的就餐环境。
, 百拇医药
    投资近20万元,整修道路、搭建雨蓬、绿化病区,改造草坪210m2。

    投资10万元,改建两个家属院职工活动中心近100m2,添置娱乐器械,使离退休职工有了宽敞整洁的活动场所。

    建筑面积18000m2的干部住院综合楼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现已争取到政府资金1250万元,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加紧进行,预计2006年内破土动工。竣工投入使用后,全院病床将达500张,创历史最高。

    ●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期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改选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发展党员。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定期党日活动。深入开展“机关服务基层,群众监督党员”、“亲情服务党员起表率”、“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等活动。非典时期,医疗总支向全院党员发出了《率先垂范,迎难而上,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倡议书。全院党员职工积极响应,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中心组学习,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等为主要学习内容,配以现代医院管理、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和法制教育、廉政教育等讲座,把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各种“创建”活动。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实行三项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纠正不正之风处罚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八不准”和“九条禁令”,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每个医疗服务环节,切实搞好治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由于采取上述措施,全院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蔚然成风。

    “十一五”以科学发展观 引领更加辉煌未来
, http://www.100md.com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的战略任务。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决心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活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院各项工作,按照“把科研做精做强、把医疗做大做强、把制药做活做强”的战略思路,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建设全国重点中医药科研院所和三甲医院内涵建设二项中心工作为核心,继续深化科研、医疗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研开发为龙头,调整内设机构,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强科研实力,以科研促医疗、促开发,以医疗和开发带动科研,推进全院和谐发展。5年内承担省级和国家级中药研究、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课题分别达到40~50项和6~9项,以期在中医药原创性成果方面有所突破。
, http://www.100md.com
    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创省级名牌,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大力培养专科专病人才,开展特色医疗服务。“十一五”末,病床达到500张,年门诊量增长10%,床位使用率达到85%以上,年住院病人达到8000人次,争取拥有国内先进的诊断设备1~2台(件)。

    加快基本建设投资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力争在2~3年内完成总建筑面积18000m2的干部住院综合楼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15000m2的国际植物药研究发展中心大楼。

    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外的医药科研院所、企业和民间学术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和交流,进行项目合作;充分发挥西安国际针灸培训班的作用,扩大对外培训的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建立定期的人才培训合作关系;继续加强援外医疗服务工作,扩大援外国家数量,提高援外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适时召开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

    完成这项宏伟规划,将会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实力进一步增强,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进而大幅提高全院的竞争力和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建设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名列前茅的中医药科研、医疗机构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