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58165
阴阳源于太阳崇拜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80期
     笔者从文化寻根解读阴阳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日神崇拜进行推理,来认识上古先民对太阳的观察是最原始、最直接、最深刻的,也是对其最崇拜的,太阳的运动即阴阳是诸神之主,阴阳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就上升到哲学的范畴。

    1.传统观点对阴阳概念来源的认识。

    一般认识阴阳概念的来源是很朴素的,即指日光的向背。有的学者还从阴阳的甲骨文及《诗经》、《易经》中的阴阳相关记载,来论证这种观点。甲骨文中阳作“”,左边的“阜”原本为上古时代梯子的象形白描,在此表示有台阶的山坡;右边上部是“日”,表示太阳,下部是一个表示阳光照射的符号“”。整个字形,会意日光照射在山坡上的状态。所以,“陽”的本义为阳光照射。甲骨文中阴作“”,小篆作“阴”,左边的“阜”仍然表示高大的土丘;右边上部是“今”字,原本指男子的射精;下边是云的简写,由此可知,“陰”在这里表示能够向下喷射雨点的云。《说文》释为:“云覆日也,从云、今声。”楷书在简化时写作“阴”。显而易见,整个字形,会意日光被浓蔽的阴云遮蔽了,山坡上失去了阳光的照射。可见从造字来看,阴阳就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山坡上日光照射的与否来形成的,而且《诗经·大雅》:“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易经》:“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等等的描述也支持这种观点。
, 百拇医药
    2.阴阳为何上升为中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义配日月”(《易传·系辞上》)、“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管子·四时》)、“春夏秋冬,阴阳之更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移,阴阳之变化也。”阴阳变化是宇宙有节律运动的最根本的原理与法则,阴阳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万物的生长收藏均受阴阳的支配,阴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中。根据元气阴阳学说,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就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所以,阴阳也就成为宇宙万物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但表示相反属性的词语如水火、寒暑、明暗、升降、左右、动静、上下、内外、燥湿、昼夜、阴晴、生死、牝牡等等是非常多的,而为什么偏偏把表示日光向背的阴阳来统领这一概念?这一文化寻根方面的深层探索尚不多见,此处提出,以期抛砖引玉。
, 百拇医药
    3.析疑:可能源于太阳崇拜。

    原始人类关注的两大主题是:生与死。生是一种永恒的渴望;而关注死,是希望再生。因此古代先民们对具有长生不死以及死而复生能力的万物非常崇拜,称之为图腾崇拜,这种图腾崇拜在上古时期非常普遍。太阳每天清晨从东方升起(重生),给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傍晚从西边落下(死亡),给自然以黑暗与死寂,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以及给万物以生机的能力;同时先民的农耕生产,特别是稻作生产对阳光的需求和依赖,希望太阳多给人们一些光和热,让人们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先民们就自然而然地对“生生之谓易”(《易传·系辞》)的太阳产生了敬畏的心理,而萌发了崇拜太阳的思想,尊之为神,称太阳神。古人崇拜太阳,必然要仔细观察太阳,研究太阳的运动。而阴阳二字就是对太阳运动(生与死)的形象白描。白天,太阳升起(生),光芒四射属阳字表述的意蕴,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与活力。黑夜,太阳落山(死),光芒被遮属阴字表述的意蕴,自然界呈现一派死机与萧条。于是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自然界万事万物就是在太阳的生与死即阴与阳的变化中而变化着的,自然而然地太阳就上升成为宇宙主宰之神的地位。
, http://www.100md.com
    因为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曾断言指出:中国古代无日神崇拜。除少数学者外,很少有人反对郭氏的这一观点。但有学者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认为:日神信仰虽然在商周以后逐渐沉没于较后起的对天神、地示、人鬼多神系统的信仰中了,但是其痕迹和遗俗,同东、西方(包括美洲在内)各大文明区同样,却仍然比比皆是。何氏认为“所谓‘华族’,就是崇拜太阳和光明的民族。而日华之华,可能就是华夏民族得名的由来。”何氏主要从中国新石器时代器物中大量被表现的十字、亚字以及类十字的装饰图案、大量有关太阳崇拜的实物遗迹、古文献资料以及世界上一些文化最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日神和火神来佐证日神信仰是华夏先民上古图腾宗教的基础观念。而所谓的“后羿射日”反映了上古人类对太阳运动认知的深化,即由直观中的太阳中心,向复合化太阳天文运动及黄道运动的推理认知的理性深化。由于“太阳的光和热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保证条件,太阳的规则运行本身亦为定居的农夫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模式(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提供了基础的空间和时间观念,成为人类认识宇宙秩序,给自然万物编码分类的坐标符号。”保尔·拉定在《作为哲学家的原始人》一书中也指出,太阳的规则运动对于原始哲学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许多原始民族的信仰中太阳能充当了至高之神的角色。由于人类是借助于太阳的升落而确定东西方位和昼夜之别的,所以它实际上是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得以建立的最主要的天然尺度。在神话思维的投射作用下,“产生出如下神话命题:太阳是时、空的创造者和管理者。这种神话命题的直接表现便是奉太阳神为诸神之主。”吴天明先生也认为:“‘华’的本义就是‘晔’,即太阳;如同金文中的‘皇’字,取太阳光芒万丈,照耀大地之意。”而随着人类对更大的天文周期,周年季节的周期和行星周期的观察,导致对天球轨道多元性的认识。当古人认知了在天球上太阳并非中心,而黄道的中心是北极时,天道的观念即不可能不发生根本性的革命了。即使日神的中心地位动摇,而逐渐沉没于较后起的对天神、地示、人鬼多神系统的信仰中了。以致凭现存仅有的一些资料,很难使诸多学者支持中国上古存在日神信仰,因此何氏的日神信仰引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

    4.由太阳崇拜到阴阳哲学概念的确立。

    正是有了日神信仰,才会使由本来很原始朴素的“阴阳”概念上升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至为深远的阴阳学说。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阴阳学说确乎形成于晚周秦汉之际,但其基本概念,即早就孕育在中国上古日神信仰观念的母腹中了。而这样的文化寻根,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更有助于解读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百拇医药(梁永林 甘肃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