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发热
编号:11476217
发热病人的家庭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3期
     发热病人均应卧床休息,休息时室内空气要流通,光线适度,给病人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发热病人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要给病人多喝开水,出汗多的病人还可以多喝些淡盐开水,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以免产生恶心。饮食方面应给些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高热时给些果汁、稀粥、菜汤、蛋花汤;根据情况可给予西瓜汁、银花露、清凉饮料内服,饮用时注意少饮、频饮,一次不能过饮,以免水停胃脘,诱发不适。退热后病人多有口苦感觉,舌淡无味,厌食油腻,此时可以给病人吃些稀粥、豆腐乳、酱小菜,既爽口舒适,又能渐渐增进食欲。

    要做好发热患者的口腔护理,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口唇干裂时,可用甘油、液体石蜡或麻油外涂口唇周围。退热期病人出汗多,应多给饮白开水、淡茶、淡盐开水。汗出衣湿时,应避免在风口处换衣,以防止病人受凉。对老年体弱病人应经常协助翻身,防止局部受压发生褥疮。

    对发热病人施行物理降温应避免盲目性,要学会正确选择应用。

    发热程度与降温方法 体温在39℃以下者,通常采取迅速降低室内温度和口服冷饮的方法;39℃以上者应用皮肤散热法,如冰袋、冷湿敷等;40℃以上者应用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法,但注意酒精擦浴不适用于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因酒精擦浴后往往会出现出血点。体温高达40℃的清醒病人,可用4℃生理盐水100~150mk灌肠,可收到降温效果。

    病情轻重与降温方法

    肺结核高热患者冰敷胸背部既可止住咯血,又可以退热。但有的病人物理降温就应慎重,如:麻疹病人在出疹前期高热阶段,切忌冷敷及使用各种皮肤散热法,因为这样会“冰伏热邪”,造成“麻毒内陷”,影响麻疹透出或并发肺炎。一般体温在38℃以上时透疹比较顺利;如体温超过40℃时,应适当采用降低室温及口服冷饮等降温方法。此外,大叶性肺炎病人高热时,不宜采用冰敷或擦拭胸背部。胃肠道疾病的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时不宜过多接触其腹部。

    临床表现与降温方法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对高热、面色赤红、烦躁不安、手足灼热等处于阳热亢盛阶段的病人宜用酒精擦浴、冰敷、冷湿敷等方法。而对寒战、畏寒、四肢冰冷等处于产热阶段的病人,宜采用热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温水浸泡等方法降温,以引导热邪外达肌表而助散热。

    年龄、体质与降温方法 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适合使用温水浸浴、温水擦浴、冷湿敷等方法。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故不宜采用冰敷法,更不宜酒精擦浴。对于老年体弱、过敏体质或血液病等高热患者,为了安全起见,原则上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

    【特别提醒】

    (1)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如白血病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皮肤擦浴方法。

    (2)对伴有畏寒者亦应禁用皮肤擦浴,以免引起寒战而继发更高热。

    (3)降温要适度,一般降至38.5℃左右即可。

    (4)降温要注意补充液体,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百拇医药(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