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74602
雪域历程90载 再创辉煌又10年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10年巡礼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03期
     (1996年-2005年)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始建于1916年,已走过近一个世纪辉煌而不平凡的艰难历程。90年风风雨雨,90年沧桑巨变,90年春华秋实,90年谱写新曲。90年来,藏医院为西藏广大的农牧民群众以及世界上的人民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为继承和发展藏医藏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6年10月23日,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隆重举行了建院80周年庆典活动。弹指一挥间,又一个十年过去了。2006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又迎来了90周年华诞的日子。回眸医院十年来走过的春夏秋冬、点点滴滴,藏医院上下全体员工无不感慨辛勤建设和艰苦奋斗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1996~2005年,是医院医疗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十年,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是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是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壮大的十年。

    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年间,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在各兄弟民族的大力扶持援助下,在自治区政府和卫生厅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藏医院坚持继承和发挥藏医药优势,提高藏医药学术水平和治疗能力,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藏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加快藏医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坚持以专科为“龙头”,以医院为主体,以研究院和藏药厂为两翼的发展思路,为人民群众提供价格低廉、质量优良的藏医药服务,使藏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医德医风、医疗环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集藏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全国惟一的一所三级甲等藏医医院。
, 百拇医药
    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各项医疗指标得到提高

    在这十年中,医院狠抓医疗服务质量,使医疗各项指标同1996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床位数量由1996的219张床位增加到2005年的近300张床位,病床数增加了21.46%;年住院人次从1996年的1063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3215人次,入院人数增长了202.45%;年门诊人次由1996年的202300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19144人次,增加了8.3%;病床周转次数从96年的5.3次提高到2005年的13次,病床周转次数增加7.7次;平均住院天数由96年的60天缩短到2005年的22天,病床使用率达到80%左右;治愈率由1996年的49.9%提高到2005的75.1%;藏医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8.8%、入院诊断准确率达9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8%,急、危、重、疑难病藏医参与治疗率达90%,藏医治疗率达90%,急诊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甲级病历率达90%以上,门诊藏医治疗率达95.3%,病房藏医治疗率88%,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98%,门诊藏医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0%,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92%,一级护理合格率达90%,藏医护理病历合格率达93%,开展责任制病区2个,责任制护理合格率达到90%,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达95%,消毒隔离合格率达95%。
, 百拇医药
    医院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医院于1998年提出了争创“三级甲等”藏医医院的目标,在创建活动中,医院重点落实和突出了内涵建设,狠抓了基础质量和医德医风建设。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的服务思想,将以“病人为中心,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作为医院的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以基础、软件质量和社会效率为重点,把加强基础建设、基础质量、医德医风和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稳妥地推进医院创建工作。建立了预防保健科、信息科、麻醉科、设备科,加强门诊部急诊科的建设,强化了急诊抢救设施,并在不同的居委会设立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了对社区医疗卫生的技术指导以及预防保健、人才培训、卫生宣教等工作。为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医院建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的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病案管理委员会等监督管理体系,制订了工作职责和实施细则及有关知识手册,制订和规范了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紧紧围绕卫生厅制订的《藏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和《藏医护理操作规程》,逐步开展分级管理达标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指导由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加强了医疗文件的书写质量,补充完善了医疗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订了医疗、护理业务技术评价标准,使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保证,医院逐步走上了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管理之路,逐步走上科学轨道。
, 百拇医药
    医院于199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百家示范藏医医院”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0年被西藏自治区授予“全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1年全区行风评议中被授予“群众满意单位”称号,2002年被授予全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2004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药厂顺利通过了GMP认证,年底又通过了国际质量ISO认证,同年,“甘露”商标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医院获得了“三级甲等”藏医医院的称号。

    医院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医院始终把藏医药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师带徒、院内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多种途径广泛培养藏医药人才;先后6次组织藏医考察团到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兄弟民族医院学习和调研,借鉴兄弟省区科学管理民族医院的先进经验,提高藏医人员的业务素质,开阔视野。从1991年开始,医院认真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积极开展“师带徒”的教学管理工作;采取选派藏医药人员到大专院校接受继续教育和到区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从1996年至今共派送就读成人大专班32名,临床医师就读硕士研究生5名,进修学习达100人次。参加区内外学术活动40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达30人次;科研人员除了每年到内地进修学习外,还创新性地开展了让科研人员“带课题进修”学习的全新教育模式;采取继承传统教育方法,在每年的8至9月,由医院著名藏药专家亲自带领藏药人员上山一边采药、一边传授药材知识,并对几百种藏药植物进行辨别考试。经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目前医院有7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疗技术人员达到40%;完成了第一、二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11位继承人考核出师;现已确定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13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已进入跟师学习阶段。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藏医院每年还承担着藏医学院实习生的培训任务和区内外进修生的培养工作。从1996年至今共接受区内外进修生400余人次,接受藏医大、中专实习生300余人;举办全区性藏医药进修班(专科)8期,培训业务技术骨干300余人;承担了厅藏医药管理局和西藏红十字会举办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班中的部分课程教学任务和藏医学院临床部分的教学任务。

    藏医药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专科建设成绩显著

    医院在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上,逐步认识到保持藏医药特色、发挥藏医药优势,是藏医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藏医药开拓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基础。在办院方向上医院始终坚持“能藏医不西医、先藏医后西医、藏西医结合”原则,医院管理者严格树立了“突出藏医特色优势是藏医医院生死存亡的根本”的思想基础,在藏医诊疗中始终强调以“藏医特殊诊疗手段为主,现代诊疗技术为辅”,将其内容列为医疗质量考核中的重点加以考核,同时列入《藏医病案书写规范》中作为评定病案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并在医院每年的《综合目标》中将藏医的特殊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列入目标考核项目进行综合考核。
, 百拇医药
    在科室建设上,医院采取建立大综合小专科的医院模式。立足藏医特色优势,走藏医现代化之路,以“发展在门诊,成功在病房”的新思路,从挖掘藏医特色优势入手,确立了一条以“专科为龙头”的发展方向。除外治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外,经充分酝酿和论证,医院加大投资,先后建立了胃肠科、心脑血管科、肝病科、骨伤科为特色藏医专科。在进行科室布局的同时较大地调整了专科床位比例,使专科床位比例从1996年的20%提高到2005年的46%。在加强专科建设和调整科室布局的同时,对其专业人员进行调整,首先对重点专科配备了德才兼备的藏医临床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根据医院性质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医院在门诊部原有科室基础上设立了反映藏医特色的肝病、胃肠、心脑、外治科、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肛肠、保健等专病门诊和专家门诊。十年来,重点专科、专病门诊挖掘、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藏医专科诊疗技术和特效专药。各专科正稳步向前发展,发挥着各自的特色。心脑血管专科:对治疗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方面有独到的治疗手段,而且疗效显著。肝病专科:已研制出7种专科特色药物,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以及药物性肝炎有显著效果,藏药治疗肝炎有效率达98.4%。胃肠病专科:尤其对一些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比较难治的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消化性巨大溃疡、大出血等疾病治疗效果明显。骨伤专科:对创伤、骨结核、肿瘤、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先天畸形的矫治、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疾病选用单纯藏医和藏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外治科: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以藏医学五种外治疗法理论为依据,结合针灸、推拿、按摩以及藏医特有的放血、火灸、慰法、药浴、涂擦、火罐、角吸、金针等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目前医院各临床科室不仅对诊治慢性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对急、危、疑难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工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普外科、骨伤科、妇产科、眼科等科室手术例数、手术项目逐年增多。
, 百拇医药
    教学科研意识增强,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在十年间,医院完成了《中华本草·藏药卷》汉文版的整理工作,并荣获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奖)二等奖;出版发行了《天文历算学大全》,并于1999年荣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了《藏汉英古今藏医学文献书目》、《藏汉英四部医典八十幅彩色挂图(大详解释)蓝琉璃之光》、《比其黄色经函》、《贡曼·贡觉德勒医学诸事如意》和《诀窍金升》、《诀窍银升》等7项国家古籍文献整理科研项目。

    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项目“藏药利胆消石散临床研究”、“藏痛灵贴药的临床前研究”、“藏药剂型改造”的研究工作。医院藏医药研究院挑战性地完成了全区8家藏药厂保护品种的“续保”工作及编写七十味珍珠丸等10个藏药保护品种的Ⅲ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并于2004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药保护办公室众多知名专家的严格审评,为全区藏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百拇医药
    根据药材资源概况和临床需求,医院与重庆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波棱瓜野生变家种栽培”研究项目,将原林芝等地野生的藏药材波棱瓜引种到海拔3600米的拉萨郊区,现已获得成功。

    对“十味龙胆花丸”、“十味帝达丸”、“六味能消丸”和“补血宝糖浆”等4种传统藏药进行了剂型改造研究,采用现代先进工艺分别将4种藏药改制成颗粒、胶囊和口服液。1998年,以上4个品种均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并于1999年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剂型改造课题“八味催汤丸”和“四味高山辣根菜汤散”分别剂改成“八味催汤颗粒”和“四味高山辣根菜糖浆”,其中“八味催汤颗粒”已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申请新药证书。

    引进先进设备,扩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医院在充分利用藏医诊疗手段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引进了2台大型X线机、彩超、电子内窥镜、双螺旋“CT”诊断仪、全自动生化仪、血液流变学检查全套血液黏度仪、心电和手提X线机、CPM系列功能康复仪、心电监护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与1995年以前相比较,增加了100多个诊疗服务项目,使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在藏医诊疗上得到充分的应用,起到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提高了诊疗确诊率。
, 百拇医药
    健全和完善医德医风管理体系,医德医风建设成效显著

    医院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实际情况,以藏医传统医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狠抓医务人员思想素质培养,坚持传统医德教育与现代精神文明教育相结合,与身边的先进人物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继承和发扬藏医的传统美德,不断加强和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展现出藏医院最佳的精神风貌。以开办《每周简讯》栏目为渠道,宣传报道各科室的好人好事,充分肯定和赞扬与医院的精神、理念相一致的人和事,在职工中树立起典型、榜样,使大家从这些典型、榜样中找准自己的坐标,也使“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渗透到职工的心灵中去。坚持舆论监督,每年聘请社会各界人土召开2次以上的座谈会以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水平。医院采取各种措施,坚持为患者提供各种便服务:在门诊大厅和走廊内安装了空调,配备了电视机;设立专家门诊坐诊医生公示牌、投诉电话、举报箱,提供导医服务,免费供应开水;对五保户和特困户提供免费医疗服务,门诊部正副主任轮流在大厅内现场办公,及时办理免费患者的就医等审批手续;门诊部周六、周日照常门诊,方便患者随时就诊;简化患者住院手续,在住院部新建专家门诊室,方便前来就诊的门诊患者;为了方便区内外患者设立了电话询诊寄药机构,并配备了专职人员;为急危重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交费,对困难患者先治疗后减免费用。
, 百拇医药
    在注重全员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加深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不忘边远山区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缺医少药的现状,利用各种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日,开展为群众送医送药、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心中。在十年的巡回医疗中共义诊373429人次,发放药品及救济粮等价值共约100万元。据统计,医院每年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8~13次,1998年以来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医疗下乡送温暖活动共计72次,免费为灾区及贫困地区农牧民群众送医送药价值达588995元。同时,藏医院一直坚持无偿支援、扶持贫困地区卫生事业,为贫困地区卫生扶贫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自1996年以来,对日喀则地区仁布县的扎巴乡和帕当乡进行卫生扶贫,先后新建了2所卫生院,增添了医疗设备,帮助培训藏医人员,总共投入资金达30多万元,促进了当地医院的全面发展,使医院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医疗诊断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医院藏药厂发展迅速,成绩喜人

, 百拇医药     医院藏药厂根据传统的生产工艺,同时引进现代化的制药设备和国内中药厂家的技术专长进行生产。现已生产350多个品种,其中已取得国药准字号的有54个,15个品种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个品种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藏药厂拥有符合GMP条件的现代化生产线和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藏药厂现有职工250余人,2005年销售产量达到75.4吨,产值达到6482.7万元。药厂以社会和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和利用藏医药资源,充分发挥藏医药优势,逐步理顺藏药产、供、销渠道,规范藏成药生产。2004年6月份,藏药厂顺利通过了GMP认证,年底又通过了国际质量ISO认证,同年,“甘露”商标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深知医院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全体员工将一如既往,胜不骄、败不馁,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更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努力为把医院建设成一所特色浓郁、技术精湛、服务周到的现代化藏医医院而努力奋斗。谱写更美好的篇章,迎接医院百年华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