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
编号:11358097
冠心病介入术后中西医标准制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81期
     本项目是由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承担并完成,来源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立项的系列科研课题。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立项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气虚痰瘀辨证治疗方案的研究”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资助的医药卫生类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属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进行辨证治疗。

    本项目通过对研究介入患者证候分布规律、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及舌象与证候的关系,并结合“血瘀证”理论与邓老的学术思想,探讨冠心病介入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总结制定冠心病介入术中医辨证施治方案(为气虚痰瘀和气虚血瘀证型,而非单纯如文献报道的气虚血瘀证型)。在以往邓铁涛教授所拟通冠胶囊、冠心方对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几种相关机制均有效,以及国内外用西药治疗无效的基础上,分别根据其不同证型给予通冠胶囊与邓老冠心胶囊,并测定通冠胶囊对临床指标、临床症状及再狭窄方面的改善,以确定冠心病介入术中医辨证施治的最佳方案。建立中医药治疗再狭窄,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综合治疗方案,对该综合辨证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临床观察中药对再狭窄的疗效机制。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初步获得冠心病介入术后证候分布规律,制定证候与功能检测的诊断综合定量标准;继而总结制定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建立中西医综合疗效评价定量标准;最终建立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及中西医综合诊断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为中医药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摸索对策、措施及新途径,为再狭窄的机制研究提供新资料,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能发挥中医药优势,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降低再次手术率,从而减少费用,可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百拇医药(张敏州 李松 邹旭等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