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3667
思考致富.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0日
第1页
第6页
第14页
第24页
第45页
第146页

    参见附件(1722KB,230页)。

     思考致富是作者拿破仑·希尔写的关于致富的书籍,主要讲述了财富的致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风景更美好,这本书为很多的名人都从中获益。

    思考致富内容提要

    如果我们把致富当成成功的全部定义,那生活就索然无味了,但是不可否认,致富往往是成功的第一步,迈向它你会在沿途看到更多的风景,感受更多的智慧滋养,成为一个事业辉煌、精神富足的人。

    在拿破仑希尔这部伟大着作中描述的秘诀,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那些掌握它并使用它的人从此走向成功。它指引过许多我们耳熟能洋的知名人物非凡的成功之旅,诸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发明家爱迪生、企业家洛克菲勒等都从中获益匪浅,还有更多的平凡人因此积累了财富,有的人成功地实现了家庭的和谐,有的人获得了商业伙伴的支持,甚至威尔逊总统在军事训练和募集战争军费中都用到了这些秘诀。

    思考致富作者信息

    拿破仑·希尔(1883-1970年)被誉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美国成功学励志专家,成功学、创造学、人际学的世界顶尖培训大师。在美国,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由于他创造性地建立了全新的成功学,因此在人际学、创造学、成功学等领域比戴尔·卡耐基有着更高的地位。他创建的成功哲学和十七项成功原则,以及他永远如火如荼的热情,鼓舞了千百万人。

    思考致富目录

    第一章思想的力量

    第二章欲望:成就一切的起点

    第三章信念:在脑海里目睹并坚信欲望实现

    第四章自我暗示:影响潜意识思维的媒介

    第五章专业知识:个人经历与观察

    第六章想象力:思维的工厂

    第七章精心策划:欲望转化成行动的关键

    第八章决心:克服拖拉的坏习惯

    第九章毅力:催生信念的持久努力

    第十章智囊团的力量:致富驱动力

    第十一章性转换的奥秘

    第十二章潜意识思维:连接的纽带

    第十三章大脑:思想的广播站和接收台

    第十四章第六感:通向智慧殿堂的大门

    第十五章战胜六个恐惧恶魔

    第十六章魔鬼工厂

    思考致富精彩内容

    心理学家曾说:“当一个人真正为某件事做好准备时,这件事便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这句话没有错。巴恩斯已经为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做好了准备,而且还下决心继续准备下去,直到得到自己孜孜以求的东西为止。他并没有对自己说“算了吧,这有什么用?我还是改变想法、找一份推销工作得了。”而是说,“我到这里来是为了与爱迪生共事,即便这个目标需要付出余生去争取,我也要实现它。”他已经豁出去了!如果人们都树立一个明确目标,然后不遗余力地支持这个目标,直到它让你魂牵梦绕、寝食不安,那么我们的人生会得到怎样的改写啊!

    也许年轻的巴恩斯当时并不懂得这一点,但是他那坚定的决心、为实现单独一个欲望不顾一切的毅力,注定会摧毁一切障碍,为自己赢来梦寐以求的机遇。

    机遇来临时,它出现的形式和方位都出乎巴恩斯的预料。这是机遇狡诈性的体现。机遇有个狡猾的习惯,喜欢从后门悄悄溜进来,往往还喜欢以灾难或暂时失败的方式乔装露面。也许这正是太多的人认不出机遇的原因吧。

    思考致富截图

    序 言

    前 言

    第一章 思想的力量

    第二章 欲望:成就一切的起点

    第三章 信念:在脑海里目睹并坚信欲望实现

    第四章 自我暗示:影响潜意识思维的媒介

    第五章 专业知识:个人经历与观察

    第六章 想象力:思维的工厂

    第七章 精心策划:欲望转化成行动的关键

    第八章 决心:克服拖拉的坏习惯

    第九章 毅力:催生信念的持久努力

    第十章 智囊团的力量:致富驱动力

    第十一章 性转换的奥秘

    第十二章 潜意识思维:连接的纽带

    第十三章 大脑:思想的广播站和接收台

    第十四章 第六感:通向智慧殿堂的大门

    第十五章 战胜六个恐惧恶魔

    第十六章 魔鬼工厂序 言

    本书每一章都提到了曾经造就500多位超级富翁的成功秘诀,我曾

    对这些巨富进行过多年的认真研究。

    20多年前,安德鲁·卡内基最早让我注意到了这一秘诀。当时我还

    是个孩子,这个精明而慈祥的苏格兰老人却毫不经意地将这一秘诀注入

    我的脑海。随后,他惬意地往椅背上一靠,快乐地眨着双眼,认真观察

    我是否真正领悟了他的话语中所蕴藏的旨意。

    当他发现我确实领悟其意之后,便问我是否愿意花20年以上时间,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将这一秘诀公之于世,传授给那些一旦没有它的指

    导便只能虚度一生的芸芸众生。我欣然表示愿意,于是在卡内基先生协

    助下,我恪守了自己的诺言。

    本书所包含的秘诀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实践检验,实践对象几乎遍布

    各行各业。卡内基先生的初衷是,这则给他带来巨额财富的神奇公式,应该同样运用于那些无暇研究怎样赚钱的人身上,而他更希望我能通过

    与各种人打交道的经历,来检验并证明这条公式的可靠性。他坚持认为

    所有公立学校和大学都应该传授这条公式,而且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传授得当,这条公式能够使整个教育系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甚

    至能使学校教育时间减少一半以上。

    与查尔斯·M·施瓦布以及和施瓦布同类型的其他年轻人共处的经

    历,使卡内基先生相信:学校教的知识对于谋求生计或挣大钱并不完全

    管用。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他接连考察了许多年轻人,这些人

    有许多几乎没受过什么在校教育,但是,通过指导他们运用这个公式,希尔为这些年轻人培养了罕见的领导品质。此外,他的指点也使每个接

    受指点者发了财。在“信念”一章里,你将读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工业巨头美国钢

    铁公司的创建和经营竟然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卡内基先生通过这个年

    轻人证明,自己的公式对所有人都适用,只要你为它做好了准备。仅仅

    运用这条秘诀,年轻的查尔斯·M·施瓦布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并且赢得

    了无限商机。粗略地讲,对这个公式的具体运用价值超过6亿美元。

    对于每个认识卡内基先生的人来说,这些事实几乎无人不知。了解

    了它们,你就能明确了解阅读本书可能给你带来什么,但有一个前提:

    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条秘诀甚至在接受20多年的实践检验之前,便传授给了10多万名

    男男女女。不出卡内基先生所料,这些人运用它获得了巨大的个人利

    益。他们中有人用它发了财,有人则运用它成功建立了和谐的家庭生

    活。

    我所指的秘诀在本书通篇提及的次数不下100次,但我并没有直接

    说出其名称,因为只有当它呈现出来映入眼帘时,似乎才能更成功地发

    挥作用。也只有那些做好接受它的准备并打算寻找它的人,才可能将其

    为己所用。这也正是卡内基先生如此平静地将它传授给我,却不告诉我

    其具体名称的原因。

    如果你做好了运用它的准备,就能辨认出这个秘诀,至少在每一章

    能辨别出一次。如果你想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它,那么我想我会很荣幸地

    告诉你,不过那样一来,你就缺少了许多通过用自身方式发现它而获得

    的乐趣。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当时正要完成大学最后一年学业的儿子偶然看

    到了第二章手稿。读完之后,他靠自己发现了这条秘诀。他对该章内容

    的运用非常有效,以至于第一次求职就谋得了一个重要职位,所拿薪水

    远高于同等条件的其他人。我在第二章简要介绍了他的故事。读到那里

    时,也许你在本书开头产生的所有感受(即觉得本书“开的是空头支

    票”)都将烟消云散。同样,事实证明,当你失意时,当你需要克服棘手的困难时,当你几经努力却屡试屡败时,当你由于病痛或肉体折磨而

    痛苦不堪时,我儿子发现并运用卡内基所提公式的故事,也许便是你苦

    苦寻觅的绝望沙漠上的一片绿洲。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广泛运用这条秘诀。

    每名参战的士兵在奔赴前线之前,都会在火车上收到仔细包装的这条秘

    诀。威尔逊总统对我说,在筹集战争所需巨额资金的过程中,这条秘诀

    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初,时任菲律宾群岛总统特使的曼纽尔·L·奎松在这条秘诀

    的鼓舞下,为祖国人民争取自由,后来成为该国第一任总统和人民领

    袖。

    这条秘诀有一个特色:那些曾经得到并运用过它的人,发现无需多

    少努力便能迅速取得成功,而且永远不会再次失败!如果你不相信,不

    妨研究那些曾经运用过它的人的姓名(无论它在哪里被提及),亲自核

    对他们的历史记录,之后你就信了。

    当然,世上根本没有不劳而获这种事!

    要想得到我提到的秘诀,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只不过代价远小于秘

    诀的自身价值而已。而那些不刻意追求它的人,即使付出的代价再高

    昂,也无法得到它。你不能通过别人的恩赐得到它,也不能用金钱买到

    它,因为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那些已经为它做好接收准备的人,已经将

    其中一部分紧攥在手了。

    这条秘诀对所有为它做好接受准备的人而言都同样管用。教育与它

    没有关系。我出生前很长时间,这条秘诀就自找家门,到了托马斯·A·

    爱迪生手里。爱迪生对它运用得那样精妙,以至于他尽管只上了三个月

    的学,却成为世上首屈一指的大发明家。

    这个秘诀随后又传给爱迪生先生的一个事业伙伴。此人同样有效地

    运用了秘诀,尽管当时他每年只挣12000美元,此后却挣得一大笔财

    富,并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急流勇退。你将在第一章开头发现他的故事。它会让你相信,财富并非遥不可及;你仍然能成为想要成为的样子;只

    要为获得金钱、名誉、地位和幸福做好了准备并且下定决心,这些恩赐

    都能归你所有。

    我怎么知道这些呢?在看完本书之前你便会知道答案。你也许能在

    第一章便找到答案,也可能会在末页发现它。

    应卡内基先生要求,我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期间,我分析了

    数百位名人的成功之道。他们中的许多人承认自己是在卡内基所提供秘

    诀的帮助下才积累起这些巨额财富的。这些名人有:

    亨利·福特(汽车制造商)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前总统)

    威廉·里格利(著名制造商)

    约翰·沃纳梅克(商人、原美国邮政局长)

    詹姆斯·J·希尔(铁路大王)

    威尔伯·莱特(飞机发明者)

    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律师、政治家)

    伍德罗·威尔逊(美国前总统)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美国前总统)

    艾尔伯特·H·加里(著名律师、实业家)

    金·吉列(发明家、制造商)

    亚历山大·贝尔(电话发明者)

    约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

    托马斯·A·爱迪生(大发明家)

    F·W·伍尔沃斯(著名商人)

    克拉伦斯·达罗(著名律师)……

    这些名字仅代表数百位美国名人的一小部分。这些名人在金融界以及其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证明:理解并运用卡内基秘诀的人,都能到达

    人生成就的高峰。我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在受到这一秘诀指点之后,却没

    能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没有听说过有人在没有掌

    握这一秘诀的情况下却能卓尔不群,或者积累起可观的财富。从这两

    点,我得出一个结论:作为欲成大事者必须掌握的知识,这条秘诀要比

    人们通过众所周知的“教育”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那么什么是教育呢?本书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从接受的在

    校教育看,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没有受到多少正规教育。约翰·沃纳

    梅克曾告诉我,说他只上了一点点学,并且他获取知识的方式就像向一

    台先进机车的水箱加水,“每当水用完一点,我就用瓢舀水添进去”。亨

    利·福特连中学都没上过,更不用说上大学了。我无意贬低在校教育的

    重要性,而只是想表达内心真诚的信念,即那些掌握并运用这条秘诀的

    人,即便接受在校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也同样能到达事业的巅峰、积

    攒大笔财富、成为自身命运的主宰者。

    在读到某个地方时,我提到的秘诀会从字里行间跳出来。只要你为

    接受它做好了准备,它就会赫然出现在你面前!当它出现时,你可要认

    得出来。无论你接收相应信号的位置是在第一章还是最后一章,当它蓦

    然现身时,你都要停下片刻仔细思量,因为此时此刻将标志着你人生最

    重要的转折点。

    我们现在即将转到第一章,看看我那个挚友的故事。他曾经坦率承

    认自己曾经见过那神奇的信号,而事业上的成就也足以证明他曾经深思

    熟虑。读到他和另一些人的故事时,不要忘了,他们要解决的是人生中

    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所有其他人同样要经历的。当一个人为谋

    生,为寻找希望、鼓励、满足和安宁,为积攒财富,为享受肉体和精神

    的自由而奋斗时,这些问题都会出现。

    通读本书时,你要记住一点,书中描述的内容都是事实而非虚构,其目的在于传递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伟大真理。所有为这条真理做好接受准备的人,都不仅明白自己做什么,而且知道该怎样做!此外,他

    们还能从本书中得到鼓励,知道怎样迈出第一步。

    在你阅读第一章之前,请允许我最后提一条小小建议。这条建议也

    许能为你提供一条线索,而卡内基先生的秘诀也许能通过这条线索循踪

    而得。这条建议便是,一切成就、一切辛劳所得的财富,最初都不过源

    于一种想法!如果你为接受成功秘诀做好了准备,那么你就拥有了秘诀

    的一半,当另一半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一眼便能认出它来。

    拿破仑·希尔

    1937年

    前 言

    《思考致富》一书1937年首版曾轰动一时,当时被誉为一本伟大的

    励志书。这本书与戴尔·卡内基的《怎样赢得友谊影响他人》(国内中

    译本《人性的弱点》——译注)以及诺曼·文森特·皮尔的《积极思考的

    力量》一起,成为那些追求生活幸福、事业有成之人的必备书。

    本书销量超过1500万册,成为无数人前进的灯塔和路标,为他们避

    免大萧条带来的贫困,为自己、家人和员工的事业繁荣抢占先发优势指

    明了方向。

    拿破仑·希尔是谁,他的成功哲学之源又是什么呢?出身贫苦的拿破仑·希尔1883年生于弗吉尼亚乡村一个单间小屋。12岁那年,他成了

    孤儿,由亲戚抚养成人。在战胜贫穷并费尽周折获得教育机会之后,他

    成长为所处时代求真务实的天才。

    希尔13岁时便走上写作生涯,担任小镇报社的特约通讯员(其实就

    是个记者),任务是将所在地区发生的大事小事写成文章,挣一点微薄

    的薪水。也许是由于为战胜贫穷而独自奋斗吧,有个问题总是让他魂牵

    梦系:为什么我无法在经济生活中真正成功、无法实现生活幸福这一目

    标呢?

    为了谋生,他决定向法律和新闻界进军。早年的记者生涯为他顺利

    通过法学院学习提供了经济后盾。他取得的重大突破来自于接受一项任

    务:根据名人的成功写出系列故事。

    在系列故事的写作过程中,他的采访对象就包括世界著名的钢铁巨

    头安德鲁·卡内基。卡内基先生对这位年轻的新闻记者印象极深,他甚

    至交给希尔一项任务。这项任务左右着希尔随后25年的生活,那就是采

    访500多位名人,从他们身上找出一个每个人都能适用的成功公式。

    受访者包括当时世界上最伟大、最富有的人,有托马斯·爱迪生、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亨利·福特、查尔斯·M·施瓦布、西奥多·罗斯

    福、小威廉·里格利、约翰·沃纳梅克、威廉·詹宁斯·布赖恩、乔治·伊斯

    曼、伍德罗·威尔逊、威廉·H·塔夫脱、约翰·D·洛克菲勒、F·W·伍尔

    沃斯,以及其他一些如今不太知名的人。在此期间,安德鲁·卡内基成

    为希尔的导师。他充分利用受访者的思想和经历,帮助希尔构建了一种

    成功哲学。

    《思考致富》取得的成功开启了希尔漫长的职业生涯,使他成为一

    位商业领导人、演讲家和畅销书作家,也使他凭借自身之力成了百万富

    翁。

    拿破仑·希尔在度过一段漫长的成功生涯后,于1970年去世。他的

    作品成为个人成功的行动准则,几乎影响了整整70年以来的广大读者。修订一部经典著作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任务。作者的基本指导

    思想不能变。这本书永远是拿破仑·希尔的著作,而不是我的著作。我

    看待这本书就像艺术品修复者对待一幅正在复原的经典画作一样。修复

    者要在尽可能不改变作品原貌的前提下,除掉使画作失去光泽的灰尘和

    污垢之后,再用毛刷仔细擦拭,保持艺术家的原始风格,如此一来,就

    能重新展现画作的原始魅力和光彩。修订一本书也需要采用同样的方

    法。我认真学习了原文,删除了一些故事和轶闻,因为它们尽管适用于

    20世纪30年代的读者,但对于21世纪的读者来说也许无关紧要。我用一

    些更新的事例、证据取而代之,这些人在现时代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证

    明了拿破仑·希尔宣扬的原则。

    在以下章节中,你将学习这些原则。除了能读到希尔为本书原版所

    研究的那些人(如卡内基、爱迪生、福特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他巨

    擘)的成功故事之外,还能遇到我们现时代一些顶尖成功人士,如比尔

    ·盖茨、玛丽·凯·爱什、阿诺德·施瓦辛格、雷·克罗克、迈克尔·乔丹和其

    他名人。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拿破仑·希尔经过实践证明的致富步骤就像对

    他同时代的人那样一样有效。所有阅读、理解并运用这一致富哲学的

    人,都会为吸引并享用较高的生活标准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而那些没有

    做好接受准备的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无法得到它们。

    因此,当你热切地遵照拿破仑·希尔的指点、在人生道路上发生重

    大变化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做会为你带来回报,使你不仅能

    为自己加入富人行列打下基础,而且还能享受和谐而融洽的生活。

    亚瑟·R·培尔

    (哲学博士)

    2004年第一章 思想的力量 (激发潜能的动力之源)

    “人的想法是物质性的”,事实的确如此,而且当想法与明确目的、毅力和一种炽热欲望混合时,就会成为强有力的物质,因为此时,它们

    能转变成财富或其他有形物体。

    通过“思想”与托马斯·A·爱迪生共通的人

    人的确能思考致富,埃德温·C·巴恩斯发现这个道理是多么真实。

    他的这一发现并非一下子得到,而是一点点积累而形成,从一开始的炽

    热欲望,逐渐变成伟大的托马斯·爱迪生的事业伙伴。

    巴恩斯的强烈欲望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它的明确性。他希望与爱

    迪生共事,而不是为爱迪生做事。不妨仔细看看文中怎样描写他将欲望

    变成现实的方法,之后,你将对引领你获得财富的13条原则有更深理

    解。

    当这种欲望(思想冲动)第一次在他脑海闪现时,他还不具备将想法付诸实施的条件。有两大困难挡住他前进的去路:第一,他不认识爱

    迪生先生;第二,他买不起去新泽西州奥伦奇市的车费。这两个困难足

    以让大部分企图梦想成真的人铩羽而归。但是,他的欲望可不是普通的

    愿望!他早就下决心要千方百计实现这一愿望,甚至最终决定坐“闷罐

    车”前往而不是甘于失败(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闷罐车”,不妨认为他

    是坐运货列车前往东奥伦奇的)。

    他来到爱迪生先生的办公室,宣布此行目的是与这位大发明家共

    事。多年后,爱迪生先生谈到第一次见到巴恩斯的情景时说:“他站在

    我对面,看上去像个平平常常的流浪汉,但脸上却表现出某种东西,给

    人传递着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印象。根据多年与人交往的经验,我

    知道,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渴望真正强烈到愿意拿整个未来为筹码获

    得它的时候,他必定会取得成功。他给了他机会,满足了他的要求,因

    为我发现他决心已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后发生的事证明,我在处

    理这件事时没有犯任何错误。”

    年轻的巴恩斯在当时到底向爱迪生说了什么,与他想了什么相比,已经远远不重要了。连爱迪生自己也这么说!激励巴恩斯最早站在爱迪

    生办公室的肯定不是这位年轻人的长相,因为从这一点来说,显然对他

    不利。重要的是他在想什么。

    如果能将这句话表达的含义传递给读到它的每一个人,那么大家就

    不必再读本书余下的内容了。

    巴恩斯并不是第一次见到爱迪生时就实现了与他共事的愿望。他确

    实得到了在爱迪生办公室工作的机会,拿着微不足道的薪水,做着对爱

    迪生而言无关紧要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对巴恩斯却无比重要,因为这

    使他有机会向中意已久的“合伙人”展示自己的“商品”。

    几个月过去了。显然,巴恩斯渴望已久的目标看不到半点实现的可

    能,而他早就下决心要将这个目标作为自己的明确目的。但是,巴恩斯

    的脑子里正在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日复一日地强化着自己的欲望,那就是: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

    心理学家曾说:“当一个人真正为某件事做好准备时,这件事便会

    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这句话没有错。巴恩斯已经为成为爱迪生的事业

    伙伴做好了准备,而且还下决心继续准备下去,直到得到自己孜孜以求

    的东西为止。他并没有对自己说“算了吧,这有什么用?我还是改变想

    法、找一份推销工作得了。”而是说,“我到这里来是为了与爱迪生共

    事,即便这个目标需要付出余生去争取,我也要实现它。”他已经豁出

    去了!如果人们都树立一个明确目标,然后不遗余力地支持这个目标,直到它让你魂牵梦绕、寝食不安,那么我们的人生会得到怎样的改写

    啊!

    也许年轻的巴恩斯当时并不懂得这一点,但是他那坚定的决心、为

    实现单独一个欲望不顾一切的毅力,注定会摧毁一切障碍,为自己赢来

    梦寐以求的机遇。

    机遇来临时,它出现的形式和方位都出乎巴恩斯的预料。这是机遇

    狡诈性的体现。机遇有个狡猾的习惯,喜欢从后门悄悄溜进来,往往还

    喜欢以灾难或暂时失败的方式乔装露面。也许这正是太多的人认不出机

    遇的原因吧。

    爱迪生先生刚刚改进了一种新式办公设备,在当时称为“爱迪生口

    授机”。他的推销员对这种机器的推销并不热情,因为他们不相信这种

    东西能够不费力地卖出去。但巴恩斯却认为是天赐良机。机会蹑手蹑脚

    地爬进来,藏在一种样子奇特的机器背后;除了吸引巴恩斯和爱迪生这

    位大发明家的兴趣之外,它对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

    巴恩斯知道自己能卖出“爱迪生口授机”。他将内心的想法向爱迪生

    和盘托出,很快便得到了机会。他确实卖出了机器。事实上,他的推销

    极为成功,以至于爱迪生给了他一纸合同,让他在全美范围内配送并销

    售这种机器。他们在这次成功商业合作中使用的推销广告是“爱迪生发

    明、巴恩斯组装”。巴恩斯从这次合作中赚了很多钱。不过,他取得的成就要远远比这更伟大:他证明了一个人的确可以“思考致富”。

    巴恩斯最初的欲望到底为他带来多少实际收益,这一点我无从得

    知。也许给他带来了两三百万美元,但是不管是多少钱,其数目与他通

    过某个信念得到的更多财富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这种信念以明确的

    知识出现,即:无形的思想冲动可以通过运用已知原则转变成客观行

    动,并取得合意成果。

    巴恩斯拥有的不过是一个想法:与伟大的爱迪生合作!他要通过想

    象来获得一大笔财富。他一开始两手空空,但是有一点:他知道自己想

    要什么,并且决心不惜代价支持这个愿望,直到将其变成现实。

    他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他受到的教育很少,没什么影响力,但却

    有主动的精神、不屈的信念和求胜的愿望。凭借这些无形的力量,他使

    自己成为当时健在的最伟大发明家最倚重的人物。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另一种不同的情形,分析一个本来完全可以拥

    有巨额有形财富的人,是怎样由于与追求的目标尚有三英尺之遥时选择

    放弃,从而与这笔财富失之交臂的。

    离金矿仅有三英尺远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在遇到短暂挫折时习惯于放

    弃。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因为犯过这样的错误而追悔莫及。

    R·U·达比长大后成了美国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他曾向我讲过他

    叔叔的故事。达比叔叔在盛行淘金热的年代也想圆自己的“淘金梦”,于

    是到美国西部挖掘黄金、“劳动”致富。他从未听说过从人脑开采出来的

    黄金要比地球上能挖出的所有黄金都多得多。他在采掘区周围立上界

    标,然后拿着锄和铲忙开了。挖掘工作非常辛苦,但他对金矿的渴求却

    异常坚定。辛勤工作3周之后,他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发现了闪闪发光的金

    矿。但是他需要用机械设备将矿石运到地面。此时,他悄悄将矿石藏

    好,沿原路回到位于马里兰州威廉斯堡的家中,将这一“重大发现”告诉

    了亲戚和几位邻居。大家凑齐了钱,买来所需的机械,并通过海路运

    输。之后,叔叔和达比又回去找矿石去了。

    第一车矿石挖了出来,并用船运到一个冶炼厂。冶炼出的黄金表

    明,他们拥有科罗拉多最丰富的金矿!随后又运了几车矿石,还清了船

    运费用。接下来的所得可就是纯粹的暴利了。

    下去的是钻探机,上来的可是达比和叔叔的希望!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金矿的矿脉不见了!他们已经挖到金矿纹理

    的最底层,再往下就没有了金矿!他们继续向下挖,拼命想发现已经失

    去的矿脉,但却无济于事。

    最后他们决定放弃。他们以几百美元的价格,将机械设备卖给一位

    旧货商,然后坐火车回家。有些“旧货”商很愚蠢,但是这个家伙却一点

    也不傻!他找来一位采矿工程师实地考察矿藏,并且做了一些计算。工

    程师认为这次采矿工程是失败的,因为业主不知道“失效层”的存在。他

    的计算显示,只要顺着达比叔侄停止采掘的地方再向下三英尺,就能发

    现新的矿脉!而他们恰恰从这里采出了黄金!

    这位“旧货”商之所以从这座矿井的金矿中赚取几百万美金,是因为

    他非常清楚在放弃之前应该先求助于专家。购买机械的钱多半都是通过

    当时尚且年轻的R·U·达比的努力才借到的。这些钱来自他的亲戚和邻

    居,因为他们相信他。尽管事情发生在多年以前,但他仍然分文不少地

    还清了债务。

    很久以后,达比先生加倍弥补了自己的损失,因为他通过这件事发

    现,欲望能够转变成黄金。这个是在他从事人寿保险业之后才发现的。

    达比曾经因为离金矿仅有三英尺时半途而废,从而丢掉了唾手可得

    的一大笔财富。达比将这一教训牢记于心,之后便在选定的事业上有所收获。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对自己说,“我曾经在离金矿只有三英尺

    时停了下来,但我永远都不会再因为我劝说别人买保险时说‘不’而放

    弃。”他将自己的韧劲归功于那次淘金过程中由于放弃而汲取的教训。

    多数人在成功之前肯定会遇到许多暂时的挫折,甚至可能是一些失

    败。面临挫折时,最容易做、最合乎常理的做法就是放弃。大多数人恰

    恰就是这样做的。

    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五百多位名人都向作者讲述了各自成功之道。

    他们说,他们最伟大的成功仅仅是由于在被失败笼罩的时刻又向前迈了

    一大步。失败是一个狡猾的骗子,对于愚弄和欺骗非常在行。当成功几

    乎近在咫尺时,它以诱使我们犯错为最大快乐。

    为50美分而坚持不懈

    达比先生从“倒霉大学”毕业并决心从采金矿的经历中获益后不久,就有不错的机会出席某个场合。这个场合向他证明:“不”不一定表示否

    定。

    一天下午,他帮叔叔用一架破旧的磨坊辗小麦。叔叔经营着一个大

    农场,靠出租农场为生,有许多佃农。

    门静悄悄地开了,一个小孩(一位佃户的女儿)走进来,在门附近

    的位置站定。

    叔叔抬头看到了孩子,粗暴地向她大吼:“你来干什么?”

    女孩毕恭毕敬地回答:“妈妈说,让你给她拿50美分钱。”

    “我可不会给,”叔叔反唇相讥,“你现在赶紧回家吧!”

    “好的,先生。”女孩答道,却纹丝不动。

    叔叔继续埋头做着手头的事,忙得没怎么注意这个孩子,无暇观察

    她的一举一动。当他抬起头,看到她仍然站在那里时,就朝她大喊:“我不是叫你快回家么?快滚,要不我可要揍你。”

    小女孩说:“好的,先生。”但是仍然纹丝不动。

    达比叔叔放下一袋正准备倒进磨粉机漏斗的小麦,抄起一根木桶板

    向小姑娘走去,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你麻烦大了”。

    达比屏住呼吸。他觉得自己肯定要目睹一顿暴揍,因为他知道叔叔

    的脾气十分暴躁。叔叔快走到小女孩站立的地方时,女孩立即向前迎上

    一步,直勾勾地盯着他的眼睛,用尽力气用刺耳的声音叫起来:“我妈

    妈必须拿到那50美分!”

    达比叔叔站住了,怔怔地打量她片刻,然后慢慢地将木桶板放到地

    上,将手放进衣袋,拿出半美元给了她。

    小女孩拿着钱,缓慢地退向门口,目光一刻也没有从这个她刚刚征

    服的男子汉身上离开。她走了之后,叔叔坐在一个箱子上,向窗外看着

    天空足足有10分钟以上。他心中充满敬畏,想不通自己刚才为什么会屈

    服于如此柔弱的一个小女孩。

    达比先生也在思考。在全部的人生经历中,他第一次看到一位佃农

    的孩子机智地左右着一个威风凛凛的成年人。她是怎样做到的呢?叔叔

    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使得他失去原本暴虐的本性,变得像羊羔一样温顺

    听话?这个小孩用了什么奇特的力量,使东家对她言听计从?这些问题

    以及其他类似问题在达比的脑海里闪现,但是他直到多年后向我讲述这

    个故事时才找到答案。

    巧合的是,达比向作者讲述这个不寻常的故事时,恰恰就在那个老

    磨坊,与达比叔叔经历那次“惨败”时的现场完全一样。我们站在那间破

    旧的老磨坊时,达比先生复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征服故事,最后问

    我:“你能解释这件事吗?那个小女孩用了什么奇特的力量完胜了我叔

    叔?”

    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能在本书描述的原则中找到。回答是充

    分而完整的。答案中包含的细节和指示足以使任何人恍然大悟,而且答案运用了那个小女孩偶然发现的同一种力量。

    只要保持思维的敏锐性,你就能准确地发现是什么奇特的力量拯救

    了那个小女孩,就能在下一章瞥见这种力量。在本书某处,你将发现一

    种思想,它会提高你的领悟能力,使你能随意支配同一种不可抗拒的力

    量,让它为你所用。你也许在第一章便能认识到这种力量,也可能在随

    后某一章中,这种认识才会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它产生的形式可能是一

    个独立的想法,也可能以计划或目的的面目出现的东西。同样,它可能

    促使你追溯过去经历的挫折或失败,让某些教训浮出水面。通过这些教

    训,你能经由失败而重新得到失去的一切。

    当我向达比先生描述那个小女孩无意中运用的力量时,他立即追溯

    起长达30多年担任寿险推销员的经历,并且坦率地承认,说他在保险领

    域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从那个小女孩身上学到的教训。

    达比先生指出:“每次当某个‘准’客户想礼貌地拒绝我、表示不愿买

    保险的时候,我都会看到那个小女孩站在那间破旧的磨坊门口,一双大

    眼睛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于是我就对自己说,‘我必须将这笔保险卖出

    去。’我做成的所有保险推销业务中,比较大的单子都是在别人说‘不’之

    后才订下的。”

    他还想起那次离金矿仅三英尺便放弃努力时所犯的错误。“不过”,他说,“那次经历其实是一件塞翁失马的好事。它让我懂得,无论前进

    的路是多么艰难,都一定要坚持不懈。这是我在做成任何事之前都必须

    首先吸取的教训。”

    今后还会有许多以推销人寿保险为生的人,读到达比先生和他叔叔

    以及佃农的女儿和金矿的故事。作者希望提醒所有这些人:达比认为,这两件事的发生是他每年能够推销超过100万美元寿险的主要原因。

    人生是奇特的,往往还难以预计!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从简单

    的人生经历中找到根源。达比先生的经历平凡而简单,却蕴含着对他命

    运归宿的解答,因此对于达比而言,这两次经历和生命本身一样重要。这两次戏剧性的事件之所以让他获益,是因为他分析它们,并汲取其中

    的教训。但是,那些没有时间或不喜欢向失败学习,不能从失败中寻找

    成功或制胜真谛的人,又该怎么办呢?他们到哪里去学习,他们怎样学

    习反败为胜的艺术,将失败变成获得机遇的跳板?

    为回答这些问题,作者写了这本书。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描述13条原则。不过请记住,阅读时,那些使你

    深思生命奇特之处的问题的答案,也许能在你自己的脑海里出现,其形

    式可能是你阅读时突然蹦出的某个想法、计划或目的。

    人要想获得成功,只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想法就足够。本书描写的原

    则包含了我们所知道的最有效、最实用的成功方法,它们都与形成有益

    想法的方式和手段有关。

    在进一步描述这些原则之前,相信你有权听到这样一条重要提示:

    财富开始降临时,前来的速度是那样快、数量那样多,以至于我们想不

    通在过去那些落魄的日子里,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这种说法让人吃

    惊,尤其当我们思考“财富只降临给那些努力工作、不懈奋斗的人身

    上”这种流行看法时更是如此。

    开始思考致富时,你将发现,财富最初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的精神

    状态,根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少艰辛劳动即可获得。和所有其他的人一

    样,你肯定也想知道怎样才能进入能吸引财富的精神状态。我花了25年

    时间用于研究致富的根源,分析了25000多名成功人士,因为我也希望

    知道“有钱人是怎样变得如此有钱的”。

    没有这样的研究,本书就无法写成。

    在这里,请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大萧条始于1929年,之后持

    续发展,成为一场空前的浩劫,直到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之后才得以结

    束。之后,萧条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一名电工在剧院依次打开一

    盏盏电灯,在你发现之前黑暗便变成光明一样,“恐惧”这个单词的拼

    写,在人的头脑里也是逐渐消退并变成信念的。不妨仔细观察:一旦你掌握了这些哲学原则,开始按照指示运用这

    些原则,你的经济地位就开始上升,你接触到的每一种事物都开始直接

    变成一笔能为你所用的财产。不可能吗?完全可能!

    人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普通人对“不可能”这个词太熟悉。我们了解

    所有“不管用”的原则,知道一切“办不成”的事。那些寻求成功原则、愿

    意拿所拥有的一切换取这些原则的人,最适合读这本书。

    多年前,我买了一本精美的字典。拿到手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

    是翻到“不可能”这个词所在页面,将它从字典里整齐地剪下来。对你来

    说,做这种事应该算不上不明智吧!

    成功只会降临在那些具有成功意念的人身上。失败降临到那些听任

    自己拥有失败意念却无动于衷的人身上。本书旨在帮助所有寻求成功意

    念、希望掌握一门伟大的转换艺术、将自身思维从失败意念转变到成功

    意念上去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身上都能找到另一个弱点。这一弱点是一种坏习惯,即按照自身印象和看法来衡量每件事、每个人。本书的读者中,有些人

    坚信谁也无法通过思考而致富。他们无法按照致富的标准来思考,因为

    他们的思考习惯始终都浸泡在贫穷、匮乏、悲惨、失败和挫折当中。

    许多目睹亨利·福特发迹的人都妒忌他,并将福特的成名归因于有

    福气、有运气、有天赋。也许每10万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了解福特成

    功的真正奥秘,而这些真正知晓这一奥秘的人却非常谦逊,或者不愿意

    说出来,因为他们觉得它太简单。一件简单的事就能完美地阐释这

    条“秘诀”。

    福特决心制造如今闻名遐迩的V8发动机时,决心设计一个引擎,将全部八个汽缸模块全部放在一个机组当中。于是,他命令工程师为这

    种引擎设计一套方案。方案设计在纸上,但是工程师却坚信根本不可能

    将八个汽缸内燃机组全部放到一个引擎里。

    福特说:“不管怎么说,都要把它造出来。”工程师们回答:“但是,这根本不可能!”

    “继续努力,”福特命令道,“不要停止尝试,直到取得成功,不要

    考虑花多长时间。”

    工程师们只好继续努力。如果还想继续在福特的公司做事,他们除

    了勇往直前别无选择。六个月过去了,工作毫无进展。又过去了六个

    月,仍然一事无成。工程师们尝试了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贯彻福特的指

    示,但是似乎还是应了那句话:“不可能!”

    这年年底,福特与工程师们共商大计。和以前一样,大家告诉他

    说,根本没办法将他的命令落到实处。

    “径直前进吧,”福特说,“我想要得到它,我会得到它的。”

    他们只好继续努力,随后,就像突然间变戏法似的,奥秘出现了。

    福特的决心再次获胜!

    对这则故事的描绘也许并不百分百准确,但是对它要旨和实质的描

    述是准确的。只要愿意,任何希望思考致富的人都可以从中推断出福特

    数百万美元财富的来源之谜。你根本不用绞尽脑汁。

    亨利·福特是一位成功者,因为他理解并运用了成功原则。成功原

    则之一是欲望: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读本书时,请记住福特的这个故

    事,挑出描写他瞩目成就之奥秘的语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能

    准确指出使亨利·福特致富的具体原则,那么你就能在适合自己的几乎

    所有事业中,都能取得与他媲美的成就。

    20世纪末的“亨利·福特”是比尔·盖茨。正如福特通过制造出一种多

    数人都买得起、开得上的汽车,从而使交通业发生革命性变化一样,比

    尔·盖茨通过开发出使每个人(不只是计算机技术专家)都能用上计算

    机的软件系统,也使计算机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革后来

    使个人计算机成为每间办公室、每所学校和多数家庭的必需品,也给比

    尔·盖茨带去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使他成为全世界的首富。盖茨最早接触计算机并开始为计算机编程时只有13岁。1973年,他

    作为新生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在那里,他与如今微软公司的CEO史蒂夫

    ·巴尔默相识并结交。在哈佛读书期间,盖茨为第一台微机设计了一种

    叫做BASIC的程序语言。

    上大二时,盖茨过于沉迷于开一家软件公司的梦想,以至于离开哈

    佛大学,势单力孤地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奋斗。几年前他就和儿时的朋友

    保罗·艾伦合伙成立了微软公司,这也成为这次奋斗的基础和平台。他

    们认为,计算机应该放在每间办公室的桌面上和每个家庭中,成为一种

    有用的工具。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他们开始为个人电脑开发软件。盖

    茨的远见卓识和他对于个人计算的深谋远虑,成为微软公司和整个软件

    业成功和繁荣的关键。

    实现这一重大目标之后,比尔·盖茨继续追求新的目标。他的目标

    有两个:一是制造不断改进的计算机程序,二是发展慈善事业。然后,他和妻子梅琳达设立了世界上数额最大的慈善基金。

    你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和灵魂的舵手

    英国诗人W·C·亨里写下诗句“我是自身命运的主宰,我是自身灵魂

    的舵手”时,他应该在告诉我们:人之所以是自身命运的主宰、自身灵

    魂的舵手,是因为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思想。

    他应该在告诉我们:这个小小星球赖以在宇宙中漂浮、我们赖以移

    动和存在的大气,其实是一种飞速振动的能量形式,其速度超乎人的想

    象;大气中充斥着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量形式,它对我们头脑中存有的想

    法的本质具有自适应性;它会以自然的方式影响我们,使我们能将自身

    想法变成与其对等的客观现实。

    如果这位伟大诗人告诉我们这个伟大真理,我们就应该懂得为什么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自身灵魂的舵手。他应该在告诉我们并且着重强

    调一个道理:这种力量根本不指望对破坏性想法和建设性想法加以区

    分;它会像指点我们按照富足的想法行事一样,迅速敦促我们将贫穷的

    想法也变成现实。

    他还应该在告诉我们,人的大脑会受到其中存有的支配性想法的磁

    化;这些“磁体”通过任何人都不了解的手段,为我们吸引来同头脑中支

    配性想法本质相同的力量、人和人生境遇。

    他应该在告诉我们,在得以积攒巨额资财之前,我们必须用渴求财

    富的炽热欲望,来磁化自己的头脑;必须具备“金钱意识”,直到对金钱

    的欲望驱使我们为获得金钱设计明确的计划。

    但是,亨里是诗人而不是哲学家。他满足于用诗歌这种形式阐述一

    个伟大真理,而任由那些追随者解释他的诗句字里行间蕴含的哲学意

    义。天长日久,这条真理自我绽放开来。到了今天,我们似乎可以肯定

    地说,本书中描述的原则蕴含着支配我们经济命运的奥秘。

    另一个证明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者”的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

    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从儿时起,他就梦想当一名电影导

    演。小时候他就用一架旧式相机制作业余影片,而且他的导演梦从未中

    断。

    斯皮尔伯格是怎样进入“环球电影公司”工作的呢?这在电影界一直

    都是个传奇。他去观看环球电影公司的巡回展出,这种展出使参观者能

    够一探电影行业的内幕。许多参观者都乘坐电车绕电影公司一周,斯蒂

    文却悄悄溜出电车,藏在两个电影棚之间,直到展出结束。当天展出结

    束离开时,他已经和看门人聊了半天,并打得火热。

    日复一日,他天天都去电影棚,时间长达三个月。从看门人身边走

    过时,看门人向他招手致意,他也彬彬有礼地还礼。他总是穿一套西

    服,夹着公文包,使看门人误以为他是暑期到公司打工的学生。他总是没话找话地与别人结交,慢慢和导演、剧作家以及影片编导交上了朋

    友。他甚至找到一间闲置的办公室并“据为己有”,还在大楼名录上添上

    了自己的姓名。

    后来,他认识了当时担任环球电影公司电视部制片主任的斯皮尔伯

    格·塞德·施恩伯格。他向对方亮出自己大学时使用的制片方案,这给施

    恩伯格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很快便与这位年轻人签下一纸合同,让他在

    公司工作。

    他的第一部足本影片《舒格兰特快》受到评论家的喝彩,并荣膺

    1974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遗憾的是,其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一年后,他迎来事业上的重大突破。当时,他无意中看到“大白

    鲨”一书。环球电影公司已经决心将《大白鲨》拍成电影,而且选了一

    位知名导演负责拍片。

    斯皮尔伯格特别想制作这部电影。尽管《舒格兰特快》从经济效益

    上看遭到失败,但他的自信心丝毫不减。他极力说服电影制片人辞退已

    经选好的导演,让他负责拍片。

    这可不是件容易完成的任务。影片的拍摄从一开始就麻烦不断,不

    仅遇到了技术问题,而且费用超过预算。然而,《大白鲨》于1975年6

    月公映时却获得了双重成功:它不仅打破了票房纪录,而且连评论家也

    都对它青睐有加。公映后不到一个月,这部电影的票房就赚了6000万美

    元,这个数字在当时简直前所未闻。后来,这部影片豪取5亿美元左右

    的收入。

    在随后几年里,斯皮尔伯格又执导了几部电影,包括脍炙人口的

    《印第安那琼斯》系列片、获奖作品《紫色》和《太阳帝国》。

    他后来又执导了《侏罗纪公园》,这在当时可谓是历史上最成功的

    电影。这也是斯皮尔伯格打破票房纪录的第三部影片,票房总收入、相

    应玩具和其他商品的销售三项加到一起,总共收入超过5亿美元。

    斯皮尔伯格仍在继续追逐梦想。和另外两个好莱坞的巨匠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时,他们称其为“梦工厂”。

    我们现在即将开始分析这些原则的第一条。你要保持开明的心态,并在阅读过程中记住,这些原则并非某一个人的发明,而是从500多人

    的人生经历中综合而成。这些人的确积攒了巨额财富,然而他们一开始

    却身无分文,受到的教育甚少,也没什么影响力。然而,这些原则却使

    这些人彻底改头换面。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将它们为你所用,为你带

    来长期效益。

    你将发现,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在阅读下一章之前,我希望你首先知道:这一章传递的真实信息,有可能轻而易举地改变你的整个经济命运,因为它已经为文中所述的两

    个人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我还希望你懂得:这两个人和我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就算我想改

    变事实,也根本不可能做到。他们当中,有一个始终是我约25年来最亲

    密的挚友,另一个则是我的亲生儿子。这两个人取得的非凡成就(他们

    都大度地将这些成就归功于下一章描述的原则)充分证明了这条原则无

    处不在的力量。

    第二章 欲望:成就一切的起点 (通往致富之路的第一步)埃德文·C·巴恩斯30多年前在新泽西州的奥伦奇市跳下货运火车

    时,也许像个流浪汉,但他有着国王般的志向!沿着铁路往托马斯·A·

    爱迪生的办公室方向走的时候,巴恩斯的脑子一直在思考。他看到自己

    真的站在爱迪生对面,听到自己请求爱迪生先生给一个机会,允许他实

    现那个让他终日寝食不安的炽热欲望,那就是成为这位伟大发明家的事

    业伙伴。

    巴恩斯的欲望并非一种希望,也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不停悸

    动、超越一切的欲望!它是那样清晰而明确。

    当他走近爱迪生的时候,这种欲望已经不再新鲜。它成为巴恩斯的

    主导性欲望已有很长时间。这种欲望第一次出现在他脑海里的时候,也

    许还不过是一种希望;但是,当他带着它出现在爱迪生面前时,它就再

    也不只是一种愿望了。

    几年后,埃德文·C·巴恩斯再次站在爱迪生跟前,而且仍然在他第

    一次见到这位发明家的同一间办公室。这次他的欲望已经变成现实。他

    已经和爱迪生共事,那个占支配地位的人生梦想已经成真。如今,认识

    巴恩斯的人之所以嫉妒他,都是觉得命运之神眷顾了巴恩斯。他们只看

    到他辉煌而风光的岁月,却懒得探究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何在。

    巴恩斯成功的原因在于选定了一个明确目标,并将全部精力、毅力

    和努力都用于追求这个目标。在到达爱迪生办公室的当天,他并没有成

    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他满足于一开始从事最卑微的工作,只要这样做

    能使他有机会向心中的目标更进一步就行。

    在他苦苦追求的机会最终露面之前,过去了5年时间。在这段日子

    里,他没有看到一丝希望,也没有得到任何实现欲望的承诺。对除他之外的每个人来说,他不过是爱迪生事业车轮中的一个小小齿轮;但在他

    的心中,从在爱迪生办公室工作的第一天起,他每时每刻都是爱迪生的

    事业伙伴。

    这是证明清晰欲望之强大威力的经典范例。巴恩斯之所以实现了目

    标,是因为他希望成为爱迪生先生的事业伙伴,这种欲望胜过他对一切

    的渴求。他设计了一个计划,并由此实现了这一目的。但是,他却破釜

    沉舟,切断所有退路。他矢志追求这一欲望,直到变成自己一生挥之不

    去的梦想,并最终成为现实。

    前往奥伦奇时,他没有对自己说:“我要想办法让爱迪生给我提供

    某个职位”。而是说,“我将见到爱迪生,并且让他知道我是去和他共事

    的。”

    他并没有说,“我将在那里工作几个月,如果得不到任何鼓励,我

    将离开到别处找一份工作。”而是说,“在哪里起步不是一样?爱迪生让

    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但是我必须最终成为他的伙伴。”他没有说,“我

    将瞪大眼睛等待另一个机会光临,万一我在爱迪生那里得不到想要的东

    西怎么办?”而是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决心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

    成为托马斯·A·爱迪生的事业伙伴。我将义无反顾、破釜沉舟,以整个

    余生为赌注,去赢取这一目标。”

    他没有给自己留下可能的退路。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成功,要么

    失败!而巴恩斯成功故事的全部要义皆在于此。

    很久以前,一个伟大的勇士面临某个处境。他必须果断决策,才能

    确保在战场上获胜。他要送自己的军队与强大的敌人作战,对方人数远

    超己方。他将士兵装载上船,驶向敌国,卸下士兵和装备,然后下达命

    令,将装载用的船只烧毁。战斗即将打响之前,他向部属发表讲

    话,“你们都看到了,船已经烧成灰烬。这意味着我们如果不能获胜,就无法活着离开这片海滩!要么胜利,要么死亡,我们现在已经别无选

    择!”最后他们大获全胜。无论做什么事,要想获胜,都必须愿意破釜沉舟、切断一切退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成就事业。炽热的求胜欲

    望这一精神状态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著名的芝加哥大火发生后第二天早晨,一群商人站在斯台特大街,看着自己的商店变成尚在冒烟的废墟。他们聚到一起开会,商量着再度

    重建呢,还是离开芝加哥到更有发展前景的另一地区东山再起。他们最

    终决定离开芝加哥,但有一个人例外。

    决定留下重建的那个商人指着自己店铺的废墟说,“先生们,我要

    在那个原址上建起世界最伟大的商店,无论它将来可能烧毁多少

    次。”商店建起来了,如今依然矗立在那里。它像一座高耸的纪念碑,昭示着被人们称作炽热欲望的精神状态的力量。马歇尔·菲尔德完全可

    以照着同伴们的意思做,这对他来说并不难。当前途艰险、前景黯淡

    时,他们放弃了前进,寻找看似平坦的“大道”去了。

    请仔细观察马歇尔·菲尔德和其他商人的不同之处,因为这和杰出

    的埃德文·C·巴恩斯与成千上万在爱迪生所在单位工作过的其他年轻人

    之间的不同如出一辙。正是这种不同,将所有成功者和所有失败者区别

    开来。

    每个到了能理解“要钱何用”年龄的人,都希望得到金钱。但希望不

    能给你带来财富。但是,用一种让你朝思暮想的精神状态渴望财富,然

    后筹划出明确方式和手段去获得财富,并用不知失败为何物的毅力去支

    持这些计划,就能为你带来财富。

    将致富欲望转换成等量经济收益的方法,由6个明确而实用的步骤

    组成。

    1. 在头脑里确定你渴望得到的准确金钱数量。仅仅说“我想要许多

    钱”是不够的,要指出具体数额(目标明确性有其心理方面的理由,下

    一章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

    2. 确定为了得到想要的钱,你打算付出多少代价(世上根本没有“不劳而获”这种事)。

    3. 为你打算占有所渴望的金钱提出一个明确时限。

    4. 为执行欲望目标制定一个明确计划,然后立即贯彻这一计划,无

    论是否做好了准备。

    5. 为你打算获得的金钱数额写一句表述清晰、准确的话,为它的实

    现指明时限,说明为了得到这些钱你打算付出什么,并清晰描述你积攒

    下这些钱的计划。

    6. 大声将写出的话读出来,每天读两遍,即将上床就寝之前一遍,早上起床时再读一遍。朗读时,要看到、感觉到并相信自己已经拥有那

    笔钱。

    按照这6条措施的要求去做非常重要。体会并遵照第6条的指令行

    动尤为重要。

    你也许抱怨说,在未能真正拥有一笔钱之前,要想“看到自己拥有

    了这笔钱”根本办不到。这时,你就需要一种炽热欲望的帮助。如果你

    对金钱真正怀有强烈欲望,强烈得挥之不去,那么就不难说服自己相信

    你能实现它。其目的在于想要这笔钱,从而使自己下定决心得到这笔

    钱,到了确信能得到它的地步。

    只有那些具有“金钱意识”的人才能积攒起巨额财富。“金钱意识”是

    指头脑完全浸泡在对金钱的欲望之中,以至于能看到自己实际拥有它。

    对于不了解人脑工作原理的初学者来说,这些指令似乎不切实际。

    但是对于所有无法看清这6个步骤合理性的人来说,如今只要知道这6

    个步骤来自安德鲁·卡内基,那么这些步骤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对他们就

    大有裨益。卡内基最初不过是炼钢厂一名普通工人,但是,尽管出身卑

    贱,他却想方设法使这些原则给自己带来超过1亿美元的可观财富。

    如果知道此处推荐的6个步骤曾受到托马斯·A·爱迪生的详细检

    验,那么我们也许会受到更大启发。爱迪生不仅明确承认这些步骤对于财富的积累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实现任何明确目标都必不可少。这些步

    骤不需要你付出“任何艰辛的劳动”,不需要作出任何牺牲奉献,也不需

    要我们变得荒唐而幼稚。运用这些步骤不要求我们受过多少教育。但

    是,对这6个步骤的成功运用,却要求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从而能够

    发现并懂得:财富的积累不能仅凭机会和好运。我们应该知道,所有发

    大财的人在得到金钱之前,都要首先拥有某个明确的梦想、希望、愿

    望、欲望并精心筹划。你还必须认识到,如果不能为某个炽热的致富欲

    望努力奋斗,并且切实相信自己能拥有欲望中的财富,那么你就永远不

    可能发大财。

    也许你还应该知道,从远古文明直到当今时代的每一位伟大领导者

    都是梦想家。如果你在头脑中看不到巨额财富,就永远无法在银行账户

    上看到它们。在美国历史上,务实的梦想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

    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心追逐财富的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居住的这个

    变动不居的世界迫切需要新思想、新的行为方式、新的领导者、新发

    明、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营销方法、新书籍、新文学作品、新的电脑应

    用软件、疾病的新疗法以及处理事业和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新手段。在

    需要得到更新更好的事物的背后,我们必须培养出一种品质,那就是要

    有明确目标,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具有得到它的炽热欲望。实现这

    个目标需要我们不仅敢于梦想,而且真抓实干,也就是说,要能够并愿

    意将梦想付诸实践。务实的梦想家始终都是,而且将来永远也是文明的

    拓荒者。渴望积累财富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个世界的真正领导者永远都

    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善于争取并实际运用未来机遇中蕴含的无形力量,并将这种力量(思想冲动)变成摩天大楼、城市、工厂、飞机、汽车、更好的医疗保健条件以及使生活更加美好的各种便利设施。

    忍耐和豁达是今日梦想家的必备素质。害怕新思想的人尚未着手先

    已失败。文明的先驱从来没有遇到过如今这样的好时代。不错,如今不

    像乘着有篷马车四处奔波的年代那样,有着荒凉狂野的西部地区等待我们去征服;但是,但却有一个广袤的商业、金融和工业世界,等待我们

    沿着新的更好的路线去改造、去重塑。

    如果你打算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财富,就不要受任何人的影响去嘲

    笑梦想者。要想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强势胜出,就必须学习昔日伟大先

    驱者的精神。他们的梦想已经赋予文明一切应有价值,他们的精神是我

    们国家的生命血液。这些梦想和精神,为你我培养并开发自身才华提供

    了难得机遇。让我们牢记:哥伦布梦想发现一个未知世界,以一生为赌

    注去证明这个世界的存在,而且最终发现了它!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

    梦想世界的多样性,并最终揭示了它们!在他成功之后,没有人指责

    他“不切实际、妄自菲薄”。相反,整个世界对他的功绩顶礼膜拜,从而

    再次证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

    如果你想做的事是正确的,而且对它深信不疑,那就放手去做吧!

    放飞梦想,不要在乎“他们”在你暂时遭遇挫折时说什么,因为“他们”也

    许并不知道每一次失败都蕴含着成功的种子,预示着与其等值的成功。

    贫穷又没有受过教育的亨利·福特梦想一架不用马匹牵引的车,于

    是利用已有的工具开始劳作,而并不坐等机遇的垂青。如今,在整个地

    球都能看到他的梦想证据何在。他拿车轮做实验的次数,比有史以来任

    何一个人的都多,因为他根本不怕勇敢支持自己的梦想。

    托马斯·爱迪生梦想有一盏能用电操纵的灯,于是从零开始将这一

    梦想付诸实施。尽管失败了1万次以上,他仍然坚定不移地追求梦想,直到将它变成客观现实。求真务实的梦想家绝不放弃!

    林肯梦想为黑奴争得自由,于是为实现梦想而矢志奋斗,终于看到

    了一个团结的北方和南方联盟,将梦想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梦想一种

    能在大气中飞行的机器。如今,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证明他们的梦

    想完全合理的证据。马可尼梦想找到一种手段,控制大气中的无形力

    量。他的梦想没有落空,从世界上每一台收音机、电视机和电话中,都

    能找到证明他梦想的证据。此外,马可尼的梦想将世界上最简陋的小屋和最豪华的贵族庄园连在一起。它使地球上各个民族的人民都成了近

    邻。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介质,通过这种介质,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

    能实时传播到整个世界。有一点你也许希望了解:马可尼的“朋友”曾经

    把他关进监狱,并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检查,因为他宣称自己发现了一个

    原理,说他凭借这个原理,能够在不借助电线或其他直接的现实通信手

    段的情况下,通过大气来传递信息。

    如今的梦想者可幸运多了,因为当今世界已经对新发现习以为常。

    除此之外,如果有人为当今世界提出新思想,它甚至愿意嘉奖这样的梦

    想家。

    雷·克罗克是另一个通过主观努力使梦想成真的典型范例。克罗克

    是一位牛奶饮料搅拌器推销员。他的客户(饭店和餐客)多数都买过一

    两件这种产品。收到加州圣伯那迪诺一家小饭店寄来的8个搅拌器订单

    时,他决定亲自走一趟,看他们怎样才能卖出如此多的搅拌器。这是他

    见过的最忙碌的饭店。店主是兄弟两人,他们提供的菜谱非常有限,只

    有汉堡、肉饼、法国烧烤、搅拌饮料和软饮品,而且都以当地最低价出

    售。

    克罗克从中发现了一个商机。如果他能为这些饭店开一个连锁店,而且每家饭店都像这家店一样生意兴隆、有利可图,那么钱财就会源源

    不断。他向麦克唐纳兄弟提出这一想法,大家一致同意立即付诸行动。

    不到几年,麦克唐纳兄弟的小店不仅成为全美销量居首的食品店,而且

    从此形成快餐产业。克罗克后来说服麦克唐纳兄弟,对这一产业加以扩

    展,使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从而使自己成为所处时代最大的富豪之

    一。

    当今世界到处都是昔日梦想者根本不知道的众多机遇。对梦想的炽

    热欲望以及行动的决心是梦想者放飞梦想的起点。梦想者天生就不冷漠、懒惰或缺乏雄心。当今世界不再对梦想者嗤之以鼻,不会说他不切

    实际。奋斗吧!因为这些经历已经炼就你钢铁般的精神,它们都是无价

    的财产。还要记住,取得成功的所有的人,在“到达”成功的彼岸之前,都从一个糟糕的开局起步,并且经历了许多让人心碎的奋斗过程。成功

    者的人生转折点通常来自某个危急时刻,而正是通过这样的时刻,他们

    才找到了“另一个自我”。

    英国作家、传教士约翰·班扬因为对宗教问题怀有异议而锒铛入

    狱、受到严惩之后,他才写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天路历

    程》。欧·亨利在遭遇极大不幸并被关押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一间小牢

    房里之后,发现了沉睡在头脑中的惊人才华。通过灾祸的压迫,通过熟

    悉“另一个自我”,通过运用想象力,他发现自己能成为一名伟大的作

    家,而不是做个可怜的囚徒和流浪汉。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善于幻

    想的另类者,同样是“宇宙智慧”的传播渠道。通过这种智慧,人们有时

    候被迫经历各种磨难,然后才能发现自身大脑的潜力,发现自己有能力

    通过想象去创造有用的新思想。

    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爱迪生是一位兼职电报员。在最终

    发现头脑中沉睡的惊人才华之前,他经受了无数次失败。查尔斯·狄更

    斯最初的工作是往黑色鞋油罐上贴标签。第一次恋爱失败的惨痛经历深

    深刺伤了他的心,使他脱胎换骨,成为世界上真正伟大的作家之一。这

    一灾难先是催生了《大卫·科波菲尔》,之后又一口气带来其他作品。

    这使所有读到他著作的人,都有了一个更加丰富和精彩的知识世界。

    失恋的经历通常会导致男人终日酗酒、女人从此消沉,这是因为多

    数人永远学不会将最强烈的情感转变成新奇梦想的艺术。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出生不久便又聋、又哑、又瞎。尽管遇到人生

    最大的不幸,她却将自己的姓名永远镌刻在伟大历史的鸿篇巨著中。她

    的一生表明,能将一个人击垮的,只有将失败当成现实加以接受的心

    态,除此之外,谁也无法将人击败。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是个目不识丁的乡下人,饱受贫穷之害,长大后还成了酒鬼。所幸有了他的生

    存,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因为他通过诗给思想披上美丽外衣,从而除

    掉了生活中的荆棘,在原处种上娇艳的玫瑰。

    美国教育家布科尔·T·华盛顿生于奴隶家庭,由于种族和肤色的缘

    故发展受限。但由于他任何时候对任何事都坚忍而豁达,而且是个梦想

    家,因此将自己的形象永远留给了整整一个民族。贝多芬是聋子,米尔

    顿是瞎子,但他们的姓名却与时空同在,因为他们拥有梦想,并且将梦

    想转变成条理清晰的思想。

    阿诺德·施瓦辛格是又一个将欲望变成行动并取得成功的人。他第

    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时,是以“环球先生”——一个光环笼罩的举重运动员

    身份出现的。

    但是,施瓦辛格却不是个寻常的“肌肉男”。他是个有梦想、有目标

    的血性男儿——他实现了这些梦想和目标,成为一个富有的商人、顶薪

    的电影明星,并且最终当上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施瓦辛格生于澳大利亚,并在那里长大,小时候就开始接受举重运

    动员训练。18岁那年,他第一次在健美比赛中获奖,荣获前五届“世界

    健美先生”头衔。后来,他移民到美国,继续赢得类似比赛。

    尽管在健美艺术领域获得的殊荣超过了任何人,但是健美对他来说

    已经不是挑战。他要进军其他能利用自身才华的领域。身体锻炼方面的

    训练使他懂得,有人需要了解健身知识,而他恰恰拥有这些知识,而且

    愿意和大家分享。

    于是他写出自传《阿诺德:一个健美运动员的教育》,很快便成为

    畅销书。他一鼓作气,又写了一本介绍女性健美的图书,向女性读者揭

    示怎样利用举重训练来保持体型。这些作品催生了一种邮购健身业务的

    诞生,并促使他创立了一个举办健美比赛的公司。这些业务使他开始走

    上事业成功的康庄大道。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电影明星。早在扮演第一个电影角色之前,他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电影界取得健美界那样的成功。拒绝一

    些不起眼的角色之后,他的恒心收到了回报:他成为《野蛮人科南》一

    片的主演。此后,他接演了一连串其他动作片,成为好莱坞片酬最高的

    男演员之一。

    在电影行业取得的成功并没有让施瓦辛格洋洋自得。他又为自己制

    定了新目标——不过这次是在商业领域。他投资房地产业,开了一个餐

    饮连锁店,并且积极参与其他业务领域,成为拥有数百万家财的大富

    翁。

    然而,随着事业如日中天,他又赋予梦想以新内容——为社会服

    务。他周游全美各地,为青年人健康和健身问题大声疾呼。他进入城市

    中心区,鼓励青少年远离暴力和犯罪,向毒品、枪支和团伙犯罪

    说“不”、向教育说“是”。施瓦辛格通过募捐以及在几家专门从事身体锻

    炼和健康的公司担任领导职务,来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在总统的身体锻

    炼委员会任职,这个委员会负责为全美制定健身标准。

    2003年加州公民投票罢免现任州长时,施瓦辛格参加竞选,并以压

    倒性优势当选新州长。

    从这个人身上,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制定目标时,不要局限于

    任何一个领域。施瓦辛格本来可以将未来放在健美上并取得巨大成功,但他有更多的梦想,要制定更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奋斗。

    他从自己的成功中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人生其他方面。

    像施瓦辛格一样,不要因为受到别人的讥讽而泄气。批评家们在施

    瓦辛格第一次演电影时,对他的才华不屑一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

    馁,而是追求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成为好莱坞片酬最高的男演员,而且

    之后还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以及美国人口最多的州的州长。

    在转到下一章之前,首先点燃你心中的希望之火、信念之火、勇气之火和忍耐之火。如今拥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对上述原则如何运用有了

    充分了解,那么当你为想要的东西做好接受准备时,想要的一切都会降

    临。不妨让爱默生通过这样一些语言表述这一思想,“于你适用、能够

    为你提供帮助的每一句格言、每一本好书,都必然要通过开明或曲折的

    渠道才能被你理解。”

    渴望一种东西和准备好接受这种东西不是一回事。任何人如果不相

    信自己能得到某种东西,那么他就没有为接受这种东西做好准备。这种

    精神状态必须是信念,而不只是愿望或希望。开明对于信念至关重要,而封闭的思想不会激发信念、勇气和信心。

    不要忘记:制定远大的人生目标、追求富足和繁荣,并不需要你付

    出比接受不幸和贫穷更多的努力。一位伟大的诗人通过以下这些诗句准

    确地阐述了这一普遍真理:

    我向生活索取一个铜板,生活却给予得极不情愿,无论我在黑夜如何乞求,只能对着微薄收入无言。

    生活就是一个雇主,它按你的要求给付,一旦自己定下薪酬,就要把工作担负。

    我的追求不高,却惊异地知道,原来我的所有要求,生活都会慷慨回报。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玛丽·凯·阿什将取得的成功归因于自信心

    的树立和相信自己、相信所在庞大公司所有员工的信念。她的公司如今

    有超过25万名员工,是一家跨越全球的美容咨询公司。

    她的推销生涯始于她加盟斯坦利国产商品公司之前25年。她经常说

    她在从事推销生涯的第一年开局非常不顺,甚至一度打算放弃。但是,当她第一次参加斯坦利推销论坛时,一切都变了。

    她回忆说:“在那里,我发现有位身材修长、苗条娇媚的成功女

    士,要为公司销售竞赛中最优秀的推销员‘加冕’,作为对她的奖励。于

    是,我决心要在来年成为头戴皇冠的‘皇后’,但在当时似乎完全不可

    能。然而,我决心站起来和总裁说话,告诉他来年我想成为那个‘皇

    后’。”

    “贝弗里奇并没有对此嗤之以鼻,而是上下打量我,握着我的手

    说,‘我认为你能做到。’这句话激励着我,第二年,我果然当上了‘皇

    后’。”

    玛丽·凯一直提倡这样一种观点并身体力行: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坚信自己是一个应该成功的优秀人士。她在《个人优长》中的一篇

    文章中向我们推荐了一些练习,这些练习将帮助你创造自身良好形象,在人生中树立一种成功氛围。以下是她的部分建议:

    想象自己已经成功——始终将自己描绘成成功者的模样。栩栩如生

    地在脑海里浮现出你渴望成为的人。每天抽出时间独处,不受外界干

    扰。让自己浑身放松、如释重负。闭上双眼,专注于自己的渴望和目

    标。“看”着自己干练而自信地呆在这种新环境里。

    回想昔日的成功——每次成功无论大小,都证明你有能力获得某些

    成就。要为每次成功的取得欢欣鼓舞。当你开始丧失自信时,不妨回想

    成功的时刻。制定明确目标。——对今后的出路要有明确方向。偏离这些目标时

    要有所觉察,并立即采取矫正措施。

    积极响应生活。——要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你的形象、对生活的

    积极反应以及决心,全都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

    人定胜天

    作为本章内容的一个转折点,我想在这里介绍我所认识的一个最不

    同寻常的人。我是在他出生后几分钟看到他的。他来到这个世界时,我

    们根本找不到他的耳朵在哪里,而医生在不得不向我们发表意见时,也

    坦白承认这孩子可能一辈子聋哑。

    但我对医生的看法提出质疑。我有权这样做,因为我是这个孩子的

    父亲。我还做出一个决定,提出了一种看法,但我是在内心悄悄表达这

    种看法的。我坚持认为,儿子将有听力、能说话。大自然能赐予我们一

    个没长耳朵的孩子,但大自然无法逼迫我接受这个痛苦的事实。在我的

    头脑里,我知道儿子会听见、能说话。怎样才能做到呢?我坚信一定有

    办法做到,而且知道能找到办法。我想起伟大的爱迪生所说的话:“事

    实的发展全过程教会我们信念。我们只需要遵循它即可。这是对每个人

    的指引,只要悉心聆听,就能悟出准确的含义。”

    什么准确的含义?欲望!我的欲望是儿子不应该是个聋哑人,这种

    欲望超过一切。我永远不会放弃对这一欲望的追求,一秒钟都不会。我

    在多年前曾经写道,“我们唯一的局限,是在自己头脑中设定的局

    限。”我平生第一次怀疑这句话是否正确。躺在我身前的床上的,是个

    没有“天生听力设备”的新生儿。就算他能听见、能说话,难看的面容也

    显然终生无法改变。不用说,这是一种局限,但并不是这个孩子在自己

    头脑中设定的局限。对此我该怎么办呢?不管怎么说,我必须找出一种办法,将我那炽热的欲望注入这个孩子的头脑,而这种欲望就是:找出

    办法和手段,在没有耳朵的帮助下,将声音传递到他的大脑。

    孩子刚刚懂事时,我就拼命向他灌输倾听的炽热欲望,希望老天能

    够运用自己的方法,将这种欲望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所有这些想法都

    出现在我脑海里,但我对谁也没有说。每天我都暗自重述诺言,拒绝接

    受儿子是个聋哑人的事实。

    随着他渐渐长大、开始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我们发现他有一点点

    听力。进入小孩通常开口说话的年龄时,他还没有一点说话的迹象,但

    是我们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能微弱地听到一些声音。我想知道的就是

    这一点!我相信,如果他能听见,哪怕是一点点,就表明他很可能培养

    出更好的听力。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给了我希望。这件事来得让人始料未及。我们买

    了一部电唱机。儿子头一次听见音乐时无比欣喜,并很快将这台机器据

    为己有。不久他就表现出对某些唱片的青睐,记得其中有一张是“通往

    蒂帕雷里的漫漫征途”。有一段时间,他反复播放这张唱片,在电唱机

    前几乎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并用牙齿紧紧咬住机盒边缘。直到多年后,我们才明白他形成的这种习惯的重要性,因为当时我们从未听说过“骨

    骼传递声音”的原理。

    占有电唱机之后不久,我发现,当我用嘴唇触摸他耳后的乳突骨或

    者大脑下部的位置对他说话时,他听得非常清晰。这些发现促使我开始

    采取各种手段,将“帮儿子培养听力和说话能力”这一炽热欲望变成现

    实。此时,他正千方百计地忙着说出某些词语。虽然前景远未达到令人

    乐观的程度,但是由信念支撑的欲望知道:他说出任何词语都不是不可

    能。

    确定他能听清我说话的声音之后,我立即开始向他头脑中灌输听和

    说的欲望。我很快发现,儿子喜欢在睡前听故事,于是我就想办法编一

    些故事,旨在培养他的自立能力、想象力以及对正常倾听、做个正常人的强烈愿望。

    有一个故事很特别。我每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添加某些新内

    容和强烈色彩加以强调,旨在为他的头脑根植一种思想,即:他的不幸

    并非缺陷,而是一笔非常富贵的财富。

    我研究过的所有哲学都明确指出,每种逆境都孕育着同等优势的种

    子。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必须承认,我一点也不知道怎样将这种不幸变

    成财富。不过,我仍然在儿子睡前讲故事的时候对这种哲学理念进行巧

    妙包装,以期终有一天他能找出办法,用自身的不利条件服务于某个有

    用的事业。

    理智清晰地告诉我:没有耳朵和天然听力设备无法得到恰当的弥

    补。但是,信念支撑下的欲望将理智抛在一边,激励我坚持到底。

    现在回头分析这一经历时,我能发现,最终惊人结果的出现,与儿

    子对我的信任紧密相关。我对他说的任何话他都深信不疑。我让他相信

    自己比哥哥有一个明显的优势,相信这种优势能通过许多方式体现出

    来。例如,学校的老师会发现他没长耳朵,从而给以特殊关照,会格外

    亲切地善待他。他们的确也是一直这样做的。他母亲在拜访老师、与他

    们商量怎样给予儿子以必要的额外保护时,亲眼目击过这一点。我还努

    力使他相信,当他长大到能够卖报纸(他哥哥此时已经是个报业商人)

    的时候,应该比哥哥有更大优势,因为人们会由于看到他尽管没耳朵,但却是个聪明、勤勉的好孩子,从而多给一些钱。

    慢慢地我们注意到,儿子的听力水平在一步步提高。此外,他一点

    也没有因为自身缺陷而出现难为情的迹象。快到7岁时,他第一次证明

    我们对他思想的教育方法正在生效。他一连几个月央求妈妈同意他去卖

    报,但妈妈一直没有同意。她担心儿子的耳聋会使他一个人在大街上的

    时候不安全。最后,他靠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一天下午,他和佣人

    留在家里时,悄悄从厨房的窗户爬出去,跳到地面上,独自离开了家。

    他向附近的鞋店借了6分钱作资金,用来批发报纸,将报纸卖出之后再投资,如此反复,直到晚上。“盘点”之后,他从所得中拿出6分钱还了

    账,发现净赚2毛4分钱。那天晚上我们回家时,发现他已经在床上熟

    睡,手里还紧紧捏着挣来的钱。他妈妈掰开他的手,将几个铜板拿下

    来,不由得泣不成声。这太让人不是滋味了!她哭的是儿子第一次成功

    似乎显得那么让人心酸。而我的反应恰恰相反。我发自内心地笑了,因

    为我知道,我一直在儿子的心中培养相信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努力终

    于获得成功。在他平生第一次商业冒险中,他妈妈看到的是一个虽然耳

    聋但却走出家门、走上大街,冒着生命危险挣点钱的小男孩;而我看到

    的则是一个勇敢无畏、雄心勃勃、自强自立的小商人,他的自信心已经

    成倍提高,因为他凭借自己的主动精神开始创业,并取得成功。这次小

    小的创业让我欣喜,因为我知道,他已经证明自己具有足智多谋的品

    质,而这种品质将陪伴他一生。

    随后发生的事证明我的揣测没有错。他哥哥想要什么东西时,会躺

    在地板上又哭又闹,双脚使劲向空中蹬,之后又总是如愿以偿。而这

    个“小聋孩”想要东西时,总会制定一个计划去挣钱,然后靠自己的力量

    买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计划!说真的,儿子已经让

    我懂得,只要不将身体缺陷当成障碍加以接受并当成失败的借口,那么

    缺陷就能转变成向上攀登并实现某个高尚目标的跳板。

    这个小聋孩在无法清晰听见老师讲课(除非老师近距离地大声说

    话)的前提下,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他从来没有上过聋哑学

    校,我们也不让他学习手语。我们坚信,他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与好

    孩子交往;就算这种坚持迫使我们必须与校方管理人员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也不会改变这样的决定。

    上中学时,他试用过一个电子助听器,但是用处并不大。我们对此

    早已心知肚明,因为儿子在6岁时,芝加哥的J·戈登·威尔逊博士就证

    明了这一点。他在对孩子头部的一侧做手术时,发现根本找不出哪里有

    能听见声音的“天然设备”。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周(离那次手术已有18年)偶然发生的一件

    事,成为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通过这件看似纯属偶然的事,他拥有

    了另一个电子助听器,这是别人送给他试用的。他漫不经心地试验着,因为对于类似的设备,他已经有过一次失望的经历。终于,他将助听器

    拿起来,心不在焉地戴在头上,接通电源,结果呢?如同有人施了魔

    法,奇迹出现了!他一生渴望的正常听力成了现实!他平生第一次像所

    有听力正常的人那样,能够真切地听见声音了。

    “上天总是通过让人捉摸不透的方式促使奇迹发生”。通过助听器带

    来的新世界让他大喜过望。他急忙冲到电话机旁给妈妈打电话,并清清

    楚楚地听见了妈妈的声音。第二天,他在课堂上已经能清晰听见教授讲

    课的声音,这可是他平生第一次!之前,他只能在他们近距离大声说话

    时才能听见。此时,他已经能听收音机、能听见电影人物的对白。他在

    生命中头一次能够无拘无束地与人交谈,根本不需要对方大声叫喊。是

    的,他已经拥有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曾经拒绝接受大自然错误的“宣

    判”,通过不懈的欲望,我们仅借助可以找到的现实手段,便已经迫使

    大自然纠正错误。

    欲望开始带来回报,但是胜利还不够彻底。儿子仍然需要找到一种

    明确而实用的方法,将自身缺陷转变成财富对等物。

    他几乎没有认识到已经取得的成功多么重要,却陶醉于新发现的声

    音世界带来的喜悦。在这种情况下,他给该助听器制造商写了一封信,热情洋溢地描述了亲身经历。他的信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朴素的情感,这

    种情感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但却隐匿在文字中间。公司收到他的信之

    后,邀请他前往纽约。抵达纽约时,他被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参观了工

    厂全貌,并在与总工程师交谈时,将自己的全新世界告诉了对方。此

    时,一种突发的奇想、一种思想、一种灵感(随你怎么说都行)在他的

    脑海里闪现。正是凭借这股将生理缺陷变成财富的思想冲动,注定他要

    得到双重回报——把金钱和幸福带给身后的数千人。这股思想冲动的梗概和实质是这样的:他突然想起,如果能找到一

    条途径,将他全新的体验告诉数百万终生无法从助听器受益的耳聋者,那么就能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此时此地,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将

    余生致力于为听力障碍者开发出有用的设备。整整一个月,他都在进行

    深入细致的研究。他分析了助听器制造商的整个销售体系,设计了与全

    世界有听力障碍的人进行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希望能与他们分享自己最

    新发现的“全新世界”。完成这件事之后,他根据研究成果起草了一份两

    年计划。将这份计划提交给公司时,公司很快授予他一个职位,让他放

    手实现雄心壮志。开始上班后,他很少想过自己注定要给数千名聋人带

    去希望、切实减轻他们的痛苦,而这些人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注定会由

    于耳聋而终身残疾。

    与助听器制造商接触后不久,他便邀请我参加所在公司讲授的、旨

    在教聋哑人怎样倾听和说话的课。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种教育方

    式,于是欣然到场。尽管心存疑虑,但我还是希望到那里不至于完全是

    浪费时间。在那里,我看到公司进行了产品展示。我曾经为唤醒儿子的

    正常听力、为在儿子心中永远保持对正常听力的渴望做了许多工作,但

    是这一次,我却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看到展示者

    在教聋哑人如何倾听、如何说话,而运用的原理和我20多年前为防止儿

    子聋哑运用的方法一模一样。

    就这样,在命运车轮奇异地拐个弯之后,我和儿子布莱尔注定要为

    那些尚未出生的聋哑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克服聋哑缺陷。据我所知,健在的人当中,只有我们父子俩鲜明地证实了一个事实:患有聋哑这种

    生理缺陷的人,能够通过矫正恢复正常人的生活。这一点已经在儿子身

    上得到验证,将来必然也能在别的聋哑人身上得到证明。我毫不怀疑地

    认为,如果妻子和我不千方百计地塑造儿子的心智和心灵,那么布莱尔

    肯定一辈子都又聋又哑。而目睹他出生的医生曾经非常自信地告诉我们

    说,这孩子永远都无法听见或说话。布莱尔长大成人时,擅长诊断此类病例的著名专家欧文·伍尔西斯

    博士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在发现儿子听力正常、口齿清晰的时候,他

    大为震惊,并说他的检查表明,“从理论上讲,这个孩子本来应该什么

    也听不见”。事实上,尽管透视检查得出的结果显示,在他头骨应该长

    出耳朵的部位根本没有开口,也没有其他证明他有听力的器官,但是这

    个小伙子的确有听觉。

    当我向他的脑海里灌输他能听说、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欲望时,这

    种思想冲动带来了某种奇异的影响。这种影响迫使老天爷采取一种连最

    优秀的医疗专家也无法解释的手段,为他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使他能逾

    越自己大脑与外部世界之间那无语的鸿沟。也许对我来说,即便对苍天

    完成这样奇迹的过程加以揣测,亦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如果我不将

    自己在这次奇异经历中的那份体验公之于世,那是不可原谅的。我相信

    (这种相信并非没有理由),对于有不变信念支撑下的强烈欲望的人而

    言,万事皆有可能。这样说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

    炽热欲望可以通过许多崎岖不平的渠道,将自己变成客观对等物。

    对此我毫不怀疑。布莱尔的欲望是拥有正常听力,现在他有了!他天生

    就有生理缺陷,这个残酷的现实很容易促使一个欲望不那么鲜明、不那

    么强烈的人,带着描述身世用的纸笔和乞讨用的搪瓷杯流落街头。然

    而,这种残障如今却有了辉煌前景,成了一种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他

    能向千千万万患有听力障碍的人提供有益帮助,也为自己的余生带来了

    很好的就业机会,获得了经济上的适当补偿。他很小时,我就向他灌

    输“善意的谎言”。我引导他相信,他的缺陷能变成一笔可供开发和利用

    的宝贵财产。事实证明,这种“谎言”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信念加上炽热

    欲望,能使世界上任何梦想变成现实,无论这种梦想是否正当。而这些

    品质对于任何人都是免费的。

    我曾与许多有个人问题的男女打过交道。在所有打交道的经历中,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件事能比这一件更能鲜明地验证欲望的力量。作家有时候会错误地针对知之甚少的主题著书立说,这些主题他们虽然有所

    了解,但认识肤浅,或者只有初步认识。而我则能通过亲生儿子的苦

    难,来验证欲望的力量是多么有用,这不能不说是我的莫大荣幸。获得

    这样的体验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为当欲望在接受实践检验时,肯

    定没有任何人像儿子那样,为将要发生的一切做好了准备。如果自然力

    会屈从于欲望的意志,那么是否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断人单靠自己就能战

    胜炽热的欲望呢?人的精神力量多么奇特,又是多么难以估量!我们不

    知道它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在每种情况下、每个人身上、每件客

    观事物中,用了什么方法将欲望变成与其等量的客观现实。也许这个奥

    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吧。我在儿子的脑海里注入了一种对听和说

    的欲望,使他渴望像所有正常人那样倾听和说话,这种欲望如今已经变

    成现实;我在他的脑海里注入一种将最大缺陷变成最大财富的欲望,这

    种欲望如今已经实现。

    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实现了这个惊人的目标呢?这很难用语言来描

    述。它由三个非常明确的事实组成:第一,我将信念和对拥有正常听力

    的欲望融为一体,传递给儿子;第二,我用每一种想得到的方法,通过

    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连续向他传递我的愿望;第

    三,他相信了我!

    几年前,我有个生意上的朋友病了。随着时间流逝,他的病情日益

    恶化,最终被人送到医院施行手术。就在即将推进手术室之前,我看了

    他一眼。当时心想,像他这么瘦弱、这么憔悴的人,怎么可能成功经受

    一次大手术呢。医生告诫我说,就算我有机会看到他活着出来,他在这

    个世界上的时日也屈指可数。但是这不过是医生的看法而已。病人可不

    这么想。快进手术室之前,他虚弱地小声对我说:“别听他瞎说,老

    兄,过不了几天,我就会顺利出院。”

    在场的护士满脸同情地看着我。但是,病人确实安然无恙地度过了

    手术。事后,主治医生说:“救他的命的,是求生的欲望,而不是别的什么。如果他在接受死亡可能性时不加拒绝,这一关他绝对熬不过

    来。”我之所以相信信念支撑下的欲望具有强大力量,是因为曾亲眼目

    睹这种力量将出身卑微的人推上权力与财富的宝座;目睹它从死神手里

    夺回生命;目睹人们依靠它在经历数百次不同程度的失败之后,仍然能

    卷土重来;目睹它使亲生儿子尽管生活在一个没有耳朵的世界里,却仍

    能享受正常、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怎样挖掘并运用欲望的力量呢?本书随后的各章已经回答了这个问

    题。

    我希望在此传递一种思想:一切成就,无论本质如何、目的何在,一开始都必然是对某种明确事物的炽热欲望。大自然运用某种奇特而强

    大的“精神化学作用”原理,将我们对强烈欲望的冲动包裹起来,欲

    望“这东西”永远不会承认“不可能”这三个字,也永远不会接受失败的事

    实。

    第三章 信念:在脑海里目睹并坚信欲望实现 (通往致富之路的第二步)

    信念是大脑的首席化学家。信念与思想的震波结合时,潜意识思维

    会立即探测出这种震动,将其转化为精神对等物;如果你许愿或祈祷,它还能将这种震动转化为无穷的智慧。

    在所有主要的积极情绪中,信念、爱和性是三种力量最强大的情

    感。三者融为一体时,能以一种立即到达潜意识的特殊方式影响思想震

    动的“色彩”,并在潜意识思维中使自己变成精神对等物,而这种对等物

    也是诱使“无穷智慧”做出回应的唯一方式。

    爱与信念是心灵层面的,与人的精神有关。而性则有生物层面的东

    西,与肉体有关。这三种情感融合或混合之后,能有效地在人的有限思

    维与宇宙的“无穷智慧”之间打开一条直达通道。

    如何培养信念

    信念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自我暗示原理,我们能凭借对潜意识思

    维的反复确证或重复指令,来激发或树立信念。举个例子。不妨想想你

    读这本书目的何在。不用说,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力,将欲望产生的无

    形思想冲动转变成与其对等的有形物质——金钱。正如第三章“自我暗

    示”和第11章“潜意识思维”中概括的那样,你如果按照“自我暗示”和“潜

    意识思维”两章要求的去做,就能使潜意识思维深信你能心想事成;反

    过来,潜意识思维又会以“信念”的反馈方式,告诉你它会按照这一意见

    采取行动。之后,它便会制定明确的计划,实现你想要获得的东西。

    一个尚未拥有信念的人怎样树立信念呢?这很难描述,几乎难得像

    给一个从未见过任何颜色的盲人描绘红色一样。因为他找不到合适的参

    照物和你描述的颜色进行对比。信念是一种精神状态,你也许掌握13条

    原则之后随时都能树立它,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是通过运用这些原则自发

    形成的。

    向潜意识思维反复确证某些指令,这是目前所知的自发形成信念的

    唯一方式。也许通过对以下有关犯罪分子犯罪动因的解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信念的含义。一位著名刑事专家曾说:“人们在第一次接触罪恶

    行为时会深恶痛绝。如果他们与犯罪分子持续接触一段时间,就会变得

    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接触的时间再长一些,他们终会接受它,并

    受到它的影响。”

    这等于说,反复向潜意识思维传递的任何思想冲动,最终都会被潜

    意识思维接受并贯彻执行。潜意识思维能通过现有的最实用手段,将这

    种冲动转变成与其对等的客观物质。一切带有情感色彩并与信念相结合

    的思想冲动,都会立即着手将自己转化成与其对等或对应的客观现实。

    思想中的情感或“感性”部分,是赋予思想以活力、生命力和行动力

    的重要因素。与信念、爱和性这三种情感独立起作用相比,三者在和某

    种思想冲动融合时,会产生更强大的行动威力。不仅是与信念相结合的

    思想冲动,甚至包括那些与任何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相结合的思想冲

    动,都能到达并影响潜意识思维。

    从这段话中你将懂得:潜意识思维能将自身转化成客观对等物,哪

    怕思想冲动从本质上看具有消极特征或破坏性,它也能像转化本质上具

    有积极性或建设性的思想冲动一样,轻而易举地让其变成现实。这也是

    它能解释成千上万的人成为“可怜虫”或“倒霉蛋”这一现象的原因。

    许多人坚信自己“注定”会贫穷和失败,因为他们相信世上存在某种

    无法控制的奇特力量。他们的“不幸”是自己创造的,因为他们的潜意识

    思维捕捉到了这种消极信念,并将其转化为客观对等物。

    我有必要再次提醒的是,如果向潜意识思维传递“我希望对物质或

    金钱的期待能转化成客观对等物”这种欲望,那么你很可能会从中受

    益,因为当你处在满怀期望或信心的精神状态时,这种转化便能真的发

    生。信心或信念是决定潜意识思维行动的重要因素。如果你通过自我暗

    示给潜意识思维传递指令,那么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你“欺骗”潜意识思

    维。我恰恰就是这样对儿子的潜意识思维进行欺骗的。当你召唤潜意识

    思维时,如果想使这种“欺骗”行为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不妨表现得像你已经拥有急切渴望的真实事物一样。潜意识思维能尽量通过最直接、最

    可行的手段,将任何指令变成客观对等物;只要传递指令的环境有利于

    指令贯彻执行即可。

    不言而喻,我们这里说了很多,目的都是为了向你提供一个起点。

    通过实验和练习,你能从这个起点出发,获得将信念与某种传达给潜意

    识思维的指令相结合的能力。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仅仅读一读这些内容

    还远远不够。

    如果人可能由于接触罪犯而成为罪犯(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

    实),那么同样可以认为,人可以通过主动向潜意识思维暗示“我有信

    念”来树立信念。天长日久,潜意识思维便会迫于这种具有支配作用的

    外界影响,产生与该信念同样的属性。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什么

    激励积极情绪来支配大脑、同时阻止并消除消极情绪,对你是多么重

    要。

    由积极情绪支配的思维,会成为我们称之为“信念”的精神状态的理

    想栖息地。受到这种情感支配的思维,能够做到随时向潜意识思维传递

    指令,而后者则立即加以接收并照此行动。

    信念能由自我暗示诱发而生

    古往今来,宗教学家一直告诫受苦受难的人类要对这对那“有信

    心”、要相信这样那样的教义或信条,但就是无法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树

    立信念。他们并没有说信念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且可以由自我暗示诱

    发。

    我们将用每个正常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将我们对该原则的认识全部

    描述出来。通过这条原则,可以在心中树立起信念。

    要相信自己,相信上苍的智慧。开始之前,必须再次提醒你注意:

    信念是一剂“永不失效的灵丹妙药”,能赋予我们以生命、力量和贯

    彻思想冲动的行动!

    以下句子值得你读上两遍、三遍乃至四遍,而且值得你大声朗读!

    信念是一切财富积累的起点!

    信念是所有无法通过科学法则进行分析的“奇迹”和奥秘的基础!

    信念是我们所知唯一能医治失败的良药!

    信念是一种元素,在与祈祷结合时能产生“化学反应”,使人能和宇

    宙的“无穷智慧”直接交流。

    信念是一种要素,能将人的有限思维产生的普通意念震动,变成为

    精神对等物。

    信念是开发和运用“无穷智慧”的宇宙力量的唯一介质!

    前面介绍的每个人都能作证!

    证据简单而明了。它就隐藏在自我暗示原则中。因此,我们不妨将

    注意力放在自我暗示这个话题上,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到底能做什么。

    如果一个人三番五次地向自己重复某种信念,无论说得是对是错,最终都会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一个人多

    次重复一个谎言,那么他最终会把谎言当成事实加以接受,而且大家都

    相信它是真的。正因为我们允许支配性想法占据思维空间,所以每个人

    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有意将某些想法放在脑海里,用和谐的感应去

    激励它,并将它与某一种或多种情绪混合。这样的想法能形成强大的原

    动力,指引并控制我们的每一次行为、行动和表现。

    与一种或多种情绪相混合的想法能形成一种“磁力”,从大气的震波中吸引其他类似或相关的想法。

    用情感进行此种“磁化”的想法好比一粒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里,它就能发芽、成长并不断繁衍,直到使最初很小的一粒种子变成无

    数“同宗同源”的种子!

    大气是一种伟大的宇宙物质,具有永恒的震动力。这种震动既包括

    破坏性震动,也包括建设性震动。无论何时,它都既能传递恐惧、贫

    穷、疾病、失败、灾难的震动,又能传递富足、健康、成功和幸福的震

    动,就像传递管弦乐队能以无线电波为媒介,传递数百个乐器、数百名

    歌手的歌声一样;每种乐器和每名歌手的声音都各具特色。

    人脑不停地从大气中吸引与自身占主导地位的意念相一致的震波。

    人脑中怀有的任何思想、看法、计划或目的,都会从大气的震波中吸引

    一大堆“意气相投”的同类,通过这些同类来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直到成

    为支配并激励个人动机的主导者。

    现在,让我们回到起点,看看想法、计划或目的最早的种子怎样在

    脑海中扎根。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任何想法、计划或目的都可以通

    过思想的重复而在头脑中种植。这便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让你将主要目标

    或明确的主要愿望写成一句话,牢记于心,日复一日地大声诵读,直到

    这些声音的震波进入你的潜意识思维。

    我们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由于通过日常环境中的刺激物,挑

    选并留住了与内心意念相一致的思想震波。

    断然摆脱任何不合意环境的影响,重建有序的人生吧。清点内心深

    处的资产和债务,你将发现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自信。其实,在自

    我暗示法则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将怯懦变成勇气。这条

    原则的运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过程来实现,就是对写出来的积极思想

    冲动合理排序,并牢记于心、不断重复,直到它们变成你头脑中潜意识

    思维的一部分。自信准则

    1. 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实现人生明确目标,因此我迫切要求自己为实现

    这一目标采取不懈的行动,此时此刻我就承诺要采取这种行动。

    2. 我知道,我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想法最终会以外在的、有形的行

    为体现出来,并慢慢地将自己转化成客观对等物,因此,我每天要花3

    0分钟时间,全神贯注地想象自己将来应该是什么样,从而在脑海里形

    成一幅能精准描绘这种样子的清晰心像。

    3. 我知道,通过自我暗示法则,我在心中坚定地怀有的任何欲望,都能最终以某种能实现欲望目标的有效手段表现出来。因此,我每天要

    专门花10分钟,敦促自己树立这种自信。

    4. 我已经明确无误地写下了对人生主要愿望的描述语,从此我绝不

    放弃努力,直到培养出足够的自信心去实现它。

    5. 我深知,任何财富或地位如果不建立在真理和正义的基础上,都

    不会永远拥有,因此我决不做不能使所有相关人受益的事。我可以通过

    增强自身力量,靠别人的帮助来取得成功。我会在为别人服务的前提

    下,感化别人为我服务。我会通过为全人类奉献爱来消除仇恨、嫉妒、自私和讥讽,因为我知道,若以消极态度对待别人,我自己就不会成

    功。我要用实际行动促使他人相信我,因为我不仅相信他们,也相信自

    己。我要在这条自信规则上亲笔签名,将其牢记于心,信心百倍地每天

    大声诵读一遍。这种信心将慢慢影响我的思想和行动,其影响之大,会

    使我成为一个自立的成功者。

    这条规则揭示了一条迄今尚无人能合理解释的自然法则。它让各个

    时代的科学家大惑不解。心理学家称这条法则为“自我暗示”法则,而且

    这一说法沿用至今。我们怎样称呼这一法则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建设性地运用它,它就能给全人类带来光荣与成功。反过来讲,如果破坏性地运用它,它也能轻而易举地带来破坏性后果。在这句

    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非常重要的道理:有些人之所以在失败中沉

    沦,在贫穷、悲惨和失意中了此一生,是因为消极地运用了自我暗示法

    则。究其原因,是因为一切思想冲动都有在物质环境中自我彰显的倾

    向。

    潜意识思维像个化学实验室,在这里,一切思想冲动都相互融合,等着变成客观现实。潜意识思维没有甄别建设性思想冲动和破坏性思想

    冲动的能力,我们给它“喂”什么原料,它就通过思想冲动来加工这些原

    料。潜意识思维能够将勇气或信念驱动下的想法变成现实,也能同样轻

    松地将恐惧驱动下的想法变成现实。

    翻开医学档案,到处可以看到“暗示性自杀”的例子。一个人可能由

    于消极暗示而自杀,其效果与通过其他手段自杀一样。在美国中西部一

    座城市,有一位名叫约瑟夫·格兰特的银行官员,在未经行长同意的情

    况下擅自“借”了银行一大笔钱,但随后又在赌场上挥霍殆尽。一天下

    午,银行稽查员来核对账目。格兰特离开银行,在当地一家旅馆开了个

    房间住下。银行稽查员三天后找到他的时候,他躺在床上痛哭流涕、唉

    声叹气,嘴里不停地说,“天哪,这会要了我的命!我真丢不起这个

    脸。”没过多久他就死了。医生宣布这种死法属于“精神自杀”。

    正如电如果运用得当就能驱动工业车轮、提供有效服务,一旦运用

    不当也能置人于死地一样,自我暗示法则既能将你带向和平与繁荣的彼

    岸,也能让你坠入痛苦、失败和死亡的深渊,这取决于你理解与运用它

    的程度。

    如果你在连接并运用“无穷智慧”的力量时掺杂了恐惧、疑虑和不信

    任,那么自我暗示法则就会接受这种不信任,把它当成一种可用于将恐

    惧变成现实对等物的模式。

    这句话就像“2+2=4”那样毋庸置疑!

    就像狂风将小船一会儿吹向东、一会儿吹向西一样,自我暗示法则既可能帮助你,也可能毁掉你,这取决于你采取什么方式让思想之舟起

    航。

    自我暗示法则能让任何人取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就。它可通过以下

    诗句准确描述:

    如果你认为自己会败,那么你已经失败,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敢,那么你的确不敢,如果你想胜利却又怕不能取得胜利,那么几乎可以断定,你与胜利无缘。

    如果你认为自己会输,那么你已经输了,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先有愿望,后才有作为——

    一切均取决于精神状态。

    如果你认为自己卓尔不群,必然就认为自己会高人一等。

    只有首先志存高远、相信自己,而后才能获得胜利。

    人生赛场的比拼,并非永远是力量和速度。

    总有一天,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定能胜出!

    在你身体构造的某个地方(或许在脑细胞中),静静地蛰伏着成功

    的种子。这些种子一旦被唤醒并茁壮成长,将会把你带到你可能从未渴望达到的高度。

    正如音乐大师能从小提琴琴弦流淌出最美妙的音乐旋律一样,你也

    能让沉睡在大脑中的才华,把你推向渴望实现的任何目标。

    亚伯拉罕·林肯在40多岁前无论做什么都以失败告终。他一直是个

    平庸的无名之辈,直到有一次重要经历闯进他的生活,唤醒了他心中和

    头脑中沉睡已久的天赋,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个真正的伟人。这种“经

    历”融合了悲伤与爱的情愫。这种情愫来自于他真正爱过的唯一女人安

    妮·拉特利奈。

    爱的情感与信念这一精神状态极为相似,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爱

    很容易将人的思想冲动转化成精神对等物。在调查研究中,我对数百名

    成绩卓著的男士的生平和成就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几乎每个成功者的背

    后都离不开一位女性爱的影响。

    人的心灵和大脑中爱的情愫,形成了一个磁力强大的磁场,使大气

    中漂浮的更强烈、更优质的震波向一起汇集。

    不妨通过一个名人的事例来分析上述内容所证明的信念力量。这个

    人我们无人不知,他就是印度圣雄甘地。此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光辉的

    典范,他证明了信念的无限潜能。尽管甘地其实没有金钱、战舰、士兵

    和作战资源等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工具,但他比同时代任何人都更加擅长

    运用自身潜力。甘地没有钱、没有家,甚至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但就是拥有力量。他是怎样得到这种力量的呢?

    这种力量是他根据自己对信念原则的理解创造出来的。他不仅创造

    了这种力量,而且通过自身才华,将这种信念注入二亿人民的心中。

    在信念的影响下,甘地做到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军队通过士兵和武器

    没有做到也永远做不到的事。他成就了惊人的伟业:使二亿人的心紧紧

    聚在一起,像一颗心那样坚强团结。除了信念之外,地球上还有什么力

    量能做这样的事呢?20世纪中叶,马丁·路德·金凭借对全体人民的人权和尊严的深深信

    念,将不同种族、不同宗教、持不同信仰的所有百姓汇集在一起,为争

    取民权而英勇斗争。他梦想人不以肤色论优劣、只以人品分高低,这一

    梦想虽然没能完全实现,但是他的奋斗和牺牲,却推动公民的人身权利

    得到极大改善,并激励人民为更充分的自由而战。

    获得全人类的幸福与满足,这是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

    标时,经济与社会将得到极大发展。与过去人们从未实现的功绩相比,这一目标能够将信念和个人利益与努力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更有

    效地实现更大目标。

    经营事业需要信念与合作。鉴于此,不妨分析一个事例,相信大家

    既有兴趣,对大家又有好处。这个事例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家和

    商业巨头积累巨额财富的手段和方法,那就是:付出才有收获。

    用来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要追溯到1900年,那时美国钢铁公司刚刚

    成立。读这则故事时,只要牢记以下基本事实,你就能懂得想法是怎样

    变成巨额财富的。

    首先,美国钢铁公司这个工业巨头最初以一个想法的形式,酝酿于

    查尔斯·M·施瓦布的头脑中,而他完全是通过想象力形成这个想法的!

    其次,他将信念与想法相结合。第三,他制定了一个将想法转化成客观

    财富事实的计划。第四,他通过在大学俱乐部的精彩演讲,一步步将计

    划付诸实施。第五,他通过意志力来贯彻计划并坚持到底,并用坚定的

    决心支持计划,直到计划完全实现。第六,他用一种对成功的炽热欲

    望,为迈向成功做好了准备。

    如果你总也想不通巨额财富如何积累,那么美国钢铁公司创办的故

    事应能给你以启发。如果你还怀疑人是否真能通过思考来致富,那么这

    个故事应能帮你消除这种疑虑,因为你能从本书的描述中看出:施瓦布

    在美国钢铁公司的创立中,运用了13条原则中的绝大部分。纽约世界电信公司的约翰·罗尼尔曾生动地讲述一个想法具有怎样

    的惊人力量。承蒙他的首肯,我在此复述一遍。

    价值10亿美元的餐后精彩演讲

    1900年12月12日晚,全美80位金融精英齐聚位于第五大道的大学俱

    乐部餐厅,准备为一位来自西部的年轻人接风。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

    们将目睹美国工业史上最非凡的一段插曲。

    J·爱德华·西蒙斯和查尔斯·斯图尔特·史密斯不久前曾经前往匹兹

    堡,期间受到查尔斯·M·施瓦布慷慨热情的接待,为此充满感激。这次

    安排晚宴,就是为了将这个年仅38岁的钢铁界人士介绍给西部银行界名

    流。他们并不希望施瓦布将与会者吓跑,甚至还提醒施瓦布说,自命不

    凡的纽约人心胸狭窄,不会对演讲有兴趣;他如果不想让斯提里曼、哈

    里曼和范德比尔特之流的人生厌,最好只说15-20分钟的客套话,然后

    作壁上观就行。

    连挨着施瓦布右边坐、仅想给他撑撑面子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也只打算停留片刻便离开现场,给宴会助助兴,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

    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则认为整个事件根本没什么非凡之处可言,以至

    于第二天各种媒体都没有提到这件事。

    就这样,两个主人和贵宾像平常那样吃完了七八个菜。席间基本没

    什么交谈,即便有,大家也都尽量控制自己少说话。几乎没有哪位银行

    家和经纪人见过施瓦布,他的事业在孟农加希拉河两岸蒸蒸日上,而这

    里没有人熟悉他。不过,就在夜已渐深、众位贵宾(包括大亨摩根在

    内)准备抬脚走人的时候,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婴儿——美国钢铁公司

    正在“母腹”中孕育。

    这也许是历史的不幸,因为竟然没有人记录施瓦布的晚宴演讲。后来有一天,他在芝加哥银行家召开的一个类似会议上,重述了这次演讲

    的部分内容。再后来,当政府由于钢铁托拉斯问题提起诉讼时,他站在

    证人席上又复述了类似内容,也就是这番话,促使摩根急不可耐地在金

    融方面采取了一连串行动。

    不过,那次演讲很可能是一番“家常”话,不怎么合乎文法(因为施

    瓦布向来不愿为华丽的辞藻所累),到处充斥着双关语,穿插着机智的

    措词。但除此之外,它还产生了一股让人战栗的力量,对身价达50亿美

    元左右的贵宾们产生了强大影响。晚宴已经结束,但是在场的人仍然沉

    醉在他的发言中。虽然施瓦布已经滔滔不绝地讲了90分钟,摩根还是将

    这位演讲家请到了一个隐秘的窗户旁,两个人于是又坐在并不舒服的高

    脚椅子上,摇晃着双腿聊了一个多小时。

    施瓦布的个人魅力已经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但更重要、影响更长

    久的,却是他为美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而制定的成熟而清晰的计划。其

    实,已经有许多人怂恿摩根,说服他在合并甜点、电线和线圈、糖、橡

    胶、威士忌酒、石油以及口香糖等行业之后,再合并一个钢铁托拉斯。

    投机商约翰·W·盖茨曾经极力煽动促成此事,但摩根由于不信任他而不

    为所动。芝加哥证券经纪人莫尔兄弟、比尔和吉姆曾经合并过火柴托拉

    斯和饼干公司,但在摩根面前也遭到失败。乡村律师、伪道士艾尔伯特

    ·H·加里也想办成这件事,但由于没有显赫的名声,没能给摩根留下深

    刻印象。直到施瓦布的如簧巧舌,才将J·P·摩根抬到了足够高度,使

    摩根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最具风险的金融事业,竟然有

    如此坚实的基础。人们一直认为,这项计划虽然容易赚大钱,但要想实

    现,无异于痴人说梦。

    早在一代人之前,数千家小公司(有时候也包括经营不善的公司)

    就经受不住金融魅力的吸引,合并成具有压倒性竞争优势的大型公司联

    合体。精明的商业大盗约翰·W·盖茨早就运用自己的手腕,在钢铁业中

    发挥了这一魅力的作用。盖茨已经将一系列小公司合并为美国钢铁与电缆公司,并与摩根一起创办了联邦钢铁公司。全国管道公司和美国桥梁

    公司是摩根麾下的两家企业,而莫尔兄弟也放弃了火柴和饼干生意,创

    办了集生产马口铁、铁箍、钢板于一体的全国钢铁公司。

    但是,和安德鲁·卡内基麾下由53位合伙人拥有并经营的旗舰型垂

    直托拉斯比起来,其他那些合并的商业联合体只能是小打小闹。它们也

    许能尽情合并,但就算全部加到一起,也无法撼动卡内基所在公司的基

    础,摩根对此心知肚明。

    卡内基这个行为古怪的老苏格兰人也清楚这一点。从雄伟的斯基伯

    城堡高处,他发现了摩根的小公司企图侵犯他旗下大企业的利益。他先

    是觉得好笑,随后便义愤填膺。当这种企图变得昭然若揭时,卡内基的

    气恼变成了愤怒和报复心理。他决定复制竞争对手拥有的每一家工厂。

    之前他还从来没有对电线、管道、电缆或钢铁感兴趣过,而只是满足于

    把原钢卖给此类公司,至于这些公司把这些原钢打造成什么形状,他就

    不管了。而现在,有了施瓦布这位精明能干的重要助手,他可要好好地

    让敌人吃点苦头。

    也就是在查尔斯·M·施瓦布的那次演讲中,摩根发现了解决合并问

    题的答案。一个没有卡内基参与的托拉斯,无论规模多大,也根本算不

    上托拉斯,就像一位作家所说“葡萄干布丁里没有葡萄干”一样。1900年

    12月12日晚的施瓦布演讲,无疑传递着一种暗示(尽管算不上保证),那就是卡内基拥有的庞大企业可以纳入摩根麾下。施瓦布谈到了世界未

    来对钢铁的需求,谈到了效率重组,谈到了专业化,谈到了废除不成功

    的工厂、全力以赴发展繁荣产业,谈到了矿石运输中的成本削减,谈到

    了行政管理部门要节约开支,还谈到了抢占国外市场。

    除此之外,他还告诉在场那些精明的投资家习惯性奸诈行为的错误

    所在。他指出,他们的目的一直在于制造垄断、抬高价格以及通过特权

    为自己牟取暴利。施瓦布以最真诚的方式谴责了这种做法。他对听众

    说,这种策略之所以鼠目寸光,是因为它在一个市场急剧扩大的大背景下主动限制市场。他坚持认为,降低钢铁价格可以创造一个不断拓展的

    市场,开发钢铁的更多用途能在世界贸易中攫取更多份额。事实上,施

    瓦布此时已经是现代大规模生产的倡导者,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就这样,在大学俱乐部举办的晚宴结束了。摩根回家时,还在思考

    施瓦布的乐观预言。施瓦布回到匹兹堡,为安德鲁·卡内基经营钢铁

    业,而加里和其他宾客则回家守着证券行情收发机,度日如年地盘算着

    下一步行动。

    时间过去并没有多久。摩根花了一周时间,反复品味施瓦布放在他

    面前的理由“大餐”。当他确信采取行动不会造成经济上的不良后果时,便派人去请施瓦布,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却非常腼腆。施瓦布指出,卡内

    基先生如果发现自己深信不疑的总裁曾经与摩根这位华尔街头号人物眉

    来眼去,心里可能会不高兴。因为卡内基曾经下决心永远不再踏上华尔

    街一步。后来,约翰·W·盖茨当了中间人,他提出,如果施瓦布“恰

    巧”出现在费城的贝尔维尤宾馆,而J·P·摩根也“恰巧”出现在那里,不

    就能向卡内基交代么?不过,施瓦布到达宾馆时,摩根却因病呆在纽约

    的家中,于是,经不住这位长者的再三邀请,施瓦布来到纽约,出现在

    这位金融家的书房门口。

    如今,有些经济历史学家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即从这出“戏”的开

    始到结束,安德鲁·卡内基一直在担任幕后策划:施瓦布赴宴、发表著

    名的演讲、施瓦布与摩根这位金融大王周日晚间的谈话,一切都是这位

    工于心计的苏格兰人事先安排好的。事实恰恰与此相反。施瓦布应邀去

    完成这笔交易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所称的“小老板”安德鲁是否愿意听听

    对方的报价,更别说卖给一群安德鲁认为天生就不怎么高尚的人了。不

    过,施瓦布的确在谈生意时带上了安德鲁的旨意,那是安德鲁亲笔书写

    的金额。在安德鲁的心中,这些金额代表着每个钢铁公司的实际价值和

    潜在盈利能力。他将这些公司看成新兴金属业天空中不可或缺的耀眼明

    星。四个人整夜对这些数字仔细推敲。为首的当然是摩根,他坚信金钱

    万能。与他一起的是势利的商业伙伴罗伯特·培根,此人是一位学者,也是个绅士。第三个人是约翰·W·盖茨,摩根曾讥笑他是个赌徒、供人

    摆布的工具。第四个人便是施瓦布,他对钢铁的制造与销售过程要比当

    时健在的任何团体和个人都更了解。在整个会谈过程中,根本没有人对

    来自匹兹堡的那笔金额提出质疑。施瓦布说某个公司值多少,那么它就

    刚好值那么多。他还坚持只兼并自己指定的那些公司。他构想了一个兼

    并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不存在重复设置。即便是朋友,如果想让自己

    的公司从摩根那厚实的双肩上赚钱,这种欲念都无法得到满足。就这

    样,施瓦布离开时,已经完成对几个规模更大的公司的顶层设计。日

    后,华尔街的商界精英对这些设计只有望而兴叹的份了。

    天蒙蒙亮时,摩根站起来,伸了伸背。只剩下一个问题了。“你觉

    得能说服安德鲁·卡内基出售吗?”他问。

    “我可以试一试。”施瓦布说。

    “如果你能说服他出售,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摩根说。

    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卡内基肯出售吗?他要求的价格是多少?施

    瓦布认为是3.2亿美元左右,他认为怎样付款才合适?普通股还是优先

    股?先交保证金,还是现金支付?谁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金。

    西切斯特市圣安德鲁干燥的高尔夫球场一月份已经结上霜冻。安德

    鲁和施瓦布在这里打了一场高尔夫球。安德鲁浑身穿着毛衣御寒,而施

    瓦布则一如既往地不停说话,以保持抖擞的精神。但是谁也没有提生意

    上的事,直到两个人来到附近卡内基温暖舒适的小别墅坐下时,施瓦布

    才拿出在大学俱乐部令80名百万富翁为之神魂颠倒的雄辩口才,和盘托

    出令人神往的承诺,包括舒舒服服地退休和数不清的钱财,以满足这位

    老人的社交构想。卡内基最终点头同意,在一张长长的纸条上写下一个

    数字交给施瓦布,说:“好吧,这就是我们要卖的价钱。”

    这个数字大约是4亿美元。用施瓦布先前提出的3.2亿美元作为基数,再加上8000万美元代表之前两年里这笔钱的资本增值,便得出了这

    个数。

    后来,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甲板上,这位苏格兰人追悔莫及地

    对摩根说:“要是当时向你多要1亿美元就好了。”

    “如果你提出那种要求,现在肯定已经拿到手了。”摩根开心地告诉

    他。

    不用说,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一时。有一位英国记者报道说,国外钢

    铁行业对这次大规模并购“大为震惊”。耶鲁大学校长哈德利宣称,如果

    不对托拉斯加以规范,预计美国“在未来25年内,将在华盛顿看到一个

    皇帝”。不过,精明能干的股票操纵能手基涅大力在社会上发行新股,刹那间便吸光了所有多余“水分”(据估计应在6亿美元左右)。就这

    样,卡内基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几百万美元,摩根辛迪加财团由于“浑水

    摸鱼”而得到6200万美元回报,而从盖茨到加里在内的所有“弟兄”,也

    都得到了数百万美元。

    时年38岁的施瓦布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被任命为新公司的总裁,一直掌权到1930年。

    本书中之所以纳入你刚刚看完的这个“大企业”的生动故事,因为这

    则故事完美地讲述了一种致富方法。这种方法能将欲望转化成与其对等

    的客观现实!我估计有些读者会质疑“一个纯粹的、无形的欲望竟能转

    化成与其相应的客观现实”这句话。肯定有人说:“你怎么能将不真实的

    东西转化成真实的东西呢!”你可以从美国钢铁公司的故事中找到答

    案。这个巨型机构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创立的;用许多钢厂合并成一个

    大型组织,从而保证经济稳定性,这一计划也是在同一个人的头脑中创

    造的。他的信念、欲望、想象力、毅力,都是美国钢铁公司成立的真实

    要素。新机构在通过合法途径创立后,所获得的钢厂和机械设备虽然是

    附带的,但是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新机构的成立一旦使合并后的工厂置于单一机构统一管理之下,获得的这些财产价格预计就增长了6亿美

    元左右。

    换句话说,查尔斯·M·施瓦布的思想,加上他下决心将这一思想灌

    输到J·P·摩根以及其他人头脑中的信念,其市场盈利就高达约6亿美

    元。对于一个单独的想法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我们并不关心这几个人在交易获得的上亿美元利润中各得到多少,因为这个令人震惊的成功案例特点在于:它鲜明地证明了本书描述的思

    想观点的正确性,因为这笔交易完全建立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之上。此

    外,由于美国钢铁公司日后飞速发展,成为美国财力最雄厚、实力最强

    大的公司之一,聘用了数千名员工,开发了钢铁的新用途,并且开辟了

    新兴市场。因此,这些事实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思想的实用性,从而证

    明施瓦布的想法所产生的6亿美元巨额利润已经到手。

    财富的最初表现形式竟然是想法!限制财富数量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想法付诸实施的人。信念可以解除限制!当你向生活索取时,请将这句话牢记在心。记住了它,无论你想要什么,都能以自己提出的

    价格如愿以偿。还要牢记的是,美国钢铁公司的创立者其实当时并无名

    气。在孕育出那个著名的想法之前,他不过是安德鲁·卡内基的“得力助

    手”。然而,此后他却迅速登上了权力、声誉和财富的宝座。

    信念怎样为人们带来数百万美元,又怎样帮助数不清的幸运儿增长

    财富呢?这里还有一个例子。约翰·坦普里顿爵士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

    进行既合理又赚钱的投资。坦普里顿比多数人都更擅长投资,因为人们

    在投资时,往往根据自身情绪盲目投入,而不是以常识判断为基础。他

    觉得,通过运用自己的投资才能,不仅能向小投资商提供急需服务,而

    且还能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

    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创办了一个共有基金机构,来管理别人的钱

    财。这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因为共有基金当时还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正是坦普里顿将它加以发展,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投资理念

    之一。

    他回忆,在坦普里顿发展基金的第一次年会上,出席者只有约翰·

    坦普里顿自己、一位兼职员工和一个股东。“为了省钱,我们将会议地

    点放在‘家常菜’饭店一位退休经理的餐厅里。”

    坦普里顿基金如今在全球拥有600多名员工,资产总额达360亿美

    元。坦普里顿基金机构成为投资界第一基金团体,正是这种当之无愧的

    声望带动了它的大发展。40年前坦普里顿发展基金的1万美元投资,如

    今已经价值300万美元。

    1992年坦普里顿退休时,卖掉了他的坦普里顿团体基金机构(预计

    为4亿美元)。据他估计,除了自身功成名就之外,他还帮100万人挣

    了钱。

    如果我们不承认限制,那么人脑的潜力就没有限制。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是思想的产物。

    第四章 自我暗示:影响潜意识思维的媒介 (通往致富之路的第三步)“自我暗示”是一个术语,适用于所有暗示以及所有通过五种感官进

    入大脑、可自我管控的刺激。换一种表达方式,自我暗示就是自觉暗

    示。在人脑中,有一部分大脑是显意识想法产生的地方,另一部分则为

    潜意识思维采取行动提供场所,而自我暗示就是这两个部分之间进行交

    流的方式。自我暗示法则能通过经你允许留在显意识思维中的主导性想

    法(这些想法消极还是积极并不重要),来进入潜意识思维,并用这些

    主导性想法去影响它。

    除了从大气中辨别出的想法之外,任何想法都不可能在没有自我暗

    示原则的帮助下进入潜意识思维,无论这些想法是消极想法还是积极想

    法。换言之,通过五种感官感知的所有感觉印象,都会在碰到显意识思

    维的时候停下来,之后,它们要么被传递到潜意识思维,要么被拒之门

    外,其几率并不固定。因此,显意识相当于外大门的卫兵,控制着进入

    潜意识思维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五种感官来控制进入潜意识思维的原料,造物主当初

    就这样创造了我们。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随时在实施这种控制。在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控制这些原料,这正是为什么有许多人一辈子

    受穷的原因。

    我曾经说过,潜意识思维好比一个土壤肥沃的花园,野草可以在这

    里疯长。如果不将合适的种子种下去,花园里就会长满野草。自我暗示

    是你向潜意识注入创造性想法的方式,当然,你也可以忽视这一点,而

    是允许一些本质具有破坏性的想法进入这个肥沃的精神花园。

    在第二章“欲望”描述的6条措施的最后一条中,我们要求你每天将

    写在纸上的金钱欲望大声诵读两遍,还要求你想象并体验自己已经拥有

    那笔钱。只要照这些要求去做,你就能怀着绝对的信念,将渴望实现的

    目标直接传递给潜意识思维。通过重复这一过程,你将形成良好的思考

    习惯,进一步强化自己将欲望转化成金钱对等物的能力。

    继续读下去之前,请你再认真读一遍第二章描述的6个步骤。之后,再认真读一遍第七章“精心策划”中描述的、将“智囊团”思想组织起

    来的四条要求(当你读到这些内容时),然后将这两项内容与自我暗示

    中阐述的内容进行比较。你必将发现,这些要求与运用自我暗示原则有

    关。

    因此,请记住,当你大声诵读描述欲望的语句(这样做你能形成一

    种“金钱意识”)时,如果不向其中倾注情绪或感情,而只是干巴巴地读

    这些话,那将无济于事。潜意识思维能够辨认出那些和情绪或感情融为

    一体的想法,而且只按照这些想法要求的去做。如果你将爱米尔·库埃

    著名的“每一时日,我们都在以每种方式,让自己过得越来越好”这句话

    重复100万遍,却没有在语言中融入感情和信念,那么就不会得到合意

    的结果。你的潜意识思维能辨认出那些与情绪或感情融为一体的想法,而且只按照这些想法要求的去做。

    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在每一章都会重复它。许多人试图

    运用自我暗示原则,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不到这

    一点。

    平淡无感情的语言并不能影响潜意识思维。如果你不善于向潜意识

    思维输入用信念和情感渲染的想法,或口头表达出来的语言,那么就不

    会看到明显效果。如果首次尝试时你未能控制并支配情感,不要因此而

    泄气。别忘了,世上根本没有不劳而获这种事。哪怕主观上有欺骗的愿

    望,你也不能欺骗自己。提高影响潜意识思维的能力需要付出代价,那

    就是坚持不懈地运用此处描述的原则。你无法以更低代价培养出渴望的

    能力。你(也只有你)必须确定:得到的回报(“金钱意识”)是否值得

    你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凭借“智慧”和“精明”根本无法吸引并留住金

    钱。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平均律才会为通过这两种东西吸引金钱创造

    条件。此处描述的吸引财源法并不取决于平均律,而且这种方法并不青

    睐任何人,对每个人的效用都一样。遇到失败时,失败的是行为实施者即我们个人,而不是这种方法本身。如果你尝试过后仍然失败,就应该

    再次尝试,如此往复,直到成功。

    运用自我暗示原则的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注于某个既

    定的欲望、直到它让你魂牵梦萦的能力如何。

    当你开始按照这6个步骤要求的去做时,必须运用专注原则。以下

    是有效运用专注原则的几点提示:

    开始6个步骤的第一步时,一定要运用专注原则。不妨在这里提出

    有效运用专注力的几点提示。开始这一步的时候,你要“在头脑里确定

    你渴望得到的金钱准确数量是多少”,通过专注或定力将想法固定在这

    笔钱上;闭上眼睛,直到真的看到钱的物质外观。每天至少练习一次。

    做这些练习时,你要按照第三章“信念”要求的去做,真真切切地看到自

    己占有金钱!

    这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潜意识思维会怀着绝对信念,接收给

    予它的任何指令,并按照这些指令要求的去做。不过,有时候要通过重

    复手段反复输入这些指令(即反复的积极确证),之后它们才能被潜意

    识思维解读。鉴于此,你可能会想到能否和潜意识思维玩一个合理

    的“小花招”。让它相信(因为你相信)你肯定会拥有你想象的那笔钱,让它相信这笔钱已经在某个地方等待你召唤,这样,潜意识思维就必须

    向你提交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便让你得到属于你的那笔钱。把前一段提

    示的想法传递给想象力,看看想象力能(或者将会)做出什么反应,以

    便为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让你通过欲望转换来实现财富的积累。

    不要坐等某个明确计划出现之后,再拿你计划提供的服务或商品去

    交换想象的金钱,而是应该立即看到自己拥有这笔钱,同时再强烈要求

    并满心期待潜意识思维向你提交计划。要密切关注这些计划,一旦它们

    出现,你就要立即付诸实施。这些计划可能会以某个灵感或直觉的方

    式,通过“第六感”突然在你脑海“闪现”。这种灵感可以视为来自“无穷

    智慧”的直接信号。此时,你要尊重它,要在接收到这些灵感或直觉时立即回应。做不到这一点将对成功产生致命的影响。

    6个步骤中的第四步要求你“为欲望付诸实施制定一个明确计划,然后立即贯彻这一计划”。在此处,你同样要遵循这一指示。闭上眼

    睛,在头脑中生动地想象自己正在贯彻前一章描述的指令。通过欲望转

    化制订积累金钱的计划时,不要相信“推理”。你的推理才能有时会懈

    怠,会使你失望。

    想象打算积累的金钱时,要“看到”自己正在为得到这笔钱而提供服

    务或出售商品。这一点非常重要。

    指示与要求小结

    其实,你读这本书,表示你正在急切地获取知识,也表示你在成功

    这一主题方面还是个初学者。如果你仅是一个初学者,那么就有机会学

    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但是,只有以谦虚的态度学习,才能学到知

    识。如果你决定听从下面的指示,但却无视或拒绝遵从另一些指示,那

    也不会成功!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必须怀有必胜的信念,遵从文中

    所有指示要求。

    本章给出的原则与第二章6个步骤中相关的指示密切相关。现在,我们要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总结。

    1. 找一个不受打扰或影响的僻静之地(最好晚间在床上)。闭上双

    眼,大声重复(要能听到自己说话)写出来的那些描述你想得到多少钱

    的话。要明确指出积累这些钱所需的时限,并讲出为得到这些钱,你需

    要提供什么服务或产品。贯彻这一指示时,要想象自己已经拥有这笔

    钱。

    例如,假设从现在算起5年之后的1月1日,你要攒下10万美元,你打算通过当一名推销员,通过提供个人服务得到这笔钱。描述这一目

    标的书面声明应该类似于以下模式:

    到______年的1月1日,我要拥有10万美元。在此期间,这

    笔钱将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数量来到。

    作为得到这笔钱的代价,我要尽可能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作为推销

    员,我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提供优质服务(此处描述你打算出售的

    服务或商品)。

    我相信自己能将这笔钱占为己有。我的信念非常坚定,以至于现在

    便能真切地看到这笔钱就在眼前。我能用手摸到它。只要我为得到它提

    供及时而优质的服务,它就会及时地、一分不少地在那里等我。我现在

    正等待一个得到这笔钱的计划,一旦得到计划,我会立即遵照执行。

    2. 早晚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在头脑中“看见”自己想要积攒的这笔

    钱。

    3. 将这份声明抄一遍,放在早晚都能看到的地方,每天晚上即将就

    寝、早晨刚刚起床的时候,都要大声读一遍,直到烂熟于胸。

    请记住,贯彻这些指示时,你在运用自我暗示原则,以便向潜意识

    思维下达指令。还要记住,潜意识思维只会对经过“感情化”或者糅

    合“情绪”之后才送给它的指示起作用。信念是所有情感中最强烈、最有

    效的一种。

    这些指示乍看上去有些抽象。不过,不要因此而受到干扰。无论它

    们显得多么抽象和不切实际,你都严格照指示去办。如果你从行动上和

    精神上都严格遵循上述要求,那么一个全新的、广袤的世界很快就会展

    现在面前。对一切新观点都持怀疑态度,这是全人类的共同特性。如果

    你遵照以上指示去做,怀疑态度将很快被信任所代替,而信任又会浓缩

    为绝对信念。因此,你总有一会儿发自内心地说:“我是自身命运的主

    宰,是自身灵魂的舵手!”许多哲学家都声称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但是多数哲学家都说不

    清为什么人可以支配自我。人之所以能左右自己的世俗地位,尤其是经

    济地位,其原因在本章已经得到详尽的解释。任何人都能支配自己、支

    配所处环境,因为人有能力影响潜意识思维,并通过它来实现与“无穷

    智慧”的合作。

    你现在读的这一章代表着这种成功哲学的基础。要想成功地将欲望

    转化成金钱,就必须充分理解本章的指示和要求,并不懈加以运用。

    将欲望转化为金钱是通过自我暗示真实体现出来的。通过这条原

    则,你能够触及、影响潜意识思维。其他原则都不过是运用自我暗示原

    则的工具和手段。只要将这一思想牢记在心,你无论何时就都能懂得:

    通过本书介绍的方法积累财富时,自我暗示原则始终在你的奋斗历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

    在贯彻这些指示时,要把自己当成不谙世事的小孩。要将孩子般的

    虔诚和信念掺入自己的努力尝试之中。作者非常在意自己是否会在文中

    掺杂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我们真诚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帮助。

    读完本书之后,请再回到这一章,用心灵和行动来遵循这条指示:

    每天晚上大声读一遍整章内容,直到完全相信自我暗示原则是科学

    的、合理的,相信它能让你得到它声称让你得到的一切。朗读时,用铅

    笔在每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下面画线强调。

    逐字逐句严格遵循以上指导,它就能为你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成功法

    则打开胜利之门。第五章 专业知识:个人经历与观察 (通往致富之路的第四步)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通用知识,另一种是专业知识。通用知识无论

    数量和种类有多少,对于积累金钱用处都不大。著名大学的教职员工拥

    有现代文明所知的各种通用知识,但多数教授并没有什么钱。他们擅长

    传授知识,但并不擅长对知识进行组织和运用。

    如果不通过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即为了“挣钱”这个明确目的而制

    定的计划)将知识组织并支配起来,知识就不能吸引财富。无数人错误

    地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从而导致头脑不清,其根源都在于认识不到这

    一事实。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知识不过是潜在的力量,只有将它组织成

    明确的行动计划,并指引它朝着某个明确目的发挥作用的时候,知识才

    是力量。

    就如今的文明世界所知,所有教育体制的一个“脱节之处”,均在于

    教育机构没有教会学生在获得知识之后怎样加以组织和运用。

    许多人错误地断定,由于亨利·福特没有上过几天学,所以他就不

    是个受过教育的人。犯这种错误的人并没有理解“教育”一词的真正含

    义。这个词源于拉丁文“educo”,意思是指演绎、利用或从内向外拓

    展。

    受过教育的人不一定拥有大量通用知识或专业知识。受过教育的人

    有很发达的思考能力,可以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得到任何想得到的东西,或与所想之物等价的东西。亨利·福特对这一定义的内涵认

    识得非常透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芝加哥有家报纸刊登了几篇社论,其中有篇

    社论称亨利·福特是“无知的和平主义者”。福特先生对这番话表示抗

    议,并控告该报社损害了他的名声。这起诉讼案开庭审讯时,报社的辩

    护律师请求法官允许他辩解,并让福特先生站到证人席,以便向陪审团

    证明他的无知。他们问福特一大堆五花八门的问题,而所有这些提问的

    目的,都是为了迫使福特“不打自招”,证明他尽管对于汽车制造有相当

    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总体而言是个无知者。

    他们问福特先生这样一些问题:“本尼迪克特·阿诺德是

    谁?”和“1776年英国送了多少士兵到美国帮助平息叛乱?”回答后一个

    问题时,福特先生回答:“我不知道英国派遣士兵的准确数量,不过我

    听说这个数字要比平安归来的士兵人数多得多。”

    最后,福特先生对这种提问方式已经厌烦。在回答某个特别无礼的

    问题时,他身子向前一倾,指着刚才发问的律师说:“如果我真想回答

    你刚才提的这个愚蠢问题,或者你问过我的所有其他问题,那么我不妨

    提醒你,我的椅子上有一排电动按钮,只要按下恰当的按钮,我就能叫

    来私人助理,他能回答我提出的任何问题,只要这些问题和我奉献了大

    量精力从事的事业有关,都难不倒他。现在你能否友好地告诉我,当我

    周围有人能提供需要的全部知识时,我又何必为了回答提问而在头脑里

    填满各种通用知识呢?”

    这样的回答当然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这种回答一下子难倒了律师。法庭上每个人都意识到,做出这种回

    答的不会是个无知者,而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睿智者。任何人只要知

    道到哪里得到所需的知识,知道怎样将这些知识组织起来,成为明确的

    行动计划,就都是有知识的人。通过“智囊”团的帮助,亨利·福特能随

    时得到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所需的一切专业知识,根本没必要将这些知识都装在自己脑子里。不用说,任何有足够智慧读这本书的人,都不可

    能不懂得这个例子中蕴藏的含义。

    在将欲望转化成金钱对等物之前,你需要获得有关服务、商品或职

    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能用这些知识去换取财富。也许你需要的专业

    知识超出了能力所限,或者获取这些知识的欲望不够强烈。如果是这

    样,你能通过“智囊团”的帮助弥补这一弱点。

    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从个人角度讲,他对钢铁产业的技术目的

    一无所知,而且也并不在乎要不要掌握一些相关知识。他发现,钢铁生

    产和销售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智囊团”中各个单位来获得。

    巨额财富的积累需要能力,而能力是通过严密组织和合理运用的专

    业知识获得的。这种知识不一定非得掌握在积累财富的人手里。

    有些人希望发财,却没有受过学到这种专业知识必需的“教育”。上

    一段叙述的道理应能给这些人带去希望和鼓舞。有些人由于不是“受过

    教育”的人,一生都怀有浓厚的自卑情结。其实,能够组织指挥某个具

    有所需专业知识的“智囊团”的人,和这个团体中的任何成员一样有知

    识。请记住:如果你老觉得低人一等并为此苦恼不已,那可能并不是因

    为你接受的在校教育所限。

    托马斯·A·爱迪生一生只上过3个月学。但他既不缺少教育,也没

    有死于贫穷。亨利·福特没有上完小学6年级,但却想方设法在经济上

    取得了巨大成就。福特和爱迪生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在校教育,但

    是,如今的年轻人不应以此为借口而辍学。今天,要想在商界有个良好

    开端,最低应该有初中文凭。

    当然也有例外。创立温迪酒店连锁店的戴夫·托马斯就曾中途辍

    学。不过在取得成功之后,他却鼓励青少年继续学业。离开学校45年之

    后,他又重返校园,继续攻读初中毕业文凭,对于辍学的学生来说,他

    是个很好的榜样,同时这也为他对青少年的鼓励提供了可靠支持。他接受并顺利通过普通教育水平(GED)考试(这种考试一般适

    用于希望拿到中学毕业同等学力的人)。他住在佛罗里达,于是他就读

    的学校在当地另一所中学举办了特殊的毕业典礼,给他颁发了初中毕业

    证书。托马斯在典礼上面对该中学500多名学生发表讲话。参加典礼的

    还有来自该州的许多GED考生。“中学没读完一直是我一块心病,不

    过我一直以为之后再去读初中学历是否太晚”,托马斯热情洋溢地

    说,“但我现在知道,活到老,学到老。也许我的举动能鼓舞其他人和

    我一样,为实现夙愿而努力。”

    托马斯曾写出自传《戴夫之路》,并进行跨州巡回宣传。这次宣传

    激发了他回到学校继续攻读初中学历的灵感。托马斯曾在许多城市与专

    门报道中学教育的专业记者见面,回答他们的提问,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鼓励学生留在学校,直到学业有成。“这些专业记者思维非常敏锐,问题也十分尖锐。”托马斯说,“他们老是问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教育多么

    重要,自己却没有上完学,问我为何说一套做一套。我想不出好的回

    答,于是决定继续上学,拿回中学毕业证书。”

    他的目标如今已经向中学辍学生公开,那就是:无论辍学不久还是

    已有数年,实现毕业梦永远不晚。

    “我对别人说,要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我是离开学校后45年才得

    到初中毕业证书的,这足以表明学习不分长幼,”托马斯说,“就算把我

    一生的成就放到一起,拿这个毕业证书都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懂是如何获取知识

    首先,要明确你需要哪种专业知识,需要它干什么。知道活着的主

    要目的是什么、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确

    定你需要什么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一步你就要准确了解知识的可靠来源。重要的知识来源有:

    (1)自身的经验和所受教育;

    (2)通过与别人合作得到的经验和知识;

    (3)高校;

    (4)公共图书馆(通过那里的图书和期刊,你能找到历代文明中包

    含的全部知识);

    (5)专业培训课程(特别是通过夜校和函授课程)。

    获取知识时,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计划,为某个明确的目标,将知

    识组织起来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如果不通过运用知识为某个有意义的

    目的服务,那么知识就毫无价值可言。这也是大学毕业学历为什么不能

    确保职业生涯成功的原因。如果你打算多接受一些在校教育,首先要确

    定你需要多余知识的目的何在,然后再通过可靠渠道学习这些特定的知

    识。

    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永不放弃获取那些与他们主要志向、事业或职业

    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成功的人经常错误地认为,人一旦上完了学,获

    取知识的阶段也就随之终止。其实,在校学校仅能教会你怎样获取实用

    知识。

    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每年都报告说,到大学招聘毕业生的单位,感

    兴趣的对象主要是那些专攻商业管理、计算机科学、数学、化学等某个

    特定领域的学生;有些学生擅长其他领域,这些领域能为他们很快开展

    创造性的工作做好准备,这样的学生也会受到录用单位青睐。相反,什

    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的文科毕业生就会受到冷遇了。

    然而,许多很有潜力的学生并没有选择特定专业领域,因为他们不

    敢肯定18岁到20岁时,自己准备在哪些领域确定长期从事的职业。这些人当中,有许多在大学毕业之前受过各种教育,但在确定职业时却都选

    择研究所。本书的年轻读者不应该在充分了解某个专门领域的需求、发

    展机会和弱点之前,便草率地进入该领域工作。

    多数高校都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南,以帮助他们作出这一关键

    决定。无论能否得到这种指导,学生都应该广泛涉猎多个领域,尽可能

    多地读一些介绍该领域的资料,与目前在该行业工作的人多交流。

    从事任何职业都不一定非要有大学学历。你可以采取其他培训方式

    提高自己。许多中学都开设多样化课程,传授各个领域的业务技能。多

    数大学都为那些想获取专业知识的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有些院校还

    开设资格认证课程,使那些希望掌握一门新知识或者提高相应领域知识

    水平的人,能参加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学习并掌握所需的知识。这

    些课程通常在晚上或周末上课,参加的对象往往是成年人而不是大学

    生。

    函授课程(通常指“远程学习”)可以通过通信或网络来实现。函授

    培训有个优点,就是学习课程具有灵活性,使你能在业余时间学习。如

    果学校选择得当,它还有另一个优点,即多数课程都提供个别咨询服务

    (对那些需要获得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一优点可谓无价)。无论你住

    在哪里,都能享受这些实惠。

    学习专业课程时学到手的自律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能弥补不付出代

    价就能得到知识时浪费掉的机会。函授培训的方法特别适合已经工作的

    上班族。他们经常发现,离开学校之后,仍然需要补充专业知识,但又

    苦于没时间返校深造。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形势不断变动的社会,这种形

    势迫使千万人必须得到额外收入或者新的收入来源。对大多数这样的人

    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能通过获取专业知识才能找到。许多人甚至被

    迫完全改变职业。当一个商人发现某种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往往会用

    另一种供不应求的产品取而代之。以推销个人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人,也应该是精明的商人。如果服务不能为某个职业带来可观的回报,就必须

    及时跳槽,把握更广阔的机会。

    仅因为上完学便停止学习的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将注定终生

    碌碌无为。成功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过程。不妨看一个具体例

    子。

    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个在杂货店工作的售货员由于店铺人员精简而

    下岗。在当时就业机会奇缺的情况下,他没有出门找工作,而是决定自

    行创业。由于有一些记账经验,他便学习了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做到对

    所有最新记账设施和办公设备了如指掌。

    他最早在之前那家杂货店工作,之后又联系了100多位小商人,以

    低廉的月薪为这些商人记账。由于想法很实用,他很快发现有必要在一

    辆轻型运货车上建一个“移动会计室”,并配以先进的办公设施。如今他

    已经有了一大排这种“车轮上”的会计室。他还聘用了众多助手,为这些

    小商人记账,让对方以很低的价钱便能得到优质的服务。

    专业知识加上想象力,是这项独特的事业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去年,这位业主上交的个人所得税,差不多是曾经解雇他的那家杂货店

    所交税款的10倍。事实证明,下岗给他造成的短期灾难,此时已成为一

    笔改头换面出现的幸事。

    成功的移动记账业务一开始只是个想法!我知道这话没有错,因为

    这种想法就是我有幸提供给他的。现在,我更加荣幸地构思着另一个想

    法,这个想法一旦实现,不仅可能带来更高收益,而且有可能向数千名

    迫切需要该项服务的人提供实用服务。

    这个想法的内容是:劝前面那位推销商不要再搞移动记账业务,而

    是自行创业,利用记账特长推销自己。当我提出这个解决他失业问题的

    建议时,他立即惊呼:“这个主意不错,不过不知道怎样把它变成现

    金。”换言之,他不知道自己在掌握了记账知识之后,怎样把这种知识

    推销出去。这样便带来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一位年轻的女广告词撰写员

    帮助下,他准备了一篇很有吸引力的册子,详细描述了新式记账系统的

    好处。这本材料有效介绍了这种新型业务的各方面内容,使它的主人一

    下子接到了很多业务,几乎忙得焦头烂额。

    美国各地有数千人需要商品推销专家的服务,这些专家能完成一本

    很有吸引力的小册子,以便将个人服务推向市场。从事这项服务的人,年收入可能轻松超过美国最大的职业介绍所一年收益之和,而对于用户

    来说,这种服务带来的实惠,更是远远多于从职业介绍所得到的任何好

    处。

    此处描述的想法源于解决某个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但它并没有只

    为一个人服务,之后便不再发挥作用。制定小册子的那位女士有很敏锐

    的想象力。在自己的最新脑力劳动成果中,她看到了一种新行业的诞

    生,而这种新行业注定要向数千名需要实际指导以推销个人服务的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受到第一次成功“为推销个人服务精心筹备”的激励,这位精力充沛

    的女士转而为自己的儿子解决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她儿子刚刚大学毕

    业,但根本无法为自己能提供的服务开辟市场。她给儿子制定的计划是

    我所见过的最出色的个人服务推销范例。

    竣工后的介绍材料共有50页左右,内容打印精美、布置得当。材料

    详细讲述了她儿子的天赋、接受教育情况、个人经历,还包括各种其他

    信息。这本小册子完整描述了她儿子想获得的职位,并生动详实地描述

    了为胜任这一职位将采取的计划。

    这本小册子需要她花几周时间来准备。期间,她几乎每天都送儿子

    去公共图书馆,查找最有效推销个人服务需要的具体资料。她还送他到

    未来老板的所有竞争对手那里,让他收集与这些对手经营方式相关的信

    息。这对于形成胜任理想职位所需的计划非常有用。完成后的计划含有

    好几条有见地的提议,这些提议将使未来的老板获益匪浅。一旦他被录取,这些提议就将为公司所用。

    你也许会问:“找一份工作干嘛要这么麻烦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不仅一语中的,而且激动人心,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将使千万个以提供个

    人服务为唯一收入来源的人欢欣鼓舞。

    回答是:“做好一件事从不麻烦。这位女士为儿子准备的计划,帮

    助他在第一次面试时就得到了理想工作,而且薪水也是他自己确定

    的。”

    此外(这一点同样重要),这个职位并没有要求年轻人从零开始奋

    斗。他一上班就是位初级主管,拿着经理的工资。

    “干嘛要这么麻烦呢?”你会问吗?不错,这位年轻人求职申请中体

    现出的筹划能力和坚强毅力,至少为他节省了10年“为提升而奋斗”的时

    间。也就是说,如果“从底层开始干起,一步步为提升而努力”,那他至

    少要多干10年。

    先从底层干起,然后再为晋升奋斗,这种观点听起来不无道理,但

    对此也有反对意见,即有些从底层干起的人永远无法崭露头角,将头抬

    到能被机会看到的高度,于是只好一直待在最底层。这种人数不胜数。

    还应记住,从最底层看问题时,通常你觉得前景暗淡或灰心丧气。这种

    情况会扼杀一个人的雄心。你会陷入陈规的束缚,我们称此为“墨守成

    规”,意思是说,由于形成了日常习惯,因此你会“认命”。有时候,这

    种习惯可能非常强烈,最终你甚至不想摆脱它。一个人从底层之上一两

    步开始起步之所以更好,这也是原因之一。起点倘若高一些,你就能形

    成高瞻远瞩、观察他人怎样平步青云、发现机会以及果断利用机会等一

    系列好习惯。

    丹·哈尔平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能准确表达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上大学时,他是获得1930年冠军的著名足球队“圣母”队的学生部经理,当时执教球队的是已故伟大足球教练努特·罗克尼。罗克尼一直鼓励他

    要胸怀大志,不要错把短暂的挫折当成失败,这和伟大的工业领袖安德鲁·卡内基鼓励年轻的商业副主管要为自己设立远大目标一样。不管怎

    么说,年轻的哈尔平在经济很不景气的时期完成了大学学业。当时,大

    萧条导致就业机会奇缺,于是他在短暂尝试投资银行业务和电影业之

    后,找到了一份短期看不会再有其他就业选择的工作,那就是推销电子

    助听器并从中提成。任何人都有机会干这份工作,这一点哈尔平心知肚

    明,但是,这已经足够为他打开机遇之门。

    这项工作他差不多干了两年,但并不满足。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种

    不满,那么他也许永远无法找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他先将目光瞄准公司

    销售部副经理的职位,并通过努力如愿以偿。仅仅这次晋升,就使他处

    在了鹤立鸡群、足以看到更佳机遇的位置,而且也处在了机遇能够看到

    他的位置。

    他在新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卖出了许多助听器,最后竟然惊动

    了“侦听器产品制造公司”(是哈尔平所在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的董事

    会主席A·M·安德鲁斯,希望能见他一面。安德鲁斯先生早想知道哈尔

    平这个人用了什么手腕,竟然能从“侦听器产品制造公司”这家老店抢走

    大笔生意。会谈结束时,哈尔平成为这家公司的新任销售部经理,负责

    掌管“侦听器产品制造公司”的助听器分部。

    之后,为了试试年轻的哈尔平胆量如何,安德鲁斯先生借故离开公

    司,到佛罗里达呆了3个月,将哈尔平留在公司,看他在新岗位上能否

    挑起大梁。他没有倒下去!努特·罗克尼在世时有句名言:“全世界都青

    睐胜利者,没有时间顾及失败者”。这句名言激励着哈尔平全身心地投

    入工作,从而当选为公司的副董事长,以及助听器和无声收音机分部的

    总经理。大多数人为单位效力10年以上,能爬到副董事长这个职位就已

    经很自豪,但是哈尔平只用了6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很难说安德鲁斯先生和哈尔平先生是否值得我们歌功颂德,因为这

    两个人都显示自身具有大量当时奇缺的品质。我们称这种品质为想象

    力。安德鲁斯先生在年轻的哈尔平身上看到了一种特别“积极进取”的品质。哈尔平通过接受并长期从事一项不愿从事的工作,拒绝向命运低

    头,从而值得我们尊敬。这也是我企图通过整个成功哲学加以重点强调

    的一个主要观点。这个观点就是,无论升迁高位,还是留在底层,都是

    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所致。但是,只有渴望控制环境,才能登上事业的

    巅峰。

    我还想强调另一个观点,那就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很大程度上

    都是习惯的产物。我毫不怀疑丹·哈尔平与努特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足球教练之间亲密的关系,努特在他头脑中灌输的出人头地的欲望,这与他将“圣母”队打造成世界一流球队的欲望如出一辙。是的,只要你

    崇拜胜利者,英雄崇拜主义就于你有益。哈尔平对我说,罗克尼是人类

    史上在世界范围内最卓越的领导者之一。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商业交往都是关键的因素。我对这一理论深信

    不疑。这一点在儿子布莱尔为找一份工作与丹·哈尔平洽谈时得到了清

    楚体现。哈尔平先生给他提供的工作起薪并不高,大约只有布莱尔从其

    他作为对手的公司所能得到的一半。作为父亲,我给布莱尔施加压力,鼓励他接受哈尔平先生提供的职位。我相信,与拒绝向环境低头的人交

    往,必将是一笔永远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无形财富。

    磨炼出炉火纯青的技能,在自身领域出人头地,这一点并不仅限于

    在商界打拼的人。迈克尔·乔丹就是通过扎实走好每一步,才成为所处

    时代最伟大的运动员的。

    他的心中始终怀有胜利的决心和毅力,只要能保持竞技状态,使自

    己打出最佳表现,他愿意做一切必要的事情。他始终保持高标准,不断

    提高自身的表现记录。

    乔丹很早就懂得这一点。上中学时他曾被球队淘汰,但他决心提高

    球技,这种决心促使他开始每天坚持大运动量强化训练——退役之前他

    几乎从来如此。他将外界的每种怀疑都当成一次挑战,使自己每年都有新的动力。

    离开心爱的球队几年后,他决定复出打球。批评家都说,他已经过

    了打球的黄金时期,速度比以前要慢,不可能再赢得总冠军。他将此看

    成一次挑战,而这次挑战恰恰坚定了他的决心,那就是要让这些人看看

    他到底行不行。

    他的训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刻苦,以图提高并保持竞技状态。他

    和私人训练师一起,制定了全年恢复计划,在私人体育馆和减肥室里训

    练。他承认,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开始发出衰老信号,你必须倾听

    这些信号,作出相应调整,以便保持和打总决赛相符的最佳状态。

    其结果令人吃惊。乔丹于1996年和1997年又两次率队夺得总冠军,而且在这两年他都当选为MVP(最有价值球员)。

    如果我们下决心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那么,迈克尔·乔丹实现目标

    的决心对所有人都是启示。身体条件的江河日下和别人的指指点点,都

    无法阻挡我们前进。但是,有决心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有了决心之后,还必须努力工作、强化生理和心理训练。总之,达到巅峰表现需要我们

    做什么,我们就必须做什么。

    对任何人来说,底层都是单调、乏味和不实惠的地方。这也是我为

    什么讲述怎样通过合理筹划战胜低起点的原因。此外,这也是我为什么

    花这么多的篇幅描述这项新职业的原因。这项新职业的创造者是一位女

    士,她在别人敦促下完成了一项筹划工作,因为她希望儿子的事业生涯

    能够“开门红”。

    经济萧条、就业机会奇缺的时候,有人需要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式

    来推销个人服务。很难讲清楚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发现这个巨大的需求,因为个人服务需要支付报酬,由此造成的资金流通比用于其他目的的任

    何资金流通数量都要大。许多人靠工资和薪水生活,每月支付给这些人

    的金钱总额非常大,可达几亿美元,而每年分发的工资总额更是达到数十亿美元之巨。

    也许有人会发现,此处简要描述的这个想法,正是他们渴望致富的

    关键!有些想法一开始也许并不惊人,但却能茁壮成长,带来巨额财

    富。比如说,伍尔沃兹的5分钱和10分钱店本来毫不起眼,却为店铺创

    始人积累了大笔钱财。

    许多人可能从这一提示中看到了潜在的机遇,他们将在“组织计

    划”一章中找到有益的帮助。顺便说一句,善于为别人推销个人服务的

    商人,随时都能发现一种日渐增长的需求,只要这些地方有人为自己的

    劳务或服务寻求更好的市场。通过运用“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722KB,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