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5917
2021年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24日
2021年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在线预览版
第1页
第10页
第16页
第27页
第46页
第389页

    参见附件(982KB,0页)。

     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心理治疗中级总题库给大家,2021年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包含了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共有467页,非常的丰富,在手机上也可以轻松的看题和做题,并且附上答案分析绝结的专业,告别厚重的书本资料,更高效复习。

    2021年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图片预览

    目录大全

    第一部分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

    第1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2章人类心理发展

    第3章人格理论

    第4章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5章文化与心理卫生

    第6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相关专业知识

    第1章精神病学基础

    第2章心理测验与评估

    第3章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基础

    第4章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

    专业知识

    第1章心理治疗概论

    第2章心理治疗师

    第3章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

    第4章精神分析治疗

    第5章个人中心治疗

    第6章行为治疗

    第7章认知治疗

    第8章婚姻与家庭治疗

    第9章其他心理治疗

    专业实践能力

    第1章焦虑障碍

    第2章躯体形式障碍

    第3章神经衰弱

    第4章分离性障碍(瘡症性精神障碍)

    第5章应激相关障碍

    第6章进食障碍

    第7章睡眠障碍

    第8章性功能障碍

    第9章性心理障碍

    第10章人格障碍

    第11章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12章精神分裂症

    第13章自杀问题

    第14章儿童和少年的行为与情绪障碍

    第15章成瘾问题

    第16章心身疾病

    第二部分模拟试题

    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详解

    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详解

    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详解

    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心理专业,我们组织专家根据最新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教材和相关考试用书编写了心理专业职称考试辅导资料: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题库是详解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的题库 ......

    2021年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年心理治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章节题库 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第 第1章 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A1A2型题 型题

    1.在现代,下列哪项是心理学定义?( )

    A. 对生物与外部世界接触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B. 对心理活动的研究

    C. 关于行为的科学研究

    D. 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

    E. 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答案】: E

    【解析】:

    对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在心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认识的深入,有着不同的理解。选项A是20世纪

    初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夫卡的观点;选项B是早期的定义;选项C是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鼻祖华生的观点;选项D是美国近代机能

    主义创始人詹姆斯下的定义;因此,只有选项E是现代关于心理学定义的代表性观点,正确答案是E。

    2.下列各项中,心理学研究领域不包括( )。

    A. 临床心理学

    B. 实验心理学

    C. 神经生物学

    D. 生理心理学

    E. 认知神经科学

    【答案】: C

    3.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的是( )。

    A. 认知的研究

    B.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

    C. 行为的研究

    D. 社会学的研究

    E. 心理分析的研究

    【答案】: D

    4.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标志是( )。

    A. 1879年

    B. 1798年

    C. 1897年

    D. 1789年

    E. 1914年

    【答案】: A

    5.下列哪项是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共同点?( )A. 都把意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B. 都强调对心理元素的研究

    C. 都把内省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D. 都强调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E. 都认为经验依赖于刺激所形成的模式和经验的组织结构

    【答案】: C

    【解析】:

    意识是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精神分析主要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选项A不正确;对心理元素的强调是构造

    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共同点,机能主义强调的是心理的功能而非构造,故选项B、D都不正确;选项E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故

    也不正确;剩下选项C,三个学派都注重内省的研究方法。

    6.谁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

    A. 华生

    B. 冯特

    C. 詹姆斯

    D. 弗洛伊德

    E. 韦特海默

    【答案】: A

    7.人的心理行为是( )。

    A. 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B. 遗传作用的结果

    C. 遗传和环境平行作用的结果

    D. 环境作用的结果

    E. 先遗传作用后环境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8.关于生物进化的陈述正确的是( )。

    A. 内部环境提供基因表达的可能性

    B. 是在时间进程中个体基因的改变

    C. 适应环境行为的遗传基因被全部保留下来

    D. 是由于有机体和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E. 适应环境行为在人的童年期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行为生物进化的理解,要注意对一些关键词的把握:生物进化是在时间进程中群体基因的改变,是由于有机体

    和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行为的遗传基因被有选择地保留下来,而生存环境提供基因表达的可能

    性,同时这种适应环境行为在人的童年期又存在着极大的可塑性。

    9.人的大部分行为属于( )。

    A. 有时期限制的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

    C. 本能行为

    D. 反射行为

    E. 后天习得性行为【答案】: E

    10.哪项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 )

    A. 胞体

    B. 轴突

    C. 神经元

    D. 树突

    E. 突触

    【答案】: C

    【解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指具有信息输入、输出、初步加工等完整功能的最小的组织结构,树突、轴突和胞体都是神

    经元的组成部分,分别只执行其中的一项功能,而不具有完整的功能,而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前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前端以及突触间隙组成,完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11.下列关于大脑各部分及其功能的观点,哪项正确?( )

    A. 丘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B. 额叶是脑发展最晚的部分

    C. 枕叶是听觉中枢所在之处

    D. 颞叶主要与时间整合有关

    E. 边缘系统是重要的感觉和运动的中继站

    【答案】: B

    12.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与协调的观点,哪项正确?( )

    A.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协同性而不具有代偿性

    B. 左半球在分析、综合、形象思维等方面占优势

    C. 大脑功能的侧化是由遗传决定的,不受环境、性别的影响

    D. 右半球在空间知觉、音乐、绘画等方面占优势

    E.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代偿性而不具有协同性

    【答案】: D

    【解析】:

    对此题的解答,首先要掌握左右两半球各自的功能优势:左半球在分析、综合、抽象、逻辑、语言、计算等方面占优势,右半

    球在空间知觉、音乐、绘画、形象思维等方面占优势;其次要理解这种功能侧化的相对性:一是遗传、环境、性别均可影响功

    能的侧化,二是除功能侧化外,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还具有协调性和代偿性。

    13.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不同状态下大脑不同部位血流灌注的差异,这种脑影像技术是( )。

    A.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

    B.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D. 磁共振成像(MRI)

    E.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PET)

    【答案】: A

    14.关于脑电生理活动的陈述,哪项正确?( )

    A. 脑电图(EEG)可用于描记脑自发电位

    B.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电传递完成的

    C. 脑电活动可单独用于对异常的心理活动的诊断

    D. 神经元只有动作电位,没有静息电位E. 事件相关电位属于脑自发电位

    【答案】: A

    15.下列神经递质中,哪种递质对学习和记忆过程有明显影响?( )

    A. 内膜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5-羟色胺

    D. 多巴胺

    E. 乙酰胆碱

    【答案】: E

    16.人的自然生物钟节律周期是( )。

    A. 25小时

    B. 22小时

    C. 23小时

    D. 24小时

    E. 26小时

    【答案】: A

    【解析】:

    人的自然生物钟节律为25小时一周期,外界因素如白昼交替、日常生活规律、饮食节律使人体的周期节律呈现24小时。

    17.绝对阈限是指( )。

    A. 有1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B. 有10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C. 有25%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D. 有50%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E. 有1%的次数被察觉到的刺激值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阈限的操作性定义,即根据测定程序所下的定义。在测定绝对阈限时,把50%的次数能被觉察到、50%的次数不

    能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作为绝对阈限值。而绝对阈限的一般定义是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值。

    18.下列有关视觉的陈述,哪项正确?( )

    A. 四种心理原色是红、黄、黑、白

    B. 视杆细胞只在明视觉中起作用,能看到无彩色和彩色

    C. 暗适应过程是指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D. 视锥细胞只在暗视觉中起作用,且只能看到无彩色

    E. 颜色的三种心理是色调、明度、饱和度

    【答案】: E

    【解析】:

    视杆细胞只在暗视觉中起作用,且只能看到无彩色,视锥细胞在明视觉中起作用(在暗视觉中也起作用),能看到无彩色和彩

    色;暗适应过程是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而明适应过程是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四种心理原色是红、黄、绿、蓝。注意对

    颜色的三种心理和对应的颜色的三种物理特性波长、亮度和纯度相鉴别。19.下列有关听觉的陈述,哪项正确?( )

    A. 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的声波响度不同

    B. 音高与声波的振幅关系最大

    C. 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

    D. 音高不受声波频率的影响

    E. 听觉的心理特性有频率、振幅和音色

    【答案】: A

    20.下列有关知觉特性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把不完整图形的缺失部分补充起来

    B. 知觉过程就是在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

    C. 知觉中对整体的知觉优于对部分的知觉

    D. 对象与背景的转换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E. 听觉无恒常性

    【答案】: E

    21.下列不属于形状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则的是( )。

    A. 对称性

    B. 邻近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E. 简单性

    【答案】: D

    22.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是( )。

    A. 线条透视

    B. 对象重叠

    C. 双眼视差

    D. 运动视差

    E. 空气透视

    【答案】: C

    23.著名的“视崖实验”研究的是( )。

    A. 深度知觉

    B. 形状知觉

    C. 距离知觉

    D. 大小知觉

    E. 方位知觉

    【答案】: A

    24.下列关于似动现象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看到月亮在云间移动是一种诱发运动

    B. 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

    C. 在电影、电视看到的画面活动是一种动景运动

    D. 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无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E. 似动现象是一种错觉【答案】: E

    25.下列错觉不包括( )。

    A. 时间错觉

    B. 大小错觉

    C. 形状错觉

    D. 幻觉

    E. 运动错觉

    【答案】: D

    【解析】:

    此题要求正确辨别错觉和幻觉两个概念。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对客观刺激物的知觉歪曲,其产生必然有外在的客观刺激;幻

    觉是主观自生的,是“无中生有”,其产生无客观刺激物。

    26.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包括( )。

    A. 新异性与紧张性

    B. 随意性与不随意性

    C. 指向性与集中性

    D. 依从性与独立性

    E. 选择性与持续性

    【答案】: C

    27.下列哪项不属于引起主动注意的原因?( )

    A. 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B. 对人格的依从性

    C.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D.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E. 对刺激物新异性的依从性

    【答案】: E

    【解析】:

    根据对事物的注意是否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把注意分成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类。对刺激物新异性的依从性是引起被动注意的

    原因。

    28.哪项是对意识正确的理解?( )

    A. 意识对个体身心系统具有统合、管理和调控作用

    B. 意识是一种知觉

    C.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不同层次和水平

    D. 意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E. 意识就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觉察

    【答案】: A

    【解析】:

    对此题的解答,首先要理解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身心系统具有统合、管理和调控作用,因此在人类的心理水平

    上,要高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尽管有感觉、知觉、记忆,甚至有形象思维,但没有

    意识,只有人类才有意识。意识具有无意识和意识等层次,不仅可以对外部事物或现象进行觉察,还可以对内部状态以及时间

    的延续性等方面进行觉察。29.下列对非快速眼动睡眠各阶段的陈述,哪项正确?( )

    A. 第四阶段大多数波开始呈现为Del ta波,个体很容易被唤醒

    B. 第一阶段偶尔会出现“纺锤波”,个体处于浅睡眠状态

    C. 第三阶段脑电频率降低波幅增大,大约持续20分钟

    D. 第二阶段主要为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个体很难被唤醒

    E. 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

    【答案】: E

    【解析】:

    此题要求掌握非快速眼动睡眠各阶段的脑电波特点、机体状态、睡眠状态以及持续时间四个要点。第一阶段的脑电波主要是混

    合波,频率和波幅都较低,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浅睡状态,易唤醒,持续时间约为10分钟;第二阶段的脑电波偶尔会出现短

    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纺锤波”,个体很难被唤醒,持续时间约为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

    大,出现Del ta波,有时为“纺锤波”,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Del ta波,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

    功能各项指标变慢,深度睡眠,梦游、尿床大多发生于此阶段;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

    30.下列关于学习的陈述,哪项正确?( )

    A. 强化的数量越大,学习的速度越快

    B. 学习是由于先前经验而产生的永久性的行为改变

    C. 操作条件反射在行为塑造中起关键作用

    D. 条件化辨别通过部分强化和条件强化而形成

    E. 顿悟主要依赖于学习主体而不是问题情景的安排

    【答案】: C

    【解析】:

    此题要求对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全面理解。学习对行为改变的永久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条件化辨别通过选择性强

    化和消退作用而形成;强化的数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但强化达到一定数量后,学习的速度就会变缓;

    顿悟依靠问题情景的安排,适当的过去经验虽然必要但不能保证得到答案,只有在答案的基本部分得到一定的安排使它们的关

    系被知觉,顿悟才会很容易地到来。

    31.关于惩罚正确的理解?( )

    A. 当不需要学习者对一个信号反应去逃避惩罚时,惩罚可以是有效的

    B. 惩罚是一种阴性强化物,往往比奖赏的效果小

    C. 惩罚都是消除了行为而不是巩固了行为

    D. 惩罚可以改变行为,但其后果较奖赏难以预测

    E. 惩罚没能提供信息

    【答案】: D

    【解析】:

    阴性强化物与惩罚的共同点是刺激物都是一种厌恶刺激;不同点是:①作用行为的性质不同,阴性强化物作用的期望是出现的

    行为,惩罚作用的期望是消除的行为;②程序不同,前者是厌恶刺激的撤除,后者是厌恶刺激的施加;③结果不同,前者导致

    行为概率的增加,后者一般导致行为概率的降低。但惩罚有时也会巩固期望消除的行为,因此,后果较奖赏难以预测。当仅仅

    需要学习者对一个信号反应去逃避惩罚时,惩罚可以是有效的,同时,惩罚可以提供信息,信息性的惩罚也是知识性的信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能够更改行为。

    32.下列关于记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

    B.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储存时间分别是0.25~2秒、5秒~2分钟、1分钟以上

    C.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容量分别是:容量较大、(7±2)个组块、没有限度D.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分别是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E. 遗忘过程最初进展较慢,以后逐渐加快

    【答案】: E

    33.语言不是( )。

    A. 语言的基本构成材料是词汇

    B. 一种自然现象

    C. 一种行为

    D. 一种符号系统

    E. 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

    【答案】: B

    34.语言表征的层次包括( )。

    A. 表象表征、命题表征、课文表征

    B. 词语表征、表象表征、命题表征

    C. 表象表征、命题表征、句子表征

    D. 词语表征、句子表征、课文表征

    E. 命题表征、句子表征、课文表征

    【答案】: D

    【解析】:

    此题要求能够区分语言表征的层次和方式,语言表征的层次是词语表征、句子表征和课文表征三个层次,语言表征的方式是表

    象表征、命题表征或两者都存在。

    35.下列对思维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幼儿一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B. 思维既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也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C.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D. 思维的本质特征是间接性和可操作性

    E. 创造性思维有时并不需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明显的改组

    【答案】: C

    【解析】:

    此题要求对思维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进行全面理解。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其本质特征是间接性

    和概括性,同时思维是对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改组和更新,幼儿的思维一般都是直观动作思维,尚未达到形象思维阶段,创

    造性思维需要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

    36.下列对表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

    B. 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C. 表象一般具有可操作性

    D. 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新颖性、概括性

    E. 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

    【答案】: D

    37.动机指的是( )。A. 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B. 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C. 为需要所引导

    D. 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E. 可通过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来判断动机强度的大小

    【答案】: E

    【解析】:

    此题要求辨析动机和需要两个概念。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可通

    过任务选择来判断个体行为动机的方向、对象或目标,通过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来判断动机强度的大小。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

    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38.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包括( )。

    A. 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生理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E. 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B

    39.对动机与效率关系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动机和工作效率呈“U”型关系

    B. 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也越高

    C. 对于较难的任务,未达动机最佳水平时,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下降

    D. 对于较易的任务,未达动机最佳水平时,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E. 动机和工作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D

    【解析】:

    动机和工作效率呈“n”型关系,中等水平的动机对工作效率最有利,动机不足和过强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

    务性质不同而不同,对较易的任务,动机最佳水平要高些,而对于较难的任务,动机最佳水平则要低一些

    40.下列关于动机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诱因理论强调外部作为动机起因的重要性

    B. 本能理论认为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

    C. 唤醒理论认为人类活动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

    D. 驱力降低理论认为生理需要造成驱力状态,满足需要则能降低驱力

    E. 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了驱力降低理论

    【答案】: E

    【解析】:

    此题要求掌握各种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感觉剥夺实验证明的是唤醒理论的观点。

    41.社会性动机不包括( )。

    A. 交往动机

    B. 成就动机

    C. 权利动机D. 性

    E. 认识性动机

    【答案】: D

    【解析】:

    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其中,生物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等;社会性动机有:感应动机、权力动机、交

    往动机等。D选项属于生物性动机。

    42.下列不属于挫折后的直接反应的是( )。

    A. 情感淡漠

    B. 攻击行为

    C. 自杀

    D. 投射

    E. 退行

    【答案】: D

    【解析】:

    挫折后的直接反应主要有:情绪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退行。间接反应主要有:压抑、合理化、逃避、替代、升华、补偿、认同、投射和反向行为。

    43.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指的是( )。

    A. 情绪

    B. 态度

    C. 气质

    D. 性格

    E. 能力

    【答案】: A

    【解析】: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性格定义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

    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

    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44.情绪的成分包括( )。

    A. 心境、激情、应激

    B. 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C. 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 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E.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答案】: B

    【解析】:

    该题要求辨析情绪的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情绪研究的维度(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情

    绪的种类(愤怒、快乐、恐惧、悲哀)、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应激)以及情绪的社会意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45.原始情绪的种类包括( )。A. 心境、激情、应激

    B. 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C. 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 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E.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答案】: C

    【解析】:

    该题要求辨析情绪的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情绪研究的维度(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情

    绪的种类(愤怒、快乐、恐惧、悲哀)、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应激)以及情绪的社会意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46.下列关于表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情也可通过后天学习来抑制或者获得某些表情

    B. 表情可从面部、身体姿势、手势等方面表现出来

    C. 表情也可在成熟过程中自发发展

    D. 表情的基本方式是先天的

    E. 语音、语调无法表达情绪

    【答案】: E

    【解析】:

    语音、语调也可以表达情绪,称之为言语表情。

    47.下列关于情绪理论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阿诺德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B. 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C.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

    D.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E. 詹姆斯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各情绪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ABCE四个选项的错误在于“张冠李戴”, A中的观点是拉扎勒斯的,B中的观点是詹

    姆斯的,C中的观点是阿诺德的,E中的观点是沙赫特的。

    48.下列关于能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力是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

    B.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

    C. 能力不是指现有的成就水平

    D. 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E. 能力以知识技能为前提

    【答案】: E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能力的概念及其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是个体具有的潜力

    和可能性,而不是现有的成就水平;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转化。49.一般能力包括( )。

    A. 理解力、音乐能力、记忆力

    B. 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

    C. 理解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D. 观察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E. 思维能力、音乐能力、记忆力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概念和种类的掌握情况。一般能力即智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均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特定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计算能力、音

    乐能力、辨色能力等。

    50.下列对能力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力有表现早晚的差异

    B. 能力是发展的

    C. 能力有发展水平的差异

    D. 能力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E. 能力发展无性别差异

    【答案】: E

    51.人格具有的特性包括( )。

    A. 先天性、独特性、稳定性、功能性

    B. 先天性、可变性、统合性、功能性

    C.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D. 独特性、可变性、统合性、功能性

    E. 先天性、独特性、统合性、功能性

    【答案】: C

    【解析】:

    此题中,较有迷惑性的是“先天性”和“可变性”。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主要是先天性的,非常稳定,很难改变,而性格则

    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但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不能笼统说人格是否是先天性的或可变性的。

    52.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不稳定而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是胆汁质

    B. 气质是先天的

    C. 气质无好坏之分

    D. 气质受神经系统活动特性的制约

    E. 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答案】: E

    【解析】: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先天的,由于受神经系统活动特性的

    制约,而这种生物学特性很难改变,决定了气质也是难以改变的。

    5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性格不能掩盖气质

    B.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C.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D. 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别人、事物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E. 性格有好坏之分

    【答案】: A

    【解析】: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别人、事物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在后天社会文化环境

    中逐渐形成的,有好坏之分。在性格与气质的关系上,性格是在气质的基础上形成的,某种类型的气质易于形成某些性格特

    征,但性格又可影响气质的表现形式,从而掩盖气质。

    54.下列不属于人格差异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是( )。

    A. 家庭文化

    B. 遗传

    C. 社会文化

    D. 自然环境

    E. 早期童年经历

    【答案】: D

    55.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这体现了( )。

    A. 注意的分配性

    B. 注意的选择性

    C. 注意的动摇性

    D. 注意的稳定性

    E. 注意的广度性

    【答案】: A

    【解析】:

    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了另外的刺激;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

    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动摇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上强度的起伏;注意的分配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

    两个以上的对象;注意的广度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本案例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性,故正确答案是

    A。

    56.某个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觉得学习太辛苦,因而又不愿学习,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

    A. 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

    B. 双趋冲突

    C. 接近—回避式冲突

    D. 双避冲突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双趋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接近动机的吸引,又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时出现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

    或两种以上回避动机的吸引,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时出现的冲突;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人们对同一事物同时具有接近动机和

    回避动机时的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接近—回避式冲

    突,人们很难进行目标的选择时发生的冲突。案例中的学生对学习这一活动,既想接近,又想回避,表现的是接近—回避式冲

    突,故正确答案是C。57.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安静的办公室工作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总喜欢放点爵士乐兴奋一下。这种现象证明的动机理论属

    于( )。

    A. 诱因理论

    B. 本能论

    C. 驱力降低理论

    D. 唤醒理论

    E. 认知理论

    【答案】: D

    【解析】:

    本能论认为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唤醒理论认为人类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人们总是被唤

    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驱力降低理论认为生理需要引起紧张或者造成驱力状态,有机体必须做某些事以满足

    需要才能使驱力降低;诱因理论强调外部条件作为动机起因的重要性;认知理论认为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它能引

    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作用。此案侧中现象与唤醒理论的观点最吻合,故正确答案是D。

    58.李白5岁通六甲,7岁观百家;达尔文年轻时被人认为智力低下,以后成为进化论创始人。这说明能力的( )。

    A. 性别的差异

    B. 发展水平的差异

    C. 结构的差异

    D. 表现早晚的差异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 D

    【解析】:

    此案例中,李白和达尔文都是男性,可排除A;两人都表现了很高的能力水平,可排除B;没有具体分析他们能力的结构,可

    排除C;李白早慧,达尔文晚达,说明的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故正确答案是D。

    59.某人活泼好动、热情、好交际、足智多谋,但常常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此人最可能的气质类型属于。

    A. 黏液质

    B. 胆汁质

    C. 多血质

    D. 抑郁质

    E. 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

    胆汁质:热情、果敢但脾气暴躁,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多血质:情感丰富,活泼、热情大方,思维敏

    捷但不求甚解,乐于交际但兴趣和注意难专一,缺乏耐心,见异思迁;黏液质:情绪平稳、安静,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

    致周到,喜欢沉思,稳重踏实,交往适度,但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思维敏

    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行为举止迟缓,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此人所表现出的气质特

    征与胆汁质最符合,故正确答案是B。

    B1型题 型题

    1.(共用备选答案)

    A.华生B.冯特

    C.詹姆斯

    D.弗洛伊德

    E.韦特海默

    (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答案】: A

    (2)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答案】: E

    (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心理学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心理学家,除了题中已给出答案的以外,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和构造主

    义的先驱,詹姆斯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2.(共用备选答案)

    A.兴趣

    B.刺激物的新异性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强度

    E.情感

    (1)在中国贵州偏僻的农村,高鼻子黄头发的外国人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是( )。

    【答案】: B

    (2)夜晚,闪烁的霓虹灯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是( )。

    【答案】: C

    (3)婴儿的哭声容易引起母亲的注意,原因是( )。

    【答案】: E

    【解析】:

    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自身的特点如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等和人本身的状态如需要、情感、兴趣、动机、期

    望、习惯、经验等;高鼻子黄头发的外国人是个“新异性刺激”,闪烁的霓虹是“运动变化的刺激”,婴儿的哭声容易引起母亲的

    情感,从而易引起不随意注意。3.(共用备选答案)

    A.消退

    B.阳性强化

    C.替代强化

    D.阴性强化

    E.惩罚

    (1)小鼠被关在笼子里,只要它触摸到笼子里红色的按钮就可得到一颗食物,于是小鼠很快就学会了一进笼子就去按红色的按

    钮以得到食物,这属于( )。

    【答案】: B

    (2)小鼠被关在带电的笼子里,只要它触摸到笼子里红色的按钮就可免除电击,于是小鼠很快就学会了按红色的按钮以免遭电

    击,这属于( )。

    【答案】: D

    (3)小鼠被关在笼子里,只要它触摸到笼子里红色的按钮就会遭受电击,于是小鼠很快就学会了不去触摸红色的按钮以免遭电

    击,这属于( )。

    【答案】: E

    【解析】:

    阳性强化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给予某种正性刺激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阴性强化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导致某种厌恶刺激

    的撤除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替代强化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

    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消退是指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不再给予强化

    物而逐渐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逐渐降低;惩罚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导致某种厌恶刺激的出现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降低。

    4.(共用备选答案)

    A.经验思维

    B.直观动作思维

    C.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

    E.直觉思维

    (1)某画家利用对亡妻的印象给她画了幅遗像,这思维方式属于( )。

    【答案】: D

    (2)幼儿园的小朋友用小木棒来学习加减运算,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

    【答案】: B

    (3)地质学家利用地质构造理论来解决石油勘察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

    【答案】: C【解析】: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

    决问题;逻辑思维是指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经验思维是指人们

    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或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

    5.(共用备选答案)

    A.心境、激情、应激

    B.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E.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1)情绪研究的维度是( )。

    【答案】: D

    (2)情绪状态的分类是( )。

    【答案】: A

    【解析】:

    要求辨析情绪的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情绪研究的维度(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情绪的

    种类(愤怒、快乐、恐惧、悲哀)、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应激)以及情绪的社会意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6.(共用备选答案)

    A.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

    B.沙赫特和辛格理论

    C.拉扎勒斯理论

    D.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E.詹姆斯—兰格理论

    (1)“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此观点属于( )。

    【答案】: E

    (2)“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此观点属于( )。

    【答案】: E

    (3)“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此观点属于( )。

    【答案】: D

    (4)“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此观点属于( )。【答案】: C

    【解析】:

    沙赫特和辛格理论整合的结果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伊扎德的动机—分

    化理论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拉扎勒斯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

    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

    境,由于对它的评价不同,产生的情绪反应就不同;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两人都强调外周神经系统在情绪中的决定作用,合称外周理论。

    第 第2章 章 人类心理发展 人类心理发展

    A1A2型题 型题

    1.下列有关人类心理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种系心理发展

    B. 发展是毕生的过程

    C. 个体心理发展到青春期就停止了

    D. 发展中既有增长也有衰退

    E. 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变化

    【答案】: C

    【解析】:

    此题要求对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解与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结合起来,总的来说,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发展,发展

    是毕生的过程,在发展中既有增长也有衰退,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变化,并不像过去所认为的

    那样,到了青春期就停止了,在成人期的相当长时间保持在一定水平,到老年开始衰退,个体心理发展也离不开种系心理发

    展。

    2.下列有关种系心理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心理进化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B.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C. 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

    D. 种系心理发展包括动物心理进化和人类心理进化两个过程

    E. 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研究动物心理进化和人类心理进化

    【答案】: E

    【解析】:

    此题要求理清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

    3.下列不是人类心理发展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

    A. 青年期的心理特征问题

    B. 心理基本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

    C. 童年期的心理特征问题

    D. 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

    E.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问题【答案】: B

    4.在人类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问题上,不属于各种心理学派之间的争论的是( )。

    A. 人类心理发展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

    B. 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C. 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D. 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E.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答案】: A

    5.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没有涉及下列哪种问题?( )

    A. 心理发展的外因问题

    B. 遗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C. 心理发展的内因问题

    D. 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E. 心理发展的物种连续性问题

    【答案】: E

    6.目前人类心理发展研究中关于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中不包括( )。

    A. 人格发展特征标准

    B. 生理发展标准

    C. 智力发展标准

    D. 人类进化标准

    E. 活动特点标准

    【答案】: D

    【解析】:

    此处人类心理发展研究主要涉及个体心理发展,没有涉及种系心理发展,因此以生理、智力、人格、活动特点和生活事件等在

    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这些维度作为划分标准,没有以时间跨度大而慢的人类进化特点为标准。

    7.在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研究中,下列哪项是其最重要的一环?( )

    A. 思维

    B. 感觉

    C. 记忆

    D. 知觉

    E. 想象

    【答案】: A

    8.在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研究中,下列哪项是其最重要的一环?( )

    A. 自我意识

    B. 动机

    C. 人格

    D. 情感

    E. 能力

    【答案】: C

    9.下列关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横向研究是研究每一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B. 人类心理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展开的

    C. 年龄特征研究一般以纵向研究为主、横向研究为辅

    D.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研究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的年龄特征研究

    E. 纵向研究是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案】: C

    10.下列谁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霍尔

    B. 达尔文

    C. 柯林渥斯

    D. 普莱尔

    E. 荣格

    【答案】: D

    【解析】:

    选项中的人物都对发展心理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一书被视为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

    成果;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学》一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普莱尔成为科学儿童

    心理学的奠基人;霍尔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从出生到成熟期(青少年期到青春期);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

    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柯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提出了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

    11.霍尔对人类心理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

    A. 重视“中年危机”

    B. 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理论的研究

    C. 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

    D. 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E. 建立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说

    【答案】: D

    【解析】:

    此题中,ABC选项是荣格的贡献,E选项是艾里克森的贡献。

    12.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研究始于( )。

    A.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B. 春秋时期

    C. 19世纪末

    D. 战国时期

    E.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答案】: A

    13.下列不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的研究贡献的是( )。

    A. 根据力比多发展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

    B. 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学说

    C. 认为本我中有力比多和塞纳托斯两个基本而又对立的驱动力

    D. 对构成行为基础的无意识和有意识力量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E. 认为心理发展经历八个阶段【答案】: E

    【解析】: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把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八阶段说是艾里克森提出来的,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

    伊德的五个阶段在时间上基本相同。

    14.弗洛伊德认为生殖器期年龄范围是( )。

    A. 0~11岁

    B. 1~10岁

    C. 3~6岁

    D. 6~13岁

    E. 11~13岁

    【答案】: C

    【解析】:

    此题要求掌握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及时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6岁)、潜伏

    期(6~11岁)、青春期(11~13岁)。

    15.俄狄蒲斯情结出现在( )。

    A. 潜伏期

    B. 口唇期

    C. 生殖器期

    D. 肛门期

    E. 青春期

    【答案】: C

    16.力比多受到压抑,性能量转移到了创造性的游戏和学习上,这个阶段属于( )。

    A. 潜伏期

    B. 口唇期

    C. 生殖器期

    D. 肛门期

    E. 青春期

    【答案】: A

    【解析】:

    弗洛伊德根据心理性欲的发展来划分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嘴唇是性快感的主要部位;肛门期:肛门区是最重要的性敏感

    区;生殖器期:力比多转移到生殖器部位;潜伏期:力比多受到压抑,性能量转移到了创造性的游戏和学习上;青春期:表现

    出强烈的性欲,并集中在成年生殖器。

    17.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不正确的是( )。

    A. 任一时期的身心发展都于前一前各时期的发展有关

    B. 创立者为艾里克森

    C. 将人生全期分为五个阶段

    D. 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E. 将每一时期视为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

    【答案】: C【解析】: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把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八阶段说是艾里克森提出来的,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

    伊德的五个阶段在时间上基本相同。

    18.艾里克森认为,哪项是青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

    A. 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B.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E.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答案】: A

    【解析】:

    此主要考查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学步期:获得自主感,克服

    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早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

    现着爱情的实现;中年期: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老年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

    的实现。

    19.艾里克森认为,以“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的阶段属于( )。

    A. 中年期

    B. 学龄期

    C. 成年早期

    D. 青年期

    E. 老年期

    【答案】: A

    【解析】:

    此主要考查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学步期:获得自主感,克服

    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早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

    现着爱情的实现;中年期: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老年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

    的实现。

    20.下列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以惩罚为基础的学习的主要功能

    B. 是由不同学者在同一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C. 是以奖励为基础的学习的主要功能

    D. 是一种学习理论

    E. 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学习的主要功能

    【答案】: B

    【解析】:

    行为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都对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作出了贡献。行为主义心理发

    展观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学习理论,把发展视为奖励、惩罚和模仿为基础的学习的主要功能。

    21.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相比,不是操作条件反射所强调的原则是( )。A. 及时强化

    B. 塑造

    C. 习得

    D. 强化

    E. 消退

    【答案】: C

    【解析】:

    习得是行为主义的一个基本用语,即通过条件反射而获得某种行为反映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主义的原则。

    22.根据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下面不正确的观点是( )。

    A. 行为不强化短时间内不会消退

    B. 正强化是由一种新的刺激的加入增进了行为出现的频率

    C. 行为受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

    D. 负强化是由某一刺激的撤消或减少而使行为频率增加

    E. 强化不及时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

    【答案】: A

    【解析】:

    由强化建立起来的行为的消退进程受强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行为是被连续强化的,那么一旦不再提供强化(消退)

    时,行为就会迅速地减少,相反,如果行为是被部分强化的,那么一旦不再提供强化时,行为只会逐渐地减少。

    23.在执行操作条件反射时,不正确的是( )。

    A. 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强化物

    B. 要求习得的行为一般比较简单并与发展需要相关

    C. 只要预先设计并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条件反射就会发生

    D. 学习任务都应谨慎地明确界定

    E. 应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

    【答案】: B

    【解析】:

    此题要求掌握执行操作条件反射最优化的三个步骤:第一,期望行为的选择与限定,要求习得的行为一般比较复杂并与发展需

    要相关,把学习者的需要和学习能力与要求习得的任务需要和能力相适应,学习任务都应谨慎地明确界定;第二,提供学习环

    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只要预先设计并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条件反射就会发生,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强化物;第

    三,应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

    24.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

    A. 阿尔波特

    B. 华生

    C. 班杜拉

    D. 斯金纳

    E. 维果斯基

    【答案】: C

    25.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 )。

    A. 观察学习

    B. 直接强化C. 自我强化

    D. 非直接强化

    E. 社会学习

    【答案】: A

    26.学习者看到别人成果或受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这是一种( )。

    A. 自我强化

    B. 直接强化

    C. 替代强化

    D. 部分强化

    E. 泛化

    【答案】: C

    【解析】:

    直接强化是指学习者做出某种反应之后有强化物直接跟随,从而使得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部分强化是指学习者做出某种反

    应之后有时给予强化,有时不给予强化;泛化是指某种特殊刺激的条件反射习得之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唤起这种反

    应;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看到别人成果或受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或看到别人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

    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依据自我评价标准,通过自我的奖惩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27.“社会引导社会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指的是( )。

    A. 自主学习

    B. 社会学习

    C. 观察学习

    D. 社会化

    E. 规范学习

    【答案】: B

    28.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是( )。

    A. 列昂节夫

    B. 班杜拉

    C. 鲁利亚

    D. 维果斯基

    E. 皮亚杰

    【答案】: D

    29.下列关于维果斯基文化一历史发展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理功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B. 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心理在环境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功能逐渐向高级心理功能转化的过程

    C.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是心理功能发展的第一个层次

    D.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是心理功能发展的第二个层次

    E. 心理功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之一是高级的心理功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心理功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四个层次是:①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③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0.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不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是( )。

    A. 关于智力形成的“内化”学说

    B. 最近发展区

    C. 学习的最佳期限

    D.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E. 观察学习

    【答案】: E

    【解析】:

    观察学习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并成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

    31.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列昂节夫

    B. 班杜拉

    C. 鲁利亚

    D. 维果斯基

    E. 皮亚杰

    【答案】: E

    32.皮亚杰认为,下列哪项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

    A. 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B.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C. 后天的经验

    D. 先天的成熟

    E. 力比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

    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33.下列关于皮亚杰的适应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实现的

    B. 动作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C. 指向于外部的动作是适应,内化了的思维动作不是适应

    D.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E. 适应的过程是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无论是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适应。

    34.下列关于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心理发展的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

    B. 心理发展过程是阶段性的而不是连续性的

    C. 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出现具有一定次序,从不交叉重叠

    D. 心理发展各阶段出现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E. 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充分条件

    【答案】: A

    【解析】: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认为:①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好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

    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又具有阶段性;②心理发展的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改组因

    素的作用,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具有一定次序,且有一定的交叉;④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

    阶段的必要条件;⑤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

    35.前运算阶段出现的年龄是( )。

    A. 12~15岁

    B. 0~2岁

    C. 7~11岁

    D. 2~7岁

    E. 15岁以上

    【答案】: D

    36.“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世界”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 )。

    A.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B. 感觉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 前运算思维阶段

    E. 无思维阶段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论,要求掌握三个知识点:阶段的名称、年龄范围、思维特点。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初

    生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世界,6个月以前,婴儿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到2岁时,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常在性;

    ②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收知识,也可运用符号从事思考活动,只是从表现上总是从其自己的观点

    看世界;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个体能按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有了完全心理运算的能力,数学方面超越了简单

    的机械加减水平,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增强,并加强了对他人行为的敏感性;④形式运算能力(12~15岁),个体能运用抽

    象的、合于形式逻辑的演绎和归纳等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认知能力的发展接近于成熟的程度。

    37.“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收知识”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属于( )。

    A.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B. 感觉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 前运算思维阶段

    E. 无思维阶段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论,要求掌握三个知识点:阶段的名称、年龄范围、思维特点。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初

    生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世界,6个月以前,婴儿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到2岁时,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常在性;

    ②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收知识,也可运用符号从事思考活动,只是从表现上总是从其自己的观点

    看世界;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个体能按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有了完全心理运算的能力,数学方面超越了简单

    的机械加减水平,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增强,并加强了对他人行为的敏感性;④形式运算能力(12~15岁),个体能运用抽

    象的、合于形式逻辑的演绎和归纳等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认知能力的发展接近于成熟的程度。38.“个体有了完善的运算能力”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属于( )。

    A.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B. 感觉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 前运算思维阶段

    E. 无思维阶段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论,要求掌握三个知识点:阶段的名称、年龄范围、思维特点。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初

    生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世界,6个月以前,婴儿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到2岁时,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常在性;

    ②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收知识,也可运用符号从事思考活动,只是从表现上总是从其自己的观点

    看世界;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个体能按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有了完全心理运算的能力,数学方面超越了简单

    的机械加减水平,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增强,并加强了对他人行为的敏感性;④形式运算能力(12~15岁),个体能运用抽

    象的、合于形式逻辑的演绎和归纳等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认知能力的发展接近于成熟的程度。

    39.关于婴幼儿大脑形态发展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在胎儿六七个月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和层次分化已基本完成

    B. 婴儿大脑出生时已是成人脑重的50%

    C. 大脑皮质在出生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

    D. 0~1岁时婴儿脑重增长最快,3岁时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

    E. 到3岁时,脑及其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基本类似于成人大脑

    【答案】: D

    40.关于婴幼儿大脑功能发展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婴儿脑中的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大脑额叶

    B. 出生1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脑电逐渐皮质化

    C. 12~36个月期间,婴儿脑电活动逐渐成熟

    D. 约从3岁开始,内抑制开始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调控作用逐渐加强

    E. 婴儿的大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和损伤的不可修复性

    【答案】: C

    【解析】:

    婴幼儿大脑功能发展这个知识点,一是要掌握具体的发展情况和特点,二是要掌握各发展情况和特点所出现的时间:出生5个

    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脑电逐渐皮质化;约从4岁开始,内抑制开始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调控作用逐渐加

    强;12~36个月期间,婴儿脑电活动逐渐成熟;婴儿脑中的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脑干和中脑;婴儿的大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和良

    好的修复性。

    41.关于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婴儿的动作最早发生在新生儿期

    B. 婴幼儿各种运动、动作的发展是其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

    C. 胎儿期的胎动和一些反射活动是最早产生的两种动作

    D. 婴幼儿各种运动、动作的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E. 婴儿动作发展主要是行走动作和手的运用技能两方面的发展

    【答案】: A

    42.关于婴儿感觉发展的描述,哪项正确?( )A. 嗅觉感受器在出生后七八个月时已相当成熟,且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

    B. 婴儿3个月时的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C. 味觉感受器在出生3个月时开始发育

    D. 听觉对于正常、健康的婴儿来讲一生下来就有

    E. 婴儿在出生后49天时已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

    【答案】: D

    【解析】:

    婴儿感觉发展知识点,要求掌握发展的具体情况及其相应的时间:婴儿4个月时的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听觉

    对于正常、健康的婴儿来讲一生下来就有;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嗅觉感受器在胎儿七八个月时已相当成熟,且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胎儿在49天时已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

    43.关于婴儿空间知觉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生儿已经具有原始的深度知觉

    B. 婴儿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C. 新生儿尚无对逼近物体进行反应

    D. 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备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

    E. “视崖”装置是用来研究婴儿深度恐惧感的

    【答案】: C

    44.关于婴儿物体知觉发展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婴儿在6个月以前能辨别大小

    B. 婴儿在2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C. 婴儿在3个月以前就有了大小知觉恒常性

    D. 婴儿在6~7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

    E. 婴儿在7个月时具有了分辨复杂形状的能力

    【答案】: A

    【解析】:

    对婴儿物体知觉发展的知识点,重点要求掌握各种知觉能力形成的时间: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婴儿在8

    ~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婴儿在4个月以前就有了大小知觉恒常性;婴儿在6个月以前能辨别大小。

    45.关于婴儿注意发生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6个月婴儿注意表现在更广泛、更复杂的吸吮、抓握、操作等日常感知活动

    B.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

    C. 1~2个月婴儿的注意已明显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

    D. 新生儿已有了注意的选择性,具备了对外界进行扫视的能力

    E. 1岁以后的婴儿听到成人说出某个物体的名称时,便会相应地注意那个物体

    【答案】: C

    46.关于婴儿记忆发生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6个月以后的婴儿再现、模仿能力迅速发展

    B. 人类个体在胎儿末期已有了听觉记忆

    C. 3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D. 新生儿有了再认表现

    E. 12个月以后的延迟模仿能力产生

    【答案】: A47.关于婴儿学习发生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0~12个月的婴儿已能进行基本的数的概念学习

    B. 婴儿的学习可分为习惯化、经典工具条件反射、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三个层次

    C. 4个月以后的婴儿再认能力加强,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学习进步

    D. 婴儿从一生下来就有学习能力

    E. 10~12个月的婴儿已能进行高级的、对现实事物的分类

    【答案】: C

    48.下列不是皮亚杰所认为的2~7岁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的是( )。

    A. 刻板性

    B. 过渡性

    C. 自我中心性

    D. 不可逆性

    E. 相对具体性

    【答案】: B

    【解析】:

    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是儿童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儿童主要

    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皮亚杰用一系列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但也

    有一些争议。

    49.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 3~4岁,6~7岁

    B. 0~1岁,3~4岁

    C. 2~3岁,5~6岁

    D. 1~2岁,4~5岁

    E. 4~5岁,7~8岁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婴幼儿概念掌握的发展:2~3岁,5~6岁是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在类概念上,4岁以下儿童82.3%不

    能分类;6~7岁逐渐能按事物的功用分类。

    50.下列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6~19个月是词语爆炸时期

    B. 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基本在10~14个月之间

    C. 15个月时基本已能说出50个词

    D. 婴儿最早可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

    E. 20~30个月是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时期

    【答案】: A

    51.在美国儿科研究院关于婴儿情感发展的里程碑中,“情绪思想的形成”是( )。

    A. 第一个里程碑(0~3个月)

    B. 第二个里程碑(2~7个月)

    C. 第三个里程碑(3~10个月)

    D. 第四个里程碑(9~18个月)

    E. 第五个里程碑(18~36个月)【答案】: E

    【解析】:

    婴儿情感发展知识点,要求掌握有几个里程碑(关键阶段)、时间及其标志:第一个里程碑(0~3个月),自我调节和对外部

    世界的兴趣;第二个里程碑(2~7个月),开始显露爱;第三个里程碑(3~10个月),有意识交流的发展;第四个里程碑(9

    ~18个月),有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五个里程碑(18~36个月),情绪思想的形成;第六个里程碑(36~48个月),情绪

    思维。

    52.将婴儿气质分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三种类型的是( )。

    A. 孟昭兰

    B. 托马斯

    C. 格维茨

    D. 布雷泽尔顿

    E. 韩进之

    【答案】: B

    53.心理学家鲍尔比所认为婴儿依恋发展三阶段正确指的是( )。

    A.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D.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E.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答案】: C

    54.通过“陌生情景”研究法,依据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不同反应,把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三种类

    型的心理学家是( )。

    A. 布雷泽尔顿

    B. 安斯沃斯

    C. 托马斯

    D. 格维茨

    E. 皮亚杰

    【答案】: B

    55.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划分为先后两个阶段分别是( )。

    A. 他律期、自律期

    B. 道德成规前期、道德循规期

    C. 道德自律期、道德成规期

    D. 道德循规期、道德自律期

    E. 自律期、他律期

    【答案】: A

    【解析】:

    对此题的解答容易把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混淆起来,皮亚杰的是两阶段论,而

    科尔伯格的是三期六阶段论,复习时要把两阶段论和三期六阶段论名称记准确。

    56.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三期及对应的时间哪项正确?( )A. 道德循规期:自小学高年级开始

    B. 道德成规前期:2岁~小学低年级

    C. 道德循规期:自小学中年级开始

    D. 道德成规前期:3岁~小学低年级

    E. 道德自律期:自青年初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

    【答案】: A

    【解析】:

    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要求掌握三期六阶段名称、时间以及道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道德成规前期(3岁~小学中年

    级),第一阶段为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尚缺乏是非观念,专注于行为的结果(如打破多少个杯子),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逃避惩

    罚、得到奖赏;第二阶段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他们以被满足的需

    要来评价行为。道德循规期(自小学高年级开始),第三阶段为寻求认可阶段,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好孩子的标准是成

    人定的,为寻求行为上的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范;第四阶段为顺从权威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判断是非时

    初具法制观念。道德自律期(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第五阶段为法制观念阶段,尊重法制,相信法律是为了大众

    利益而制定的,所以大家应该遵守,第六阶段为价值观念取向阶段,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认识人性的尊严,凭自己的良

    知去做是非判断。

    57.儿童开始理解性别稳定性的时间是( )。

    A. 5~7岁

    B. 2岁左右

    C. 3~5岁

    D. 2.5~3岁

    E. 7~9岁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儿童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2岁左右的儿童已经能够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2.5~

    3岁的儿童能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但不能认识到性别是不变的属性;5~7岁儿童开始认识性别的稳定性;学龄期的儿童开始

    理解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58.儿童游戏的形式发展顺序哪项正确?( )

    A. 表演性游戏—角色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B. 模仿性游戏—表演性游戏—角色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C. 表演性游戏—模仿性游戏—角色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D. 模仿性游戏—角色性游戏—表演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E. 有规则的游戏—模仿性游戏—表演性游戏—角色性游戏

    【答案】: D

    59.儿童逐渐发展建立的同伴关系的主导特征中应排除( )。

    A. 关爱

    B. 帮助

    C. 合作

    D. 分担

    E. 对他人的同情心

    【答案】: A

    60.对学生学习一般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B. 认识和认知活动要越过间接经验的阶段C.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D.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E. 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答案】: B

    61.由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的关键年龄是( )。

    A. 12~15岁

    B. 8~9岁

    C. 10~11岁

    D. 9~10岁

    E. 15~18岁

    【答案】: C

    62.青少年进入高中后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应排除( )。

    A. 自我评价的成熟

    B. 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C. 强烈的关心自己个人的成长

    D.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E.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答案】: E

    63.青少年反抗心理出现的年龄是( )。

    A. 14~15岁

    B. 11~12岁

    C. 13~14岁

    D. 12~13岁

    E. 16~18岁

    【答案】: B

    64.进入青春期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应排除( )。

    A. 不知如何保持和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中应有的地位

    B. 烦恼突然增多

    C. 容易出现内疚感

    D. 不知怎么出现在众人面前

    E. 心理上的断乳带来孤独的心境、压抑的心理

    【答案】: C

    65.下列关于青少年社会性交往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亲密到疏离

    B. 开始建立友谊

    C. 同伴团体逐渐形成,同伴团体压力日益降低改善

    D. 青春期结交的作为知己的亲密朋友的地位明显高于父母

    E. 到了青春期,父母的榜样作用显著增强

    【答案】: B

    【解析】:

    对此题的解答,特别要注意各选项的措词。有些选项与真实情形看起来差别不大,如选项D,实际情形是青春期结交的作为知己的亲密朋友的地位,至少与父母相等,甚至显得更重要一些。有些是选项与实际情形恰好相反,如选项C,实际情形是同伴

    团体逐渐形成,同伴团体压力日益显著;选项A,实际情形是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关系由疏离到亲密;选项E,实际情形是到了

    青春期,父母的榜样作用显著削弱。

    66.艾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包括( )。

    A. 找工作

    B. 学习

    C. 建立自我同一性

    D. 独立自主

    E. 建立友谊

    【答案】: C

    67.下列关于成年期生理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女性更年期持续时间一般8~12年

    B. 人的身体在20~30岁期间达到生理和知觉能力的顶点

    C. 女性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

    D. 人的体力在30岁达到顶点,以后便开始衰退

    E. 男性没有更年期

    【答案】: E

    【解析】:

    对此题的解答,要注意矫正日常生活中认为男性没有更年期的错误认识。其实,男女都有更年期,只是男性更年期没有女性月

    经的明显标志,出现的时间也晚一些,在50岁左右,也会出现“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68.下列哪项体现成年期认知发展情况?( )

    A. 在想象力上,个体想象中的合理成分及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

    B. 成年人的智力较青少年有进一步的提高

    C. 记忆力全面下降

    D. 成年初期,个体的观察力具有主动性、单维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E. 成年中期,在智力操作方式上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 A

    【解析】:

    成年人的智力较青少年的来说,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其智力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运用上;成年初期,个体的观察力具有

    主动性、多维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机械记忆力有所下降,但逻辑记忆能力在成年初期达到高峰,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导地

    位;在想象力上,个体想象中的合理成分及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成年中期,在智力操作方式上不再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而

    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69.下列不属于婚后适应的是( )。

    A. 孩子出生后家庭生活的适应

    B. 性生活的适应

    C. 夫妻间经济收入的使用安排

    D. 人际关系的适应

    E. 夫妻间职业的适应

    【答案】: E

    70.社会学家把夫妻关系的变化划分为先后相继的时期分别是( )。A. 蜜月期—深沉期—矛盾期—移情期

    B. 蜜月期—深沉期—移情期—矛盾期

    C. 蜜月期—矛盾期—移情期—深沉期

    D. 蜜月期—矛盾期—深沉期—移情期

    E. 蜜月期—移情期—矛盾期—深沉期

    【答案】: C

    71.关于老年期认知发展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机械记忆减退,回忆力显著下降

    B. 最早衰退的是视觉

    C. 视觉在60岁后衰退严重

    D. 味觉在55岁以后的感受性急剧下降

    E. 智力全面减退

    【答案】: A

    【解析】:

    关于老年期认知发展,要注意各种认知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出现的时间:老年期,最早衰退的是听觉;视觉在55岁后衰退严重;

    味觉在60岁以后的感受性急剧下降;记忆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机械记忆减退,回忆力显著下降;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

    减退。

    72.老年期的情感发展特点是①容易有消极情感体验②容易激动、冲动③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诱发事件④情感体验

    深刻而持久⑤情感体验丧失。(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E. ①④⑤

    【答案】: C

    73.适应退休生活的心理过程是( )。

    A. 稳定期—退休期—期待期—适应期

    B. 期待期—退休期—稳定期—适应期

    C. 退休期—适应期—期待期—稳定期

    D. 退休期—期待期—适应期—稳定期

    E. 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答案】: E

    74.长寿者的一般心理特点是①兴趣广泛②心情愉快③性格开朗④热爱生活⑤善于交际。( )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E. 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此题中的兴趣广泛、善于交际具有一定的混淆性,要注意把握长寿者的一般心理特点是从情绪、性格的良好特征、对待生活的

    态度上进行高度的概括。75.某人性格内向,自卑,悲观,不善交际,总是离群独处,认为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根据艾里克森的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人的“危机”没有得到积极解决的人生发展阶段是( )。

    A. 学龄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学步期

    E. 青年期

    【答案】: B

    【解析】: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期(0~1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

    希望的实现。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如果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会产生基本的不信任感,在一

    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信任他人。题干中的描述与此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结果最吻合,故正确答案

    为B。

    76.一名21个月的幼儿,每晚当父母将他放在床上离去时就大哭大闹,孩子父母不得不在孩子睡觉前陪伴他1~2小时,直到他

    安然入睡后才能离去。后在心理学家指导下,孩子父母还像平常那样把他放到床上,告诉他,让他自己睡觉,父母不再进屋,旋即离去,不理睬他的哭闹,这样到第10个晚上后,该幼儿哭闹行为就完全消失了。此案例中所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A. 负惩罚

    B. 正强化

    C. 正惩罚

    D. 负强化

    E. 消退

    【答案】: E

    【解析】:

    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强化。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

    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化。正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

    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负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

    个刺激物的消除,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消退:在特定情境中,个体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但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强化与惩罚的区

    别:强化使将来行为被加强;惩罚使将来行为被削弱。消退与惩罚的区别:①消退是“没有结果”,即无强化物的出现,不涉及

    结果的去除或呈现;惩罚是反应之后随之发生厌恶事件的呈现或积极刺激的撤离;②消退是强化物的始终缺席,强化结果与行

    为之间的关系被破解,不涉及“先有后无再有”的现象,负惩罚是个体正在享用强化物,当出现问题行为时,暂时或始终部分丧

    失强化物,强化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故正确答案为E。

    77.当着某儿童的面将两杯同样多的水中的一杯倒进一个细长杯子中,然后问他哪个杯子中的水多些时,他说高杯子中的水多

    些,这说明该儿童思维发展尚处于( )。

    A. 形式运算阶段进行

    B. 感觉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E. 无法判断

    【答案】: D

    【解析】:

    本案例中,儿童已能运用语言来表征事物,并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思考活动,说明他的思维已超出感知运动阶段,但只能根据

    事物的表面来进行思考,思维具有片面性,尚未形成容量守恒,而容量守恒要在具体运算阶段才形成,故可判断该儿童尚处于前运算阶段,正确答案是D。

    78.男孩A因为偷着拿壁橱中的糖果打破了一个杯子,男孩B因为帮助妈妈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三个杯子。男孩C认为男孩B比男

    孩A打破了更多杯子而过失更大,这说明男孩C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 道德循规期的顺从权威阶段

    B. 道德成规前期的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C. 道德循规期的寻求认可阶段

    D. 道德成规前期的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E. 道德自律期的法制观念阶段

    【答案】: B

    【解析】:

    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尚缺乏是非观念,专注于行为的结果(如打破多少个怀子),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逃避惩罚、得到奖赏;相

    对功利取向阶段,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他们以被满足的需要来评价行为;寻求认可阶

    段,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好孩子的际准是成人定的,为寻求行为上的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范;顺从权威阶段,服从

    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判断是非时初具法制观念;法制观念阶段,尊重法制,相信法律是为了大众利益而制定的,所以大

    家应该遵守;价值观念取向阶段,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认识人性的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断。故正确答案为

    B。

    79.某女,46岁,公务员,半年前开始,常感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容易激动、性情急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干、出汗、面色潮红、皮肤发痒,感觉蚂蚁在身上爬动,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经检查,无躯体疾病,亦无精神病史。该女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失眠症

    B. 焦虑症

    C. 躯体形式障碍

    D. 恐惧症

    E. 更年期综合征

    【答案】: E

    【解析】: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①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

    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②精神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感到头

    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

    多变,性情急躁,失眠健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③心

    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水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凡45~55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

    后,方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

    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

    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80.某女,23岁,贪吃,身高158cm,体重80kg,并有咬手指甲的习惯。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

    果,该女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属于( )。

    A. 潜伏期

    B. 口唇期

    C. 生殖器期

    D. 肛门期

    E. 生殖期

    【答案】: B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人时的人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足或不满足都会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

    神疾病的根源。前口唇期停滞的儿童成人后会有大量口部活动习惯如贪吃、酗酒、抽烟、接吻等,具有口唇不协调特征,后口

    唇期停滞的人很可能有咬手指甲的习惯,也贪吃,常常讽刺、冷嘲热讽和指责等,具有口唇施虐狂特征,此女的情况与这些特

    征符合,故正确答案是B。

    81.某男,30岁,主诉自己对女孩从来都没感觉,只喜欢长相英俊的男性,并且只有和男性在一起时,才有性的冲动,自己有

    个相好的男朋友,两人想结婚,但苦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自己父母坚决反对,深感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

    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男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是( )。

    A. 潜伏期

    B. 口唇期

    C. 生殖器期

    D. 肛门期

    E. 生殖期

    【答案】: C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人时的人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

    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足或不满足都会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

    神疾病的根源。生殖器期,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为寻求解脱,男孩力图仿效、认同父亲,从而得到母亲性冲动的替

    代性满足,从而顺利地解决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但如果正常的认同被颠倒了,男孩对母亲产生了认

    同,则会产生同性恋。该男性是个同性恋者,故正确答案是C。

    82.某男,24岁,中学语文教师,热衷于哲学,自言要创立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因此,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哲学研究上了,离

    群独处,很少参与交际活动,平素少言,但喜钻牛角尖,日常生活经常丢三落四,不注意生活细节。此人的人格类型最可能是

    ( )。

    A. 内倾感觉型

    B. 外倾思维型

    C. 外倾感觉型

    D. 内倾思维型

    E. 内倾直觉型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荣格根据2种定势和4种思想功能的组合将人格分为8种类型。其中,内倾思维型的特点

    是:①热衷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新的理论;②有忽略日常生活实践的倾向;③很少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做决定,坚定、顽固和冷

    漠。此案例中,该男性的种种表现正好符合内倾思维型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

    83.儿童不肯吃药,父母就告诉他,一吃完药,就可以得到一颗他喜爱的巧克力糖,结果儿童以后主动吃药的行为增加了,父

    母也每次都给了他巧克力糖。最能说明此行为训练技术原理的是( )。

    A. 差别强化

    B. 连续强化

    C. 负强化

    D. 部分强化

    E. 塑造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行为强化原理。连续强化是每个期望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部分强化是在期望反应之后,有时候给予强化,有时

    又不给予强化;负强化是指在期望反应之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从而提高该反应的发生概率;差别强化是

    期望反应后面给予强化而其他行为后面不给予强化;塑造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促使有机体作出越来越接近最终要求的行为。此案例运用的是连续强化原理,故正确答案是B。

    84.一位烟瘾很重的人,看到自己所尊重的亲友或领导不常抽烟的事实后,他吸烟的数量逐渐减少了。此案例所反映下列哪项

    行为原理?( )

    A. 负惩罚

    B. 正强化

    C. 正惩罚

    D. 负强化

    E. 替代性强化

    【答案】: E

    【解析】:

    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强化。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

    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化。正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

    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负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

    个刺激物的消除,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别人行为后所受到的强化。此案例

    反映的是替代性强化,故正确答案为E。

    85.某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坦诚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平等地与来访者交流,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来访者的经验和情绪,对来

    访者的行为不做任何好坏的判断,帮助来访者充分发掘他的全部自我概念和经验,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治疗者所采取的治

    疗方法是( )。

    A. 来访者中心疗法

    B. 精神分析疗法

    C. 认知疗法

    D. 行为疗法

    E. 格式塔疗法

    【答案】: A

    【解析】:

    本案例中,治疗者主要创造的是一种治疗气氛,如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要求。因此,正

    确答案是A。

    B1型题 型题

    1.(共用备选答案)

    A.人格发展特征标准

    B.生理发展标准

    C.智力发展标准

    D.种系演化标准

    E.活动特点标准

    (1)柏曼把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胸腺时期、松果腺时期、性腺时期,这一划分标准属于( )。

    【答案】: B

    (2)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直接的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摆弄实物活动(1~3岁);游戏活动(3~

    7岁);基本的学习活动(7~11岁);社会有益活动(11~15岁);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这一划分标准属于。【答案】: E

    【解析】:

    目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标准及其代表:①以生理发展为划分标准,最典型的是柏曼(L Berman)关于以内分泌腺作为分

    期标准的意见,如胸腺时期(幼年时期)、松果腺时期(童年时期)、性腺时期(青年时期)。②以心理性欲为划分标准:弗

    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具体划分如下: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早期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

    ~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③以种系演化为划分标准,施太伦的分期可以作为代表,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幼儿期

    (6岁以前)是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意识的学习期(从小学到13岁)是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青年成熟期(14~

    18岁)是近代文化阶段。④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为划分际准。皮亚杰的分期可以作为代表。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

    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⑤以自我的矛盾为划分标

    准。埃里克森的分朗可以作为代表。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O~2岁);第二阶段,自主性对

    羞怯或疑虑(2~4岁);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⑥以活动特点为划

    分标准。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的分期可以作为代表。他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直接的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摆弄实物

    活动(1~3岁);游戏活动(3~7岁);基本的学习活动(7~11岁);社会有益活动(11~15岁);专业的学习活动(15~

    17岁)。

    2.(共用备选答案)

    A.霍尔

    B.柯林渥斯

    C.普莱尔

    D.达尔文

    E.荣格

    (1)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展为从出生到成熟期(青少年期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答案】: A

    (2)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答案】: E

    【解析】:

    选项中的人物都对发展心理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一书被视为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

    成果;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学》一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普莱尔成为科学儿童

    心理学的奠基人;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展为从出生到成熟期(青少年期到青春期);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

    发展理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观点,重视“中年危机”,论述了老年心理;柯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

    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提出了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

    3.(共用备选答案)

    A.霍尔

    B.达尔文

    C.柯林渥斯

    D.普莱尔

    E.荣格

    (1)重视“中年危机”的心理学家是( )。

    【答案】: E

    (2)《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提出了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该书的作者是( )。【答案】: C

    【解析】:

    选项中的人物都对发展心理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一书被视为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

    成果;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学》一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普莱尔成为科学儿童

    心理学的奠基人;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展为从出生到成熟期(青少年期到青春期);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

    发展理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观点,重视“中年危机”,论述了老年心理;柯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

    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提出了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

    4.(共用备选答案)

    A.潜伏期

    B.口唇期

    C.生殖器期

    D.肛门期

    E.青春期

    (1)恋父情结出现在( )。

    【答案】: C

    (2)恋母情结出现在( )。

    【答案】: C

    【解析】:

    弗洛伊德根据心理性欲的发展来划分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嘴唇是性快感的主要部位;肛门期:肛门区是最重要的性敏感

    区;生殖器期:力比多转移到生殖器部位,手淫,对异性父母的性好奇以及对同性父母的死亡愿望,引起了儿童前期最后一个

    也是最强烈的冲突,都出现在这个阶段;潜伏期:随着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成功解决,力比多受到压抑,性能量转移到了创

    造性的游戏和学习上;青春期:表现出强烈的性欲,并集中在成年生殖器上。

    5.(共用备选答案)

    A.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C.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D.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E.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1)婴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在于( )。

    【答案】: D

    (2)学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在于( )。

    【答案】: E

    【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如下: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学步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

    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早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

    力的实现;青年期: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现着爱

    情的实现;中年期: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老年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

    现。

    6.(共用备选答案)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D.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E.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1)儿童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在于( )。

    【答案】: B

    (2)学龄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在于( )。

    【答案】: A

    (3)青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在于( )。

    【答案】: C

    【解析】: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如下: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学步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

    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早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

    力的实现;青年期: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现着爱

    情的实现;中年期: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老年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

    现。

    7.(共用备选答案)

    A.屈打成招

    B.杀鸡给猴看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守株待兔

    E.惩奸罚恶

    (1)哪项属于正强化?( )

    【答案】: D

    (2)哪项属于负强化?( )

    【答案】: A【解析】:

    正强化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给予某种正性刺激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农夫偶尔到树下的行为受到死兔(正性刺激)的强

    化而使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导致某种厌恶刺激的撤除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招供行为可

    导致拷打这一厌恶刺激的撤除而增加了发生的概率;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看到别人成果或受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

    为的倾向,或看到别人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猴子”看到“鸡”因某种行为被杀而降低了

    做出该行为的概率;泛化是指某种特殊刺激的条件反射习得之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唤起这种反应,由被蛇咬而产生的

    恐惧反应泛化到对与蛇相似的井绳也产生恐惧反应;惩罚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导致某种厌恶刺激的出现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

    降低,给“奸、恶”行为某种厌恶刺激而使“奸、恶”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

    8.(共用备选答案)

    A.屈打成招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杀鸡给猴看

    D.守株待兔

    E.惩奸罚恶

    (1)哪项属于替代强化?( )

    【答案】: C

    (2)哪项属于泛化?( )

    【答案】: B

    【解析】:

    正强化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给予某种正性刺激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农夫偶尔到树下的行为受到死兔(正性刺激)的强

    化而使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导致某种厌恶刺激的撤除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招供行为可

    导致拷打这一厌恶刺激的撤除而增加了发生的概率;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看到别人成果或受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

    为的倾向,或看到别人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猴子”看到“鸡”因某种行为被杀而降低了

    做出该行为的概率;泛化是指某种特殊刺激的条件反射习得之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唤起这种反应,由被蛇咬而产生的

    恐惧反应泛化到对与蛇相似的井绳也产生恐惧反应;惩罚是指在反应发生之后导致某种厌恶刺激的出现而使该反应发生的概率

    降低,给“奸、恶”行为某种厌恶刺激而使“奸、恶”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

    9.(共用备选答案)

    A.列昂节夫

    B.班杜拉

    C.鲁利亚

    D.维果斯基

    E.皮亚杰

    (1)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是( )。

    【答案】: D

    (2)强调“最佳学习期限”的是( )。

    【答案】: D

    【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提出了观察学习概念;维果斯基、鲁利亚和列昂节夫都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和关于智力形成的“内化”学说,强调“最佳学习期限”,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

    面。

    10.(共用备选答案)

    A.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B.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C.后天的经验

    D.先天的成熟

    E.力比多的发展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心理起源于( )。

    【答案】: B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智力起源于( )。

    【答案】: B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思维起源于( )。

    【答案】: B

    【解析】: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

    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先天的成熟”是遗传决定论的心理发展

    观;“后天经验”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社会文化一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力比多的发展”是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11.(共用备选答案)

    A.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前运算思维阶段

    E.无思维阶段

    (1)“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 )。

    【答案】: B

    (2)“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常在性”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 )。

    【答案】: B

    (3)“数学方面超越了简单的机械加减水平”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 )。【答案】: C

    【解析】:

    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初生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世界,6个月以前,婴儿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到2岁

    时,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常在性;②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收知识,也可运用符号从事思考活动,只

    是从表现上总是从其自己的观点看世界;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个体能按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有了完全心理运

    算的能力,数学方面超越了简单的机械加减水平,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增强,并加强了对他人行为的敏感性;④形式运算能

    力(12~15岁),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于形式逻辑的演绎和归纳等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认知能力的发展接近于成熟的

    程度。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论中没有“无思维阶段”。

    12.(共用备选答案)

    A.托马斯

    B.格林斯潘

    C.格维茨

    D.孟昭兰

    E.布雷泽尔顿

    (1)认为新生儿即有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四种表情的学者是( )。

    【答案】: D

    (2)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

    【答案】: E

    【解析】:

    此题中的学者对婴幼儿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的研究都作出了贡献。美国儿科研究院根据格林斯潘的提议,提出婴儿情感发展有六

    个里程碑;格维茨描述了反射微笑—社会性微笑—选择性微笑的婴儿微笑发展顺序;托马斯将婴儿气质分容易型、困难型和迟

    缓型三种类型。

    13.(共用备选答案)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塞尔曼

    D.艾里克森

    E.科尔伯格

    (1)提出成年期“心理的延缓偿付期”的是( )。

    【答案】: D

    (2)提出心理发展八阶段说的是( )。

    【答案】: D

    (3)提出儿童友谊发展五阶段说的是( )。【答案】: C

    【解析】:

    在心理发展的研究上,弗洛伊德根据性心理的发展提出心理发展的五阶段说;艾里克森提出了心理发展八阶段说和成年期“心

    理的延缓偿付期”的概念;塞尔曼提出了儿童友谊发展五阶段说;皮亚杰提出儿童思维发展的四阶段说;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

    德发展的三期六阶段说。

    14.(共用备选答案)

    A.成年期

    B.婴儿期

    C.青少年期

    D.幼儿期

    E.老年期

    (1)情绪思维的形成是在( )。

    【答案】: D

    (2)心理上的断乳期带来孤独的心境、压抑的心理是在( )。

    【答案】: C

    (3)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是在( )。

    【答案】: E

    【解析】:

    对此题的解答,要掌握两个知识点,其一是各发展阶段的时间,其二是各发展阶段情绪情感的特点。

    第 第3章 章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

    A1A2型题 型题

    1.下列关于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潜意识在正常心理功能中作用不大

    B.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个层次

    C. 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但可以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

    D. 意识、前意识是个体心里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

    E. 潜意识决定了个体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也决定了神经症的症状

    【答案】: E

    【解析】: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其中,意识是个体心里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

    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部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是可以从记忆中招回到意识中的经验和记忆;潜

    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它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潜意识在

    正常及变态心理功能中均占有重要的位置,决定了个体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也决定了神经症的症状。2.哪项不属于潜意识活动产品?( )

    A. 力比多

    B. 梦

    C. 动作失误

    D. 口误

    E. 神经症症状

    【答案】: A

    【解析】:

    力比多是潜意识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活动的产品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梦,第二类是日常生活中的过

    失,口误、动作失误属于此类,称为“弗洛伊德式失误”,第三类是神经症和部分躯体疾病的症状。

    3.下列关于弗洛伊德人格动力理论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本能及其满足方式具有稳定不变的性质

    B. 人的一切活动都由本能决定,但对行为的影响都是间接的或乔装改扮的

    C. 精神投入指阻碍本能愿望使之得不到满足,反精神投入指本能和满足本能的对象之间的一种联系

    D. 性本能包括一切追求快乐的行为和情感活动

    E. 反精神投入的移置作用是精神分析关于行为机制的普遍原则

    【答案】: D

    【解析】:

    弗洛伊德人格动力理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由本能决定,对行为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或乔装改扮的;性本

    能包括一切追求快乐的行为和情感活动;精神投入指本能和满足本能的对象之间的一种联系,反精神投入指阻碍本能愿望使之

    得不到满足;本能及其满足方式具有流动易变的性质;精神投入的移置作用是精神分析关于行为机制的普遍原则。

    4.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关于本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奉行快乐原则

    B. 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

    C. 本能中心所在,是无意识、无理性的

    D. 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

    E. 婴儿的人格结构大部分是由本我组成的

    【答案】: E

    5.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关于自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追求无条件的即刻满足

    B.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C. 自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

    D.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

    E. 自我是本我的唯一出路

    【答案】: A

    6.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 )。

    A. 特质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

    B. 神经症性焦虑、特质焦虑、现实焦虑

    C. 基本焦虑、特质焦虑、道德焦虑

    D. 神经症性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

    E. 基本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答案】: D

    【解析】: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神经症性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三种;基本焦虑是精神分析学家霍妮提出的概念;特质焦虑是卡特尔

    和斯皮尔伯格提出的概念。

    7.下列关于弗洛伊德防御机制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防御机制都通过歪曲事实,从而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

    B. 既可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也可在意识水平上进行

    C. 防御机制都通过伪装事实,从而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

    D. 防御机制发生作用时,当事者本人一般是不知道的

    E. 防御机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阻挡本我冲动,一是干扰本我冲动

    【答案】: B

    8.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基础的防御机制是( )。

    A. 投射

    B. 替代

    C. 压抑

    D. 认同

    E. 合理化

    【答案】: C

    9.无意识中的真实思想以它的相反形式在意识中呈现出来,这种防御机制是指( )。

    A. 反向形成

    B. 压抑

    C. 投射

    D. 替代

    E. 合理化

    【答案】: A

    10.弗洛伊德认为,心理性欲的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件是( )。

    A. 完全遵从自我的现实原则

    B. 彻底遏制本我的欲求

    C. 适当满足本我的欲求

    D. 全面满足本我的欲求

    E. 完全遵从超我的道德原则

    【答案】: C

    11.“阉割焦虑”和“阴茎嫉妒”出现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

    A. 潜伏期

    B. 口唇期

    C. 生殖器期

    D. 肛门期

    E. 生殖期

    【答案】: C12.下列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评,不公允的是( )。

    A. 过分强调本能

    B. 潜意识的思想不是新东西

    C. 使用了不具代表性的数据建立他的理论

    D. 该理论过于主观,完全不可验证

    E. 对普遍的人性消极面的描述

    【答案】: D

    【解析】:

    精神分析并没有走一条实证科学的道路,这一方面由于弗洛伊德作为一名医生更加重视进行精神分析的医疗实践,在实践中总

    结和检验精神分析理论。以现在的方法论观点来看,弗洛伊德在其理论探索阶段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和个案法,而这两种方法

    已被证明是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对精神分析的实证研究在西方兴起,有些观点或理论的某些方面如梦、催眠等已

    有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精神分析理论缺乏实验证据的缺点也有望得到解决。

    13.下列哪项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说的核心?( )

    A. 自我整合—失望

    B. 创新—罪恶

    C. 亲密—孤独

    D. 勤奋—自卑

    E.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答案】: E

    【解析】:

    在艾里克森人格理论中,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而自我最为重要的积极特性是同一性,他指出“对同一性的研究已成为

    我们时代的策略,犹如弗洛伊德时代对性欲的研究”。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一种同一性,而其另一极端是角

    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最初起源于婴儿,但要到青春期才能正式形成。

    14.“创新—罪恶”危机得以积极解决的结果是( )。

    A. 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B. 能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

    C. 秩序感和意义感,对自己和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

    D. 能投入工作和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

    E. 意志训练,能做决定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艾里克森的人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学习,要重点掌握三点:各阶段的“危机”、年龄阶段、“危机”积极或消极

    解决的结果。

    15.“勤奋—自卑”危机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 6~11岁

    B. 0~1岁

    C. 4~5岁

    D. 1~3岁

    E. 12~20岁

    【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艾里克森的人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学习,要重点掌握三点:各阶段的“危机”、年龄阶段、“危机”积极或消极

    解决的结果。

    16.“哪项是自律—羞愧”危机消极解决的结果是( )。

    A. 角色混乱,没有固定标准,感到虚伪

    B. 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

    C. 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罪疚

    D. 刻板严厉,过度自责、怀疑,关注自我,空虚

    E. 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工作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艾里克森的人格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学习,要重点掌握三点:各阶段的“危机”、年龄阶段、“危机”积极或消极

    解决的结果。

    17.荣格理论的人格结构包括( )。

    A. 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B.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C. 意识自我、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D. 本我、自我、超我

    E. 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妮姆斯、自身

    【答案】: C

    【解析】:

    B、D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A是阿尔伯特提出的人格结构,E是荣格集体无意识中原型的种类。

    18.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型是( )。

    A. 阿妮姆斯

    B. 人格面具

    C. 阿尼玛

    D. 阴影

    E. 自身

    【答案】: E

    【解析】:

    自我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原型,因为它是精神中协调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处于构成人格的许多截然对立的组成部分的中间位置,其作用是为了达到人格的均衡、协调和整合,引导个体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19.具体“按固定规则行事,客观而冷静,积极思考问题,武断,感情压抑”特征的人格类型是( )。

    A. 内倾思维型

    B. 外倾感觉型

    C. 内倾感觉型

    D. 外倾思维型

    E. 外倾直觉型【答案】: D

    20.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重要概念包括( )。

    A. 追求卓越

    B. 力比多

    C. 基本焦虑

    D. 集体无意识

    E. 存在感

    【答案】: A

    【解析】:

    这几个概念都是精神分析学家提出的重要概念,力比多是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概念,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理论的重要概念,基本

    焦虑是霍妮理论的重要概念,存在感是罗洛·梅理论的重要概念。

    21.下列关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在后期理论中,力求优越是人格的原初动力

    B. 器官缺陷与补偿是人格的首要动力

    C. 自卑感只起积极作用

    D. 自卑感是所有个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

    E. 力求优越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答案】: D

    【解析】:

    阿德勒认为,器官缺陷与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自卑感是所有个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可以促进人的发展,起积极作

    用,但也可能起消极作用,使人产生神经症。

    22.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对人本主义观点有很大影响的概念是( )。

    A. 追求卓越

    B. 社会兴趣

    C. 创造性自我

    D. 生活风格

    E. 自卑情结

    【答案】: C

    【解析】:

    阿德勒认为,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

    方式,这与存在哲学达成共识,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23.下列哪项认为“环境是决定行为的唯一重要因素”的人格理论?( )

    A. 认知论

    B. 人本主义理论

    C. 交互作用论

    D. 特质论

    E. 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 E

    24.行为主义人格理论强调( )。A. 特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位

    B. 追求卓越是人格发展的首要动力

    C. 环境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

    D. 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E. 自我有其本身的需要和特有品质

    【答案】: C

    【解析】:

    行为主义基本的理论观点是环境决定论,忽视内在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其人格理论也不例外。

    25.人格理论中很少强调结构的人格心理学家是( )。

    A. 凯利

    B. 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D. 罗杰斯

    E. 卡特尔

    【答案】: C

    【解析】:

    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结构;罗杰斯提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人格结构;凯利提出人格结构建构论;卡特尔

    提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人格结构。

    26.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强化是一种简单而又法力无边的法则?( )

    A. 多拉德

    B. 斯金纳

    C. 班杜拉

    D. 华生

    E. 米勒

    【答案】: B

    27.以下哪项是塑造程序的一个重要特点?( )

    A. 逐渐降低强化标准

    B. 维持强化标准不变

    C. 逐渐提高强化标准

    D. 突然提高强化标准

    E. 突然降低强化标准

    【答案】: C

    【解析】:

    塑造法也被称为“渐次接近法”,其实质是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并最终做出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也就是通过差别

    强化达到行为分化的过程。

    28.与连续强化相比,部分强化对行为影响的特点是( )。

    A. 习得行为保持时间较短,但引起反应的速度较快

    B. 习得行为保持时间较短

    C. 习得行为保持时间较长,但引起反应的速度较慢

    D. 引起反应的速度较慢E. 习得行为保持时间较长,引起反应的速度较快

    【答案】: E

    29.“异常行为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观点属于( )。

    A. 行为主义观点

    B. 精神分析观点

    C. 交互作用观点

    D. 特质论观点

    E. 人本主义观点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的观点反映的是异常行为的环境决定论,是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而精神分析、特质论和人本主义的心理病理观都是强

    调主体内在因素决定论观点,交互作用论则认为异常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30.观察别人行为后所受到的强化,称为( )。

    A. 部分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D. 直接强化

    E. 负强化

    【答案】: B

    【解析】:

    直接强化是指在行为反应发生之后直接有强化物的跟随的强化;自我强化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行为标准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

    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部分强化是指在行为反应发生之后有时给予强化有时不给予强化;负强化是

    指在行为反应发生之后导致厌恶刺激的撤离。

    31.观察学习的四个环节依次是( )。

    A. 注意过程、保存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B. 强化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保存过程

    C. 注意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保存过程

    D. 强化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保存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E. 注意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保存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答案】: A

    32.下列关于班杜拉自我强化观点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自我强化间接加快了人类形成满足延迟的能力

    B. 自我强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行为准则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C. 环境因素通过个体评价而影响行为,是自我强化标准的发展和认识过程

    D. 自我强化与环境的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一起构成班杜拉扩展的强化概念

    E. 自我强化的发展和认识过程体现了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答案】: E

    【解析】:

    自我强化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行为标准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与环境的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一起构成班杜拉扩展的强化概念;不仅环境因素影响行为,行为本身的结果也会通过个体评价而影

    响行为,是自我强化标准的发展和认识过程;自我强化使人类能逐渐形成满足延迟的能力;自我强化的发展和认识过程体现了

    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33.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大多数行为理论的区别是( )。

    A. 承认自我潜能的作用

    B. 承认潜意识的作用

    C. 承认环境的决定作用

    D. 承认内部认知过程

    E. 承认人格的特质

    【答案】: D

    【解析】:

    社会学习理论与其他人格理论相比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其整合的程度比较高。面对特质论和情境论的分歧,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不必争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决定了人格,行为是有机体内部过程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次,社会学习理论也整合了

    心理学最有生命力的新兴认知学派的一些观点,从而克服了激进行为主义理论中过分简化行为,忽略内部过程的弊端;另外,社会学习理论涉及的计划、目标、潜能这类概念,及其对人类尊严所提供的证据,说明社会学习理论也整合了人本主义的一些

    观点。

    34.罗杰斯认为,在经验中能被觉知或意识的部分,加上个体对其赋予的意义,二者的总和叫做( )。

    A. 意义场

    B. 场

    C. 现象场

    D. 能量场

    E. 心理场

    【答案】: C

    【解析】:

    场、能量场是物理学的概念;意义场和心理场是勒温提出的概念。

    35.成为罗杰斯人格理论的基础概念是( )。

    A. 理想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D. 自我

    E. 现实自我

    【答案】: D

    36.自我的特点是知觉模式的( )。

    A. 现实性、相似性、一致性

    B. 组织性、整体性、一致性

    C. 理想性、相似性、顺应性

    D. 现实性、目的性、和谐性

    E. 现实性、整体性、相似性

    【答案】: B

    37.哪项是作为测量自我的Q分类技术的创立者?( )A. 卡特尔

    B. 马斯洛

    C. 史蒂文森

    D. 罗杰斯

    E. 弗洛姆

    【答案】: C

    【解析】:

    罗杰斯试图将自我操作化,成为可以测量的变量,于是利用史蒂文森创立的Q分类技术对自我进行了测量。

    38.罗杰斯认为,心理顺应不良的原因在于自我和经验间的不协调,而不协调的根源在于( )。

    A. 本我和自我的矛盾

    B. 同一性混乱

    C. 价值条件的作用

    D. 存在感的丧失

    E. 人的异化

    【答案】: C

    【解析】:

    同一性混乱是艾里克森的心理病理观;存在感的丧失是罗洛·梅的心理病理观;本我和自我的矛盾是弗洛伊德的心理病理观;

    人的异化是弗洛姆的心理病理观。

    39.罗杰斯对健康人格的描述,应排除( )。

    A. 无条件积极关注

    B. 自我经验的开放态度

    C. 机体估价过程

    D. 自我的协调

    E. 真诚

    【答案】: E

    40.罗杰斯认为适宜的治疗气氛包括三个要求( )。

    A. 坦诚、热心、无条件积极关注

    B. 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

    C. 热心、负责、有条件积极关注

    D. 开放、自愿、有条件积极关注

    E. 真诚、热心、无条件积极关注

    【答案】: B

    41.马斯洛划分的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需要包括( )。

    A.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E.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C

    42.关于马斯洛对高层次需要与较低层次需要间差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高级需要与生存没有直接关系,对高级需要的追求能产生更深刻的幸福体验

    B. 越高级的需要,在种族进化中出现越迟

    C. 越低级的需要,强度越高

    D. 越高级的需要,在个体发展中出现相对晚一些

    E. 需要层次的满足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 E

    【解析】:

    需要满足的顺序一般是从低级到高级,但并非一成不变,满足的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倒转。

    43.当代人格心理学中特质概念的提出者是( )。

    A. 米歇尔

    B. 卡特尔

    C. 高登伯格

    D. 阿尔波特

    E. 艾普斯坦

    【答案】: D

    【解析】:

    阿尔波特是特质论的首倡者,卡特尔、高登伯格和艾普斯坦都是特质论的支持者和代表人物,米歇尔是特质论的反对者。

    44.下列关于阿尔波特对特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特质是人存在的真实的重要部分

    B. 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致性

    C. 特质可以直接被观察到

    D. 特质具有动力性

    E. 特质都有独特的和普遍的两个方面

    【答案】: C

    【解析】:

    特质被看做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不是具体可见的,但可以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推知其存在。

    45.哪项是在阿尔波特特质理论中,“对一个人有一般意义的倾向”的特质( )。

    A. 核心特质

    B. 个人特质

    C. 枢纽特质

    D. 一般特质

    E. 次要特质

    【答案】: A

    【解析】:

    阿尔波特根据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和意义,将个人特质区分为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枢纽特质是极其弥漫、渗透

    的,能够影响到这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面;核心特质指对一个人有一般意义的倾向;次要特质是指那些在一个人身上体现不

    明显的、缺乏一般性和一致性的特质,其渗透性极少。46.功能自主概念的提出者是( )。

    A. 米歇尔

    B. 卡特尔

    C. 阿尔波特

    D. 高登伯格

    E. 艾普斯坦

    【答案】: C

    47.卡特尔认为,人格研究中最好的材料来源于( )。

    A. 他人评价材料

    B. 生活记录材料

    C. 问卷资料

    D. 客观测验材料

    E. 梦

    【答案】: D

    48.卡特尔从特质的层次上将人格特质划分为( )。

    A. 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B. 个人特质、一般特质

    C. 个别特质、共同特质

    D. 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E. 能、外能、辅助

    【答案】: A

    【解析】:

    B、D选项是阿尔伯特对人格特质的分类;选项C是卡特尔从个体与群体角度对特质的分类;选项E是卡特尔对人恪动力特质的

    分类。

    B1型题 型题

    1.(共用备选答案)

    A.反向形成

    B.替代

    C.压抑

    D.认同

    E.合理化

    (1)哪项是“酸葡萄”效应所反应的防御机制?( )

    【答案】: E

    (2)哪项是年轻妇女模仿电影明星的装束、发型和行为风格所反应的防御机制?( )

    【答案】: D

    (3)哪项是一个内心讨厌抚养孩子的母亲却对孩子非常关心、照顾,其所反应的防御机制?( )【答案】: A

    【解析】:

    替代是指用一个有效的对象替代无效的对象,用不产生焦虑的对象或活动替代引起焦虑的对象或活动;认同是指自我将环境中

    的现实对象与本我对满足需要之物的想象对应的过程,人通过接收模仿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的趋向;压抑是指

    自我通过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水平来降低焦虑的一种方法;反向形成是指无意识中的真实思想以它的相反形式在

    意识中呈现出来;合理化是指自我为那些引起焦虑的思想或行为提出正当的理由或合理依据。

    2.(共用备选答案)

    A.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B.自律—羞愧

    C.勤奋—自卑

    D.创新—罪恶

    E.亲密—孤独

    (1)产生“刻板严厉,过度自责,怀疑,关注自我,空虚”消极结果的危机是( )。

    【答案】: B

    (2)产生“爱:感情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积极结果的危机是( )。

    【答案】: E

    (3)产生“能力: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积极结果的危机是( )。

    【答案】: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艾里克森人格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此理论的学习,要重点掌握三点:各阶段的“危机”、年龄阶段、“危机”积

    极或消极解决的结果。

    3.(共用备选答案)

    A.阿妮姆斯

    B.人格面具

    C.阿尼玛

    D.阴影

    E.自身

    (1)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是( )。

    【答案】: D

    (2)来源于前人类祖先的动物本能的是( )。

    【答案】: D(3)男性中的女性成分或意向称为( )。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荣格的原型理论,要求掌握各种原型的含义及其作用。

    4.(共用备选答案)

    A.追求卓越

    B.社会兴趣

    C.器官缺陷与补偿

    D.生活风格

    E.自卑情结

    (1)阿德勒视为人格的原初动力的是( )。

    【答案】: C

    (2)阿德勒视为人格的首要动力的是( )。

    【答案】: A

    【解析】:

    此题中几个概念以及创造性自我构成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基础,需要深入理解。

    5.(共用备选答案)

    A.消退

    B.观察学习

    C.替代性强化

    D.强化

    E.自我强化

    (1)斯金纳认为,处理非期望行为的合适方式是( )。

    【答案】: A

    (2)班杜拉认为,对于习得的必要性的概念是( )。

    【答案】: B

    (3)使人类能逐渐形成满足延迟能力的是( )。

    【答案】: E【解析】: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以斯金纳和班杜拉的理论为代表,对于斯金纳的理论,需重点掌握强化、塑造、消退、部分强化和连续强

    化的概念和原理;对于班杜拉的理论,需重点掌握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的概念和原理。

    6.(共用备选答案)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归属和爱的需要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般而言,在安全需要满足之后,紧接着可得到满足哪种需要?( )

    【答案】: E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度最高的是哪种需要?( )

    【答案】: C

    【解析】:

    此题首先要求掌握五种需要的先后顺序,其次要求深刻理解较高层次需要与较低层次需要间的差异,例如在种族进化和个体发

    展中出现时间的差异、与生存关系的差异、强度的差异、满足之后幸福体验的差异以及满足顺序的相对性等。

    7.(共用备选答案)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归属和爱的需要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种族进化中,比尊重需要出现稍早些的是哪种需要?( )

    【答案】: E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得到满足之后能产生最深刻的幸福体验的是哪种需要?( )

    【答案】: D

    【解析】:

    此题首先要求掌握五种需要的先后顺序,其次要求深刻理解较高层次需要与较低层次需要间的差异,例如在种族进化和个体发

    展中出现时间的差异、与生存关系的差异、强度的差异、满足之后幸福体验的差异以及满足顺序的相对性等。

    8.(共用备选答案)

    A.核心特质

    B.表面特质

    C.枢纽特质

    D.次要特质E.根源特质

    (1)那些在一个人身上体现不甚明显的、缺乏一般性和一致性的特质属于( )。

    【答案】: D

    (2)卡特尔用大量取样和因素分析法确认了16种( )。

    A. .

    【答案】: E

    【解析】:

    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第 第4章 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理论

    A1A2型题 型题

    1.一般认为西方社会心理学开始于( )。

    A. 1908年

    B. 1936年

    C. 1926年

    D. 1928年

    E. 1918年

    【答案】: A

    2.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两本著作包括( )。

    A. 《社会心理科学》和《社会心理学导论》

    B. 《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科学》

    C. 《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和《社会心理科学》

    D. 《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和《社会心理学导论》

    E. 《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导论》

    【答案】: D

    3.为社会心理学诞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学者是①美国社会学家罗斯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③英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孤独④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

    A. ②和④

    B. ①和②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E. ③和④

    【答案】: C

    4.社会心理学指的是( )。

    A.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

    员的过程B. 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C.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景的状况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映,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E. 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答案】: B

    【解析】:

    A是社会化的定义,B是社会心理学的定义,C是社会行为的定义,D是社会心理的定义,E是社会知觉的定义。

    5.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这就叫做(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不清

    C. 角色采择

    D. 角色领悟

    E. 角色期望

    【答案】: E

    6.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失败和( )。

    A. 角色中断

    B. 角色转换

    C. 角色混乱

    D. 角色危机

    E. 角色无能

    【答案】: A

    7.最先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学者是( )。

    A. 库利

    B. 戈夫曼

    C. 米德

    D. 布鲁默

    E. 杜威

    【答案】: D

    8.谁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

    A. 布鲁默

    B. 库恩

    C. 戈夫曼

    D. 米德

    E. 威因斯坦

    【答案】: C

    9.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包括( )。

    ①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

    ②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

    ③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身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A. ②③

    B. ③C. ①③

    D. ①②

    E. ①②③

    【答案】: E

    10.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动机过程—注意过程—动机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B. 注意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保持过程

    C.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机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D. 动机过程—注意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保持过程

    E.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答案】: E

    11.在社会交换理论者看来,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这属于( )。

    A. 剥夺与满足命题

    B. 成功命题

    C. 价值命题

    D. 刺激命题

    E. 侵犯与赞同命题

    【答案】: C

    12.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是谁( )。

    A. 多拉德

    B. 霍曼斯

    C. 埃莫森

    D. 布劳

    E. 詹姆斯

    【答案】: B

    13.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构成心理动力场的是( )。

    A. 外部环境、心理环境和内部个人区域

    B. 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

    C. 外部环境和内部个人区域

    D. 心理环境和内部个人区域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14.勒温最为著名的群体动力研究是( )。

    A. 群体决策

    B. 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C. 组织压力

    D. 人际吸引

    E. 领导方式与群体心理气氛的相互关系

    【答案】: E

    15.20世纪30年代,将“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的是( )。

    A. 人本主义B. 弗洛伊德

    C. 美国芝加哥学派

    D.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

    E. 行为主义

    【答案】: C

    16.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的是( )。

    A. 詹姆斯

    B. 罗斯

    C. 麦孤独

    D. 米德

    E. 霍曼斯

    【答案】: D

    17.以下不属于社会化的类别的是( )。

    A. 性别角色社会化

    B. 经济社会化

    C. 政治社会化

    D. 道德社会化

    E. 语言社会化

    【答案】: B

    18.社会化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社会文化

    ②家庭父母

    ③学校教育

    ④同辈群体

    ⑤大众传媒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E. ①②③⑤

    【答案】: C

    19.个体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算术模式,除了加法模式和平均模式,还包括( )。

    A. 混合模式

    B. 减法模式

    C. 除法模式

    D. 乘法模式

    E. 加权平均模式

    【答案】: E

    20.中心品质指影响整个印象形成和组织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特征,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具有中心品质的特征是( )。

    A. 热情冷漠

    B. 积极被动

    C. 开放保守

    D. 勤劳懒惰

    E. 勇敢懦弱【答案】: A

    21.归因指的是( )。

    A.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B.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为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D.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 B

    22.有关社会知觉的各种观点,正确的说法是( )。

    ①社会知觉,又叫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②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的含义基本相同

    ③对他人表情的知觉包括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

    ④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有认知者的情绪、经验、动机和兴趣等

    ⑤对他人人格的知觉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E. ①④⑤

    【答案】: E

    【解析】:

    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含义有所不同,知觉是指人对外界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

    合,从而形成完整映象的过程,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他人、群体、自己的知觉,所以②的看法是错误的。对他人表情的知觉不仅仅包括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还有言语表情,所以③的说法是片面的。

    23.下列哪项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

    A. 霍兰夫

    B. 凯利

    C. 布鲁姆

    D. 海德

    E. 凯尔曼

    【答案】: D

    24.一般人们习惯于从哪三个重要方面来进行归因?( )

    ①内部与外部

    ②真实与虚假

    ③稳定性与易变性

    ④全面与片面

    ⑤可控程度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E. ①④⑤

    【答案】: A

    25.谁提出了归因的折扣原则?( )A. 霍兰夫

    B. 凯利

    C. 布鲁姆

    D. 海德

    E. 凯尔曼

    【答案】: B

    26.有人说,东北人直爽、山东人憨厚、浙江人会做生意、四川人会做菜,这种看法在社会心理学里属于的现象是( )。

    A. 光环效应

    B. 首因效应

    C. 刻板印象与定型

    D. 近因效应

    E. 晕轮效应

    【答案】: C

    【解析】:

    这种看法就是将某一地区的人的人格特征进行简单归类,用共性抹杀了个体差异,是一种简单地认知,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

    类人持有的一套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且以此作为判断评价他人的依据,是对信息进行类别话的结果,如对性别、人种、民

    族、阶层、地域等。这种带有简单归类的偏向性的社会知觉,是一种快速认识世界的方法,看法可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刻板

    印象是针对某一群体成员则称为定型。

    27.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是( )。

    A. 霍兰夫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马斯洛

    E. 凯尔曼

    【答案】: D

    28.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 )。

    A. ①安全需要②社交需要③尊重需要④爱和归属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B. ①安全需要②社会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C. ①生理需要②尊重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安全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D. ①生理需要②社会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E.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E

    29.以下观点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有( )。

    ①人的五种需要由高到低排列

    ②低层次需要满足后高层次需要产生

    ③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但强度减弱

    ④不同心理发展水平的人动机结构不同,占优势的需要影响行为

    ⑤心理需求层次的发展也存在例外,比如为实现高的理想而牺牲基本需求乃至生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E. ②③④⑤【答案】: E

    30.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布鲁姆和霍兰夫

    B. 麦孤独和华生

    C. 罗杰斯和马斯洛

    D. 弗洛伊德和勒温

    E. 麦孤独和弗洛伊德

    【答案】: E

    31.成就动机指的是( )。

    A. 期望获得他人及其社会的赞扬、承认、肯定和鼓励,即取悦他人的内在心理倾向

    B. 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C.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目标,以期达成的内在动力

    D. 个体在社会情景中,对其他人所存有的与之亲近的内在需要

    E. 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答案】: C

    【解析】:

    选项A是社会赞许动机的概念,选项B是抱负水平的概念,选项C是成就动机的概念,选项D是亲和动机的概念,选项E是动机

    的概念。

    32.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在哪方面研究中有开拓性贡献?( )

    A. 成就动机

    B. 亲和动机

    C. 强化与奖励

    D. 赞许动机

    E. 抱负水平

    【答案】: A

    33.有关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印象形成的维度,评价(好—坏)、力量(强—弱)和活动(积极—消极)

    B. 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C. 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景时总是按照个体以往经验,将情景中的人或事情进行归类等,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使个体

    的行为等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D. 印象形成的线索有三条:人的自然特征、人的社会特征和人的心理特征

    E. 热情与冷漠具有中心品质的特征

    【答案】: C

    【解析】:

    C项是印象形成的定义。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即个体进行自我印象控制,通过一定

    方式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34.有关挫折的描述,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①挫折包括挫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以上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