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2344
新农合需要解决“五偏”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03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医疗于2003年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农民参与性日益高涨。经过4年运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全国新农合医疗试点县(市、区、旗)扩大到1399个,覆盖农业人口4.95亿人,3.96亿农民参加新农合医疗,农民患病就诊率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健康状况。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以期解决。

    一是医生开处方自费药品偏多

    医生处方用药直接关系到农民看病费用的报账比例。一些地方的医务人员更多考虑自身效益,在农民看病用药上多开自费药品,造成农民报销费用时比例偏低。

    二是准予报销的用药范围偏小

    目前参合农户看病、住院能报销的用药范围很有限,大部分药品都不在报销范围内。农民住院往往要支出一大笔费用,许多农户的看病钱都是东挪西凑借来的,但最后只能报销有限的一点补助,很少有达到政策宣传的45%或35%比例的,使农民对政策宣传产生疑惑。

    三是报账门坎偏高

    乡镇中心卫生院80元和县级医院200元的报销门坎,对农民来说仍然偏高。农民患病就诊意识提高后,看一般性疾病开始普遍起来,一般来说医药费用开支不是很大,而报账时减去“门坎费”后的实际报销补助很少,不少困难农民怕花钱,又会回到有病拖着忍着的老路上去,直至小病酿成大病,不利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

    四是报销比例偏低

    部分已看病报销的农户反映,到乡镇中心卫生院或县医院看病后的费用减去“门坎费”和不能报销的药费,再按45%或35%的比例报销,实际报销能领回的补助金额太少,一般都在总费用的30%以下。

    五是对特殊病例关照偏少

    农村一部分特殊病人(精神病、传染病等)常年患病,这些患者家庭本身经济大多十分困难,一旦发病进医院,能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又大多属于目前不能报销的范围,往往是住院开支几千元,最终报销领回一二百元,不能真正解决农村困难群体和特殊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最需要关照的群体却关照偏少,使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希望新农合医疗在不断增强筹资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给农民更多的健康生活保障,以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稳步发展。, http://www.100md.com(葛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