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758
身体的痛是心灵的伤在线.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30日
第1页
第9页
第20页
第25页
第38页
第104页

    参见附件(8319KB,221页)。

     资深舞动治疗师王宇赤首部作品!任何人都无法隐藏内心的秘密,因为你的身体会说话,从身体开始,疗愈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创伤,释放情绪,创造身心合一的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将从身心整合的总体理论出发,解读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系。当身体开始出现状况的时候,除了看病遵医嘱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去觉知身体,和身体对话。当咳嗽时想一想:如果不咳嗽,我想说什么?是想少说话吗?当胃痛时想一想:如果不胃痛,我想说什么?是想得到某些人的关心吗?身体和心灵一体两面,唇齿相依。许多身体问题来自无法言说的心灵伤痛,许多心灵的痛楚会通过身体来释放和表达。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部分,从觉知出发,告诉你如何与身体建立连接。怎样感知身体的信号,迈出开启生命能量的*步。

    第二部分,我将带你了解你的身体问题,告诉你身体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带你看看你的身体给出的答案,并向你介绍身体疼痛和疾病的意义,身体和情绪的关系。

    第三部分,带你一起去理解你和身体的关系,告诉你如何看懂身体的关系地图。身体是如何成为你亲密关系的替罪羊的?你和父母的关系模式是怎样藏在身体里的?

    第四部分,将打开身体尘封已久的记忆,告诉你如何疏通隐藏在身体的心结。我们一起探索身体的记忆地图,拥抱身体帮你留住的记忆,治愈时间不能疗愈的伤。

    第五部分,我将从身体智慧的角度来告诉你,如何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身体是心灵的镜子,尊重身体,你将拥有智慧与力量,也能够提示我们,达到身心和谐该从哪里出发。

    让我们一起来拥抱身体,与之共舞,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编辑推荐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赞赏推荐

    资深舞动治疗师王宇赤首部作品

    任何人都无法隐藏内心的秘密,因为你的身体会说话

    从身体开始,疗愈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创伤

    释放情绪,创造身心合一的人生

    我们社会虽然一方面极度重视养生,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容易忽视身体,把身体只视为一个粗鄙的物质存在。其实,身体比头脑更可靠,离灵魂也更近。珍视你的身体,珍视你的灵魂透过身体传来的信息,你越是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越能做自己。

    ——武志红

    作者简介

    王宇赤:

    获得舞蹈教育学士学位,应用心理学学士学位。二级心理咨询师,注册德国舞动治疗师。

    专职心理咨询师,擅长专业和领域:舞动治疗,动力学心理咨询,创伤疗愈。

    专业心理咨询十一年,累积8000小时,舞动治疗十二年,累积10000小时2006年开始做舞动治疗,先后受聘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带领大学生舞动团体。2012年《广州日报》

    独家专访,被誉为“广东舞动第一人”。2013年《中国日报》海外版独家专访,被誉为中国大陆舞动治疗先驱者。

    2017年获得德国注册舞动治疗师,完成系统专业的舞动治疗学习、实践、研究过程。研发十几个不同方向的舞动治疗经典课程,其中《真实动作》小组,《舞动个案疗愈小组》《舞动创伤疗愈工作坊》等经典课程一直延续至今。

    从业十几年,先后系统学习了精神分析流派,创伤治疗等心理职业培训,整合性的专业受训经历,丰富了临床工作技能,先后任职于暨南大学、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将从觉知出发,告诉你如何与身体建立连接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身体的痛,是心灵的伤王宇赤著.—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12

    ISBN 978-7-5142-2907-3

    Ⅰ.①身… Ⅱ.①王… Ⅲ.①心理学-通俗读物 Ⅳ.

    ①B8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78321号

    身体的痛,是心灵的伤

    作 者:王宇赤

    责任编辑:孙 烨

    特约策划:韩 烨

    特约编辑:刘 洋

    出版发行:文化发展出版社(北京市翠微路2号 邮编:100036)

    网 址:www.wenhuafazhan.com

    经 销: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三河市冀华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880mm×1360mm 132

    字 数:205千字印 张:8

    印 次:2020年4月第1版 2020年4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8.00元

    ISBN:978-7-5142-2907-3

    如发现图书质量问题,可联系调换。电话:010-82069336序言

    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身体是人类最古老的智慧。读懂身体的秘

    密,能靠近生命的真相,还能获得自由。

    我是一名注册德国舞动治疗师,是国内最早从事舞动治疗工作的

    从业者,也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在十多年的专

    业舞动治疗工作里,我不断思考与身体有关的问题,利用各种方法促

    进身心连接,与身体对话,从身体层面入手调节、释放情绪,通过改

    变身体体验和身体动作的肌肉张力节奏,疏通困扰人内心的问题。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老师,身体我们都有,出了问题就去

    医院看病,有什么好思考的?”

    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每个人身体里的灵魂更是千差万别,每

    种生命状态都是身体参与的结果。我们需要科学的就医态度,也需要

    了解身体拥有的智慧和力量,让身体和我们一起创造真实、美好的生

    活。

    那么,身体有哪些力量?我们知道了这些力量,会使用这些力量

    吗?我们如何理解身体出现的问题?身体的疼痛和疾病到底在告诉我

    们什么?身体有记忆吗?身体会记住什么?会怎么记住呢?我们怎样

    理解自己和身体的关系?怎样处理自己和身体的关系呢?我们该如何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何让身体帮助我们实现美好的人生呢?

    要想读懂这些问题,就要解开身体的层层迷雾。心理学虽然能为

    我们提供很多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回到身体里,因为身体知道答案。只有了解了身体,才能理解身体信号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而深入

    与身体建立连接,与身体展开对话,帮助你找到来自身体的力量。学

    会通过身体来表达、释放情绪,突破身体局限、突破自己。这可以帮

    助你解开锁住身体的枷锁,迈开改变的步伐,突破人生中或大或小的

    困境,创造一个身心合一、身心共舞的美丽人生。

    为什么我会这么关注身体呢?我想:你可能对修身、修心,以及

    天人合一的观点并不陌生。中国古代有许多身心相依、身心相互影响

    的诗、词、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西方近代哲学对身体和心灵的

    探索,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拉尔夫在《身心合一》里写

    道:“身体是一本活生生的自传,探索身体是一个自我了解、自我疗

    愈的旅程。”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说过:“如果没有身体的

    佐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一个谎言。”篮球运动员乔丹和

    拉塞尔在运动场上身心合一的状态让他们完成了奇迹一般的动作,实

    现“人球合一”。乔布斯很早就能领悟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

    和直觉的勇气”,这帮助他获得了成功。古今中外的事例都在告诉我

    们:“身心统一”是既定事实。

    所以,关注身体这个主题就像一颗种子,一直埋在我的心里。说

    实话,这个主题让我着迷。首先,因为我熟悉身体。我是学舞蹈出身

    的,上学期间就每天花大量时间跟身体打交道,身体是功课,是学

    业,更是生活。

    其次,因为我喜欢身体,喜欢身体创造出的美。那么多优美的身

    体姿势,舒展的、线条的、力量的,都是深刻、深入心脾的表达。这

    种表达胜过语言,有强烈的穿透力,很多时候击中灵魂,只能感受,却不能言说。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一直关心,也很想讲的主题。从我学习舞

    动治疗开始,不断接触到大量不美的、出了问题的,甚至丑陋的身

    体,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肤浅。我开始看到了身体痛苦的一面,也仿佛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我开始对身体更加着迷,开始真正思考

    身体的问题:身体的丑比美更有意义。

    大部分人都会说“我知道你过得怎么样,因为我动了脑子”,而

    很少会有人说“我知道你过得怎么样,因为我用了我的身体去感

    受”。很多人都会觉得,通过分析对方给出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对方

    过得怎么样。但其实,我们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身体和身体的

    感知获得的。

    身体是我们心灵的镜子。当我们承认了这一点,我们的身体、情

    绪和思维的能量就会真正为我们所用。我们都有很焦虑的时候,辗转

    反侧。也会有压力大的时候,会莫名感到身体有一些疼痛,或是在紧

    张的时候,会突然拉肚子。这些身体反应说明,我们的身体什么都知

    道,它储存了我们的记忆、经验及感受,在表达潜意识想要我们知道

    的信息。

    身体动作再看似无关紧要、细小,都有其不为人知的含义。身体

    动作再细微都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只要产生动作,就有动觉空

    间,没有一个动作可以脱离长、宽、高这个空间维度而单独存在。任

    何一个小小的、看似简单的身体动作,细细品味都是一个整体。身体

    动作是我们的情感、心智水平、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和人格发展水平

    的综合体现。身体发出的动作尚且如此,那么整个身体里所记录、承

    载和反映的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呢?

    所以,我想带着你一起走进身体这座古堡,像探寻宝藏一样探索

    身体。这一定很有趣!

    我们谈论身体,其实说的是整合。我们对整合并不陌生,好和坏

    的整合,善和恶的整合,身和心的整合……整合,简单理解就是看到

    事物有正反两面性。我们认识世界、看待事物的角度,可以从非黑即

    白的割裂和单一性转向整合的多面性,但这并不容易。生活中太多例子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矛盾、冲突、争端和困难都是因为紧紧地抓住

    一个观点不放,用单一、片面的视角看待事物、与人相处而引起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词“换位思考”。如果可以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生活的烦恼就会少很多。但就算是单纯地换个

    位置想想,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有看见的能

    力,看见除自己之外还有别的观点和位置;需要内心有力量,有力量

    暂时离开自己,思考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或事;需要摆脱恐惧、需要足

    够信任、需要灵活有弹性……

    为什么整合这么难呢?我想告诉你的是:其实是难在你心里。如

    果你的心理系统是一根绳子,你不是抓住绳子的这一头,就是抓住绳

    子的那一头,那你就被限定在一条线上。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生命是

    没有宽度的,只能在一条线的两端徘徊,这是对生命极大的浪费。

    如果把你的心理系统由一条线变成一个空间,生命被最大化地感

    受和创造,尽可能体验生命带来的立体感和鲜活的流动,那将会是一

    种怎样的体验呢?

    所以,整合是一个关乎自我的问题,是一个深层、复杂的自我整

    合的过程。只有完成了自我整合,才可以整合外界的好和坏、善和

    恶。

    弗洛伊德说过:“最重要和最初的自我,是身体自我,自我终究

    来源于身体的感觉,因此自我可以被认为是身体表层的一种心理投

    射。”

    瑞士著名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身体是内在灵魂的外在显

    现”。人的心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体,它有三个层次:意识、个

    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意识是以个体为核心,能被个体感知的部

    分;个体潜意识是被压抑的、被遗忘的知觉、思想和情感;集体潜意

    识是心灵的最底层,通过遗传存在于心理机能和人脑结构中,是由本能和原型构成的。任何一个心理活动,都是三个层次里的内容,不同

    程度地被调动,相互作用完成的。所以,心灵原本就是一个立体的空

    间,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把它活成了一条线、一个点。

    本书将从身心整合的总体理论出发,解读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

    系。当身体开始出现状况的时候,除了看病遵医嘱外,我们也可以尝

    试去觉知身体,和身体对话。当咳嗽时想一想:如果不咳嗽,我想说

    什么?是想少说话吗?当胃痛时想一想:如果不胃痛,我想说什么?

    是想得到某些人的关心吗?身体和心灵一体两面,唇齿相依。许多身

    体问题来自无法言说的心灵伤痛,许多心灵的痛楚会通过身体来释放

    和表达。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带着你一起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的态度开

    启我们的身心之旅。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将从觉知出发,告诉你如何与身体建立连接。

    怎样感知身体的信号,迈出开启生命能量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我将带你了解你的身体问题,告诉你身体问题背后的

    深层含义。

    我要带你看看你的身体给出的答案,并向你介绍身体疼痛和疾病

    的意义,身体和情绪的关系。

    第三部分,我会带你一起去理解你和身体的关系,告诉你如何看

    懂身体的关系地图。

    身体是如何成为你亲密关系的替罪羊的?你和父母的关系模式是

    怎样藏在身体里的?

    第四部分,我们将打开身体尘封已久的记忆,告诉你如何疏通隐

    藏在身体的心结。我们一起探索身体的记忆地图,拥抱身体帮你留住的记忆,治愈

    时间不能疗愈的伤。

    第五部分,我将从身体智慧的角度来告诉你,如何让灵魂跟上身

    体的脚步。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尊重身体,你将拥有智慧与力量,也能够提

    示我们,达到身心和谐该从哪里出发。

    本书首先让你获得一套感知与理解身体信号的方法。首先,书中

    我会把舞动治疗中反复使用过的、最有效的方法告诉你。教你如何觉

    知身体,如何发现隐藏的身体力量,如何读懂身体信号的深层含义,和身体建立一个有效的连接。其次,书中会教你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学

    习善待身体。十几年舞动治疗的积累,让我见证了很多故事,我会把

    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故事讲给你听,和你分享我对身体问题、身体表现

    的理解。我会帮助你打开身体记忆,看见遗失的自己。我会帮助你整

    理你和身体的关系,厘清你和身体的关系地图。最后,本书会帮你形

    成一种思考的态度,帮你发现任何事情都可以多角度理解。运用整合

    性的思考方式与这个世界交往,会带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书中还帮

    你创建了一个立体的心灵空间,让你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充分、全然地

    绽放自己,拥有一个精彩纷呈的生命。

    让我们一起来拥抱身体,与之共舞,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目 录 序言 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导论:关于身体,你一直都可以连接

    身体练习:觉知你的身体

    觉知你身体的样子

    学会体验身体的创造力

    身体从来不会说谎

    身体练习:理解你的身体

    头痛:头在诉说什么?

    磨牙:牙齿在攻击什么?

    皮肤病:皮肤在保护什么?

    长痘痘:脸是面具还是表达?

    肩周炎:肩膀在委屈什么?

    腰酸背痛:后背在支撑什么?

    肥胖:长胖的你在害怕什么?

    消瘦:干瘪的身体与凋谢的灵魂

    钢铁直男:分裂的身体与自我

    平地摔跤:束缚的身体与自我意象

    身体疼痛的隐喻

    身体疾病的意义

    互动:身体为什么知道这些答案?

    情绪篇:身体是如何消化情绪的

    身体与情绪

    情绪是如何“装”进胃里的?

    身体是如何为情感发声的?

    身体是情绪的船

    情绪是身体的帆

    互动:如何让身体和情绪成为好友关系篇:读懂你和身体的关系地图

    身体与关系

    原生家庭:身体知道你和父母的关系

    性关系:身体是亲密关系的“晴雨表”

    走出舒适圈:真正的改变从身体开始

    互动:如何看懂身体的关系地图?

    疗愈篇:疏通隐藏在身体的心结

    探索身体的记忆地图

    打开身体记忆,探索创伤的根源

    如何重塑身体记忆,获得疗愈的力量

    互动:拥抱身体帮你留住的记忆

    成长篇: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学会感受身体动作的力量

    学会尊重身体的真实感

    对身体好,原来这么简单

    当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原来这么爽

    尊重身体,拥有智慧与力量导论:

    关于身体,你一直都可以连接身体练习:觉知你的身体

    我们先安静下来,做一个练习,给自己几分钟时间,跟你的身体

    建立连接。

    现在请大家安静、舒服地坐下来。

    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看着身体的胸口处,感受身体。

    让身体松弛下来,静静地和身体待在一起,放空脑袋,专注在身

    体上。

    把注意力放在头上,从头到脚慢慢地扫描身体,不用力,不着

    急,在心里慢慢勾勒出你身体的样子,刚开始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身

    体轮廓。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轮廓?体会它,记住它,深入它。

    继续保持对这个轮廓的注意,慢慢地你也许可以看到轮廓里面你

    的样子。

    也许你看到的自己很小,也许有些悲伤,也许让你吃惊,也许很

    陌生……

    没关系就让一切发生,你可以静静地看着你看到的自己,不需要

    做什么。

    如果你想哭、想笑都可以。

    十分钟到了,你可以慢慢地停下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更长一点时间。当你停下来时,找到笔和纸,把你感受到、看到的身体轮廓的模

    样,轮廓里自己的样子都写在纸上,保存起来。也许听完这门课,你

    可以更好地理解纸上写的内容,更理解你的身体。

    如果出现不舒服的内容,让你感到痛苦,没办法忍受,请立刻停

    下来,到处走走,拿起身边的物品摆弄一下,或找人聊聊天。

    如果内心的体验可以忍受,就让一切继续自然发生。

    身体经常给我们发来信号,我们可以通过连接身体,学会觉知

    “身体信号”。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全新的与身体建立连接的方法,发

    现一种更纯粹、更直接地看清自己的方法。

    “身体信号”的意思是,我们由外而内收集到的自己的健康信

    息,既包括可以收集测量的健康数据,如体重、血压、睡眠时间等,也包括我们注意到的身体内部感受,如瞌睡、口渴、四肢无力等,以

    及与这些感受相关联的感觉或情感。

    我们获得内在认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注意基本的身体感觉,即

    感知身体的信号。当我们真正开始注意身体信号并感知它们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需要得到怎样的照料,更准确地与

    我们的身体建立连接。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容易地了解到自己身体的

    感受。不是身体没有“传达”,而是我们没有在“听”。在我们忙着

    去和外部世界打交道,忽略自己内部世界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首先

    感知内部世界的信息,并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

    一直下降的视力,稍微用力按摩就会疼痛的身体在说:你很疲

    惫,需要休息了。放下你在敲打键盘的手,站起来活动一下。

    很遗憾,这些信号就像脸上长了一颗不痛不痒的痘痘一样,你不

    会注意。但是,身体用暴发荨麻疹或者一片又红又肿的痘痘告诉你:你很

    焦虑,需要缓解压力。这时你不得不注意。

    身体如果不用这些异常尖锐、疼痛的信号告诉我们,我们就不会

    特别留意。我们关闭了大脑对身体感受的接收系统,让自己的身体没

    办法得到想要的照料。所以,注意基本的身体感觉,它们可能在告诉

    你身体真实的需要。

    你可以跟着指导语进行练习,写下你的感受。看完本书,做完书

    中的其他练习,再回过头来做这个练习,也许练习里出现的内容、看

    到的自己的模样、你的感受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应该也会给你的

    生活带来变化,你可以重新思考这个变化的过程,也可以细细品味这

    一过程,总之,当你合上本书时,别忘了再做一次这个练习作为完

    结。身体参与的成长,让身体一起来见证。觉知你身体的样子

    做完前面的练习,对自己的模样,也许你内心得到了一个模糊的

    画面,或是一些感觉,但头脑里还不能形成什么概念。没关系,接下

    来我带你去看看周围的人是如何感知身体的,我们一起看看传统文化

    和家庭养育方式是如何对身体形态产生影响的。

    这里说的觉知你身体的样子,不是身体长的样子,不是身体的高

    矮胖瘦,而是你如何感知你的身体。首先,有个程度问题,即你能在

    多大程度上感知到你的身体。

    我的舞动团体的学员们,在不断跟身体工作、理解身体之后,会

    告诉我:当他们清晰地看到身体的形态时,才第一次感觉到对自己有

    了真正的理解。

    我们关注别人、关注世界很多,对自己却关注很少。我们熬夜玩

    手机、煲剧,不知疲倦。殊不知,这每一份体验都留在身体里,被身

    体记录着、感知着。无论爱、受伤、生气、思考还是成瘾行为,都离

    不开身体的参与。然而太多人的状态是:身体一直以某个状态活着,但自己却毫无所知。这时候,一旦觉知到你的身体状态,那会是个不

    一样的开始。

    比如有这样一种身体,是被打散的身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打过

    鸡蛋呢?好的鸡蛋,打在碗里,蛋黄是完整的,变质的鸡蛋打出来,蛋黄是散掉的。被打散的身体,就像变质的蛋黄一样,是散掉的,不

    再是一个整体。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王老师,真的有这样的身

    体吗?”有的。我的一位男性来访者在进行对身体的觉知练习后,是

    这么形容他的身体的,他说,他的身体很容易散掉,时时刻刻都得使

    劲,用力把身体捆绑在一起。请大家一边想象这个画面,一边思考我的问题:你们知道捆绑身

    体的绳子是什么吗?他告诉我,这绳子是他对妈妈的仇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妈妈一直对他各种虐待,会非常突然

    地开始打他、骂他,没有任何原因,而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住,任妈

    妈打骂。他为什么不躲开呢?因为他知道,不管他做什么,哪怕只是

    说一句话,都会遭到妈妈更猛烈的还击。所以,那个时候,什么都不

    做,等妈妈发泄完,是最明智的选择。小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就算现在长大成人了,他也用这样的方式与妈妈相处。因此,他心中

    早就埋下了对妈妈的浓烈仇恨。当这份仇恨不能被觉知时,他的身体

    就没劲了,就会散掉;而当这份仇恨能清晰且浓烈地被觉知时,他才

    会感觉身体重新成了一个整体,可同时,他又担心仇恨涌出会伤人,所以还要把自己的身体捆住,即限制住。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人。他说,如果不捆绑或者放松了捆绑,他

    的身体就会一次次被每个年龄阶段所经历的痛苦吞没。为了让自己的

    身体聚在一起,让自己脱离散掉的恐惧,为了保全身体的完整,他在

    心里放了一把刀,时刻记住仇恨,让自己生活在痛苦中,内心不能安

    宁。

    参加我们公开课的朋友,不知道你们听了课,跟着课上进行练习

    之后,对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觉知呢?没听公开课的朋友们刚好可

    以跟着本书,一点点、细致深入地开始探索身体,我相信每个人都会

    在这个奇妙的旅程中有所收获。

    现在请你问问自己:我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想知道自己身体的样

    子,请跟随我们的预习进行练习,尝试让自己静下心来,去觉知一下

    你的身体,想象一下它的形态。在做的过程中,请务必尊重第一时间

    想到的画面,不要对它进行刻意的修改。

    这里请注意:十分钟到了,或者你觉得可以了就停下来。找到笔

    和纸,把你感受到的身体形态写在纸上保存起来。当你读完本书,可能会更好地理解你写的内容,更理解你的身体。

    身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又是怎么变成这样的?身体的形态形形

    色色,因人而异,它们都在传递着不同的信息。身体形态受很多因素

    影响,我之前举的例子,受个人童年经历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比较

    多,但影响我们身体形态形成的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

    文化。

    我们的身体线条柔和,不同于欧美人的肌肉身体,棱角分明。欧

    美人强调个体自我,线条突出的身体和一张五官立体的脸,都在告诉

    人们“我很独特”。国人对“我”的界定比较宽泛,不太提倡个体

    我,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我”。我们的身体线条柔

    和,面部五官平和,是告诉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

    那么又是哪些文化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呢?

    首先是权威文化。我们的权威文化久远、深长,君权、父权、夫

    权的思想,对身体形态的形成产生着影响。权威文化的礼仪,臣服的

    态度,形成了身体向下沉、身体动作向下变长的身体形态。长时间习

    惯这种身体姿态,把身体的整个重心向下拉,形成前胸向后收的身体

    形塑。这种身体形塑,会带来谦卑、收敛、顺从且有距离的内心感

    受。

    武志红老师讲过一个例子,他说看国内篮球运动员打球,就算进

    了球也有不过瘾的感觉。大多数国内篮球运动员进球之后会下意识地

    做一个收胸,身体向下沉,把自己包裹起来的动作,而欧美篮球运动

    员进球之后多用欢呼、跳舞、张扬又真实的动作表现他们的兴奋。国

    内篮球运动员进球之后的收胸动作,好像在告诉大家,我虽然进了

    球,但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值一提。谦卑而压抑,收敛而有距离感的

    身体特点,是几千年权威文化深入身体的体现。其次是中庸文化。孔子认为: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遵

    循这种思想做人在社会上是安全的,但对身体却是极大的限制。这就

    好像用一个框子把身体框在里面,限制身体体验极限,阻止身体尽情

    表达。身体需要跟随外界事物变化,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身体动作和身

    体姿势,这才是真实、流动的身体。如果是在一个设定好的框子里做

    反应,身体就是被束缚和锁住的。

    我接触过很多框在框子里的身体,他们的身体动作多数是僵硬、重复、刻板的,像有一层厚厚的铠甲套住身体。深入接触他们你会发

    现,他们或者非常固执,不会变通;或者谨小慎微,充满恐惧,没有

    任何创造力,也缺乏活力。身体需要动起来,动是身体的灵魂,身体

    在动中表达、释放、思考和整理。动中的身体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身

    体动的极限在哪里,生命的极限就在哪里。被中庸思想框住的身体是

    被限定的生命。

    最后是耻辱文化。东方人的耻感文化和西方人的罪感文化一样,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耻感文化认为:有一个公认的道德标

    准,需要依靠外力,发展人的良心。这种文化在乎别人的看法。个体

    的行为,受外在因素的制约,要符合大环境的要求,少数服从多数。

    这种文化,忽略个人的身体感受,身体感觉是不被尊重的,是导致身

    心分离的主要原因。

    身体感受会真实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与我们认同

    的道德标准有背道而驰的感觉,所以,为了安全,为了和大家一样,为了符合外界的标准,我们选择放弃充满个性、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身

    体感受,而相信可以统一起来、整齐划一的外界的头脑标准,这样不

    仅有保障而且很安全。

    所以,身体真的不容易,我们的身体形态里承载了太多历史文

    化、家族伤痛和个人的成长轨迹。但身体的这些不容易,很多时候是

    不被看见、不被理解的。我们总是认为生活不容易,内心很痛苦。其实,你生活的不易和内心的痛苦,身体都知道,一样不少都在身体

    里。

    因此,理解身体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治愈自己可以从身体开

    始。然而,疗愈心灵、修通自己的路并不那么好走,有时搅在内心的

    痛苦中,会迷失方向。没有切身体验,是不能让理解的内容真正固定

    下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没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就没有真正的触

    动,没有身心俱在的体验就没有真正的改变。所以,身体是我们绕也

    绕不过去的一道屏障,也是另一条蹊径。

    身体最真实,身体很重要,觉知身体就是觉知你自己,我们可以

    带上身体,或者让身体带上我们,一起开始新的生活。学会体验身体的创造力

    我大学是学舞蹈的,有一项身体训练是跳舞蹈组合,有时需要我

    们去模仿、学习各民族、各舞种留下来的经典舞剧。那些舞剧虽说经

    典,但年代久远,内容迂腐陈旧,很容易让人失去兴趣。每次上这种

    模仿舞剧的课,我总感觉很无聊,打不起精神。

    后来我开始做舞动治疗,它展现的创造力让我很喜欢。舞动治疗

    集合了大量创造性元素,“即兴舞动”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强调“在创造中发现自我”。它要求参与者跟随内心的一种冲动开始

    不假思索地舞动身体,通过身体隐喻来说话,来发现自我,来表达心

    中的故事。置身在这种身体的创造性里,你不知道身体会带你去哪

    里,会给你带来什么,那种不确定会让你越来越靠近真实的自己。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个体只有在创造中才能发现自

    我。”我的一位来访者,每天都困在情绪的网里,无法挣脱,又不想

    束手就擒,每天都挣扎得很痛苦。我推荐她去跳一种叫作“接触即

    兴”的舞蹈,这是后现代舞里一种既有活力又极具创造性的舞蹈方

    式,舞者间保持一定的身体接触,在动态中交换身体重量。接触即兴

    与舞动治疗中的即兴舞动都是极具创造性的舞蹈方式,身体根据内心

    冲动,自发产生的变化和互动,是舞者当下内心体验的真实表达,是

    舞者此时此刻的情绪情感的集中展现。

    她告诉我:当她把自己交给身体的那一刻,她可以从被困着的网

    里站起来了!通过身体创造出的舞步、动作,表达着情绪和需要,让

    她可以暂时忘掉一切,专心和自己在一起。

    她感觉,在舞蹈里深刻地表达和感受比咨询更有效果。我告诉

    她,在舞蹈中能和自己产生连接,通过身体进行表达是第一步,但不能只停留在这里,还需要个体咨询细致、具体地把感受到的身体感觉

    意识化。没有完成意识化的身体感受会很可惜地一次次流走。如果能

    抓住打动自己的身体感受完成意识化,这部分就会获得自由,会成为

    资源,推进生命的进程。这样的自由拥有的越多,身体的局限和束缚

    就越少,生活就会越来越自在。

    我支持她去跳“接触即兴”,鼓励她把每次跳完舞的身体感受、心里感受都有意识地记录下来,然后在我们的个体咨询中一起讨论、复盘和总结。一段时间之后,她逐渐能够清晰地表达身体感受。无论

    是细微的、不起眼的,还是以前会被她忽略掉的身体感受,她现在都

    可以谈论出很多内容、想法和对这些感受的理解。慢慢地我发现她越

    来越灵动。

    她说:感觉现在是自己说了算,而不再被情绪困住动不了。她内

    心的空间变大了,有空间就有自由,就可以自在地生活和创造。心理

    学家阿德勒在人格理论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创造性自我”。“创造性

    自我”是指人格的自由成分,能对自身过去的经验做出有意义的解

    释,选择和建立自己的生活风格。我们的生活风格是自己主动参与创

    造出来的,你有多大程度参与这种创造,就有多少喜悦和满足。我们

    试想,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都是被规定好的,都是按照别人的意愿去生

    活的,那其实就跟没活过差不多,这也是许多人患上抑郁症的一个原

    因。

    我的一位来访者,她喜欢用脑,什么事情都想用脑控制住,然而

    脑子能想清楚的是打动你心、触动你身、真正和你有连接的那些内

    容。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深有体会,如果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知识很

    快就会忘记,但如果是自己有兴趣、主动找来学的知识,最后都变成

    了自己的技能。所以,用脑子想清楚一切而抛弃身体是行不通的。她

    感觉焦虑、抑郁、生活没有意义,因此走进了咨询室。做了一段时间

    的咨询,她的身体开始频繁出现问题,包括感冒、发烧、喉咙发炎、背痛、腿痛等,持续了三个月,各种身体症状一遍一遍地涌来。去医

    院检查身体,结果是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她在没做咨询之前,和她

    的身体是割裂的。咨询让她慢慢有了觉知,慢慢地将她和她的身体连

    接起来。身体表现出的这些症状正是身体表达的情绪。愤怒、悲伤、委屈、无助,这些情绪充斥在她的生活里,但她以前却感受不到。

    身体不舒服时,她才会把投向外界的注意力转向自身,被迫体会

    和面对身体不舒服带来的焦虑、委屈、愤怒和无助,被迫和这些以前

    她看也不敢看的负面情绪连接在一起。她的身体真是用心良苦,如果

    不用生病这种方式引起她的注意,她会非常习惯地忽略掉所有负面情

    绪。

    现在我和她一起谈论它们、理解它们、和它们待在一起,慢慢地

    这些淤积的情绪被一点点化解,堵塞多年的情绪的毒被一点点排出

    来,她开始感受到自由。

    创造性与自由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感受到自由,才能进入创造

    性的空间里。自由是创造性的土壤,创造性是自由身上长出的翅膀,带着自由去飞翔。

    我的舞动治疗小组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员的身体从最开始的

    束缚、紧绷到最后可以自由舞动。其间当然会经历很多痛苦、悲伤、恐惧的情绪释放和体验,这些正是捆绑你、让你不自由的枷锁。当你

    可以走过来,挣脱捆绑,打破枷锁,你就可以体验到自由,至少你的

    身体先体验到了自由。当身体自由了,身体的创造性就像冰雪消融的

    小溪一样,开始缓缓地流淌起来。

    加尔韦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我

    们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一个是身体和潜意识

    层面的自我2。学习进入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中,你会发现你的

    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那种割裂感消失了,这时你就能触碰到外界事物的

    本真,而创造力就是你触碰到的这个本真。我的一位舞动学员刚来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说话,一让她跟着音乐

    随意动动身体,她就会说“我不会跳舞”“我不知道怎么跳舞”。我

    告诉她:“不是跳舞,是随意地动身体。”她又会用“身体怎么动

    呀”“我的身体不会动呀”来拒绝。她就这样说了几节课,有时甚至

    一边说一边跳。直到有一天她不说话了,我发现她在流泪。这时的她

    进入了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里,感受到了身体和潜意识带给她的

    悲伤,这些悲伤正是她用很多话来防御、想逃离的东西。她身体里存

    储了太多负面的情绪,需要先清理掉这些情绪,她的身体才能自由,身体自由了,她身体里的创造性力量才可以呈现出来,被她使用。

    创造力不是靠头脑想出来的,而是进入身体和潜意识层面,身体

    充分自由时出现的自发性的能力。只有身体参与其中,达到身心合一

    的状态时才能真正出现创造力。身体本身就极具创造性。我们身体拥

    有如此精细的人体结构,每个人的相貌、身材比例不一样,奇妙的思

    维千差万别,内心的感受和无限的创造力更是广袤无垠。所以,我们

    可以说自由的身体就是创造力本身。

    我做舞动治疗十几年,这期间看到太多因身体发生变化而带来整

    个人生华丽转身的例子。我的一位学员,在一次课上体验到好奇。她

    身体里有一股冲动,让她去做一些没做过的动作,于是她在地上打滚

    了,她让自己的身体像一个球一样在地板上滚来滚去。

    她说:滚着看到的教室原来是这样的。我说:你继续体验,放大

    好奇的感觉。让身体带着你去寻找和体验更多让你感到好奇的事情。

    她滚了一会儿,开始爬,像个孩子一样到处爬、到处摸,她看见了站

    着时看不到的东西,她说:原来爬着可以摸到这些啊,真好玩。这是

    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我看到她做这些时,眼睛里有光。从那次体验

    以后,她不再拒绝以前认为“不正经”的事,以前认为“不靠谱”的

    人。以前不感兴趣的事情,她都开始尝试。她本来是一位小有成就的商人,因为觉得好玩开始做生意,谁知

    竟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每月做生意挣的钱是她做公司的几倍,甚至几

    十倍。她通过身体探索让身体体验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好奇,好奇的种

    子就在她身体里发了芽。好奇的生命力被看见,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点

    亮了。好奇的生命力在她身体里重获自由,因好奇开创的事业就蒸蒸

    日上了。

    身体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像“好奇”这样的种子。哪颗种

    子被照亮,开始发芽、生长,要看我们的生命走到了哪里。走到哪颗

    种子附近,离我们最近的那颗种子,才有可能被我们照亮。

    我们多数人的身体,和舞蹈演员、运动员、篮球明星们的身体有

    很大不同,他们的身体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拥有

    自由流动的能力,只要有机会、有需要,身体就可以进入专注、自由

    的身体流动里,创造身心合一的状态,这一刻触碰的是事物的本真,启动创造性的力量。而我们大多数人的身体离自由还有一段距离。

    创造力是我们身体里的宝藏。我们身体可以外显地创造出无穷无

    尽的动作、身体姿势,流动的形、静止的态。我们身体内在的情绪和

    情感,可以创造不断变化的身体,内心复杂多变的感受,激发身体无

    限的可能性。

    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创造力,它的创造性力量得天独厚、无可比

    拟。所以,先回到身体里,身体里什么都有,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身体

    来改变人生,重塑身体来重建生命。学会用身体体验创造性、用身体

    实现创造性是发挥创造性的捷径。身体从来不会说谎身体练习:理解你的身体

    理解你的身体,很温暖,也很难。温暖,是因为被理解了会有特

    别美好、舒畅的感觉。难,是因为产生理解并不容易,真正的理解也

    不容易发生。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首先,你需要专注、一心一意地对待要理解的事物。不管是一个

    人,一件事情,还是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我们拿出认真、专注的态度

    去理解。

    其次,你需要有方法。想要真正理解一个事物,需要有跟这个事

    物相关联的方法。比如,理解一道数学题,我们需要用数学的思维方

    式,需要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综合思考才能做到理解。

    最后,你需要跟内心产生连接。真正理解了一个事物,我们会

    说:“哦,原来是这样的!”内心会有松动、打开、豁然开朗的感

    觉。

    我们从小到大上了很多年学,学了很多知识。最常见的理解,就

    是理解老师教授给我们的知识点。上学期间,经常听到老师这样问我

    们“这个内容理解了吗”,我们会回答“理解了”或者“不理解”。

    像理解知识这样大脑认知层面的理解我们都非常熟悉,但理解身体对

    很多人来说却是陌生的。

    身体不是一个没有知觉、低俗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智慧、有感

    觉和感受的有机体。理解身体,是一个新的视角。之所以说它新,是

    因为我们习惯忽视身体。我们相信大脑思维的分析和判断,而忽视身

    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来自身体的信息才最真实、最可靠。我们经常忽略、未觉察到的发生在身上的信息,都是有

    价值、有意义的。

    理解身体,会拓宽我们对自己理解的范围,会加深我们对自己理

    解的深度。学会理解身体,抓住身体传来的信号,才能解密身体传达

    出的信息。只有邀请身体参与到我们的生活里,生命才是完整的。那

    么,怎样理解身体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练习,来学习如何“理解你的身体”。

    现在请你放松自己的身体,找一个安全、宽敞的地方。

    放一首缓慢、温柔的音乐,跟随音乐随意动动你的身体。

    你可以有顺序地动身体,比如从头到脚,或者从脚开始慢慢地往

    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身体的四肢到中间,动起来。

    你也可以没有顺序,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动身体,可以在想停留

    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可以在有特殊感觉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

    就这样,慢慢地动身体,逐渐和身体产生连接。

    慢慢地聚焦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肩膀、头部或者手臂上。

    聚焦的这个身体部位可以是你感觉不舒服的部位,也可以是被你

    忽略的部位,还可以是你自然而然就停留的部位。

    把注意力停留在这个身体部位上,跟随音乐舞动这个身体部位。

    慢慢地让这个身体部位不断扩大,直到扩大到整个身体上。

    整个身体变成了这个部位,舞动整个身体,用整个身体来表达这

    个部位。

    跟随身体,让身体在放松中动起来,说它想说的话。动的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话冒出来,留意这些话,让这些话说出

    来;也许会有画面闯进来,就让画面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播放;也许

    会有情绪,会流泪,没关系,就让这些发生、流淌。

    在这个过程中,你全然关注了你身体的一个独特部位,跟这个部

    位建立了深深的连接。

    你看见了这个身体部位,允许它“说话”,允许它“表达”。你

    没有评判、没有否定,以接纳的态度,允许身体这个部位真实地告诉

    你:它现在怎么了?承载着什么?经历着什么?

    当这一切发生之后,你会被这个身体部位打动或者触动,你的内

    心会对这个身体部位生起情感,心痛或者愧疚,你和这个身体部位产

    生了以前没有过的、深深的连接,你理解了这部分身体,也更加理解

    了自己。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与身体不同部位去建立连接,你可以反复去

    做。当你把自己身体敏感部位都做过了之后,你也可以直接用整个身

    体去做。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每一次的感受都记录并保存起来。等某

    一天回过头再去看这些记录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自己经历了什么、走

    过了什么。相信那种感觉一定很特别。头痛:头在诉说什么?

    我想你肯定有过头疼的体验,如果是习惯性头疼,就没那么简单

    了,这背后可能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头痛不只是生理上的头痛,而

    是头在向你诉说着什么。

    我的一个来访者,“头痛”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从上小

    学开始就有“头痛”的毛病,到现在的几十年里,总是隔一段时间就

    发作一次。头痛时她会四肢无力,会出冷汗,有时甚至会呕吐。她去

    医院看过很多次,也吃过药,但都不能完全治愈。她告诉我,自己

    “久病成良医”,找到的最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在家里躺两天,什

    么都不做,慢慢地“头痛”就会过去。

    随着咨询次数不断增多,我对她越来越了解,我头脑里经常浮现

    出这样一幅画面,而且越来越清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个人

    在角落里一直流泪,很委屈、很难过。有人走过来问她:‘你为什么

    哭呀?’她一边哭一边摇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那个人等了一会

    儿,失去了耐心,走了。一会又有一个人过来问她:‘你为什么哭

    呀?’她一边哭一边摇头,还是什么都说不出来。那个人问了几次,也失去了耐心,很愤怒地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打了她一

    顿,也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在那里继续哭。没有人再过来问她。她哭

    累了,坐在地上睡着了,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睡在了床上。她已经不哭

    了,但头有些痛。”当这个画面非常清晰之后,我就可以理解她的

    “头痛”了:“头痛”是因为她有话想说。她有太多话憋在心里说不

    出来。一段时间发作一次的“头痛”是身体在告诉她:说不出来的

    话,我会帮你表达。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没有一个温暖、容纳的依靠,不但小时候说不出来,长大之后也说不出

    来。除非开始自我成长,或者有一些不一样的经历。

    我的来访者就是这样,虽然她上小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可以清晰表

    达自己的语言能力,但她伤心、难过时却只能流泪,没办法说出自己

    的感受和需求,即使在最亲的父母面前也说不出来。因为她没有自

    由、宽松的成长环境,也没有温暖、容纳的妈妈。而爸爸性格急躁,既没有耐心,也没办法看见她内心的需要,更不可能给她足够、允许

    的空间等待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她的妈妈很抑郁,爸爸很暴躁。父

    母自顾不暇,没办法容纳她的需求,不能接受她的情绪,更没有能力

    理解她的内心感受。

    没有被温暖对待过的人,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温暖。小时候

    她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长大以后她用“头痛”来表达

    自己的委屈、愤怒和无力。这是她没有办法的选择。内心有满满的痛

    苦却说不出来,长时间憋在心里会非常难受。人类很聪明,为了帮助

    自己缓解痛苦,会想出各种各样曲折的方法。而她选择了“头痛”。

    因为那次痛哭、挨打、坐在地上睡着的经历,与“头痛”建立了联

    系。她非常清晰地记得,当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睡在床上,头有些

    痛,于是就不停地摇晃脑袋,想让头痛赶紧消失。就这样,她在身体

    上找到了一个出口,身体也记住了她的需求,身体与她内在不能表达

    的情绪和情感就这样不谋而合。

    难道就是因为她睡醒之后感觉头痛,就形成了“头痛”的躯体化

    症状吗?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她之所以形成“头痛”,而不是其他身

    体部位疼痛的躯体症状,是与父母对待她的方式有关,也与她自己的

    特点和选择有关。

    头痛,是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在头脑里打架。我的这位来访

    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特别能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随着咨

    询的进行,我知道少了什么,少的是真情实感。她说的话很漂亮,很正确,挑不出毛病,但就是会让你觉得有距离感。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我都觉得自己无法靠近她,以至于咨询中我会走神,感觉很累。

    因为她永远只说正确的话,应该说的话,她妈妈能接受的话。她妈妈

    只接受她好的一面:学习成绩好、乖巧、乐观向上、能照顾人。而她

    的脾气、情绪、缺点等不好的一面,就算她表现出来,她妈妈也会选

    择视而不见。她只有按着妈妈的意思去做,妈妈才接受。因此,她满

    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取悦妈妈,如何讨好妈妈,如何让妈妈开心。她按

    着妈妈的规划: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一

    切都顺理成章地进行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一直无法走进亲密关系

    里,并且持续头痛很多年。这是因为她虽然按着妈妈的意思在做,但

    不等于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但她的这些想法和愿望是不被允许,也不能实现的,所以只能压抑在

    头脑里。从小到大,她头脑里“妈妈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就一

    直在打架,每次都是妈妈的想法占上风。而她自己的想法却堵塞、阻

    滞在头脑中,无法表达,更无力实现。她没办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

    实。

    她会产生挫败和无力的感觉,会认为自己没价值,会进行自我攻

    击,会产生恐惧和渺小感……这些都会让她持续头痛。她妈妈的想法

    和自己的想法拥堵在头脑里,心里的愤怒和无力堵塞在身体里,她难

    受极了,“头痛”就成了她表达和缓解这些痛苦的唯一途径。她的妈

    妈不能接受她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干,表现出脆弱无力、痛苦沮丧。她

    就只有让自己头痛,让自己生病,才能得到想要的休息,才能表现出

    脆弱、痛苦,才可以不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乐观向上。

    “头脑”就是“我”,就是我可以给世界展示的东西,就是我认

    为的自己。因此头部出现问题,就是“我”出现了问题。当一个人排斥、拒绝新的体验,对现有的念头过于执着;没有能

    力实现自己的想法,改变生活;不能表达压抑已久的情绪的时候,就

    会引起各种“头痛”症状的躯体反应。一位朋友告诉我,只要她做了

    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不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做事,或者自己受委屈

    之后,她的头就会有涨涨的感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会出现“头

    痛”的症状,就算前一天晚上睡得很好也无一例外。

    我自己也有过头痛的经历,一般是因为压力大、过度紧张引起

    的。我发现每次头痛,都是我与身体分开的时候。每当我想在头脑里

    找到答案,用思考、理性压抑情绪的时候,每当我丢掉情感、丢失身

    体的时候,我都会头痛。

    头痛,是身体有话想说。

    头痛,是身体在告诉我们:先停下来,你已经被头脑中的思绪困

    住、不能自拔了。这时你需要放下头脑里的思考,找到身体,与身体

    在一起。这样可以拓宽头脑思绪的空间,找到突破,找到真正属于自

    己的那条出路。

    头痛,是身体在告诉我们:你有情绪,你被情绪困扰,你的内心

    无法安宁,已经没办法清晰地做事情了。我们需要停下手中正在做的

    任何事情,它们都不如你重新思考自己的处境,看清自己在哪里,调

    整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重要。就像登山的时候,我们需要坚定的信

    念,强健的体魄,但最重要的是登山地图。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能事

    半功倍。

    因此,头痛时请试着去理解头痛、理解自己。你可以按照我们预

    习里的练习,把注意力聚焦在头部,深入地去与头部建立连接,去理

    解头痛的意义。你也可以放松身体,让自己在松弛的状态下开始自由

    联想,想什么都可以,想到哪里都被允许。让这个联想不间断地、持

    续地发生,也许慢慢地你就会对头痛、对自己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头痛,也是身体在告诉我们:你有冲突,你有限制……头痛,可

    以告诉我们很多。当你长时间或持续一段时间出现头痛症状的时候,除了看病就医以外,你还可以尝试与“头部”建立连接,尝试去理解

    头痛。不止“头痛”,任何一种身体出现的症状都可以从两个层面来

    理解,一个是生理层面,另一个是心理层面。我们的课程是身体心理

    学课程,将帮助你在身体与心理之间建立起连接,更好地理解身体问

    题背后的心理困境和意义。磨牙:牙齿在攻击什么?

    “牙齿”躲在口腔里,除了咀嚼食物外,有种“无关紧要”的感

    觉。但事实是小小的牙齿,却承担着大大的心理功效。

    你有过“牙齿”问题吗?你有没有想过牙齿出现问题,除了我们

    习惯上理解的上火、发炎以外,还可能与攻击性有关呢?这部分里,我将带着你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些常见的“牙齿”问题。你做过

    “掉牙齿”的梦吗?你知道梦里“掉牙齿”的象征意义吗?

    很多人都梦到过掉牙齿,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掉牙齿”——预

    示着你家中有老人要离去。

    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写道:掉牙齿象征着“心理阉割”。

    “阉割”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

    术语,是指儿童发展到性器期阶段(3—6岁)时,因为喜爱异性父

    母,与同性父母发生的情感冲突。男孩会认同并效仿父亲,通过在心

    里内化父亲的形象去解决冲突;女孩会认同并效仿母亲,通过在心里

    内化母亲的形象去缓解冲突。男孩害怕丧失生殖器官,女孩幻想有过

    男孩的生殖器官,后来被阉割而留有余悸。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阉

    割”情结主要由恐惧情绪造成,恐惧被处罚。

    梦见“掉牙齿”有很多种象征性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象征着

    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牙齿长在口腔里,我们常用“口齿伶俐”来形容与人交往时说话

    清晰干脆,延伸意义是指这个人能说会道。而在梦里梦到“掉牙

    齿”,就是掉了与人交往的工具,象征着你与人交往出现了问题。梦见“掉牙齿”,还象征着心理上的退行或成长。牙齿是人身体

    上最坚固的东西,也是“坚固”的象征。人精神层面的信念、价值

    观、世界观是坚不可摧的,就像牙齿一样坚固。梦见“掉牙齿”,就

    象征着我们原有的信念系统发生了动摇。

    牙齿是力量的象征。所有这些“掉牙齿”的象征,都离不开力

    量。“阉割情节”,是孩子进入“俄狄浦斯情结”,建立“超我”的

    阶段,也是与父母形成“三角关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孩子跟父母

    形成竞争关系,这需要孩子有力量。人际关系里有合作也有竞争。合

    作也好,竞争也罢,与人交往都需要有力量,才能捍卫自己的边界,保护好自己。心理的退行意味着丧失力量,而成长则是力量的展示和

    释放。旧的信念发生动摇,建立新的信念,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力

    量。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撕咬食物,这需要使用力量。人类进入

    文明时代,咀嚼食物举止优雅。而动物撕咬猎物的场面,就血腥多

    了,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从追捕到吞食,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杀戮。

    牙齿是攻击性的象征。“咬”是一种具有高度攻击性的动作。牙

    齿通过“咬”,把食物研磨成碎片。在舞动治疗中,“咬”的肌肉张

    力节奏,是在婴儿长牙、牙龈开始有疼痛感觉时出现的。婴儿做出咬

    的动作,一方面可以缓解婴儿长牙的疼痛,另一方面也表明婴儿心理

    向前发展的事实。咬的动作是结束一种接触,建立新接触,是分离、区分事物的表达。“咬”在心理层面上,表示我们有照顾自己、处理

    事情、认真做事的能力。动物露出牙齿,表明不要靠近,这是我的领

    地。我们熟悉的成语“龇牙咧嘴”“张牙舞爪”“青面獠牙”“以牙

    还牙”等,很形象地告诉我们:牙齿是动物攻击的武器,是人类攻击

    性的象征。

    我的一个来访者,在她情绪比较压抑的时候,经常做这样一个

    梦:在梦里,她从后面的大牙里抽线出来,源源不断,怎么抽也抽不完。她很焦虑,很想快点把线抽完;也很恐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

    这样。梦中牙齿里有抽也抽不完的线,好像要把牙齿变成线团。而牙

    齿里不断抽出线来,寓意着线团会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消失。牙齿,尤其是后面的大牙,是我们人体最坚固的地方,把大牙变成线团,象

    征着摧毁我们最坚固的东西。人最坚固的是信念和价值观,牙齿里不

    断抽出线,是不断放弃自己的信念,逐渐消磨自己意志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个内心没有多少力量的人,敏感、脆弱,在

    意别人的看法。而她老公是一个极度控制的人。她在老公眼里是卑

    微、没价值的。她认同老公对她的看法,因为在她的家庭里,在亲朋

    好友眼中她从小就是没有价值、卑微、可怜的。她在没有价值、丧失

    自我中,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自我价值感不断动摇。她对老公充满愤

    怒,但这愤怒却不能向老公表达,只能转向自己,攻击自己。她把自

    己身上最坚固的牙齿变成线团,丧失牙齿撕咬的攻击性力量。牙齿里

    绵绵不断抽出的线,是她绵绵不断的委屈,也是她绵绵不断的愤怒。

    当她看见和理解这些之后,这个梦再也没有出现过。当然,她是经过

    长时间的咨询,才理解和看清她梦里出现的牙齿问题是对她的提醒,提醒她内心有悬而未决的情绪困扰。如果你的牙齿反复出现一个问

    题,有时去医院看了之后会有所好转,但过一段时间又卷土重来,你

    可以思考一下,与自己的情绪和现有的困扰联系一下,也许会对你有

    所帮助。

    “磨牙”是牙齿常见的一种表现,有人晚上睡觉就会磨牙。从精

    神分析角度来讲,磨牙是一种受挫和焦虑的表现,是潜意识的冲突,特别是在生气、焦虑、愤恨、悲观和受虐待时,显得更为突出。当人

    无法释放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就会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

    上大学时,我们宿舍就有位同学晚上磨牙。她不是每天都磨牙,但一开始磨牙还真有点可怕。她磨牙的声音很大,夜深人静里显得特

    别恐怖。她的牙齿很糟糕,磨牙把她的牙齿都磨坏了。磨牙象征着没有表达出来的攻击性。白天对人很愤怒不能表达,晚上就会磨牙,把锐利而有攻击性的牙齿磨钝。“咬牙切齿”“打掉

    牙往肚子里咽”,都很形象地描绘出忍气吞声、屈辱压抑的心理感

    受。

    我的这位同学,平时笑呵呵的,大家都说她脾气好,人缘好。不

    知道她的好脾气,是咽下了多少委屈才换来的。她晚上“磨牙”,正

    是白天吞下的委屈在“说话”。

    如果你知道自己有磨牙的习惯,或者有人反映你晚上睡觉会磨

    牙,或者你的牙齿很糟糕,除了看牙医以外,想想自己是不是不敢发

    脾气、不能表达不满和愤怒、害怕与人发生冲突、习惯压抑自己呢?

    假如是这样,你一定很委屈,从现在开始不让自己继续委屈,尝试表

    达自己。从一件让你感到不满的小事开始,对身边感觉安全的人表达

    不满。你会发现表达之后,情况没你想的那么可怕,别人也没你想的

    那么脆弱。先从小事开始,一点点尝试,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很

    强大。

    我有一位男性朋友,憋在体内不能释放的攻击性,损坏着他的牙

    齿。他的牙齿不能咬硬的东西,排骨、牛排是不能吃的,只能吃鱼

    肉。他吃的饭,是像粥一样软软的米饭,被戏称“吃软饭的”。他年

    纪不大却满嘴烂牙,很多牙齿是松动、脱落的,剩下的牙齿经常发

    炎、肿胀、疼痛。他自己说,是因为“上火”引起的,我却不这样认

    为。他有一位非常强势的母亲,他是被母亲镇压着长大的。他不怎么

    反抗,事事都顺着母亲。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都是母亲做主,他

    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因为妈妈不同意就分手了。后来他结婚生

    子,因为儿媳不是妈妈选的,妈妈与儿媳妇之间相处困难,最后他离

    婚了。他生活得很压抑,他不能表达愤怒和攻击,并不等于他没有愤

    怒和攻击性。他内心有强烈的对妈妈不满和仇恨的情绪,这些情绪不

    能对妈妈表达,因为他习惯顺从妈妈。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憋在心里,只能伤害自己,他愤怒的情绪非常强烈,只有伤害自己身上最坚硬的

    地方——牙齿,才足以表达这些情绪的浓烈程度。

    他的攻击性非常强,像一座沉睡的火山,他不能让这座火山醒过

    来,火山一旦苏醒,会伤害周围的人。所以他的牙齿就成了他攻击的

    替罪羊。攻击性强而有力,是生命最有力量、最坚硬的象征,牙齿是

    身体上最坚硬的地方。攻击性与牙齿都象征着坚硬,所以它们之间有

    最默契的配合、最一致的表达。

    牙齿是活力的象征,是活力状态的展现。活力是生命力,活力和

    攻击力是同样的力量,是不同层面、不同理解维度的说法而已。牙齿

    不好的人缺乏活力,也缺少掌握事情和认真做事的能力。所以,他们

    常常有“咬不动”“难以解决”“无力感”等问题。以前在电视里看

    到古代买马的时候,要看马的牙齿,从马的牙齿状况评估它的年龄和

    活力。人的活力跟牙齿好坏也有很大程度的关系,梦中“掉牙齿”、牙齿损坏都与丧失精力、丢失力量有关。

    牙齿是活力,是活下去的力量。牙齿用来咀嚼食物,有食物,我

    们才能活下去。牙齿的好坏影响着食物的咀嚼质量,也影响着食物的

    吸收。牙齿不好的人,胃都不太好,没有充分咀嚼过的食物,进到胃

    里,会给胃带来压力,造成消化不良。所以我们要活下去、活得好、活得健康,牙齿是最基础的保障。

    牙齿是活力,是鲜活的生命力。有东西进入口腔,被牙齿咬住,进行咀嚼,牙齿专注在这个东西上。专心致志地做事情,是有活力的

    生命状态。牙齿好,对进入口腔的食物专注咀嚼,生命状态是强劲、有力的;牙齿不好,对进入口腔的食物无能为力、无法专注,生命状

    态也是软塌塌、萎靡不振的。

    恢复活力的方法是动起来。我的一位舞动学员,每次来上课都瘫

    在地上,一动不动,说自己好累。我就让她瘫在地上,让其他人动起

    来。接着,我有意让其他人在她周围动来动去,并和她产生一些互动:有人向她伸出手、有人在她面前舞动、有人围绕着她转圈……慢

    慢地,她被感染了,眼睛开始不自觉地追随着与她互动的人,身体也

    有了想动的冲动。

    我鼓励她“动一动”,邀请她加入我们。她开始有了少量动作,接着逐渐过渡到有很多动作,最后,她的整个身体都动起来了。

    她动起来反而不累了,并逐渐从萎靡不振的状态里走出来,变得

    开心、愉悦起来。这样的体验不断增加,让她清楚地知道:只要自己

    动起来,就会不一样。

    你也可以让身体先动起来。

    动起来的身体,就像一根线,把思考的问题、深陷的情绪、无力

    的感觉重新连起来,变成一个整体。当身体各部分都回来,成为一个

    整体的时候,专注的力量也回到了身体里。能够专注的身体是充满活

    力的身体,当身体活力四射时,热腾腾的生命力像沸腾的水一样,挡

    也挡不住地向外流淌。

    如果你愿意,现在你可以让自己动一动,站起来走走、伸伸懒

    腰,改变一下身体姿势,换一种状态和心情看看这个世界的样子。皮肤病:皮肤在保护什么?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有趣、最完整的器官。说它大,因为皮肤遍

    布全身,有2平方米左右;说它有趣,因为它的形状、分布特点不同于

    其他器官,它在人体最外边,包裹着整个身体;说它完整,因为它覆

    盖了整个身体表面,它连接身体和精神,身体和精神发挥的各种功

    能,都是皮肤参与其中的结果。皮肤包裹着、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

    位,把身体和精神变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在空间,保护

    着身体内部器官和我们的内心世界。

    皮肤有很多功能,区分、接触、呼吸、排泄和修复等。这些功能

    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分离和接触这个两级的主题,是人生的主旋

    律,是我们一直徘徊和停留的地方。

    分离和接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分离又不

    断接触的过程。胎儿在子宫里与妈妈接触,出生与子宫分离,被妈妈

    哺乳与妈妈接触;学会走路,上幼儿园、上小学,与妈妈分离;遇见

    伙伴、找到爱人建立新的接触。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分离、一

    次次接触的过程。皮肤包裹我们,区分你是你、我是我,这是分离;

    当我们触碰彼此、肌肤相亲、需要表达亲密时,这是接触。呼吸的一

    呼一吸,一进一出是分离也是接触。

    皮肤就是“我”。皮肤是我们最外层的身体界限,是我们与外界

    连接、环境接触的身体部位。我们透过皮肤向世界展现自己,皮肤就

    是“我”,以非常单纯的方式反映着我们的本质。我们无法改变皮

    肤,就像无法改变本性一样。说到这里,不由自主地会让人想起美国

    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他在歌唱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这里不多

    说,我们来说说他的皮肤。他是黑人,后来全身皮肤变白。外界很多人认为他是做了人工漂白和植皮,但其实是因为他有皮肤病。他患有

    白癜风和红斑狼疮,这两种疾病都可以导致肤色发生改变。杰克逊的

    皮肤因为疾病,发生从黑到白的转变,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我们主要从心理因素解读他皮肤的变化。

    杰克逊出生在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父亲非常严厉,经常打骂孩

    子,他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长大。父亲为了把他打造成一代巨星,让

    童年的他吃了不少苦头,但其实在内心深处,他始终是一个没长大、调皮稚气的孩子。他喜欢动物,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喜欢的动画

    片、儿童玩具,他都喜欢。他给自己买的梦幻庄园,曾是一个热闹非

    凡的游乐场,是一个梦境一般的世界,这里的人们永远长不大,隐喻

    的意思是“永远的童年”。

    杰克逊想留在美好的童年里,因为他自己的童年太痛苦,充满暴

    力和伤害。他想与一些东西分离,想逃离、抛弃一些东西,想得到他

    没得到的东西,想重新接触这个世界。因为生病,他黑色的皮肤变了

    颜色,皮肤颜色的改变,就是“我”的改变。他并不想改变自己的种

    族,他想改变的只是内心深处痛苦的过去,想和痛苦的童年分离。他

    的皮肤因病阴差阳错地变成了白色,不是他想成为白种人,也许只是

    他内心深处那个没有正常童年的孩子,想接触他向往的、不曾拥有的

    美好童年。他才华横溢,拥有亿万歌迷,却因处事行为不符合主流社

    会标准,经常遭到外界的攻击、诬陷和诋毁。他也想让自己符合社

    会、舆论的标准,成为人们心中歌星的样子。但他内心只是个孩子,这个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在成人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

    置,虽然他的歌唱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最终还是躲到了自己

    创建的梦幻庄园里。

    皮肤代表“我”的个性。杰克逊在舞台上是璀璨的明星,但在生

    活中却个性怪癖、脆弱敏感又充满神秘。这样的个性不符合人们对一

    个巨星的要求,人们不接受他真实的个性,对他进行诋毁和诬蔑。他一生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纷争中,经历了起起伏伏,辉煌和沉沦就像他

    皮肤的黑与白一样,是他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矛盾和冲突的体现,是

    这两个世界不能兼容、相互威胁、非此即彼的分裂状态的深刻表达。

    杰克逊的个性不被外界接受,受到外界威胁。虽然他奋力与这个世界

    抗争,但他由黑变白的皮肤告诉我们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他最后死

    于私人医生之手,属于非正常死亡,也许他的私人医生并非有意,但

    他的命运却没有逃脱外界的威胁。

    他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象征性地告诉我们,他还是被他以外的

    “外界”打败了,就像他因病变白的皮肤一样,这些都不是他想要

    的。它们颠覆了他的本性,违背了他的内心。这并不难理解,他还是

    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违背自己、被迫放弃自己了。他为了满足父

    亲,把自己变成天王巨星。成功之后,他一直与外界抗争,这个时候

    的“外界”象征着他小时候的父亲,他抗争的目的,是试图改变或扭

    转小时候放弃自己的经历。他的结局告诉我们,他没有成功。

    令人感叹的是,小时候的放弃,原来那么彻底、那么无法回头。

    那么,皮肤问题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

    发炎红疹

    皮肤问题,无论是发红肿胀还是发炎斑点,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与我们的内心世界、情感状态有关。每一个可见之物都是不可见之

    物的图像,就像艺术作品以可见的方式表达着艺术家心中不可见的想

    法一样,皮肤用发炎、红肿、痒等可见问题告诉我们不可见的内心深

    处的需求和情感。

    皮肤是“我”的界限,要接近“我”,就必须超越“皮肤”这个

    界限。如果我想跟你连接、亲密,就需要与你接触,突破“我”的界

    限,触摸“你”的界限,这样我们才能在一起。皮肤发炎、红疹、肿胀、破裂是损伤界限的表现,是边界被入侵、守不住自己的边界引起

    的躯体症状。如果皮肤反复出现上面说的问题,就先让自己安静下

    来,暂时离开皮肤症状,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从边

    界被入侵的角度想想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不能拒绝别人、不能坚持

    自己、生活中把别人看得很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认可、牺牲自己

    等问题。假如不幸是这样,你需要调整和改变,从现在开始让自己重

    要起来。长大成人的你去帮助那个曾经不被重视、胆小懦弱的自己,鼓励他、陪伴他,一起保护好自己。

    青春痘

    青春期孩子脸上常见的青春痘,是他们激素分泌旺盛,出现性欲

    的体现,但性欲在这个年龄需要被压抑。青春期是不平静的发展阶

    段,有很多冲突,潜意识里有很多全新的冲动向外冒。青春期的孩子

    深陷冲突之中,他们身上会展现出很多热烈的情感,他们的主题是性

    欲、爱、同伴关系,但他们的很多情感,不被允许顺利表达,需要压

    抑。他们的皮肤开始发炎、红肿,不断冒出痘痘,好像有某种东西试

    图冲出旧有的边界,急于爆发、释放出来一样。这些憋在皮肤里的青

    春痘,是想爆发又企图阻止的性欲和情感。青春痘用来防御自我,让

    自己没有魅力,阻碍与异性交往,使性欲不能顺利表达。青春期孩子

    的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这些表现正常化,鼓励孩子多参加同龄人之间的

    活动,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拓宽孩子的视野,用丰富多彩的生

    活转移孩子的内心冲突。

    皮肤癣

    我几年前起过一次皮肤癣,医生说是真菌感染,跟家里养猫有

    关。养猫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想想自己皮肤起癣那段时间的状态,发现另有缘由。那是段不开心的日子,我换了工作室,并与原来的工作

    室发生了一些令人不开心的事。癣的形状是圆形或斑块形,发炎的皮

    肤上面有白色的皮屑,形成了一种盔甲似的保护,把那个部位的皮肤

    包裹起来,不让任何东西进来,也不让任何东西出去。因为害怕受到

    伤害,皮肤就用这种方式防卫自己。那段时间,我感到不安全、紧

    张、恐惧,警惕地保护着自己,避免受到伤害。皮肤上的癣就像盔甲

    一样防御着外界,保护着我们柔软的内心。用盔甲保护自己得不偿

    失,虽然我们避开了伤害,但也避开了爱。我的皮肤癣告诉我:你现

    在是退缩、封闭、恐惧、不敢爱的。当看到自己的状态,理解自己的

    处境之后,我开始积极地调整自己,敞开自己,无所畏惧,让爱的感

    觉回来,我的皮肤癣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除了看病就医以外,你还可以与身体

    的这个部位建立连接,感受这个部位静静地展开自由联想,通过这个

    部位可以想到什么,想到哪里,想到触动你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你的

    症结所在。

    皮肤痒

    很多人都有过皮肤痒的感觉,痒是很多皮肤病会出现的现象,如

    荨麻疹。痒会让我们分心,痒就要抓,一直想抓身体的某个部位。俗

    话说“心痒痒的”“无关痛痒”。痒是因刺激而引起的,当某些东西

    刺激到我们时,身体会有所反应,可能是性欲、攻击性、感情或爱。

    我们被一些东西刺激了,心理上会有痒的感觉,也会升起渴望、涌出

    冲动,让人坐立不安。身体的痒表示某些东西在我们的心理层面“啃

    噬”“烦扰”我们,而我们却要忽略、不去注意它,不然它也不会转

    移到身体上,引起我们的注意。抓痒的动作好像在挖掘,我们抓痒身

    体表面的皮肤,象征着挖出烦扰我们、啃噬我们、刺激我们心理的问

    题。一旦找出让我们感到烦躁的原因是什么,身体就不会那么痒了。皮肤问题具有象征性,当我们与外部世界交往有困难,当我们回

    避外界、把外界困难合理化时,就会出现皮肤问题。

    皮肤问题具有象征性,身体特定部位出现的皮肤问题具有特殊意

    义。比如,受到外界攻击,胸口会出现红疹,身体前胸是我们对别人

    和自己表达爱的部位,受到攻击,丧失了爱,胸口的皮肤会表达和释

    放丧失爱的情绪。

    皮肤还有保护、排泄和结痂的功能。保护和排泄功能比较好理

    解,我们说说结痂功能。皮肤的结痂功能是一种很神奇的能力,皮肤

    受伤流血,伤口表面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成块状物,伤口痊愈后

    会自行脱落。皮肤的结痂功能就像人心理层面的自我修复、自我重建

    功能。

    拥有怎样的皮肤就有怎样的灵魂,理解皮肤问题就是理解你与外

    部世界的关系。虽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但好看的皮囊却更有意

    义。长痘痘:脸是面具还是表达?

    “脸”非常重要,不仅因为现在流行“颜值”当道,“靠脸”吃

    饭的生存策略,更因为“脸”就是“我”,“脸”上的问题反映着与

    “我”相关的深层问题。

    “脸”是我们公开面对世界的部位,也是我们与世界交往的名

    片。不同的“脸”是不同的人,“脸”告诉我们“你是谁”。“你是

    谁”是哲学本体论问题,探究人类本源,关乎存在和身份。所以,“脸”与自我身份认同相关。

    “身份”,指你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中国古代是一个身份制社

    会,皇帝身份最高,皇帝下面有精细分类的层层等级。大大小小不同

    等级的官职是身份的象征,告诉世界“你是谁”。这种制度虽然在现

    代社会消失了,但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惯性思维却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行

    为。心理学的研究更关注“身份认同”,追问个体自我身份形成的意

    义,进而探讨“我是谁”。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个体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种

    稳定的身份感,这种身份感将在个人面临不同情景转换时,仍相对长

    期地维持。”无法获得确定的自我身份认同,让人有弥散的恐慌感。

    很多人脸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对不确定身份的恐惧和愤怒的表

    达。

    脸上的痘痘在问:“你是谁?”脸部出现问题一般都和“自我”

    有关。过敏、出湿疹、起痘痘,这些脸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多数与不

    接纳自己的身份、身份混淆、身心不一致等问题有关。最常出现的脸

    部问题是暗疮和粉刺,俗称“痘痘”。青春期孩子脸上出现痘痘并不奇怪,但过了青春期脸上还经常冒出又红又肿的痘痘,就不是单纯的

    生理原因,而多数与心理困扰、长时间无法化解的情绪问题有关。

    我的一位来访者,眉清目秀,却满脸痘痕。她30多岁,脸上的痘

    痘一直没断过。每次冒出的都是大颗又红又肿的痘痘,好了之后就留

    下痘痕。脸上的痘印清晰地告诉她:“每颗痘痘都来过,每颗来过的

    痘痘都有意义。”她对自己脸上反复出现痘痘的情况既奇怪又无能为

    力。她去医院看病,涂了医生开的药膏,也没有明显效果。她感觉生

    活沉重,经常不想上班,跟单位领导关系不好,想得到领导的认可又

    对领导充满愤怒。

    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却不是父母想要的男孩,父母对她的到

    来不满意,也不欢迎。

    她从小的生活环境,跟很多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一样,被嫌

    弃、被挑剔。小时候的她懂事、乖巧,收起惊慌和恐惧,用压抑、顺

    从和努力的方式讨父母欢心,幻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是,在弟弟出生以后,她的幻想不仅彻底破灭,噩梦也从此开始:她既成

    了弟弟的另一个“妈妈”,专门负责照顾弟弟;也成了家里的仆人,大事小情都被使唤。她说:“弟弟是挂在我身上长大的。”她虽然是

    女孩,一路走来却把自己活成了男人。她习惯为家里承担,习惯照顾

    弟弟。她给家里买房、操心弟弟的工作和生活。家人非常习惯她的付

    出,无休止地从她身上搜刮和掠夺。

    过度地为家里付出,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变好,反而一团糟,令她

    痛苦。她每次冒痘痘时,都不舒服,或者说每次不舒服时,都冒痘

    痘。她经常感到有东西堵在脸上,那是一种憋着气出不来的感觉。她

    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么。她是女儿?不像;是姐姐?不是;是妈

    妈?不对;是家里的家长?不确定。她憋住的是自己在这个家中的真

    实身份,女儿和姐姐。每次脸上冒痘痘,都是她心力交瘁的时候,她

    内心想做回自己,但意识层面知道不可能。压抑需求的结果是身体帮你表达,她脸上层出不穷的痘痘就是身体在一遍遍地替她发问“你到

    底是谁?”一个不确定自己身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会随时有破

    碎感,内心无法安宁。

    我的来访者,她抑郁也愤怒,脸上不断冒出的痘痘是她内心愤怒

    的爆发。如果你脸上也持续不断地出现问题,请静下心来想想与“自

    我”和“自我身份”有关的问题。这也许可以帮你找到另一个理解自

    己的视角,打开与自己建立连接的另一扇门。

    脸上的痘痘在说:“你在装。”“脸”是身体最吸引人的地方,脸上生动的表情传达着内心丰富的感受。我们都认为:“有怎样的内

    心感受就有怎样的面部表情。”这种情况是极好的状态,说明你活得

    不拧巴,真实而流畅。但很多人没这么幸运,他们不能真实、一致地

    表达自己的内心,他们需要隐藏、伪装。虽然内心波涛汹涌却需要表

    现得面不改色,这是一件极累的事。紧张、拉扯的压力会累积在脸

    上,面部长时间紧张,会带来堵塞、不通畅的感觉,就像皮肤毛孔堵

    塞一样,也会滋生痘痘。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身

    体表达非常个性化。身体怎样表达、通过什么部位表达、用什么方式

    表达就像每个不同的人一样非常独特。

    一位年轻的妈妈,精致干净的脸上布满痘痘留下的小坑。痘痘像

    她的老朋友一样不离左右地伴随着她。她脸上不仅有痘痘,还有鼻子

    不通气的问题。她经常有一个鼻孔不通气,这也是一直困扰她的一个

    面部问题。

    她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部分性格是开朗、叛逆的,喜欢新鲜、刺激的事情,周围的世界让她充满好奇;有一部分性格是胆小、恐惧

    的,很多事情都让她焦虑和担忧。她父母看不惯她开心,又嫌弃她胆

    小,想各种办法来改造她。她很早就学会如何应对父母,表面上她能

    把父母的要求做到很好,但很多时候,她内心的想法与她做出来的行为完全相反。长时间这样应对父母,导致身心不一致成为她的习惯,也给她的生活和情绪上带来很多困扰。

    她父母的人格明显有缺陷:妈妈表里不一,特别爱面子,不管自

    己多辛苦,也撑着自己,展现好的一面给别人看,不能让别人看不

    起;爸爸性格暴躁、阴郁,习惯把自己的怨气撒向她和妈妈。当爸爸

    妈妈都没有独立的自我时,最常见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承担自己没能力

    消化的情绪。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她的肩

    上。她接着爸爸的怨气,担着妈妈的恐惧,努力稳定着家的秩序、支

    撑着家的平衡。

    她内心世界的样子与表现出来的样子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她内心胆小、自卑、恐惧,也有好奇、叛逆的部分,但在父母面前表

    现的却是乖巧、懂事。“身心不一致”“假装”的生存方式让她摆平

    了很多现实中的事情,但却没办法摆平潜意识。潜意识通过在她脸上

    留下印记的方式,来表达“假装”有多辛苦,“压抑”有多愤怒。她

    脸上痘痘留下的小坑,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的高度。同一张脸上,皮肤

    却高低不平,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个人的内心和行为之间存在距

    离、有高有低。”

    她鼻子经常不通气也在告诉我们一些事情。“鼻子”是脸上最高

    的部位,是力量和骄傲的象征,也是性欲的象征。她习惯“假装”,不可能释放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能量。力量、骄傲和性都是生命力的象

    征,她的生命力在她体内不能表达,能表达出来的,都是“假装”的

    自己。她脸上的这些问题,是身份认同产生冲突引起的。

    她体内有两个“自我”同时存在:一个是围绕着妈妈的感受而建

    构的“假自我”,另一个是围绕自己的感受而建构的“真自我”。

    “真自我”和“假自我”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概念,我们

    可以看到,她这两个“自我”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冲突。一个身份认同

    比较好的人,有勇气把自己的脸晾在人前,面对各种环境;而一个身份认同有问题的人,脸上出现各种问题,隐喻着把脸藏起来,像鸵鸟

    一样把脸埋在沙堆里。

    如果你的脸经常有问题,可以问问自己:“脸是面具还是表

    达?”如果是面具,可能你不认同自己、不接纳自己、不敢把自己摆

    在人前;如果是表达,说明你对自己有很好的接纳和认可,允许自己

    跟着内心真实地流动起来。

    如果你还没有认同和接纳自己,请先从接纳自己开始做起。问问

    你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哪些部分让你恐惧?哪些让你不敢面对?当

    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这样找到答案。如果找不到,也不要灰心,我们可以进一步与身体建立连接。你也许离开身体的时间有点久,请

    慢慢地让自己回到身体里,相信身体会给出答案。

    脸知道,你怎么看自己。脸知道,你对自己身份是否确定和认

    同。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就会爱惜自己的“脸”;当你不知道

    自己是谁时,“脸”会让你产生迷茫和混乱感。有人曾告诉我,她不

    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就算照镜子看到自己的脸,也觉得那不是自己,特别陌生。她的确不认识自己,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她心

    里,自己还是一个没睁开眼睛的婴儿。

    整容成瘾的人也可能存在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不认可自己,不

    接纳自己真实的身份。通过整容可以提高自我身份的认同感,但也有

    风险。通过外在的改变去改变的自己总是被动的,会遭遇挫败和无

    力;但通过改变自己、改变内心的体验而改变外界,却是我们可以掌

    控的美好体验。

    脸部聚合了五官:眼、耳、鼻、舌和身。脸部肌肉紧张、有压力

    就会集中累积在负责承受“冲突”的脸部各部位上。

    “眼睛”承受与视觉有关的心理冲突。很多与视觉有关的心理困

    扰,会带来眼睛问题。比如不想看见不喜欢的事物、害怕看见自己、看不见希望、想忘记看见的某些经历等,都可能造成眼睛问题。

    “耳朵”承受与听觉有关的心理冲突。很多与听觉有关的心理困

    扰,会带来耳朵问题。比如拒绝听见外界的声音、不想听到不喜欢的

    内容、不想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想忘记曾经听到的内容等,都可能对

    耳朵产生影响。

    鼻子承受与嗅觉有关的心理冲突。除了上面我们说的,鼻子象征

    力量、骄傲和性以外,鼻子不适表示恐惧生命中“细微”的连接,拒

    绝对自己和他人“私密性”的接触。鼻窦炎、鼻塞、失去嗅觉是难以

    接受“亲密”的讯息。“无法闻到”“气味不佳”“腐烂”正是我们

    自己心中有的部分,是“死本能”,也是生命的能量,有觉察地面对

    它,一样可以开出娇艳的花。味觉与吃有关,延伸象征“吸收”“接

    受”养料,吸取“精神食粮”。

    我们经常说“没味道”“不对胃口”,这与是否满足有关,也代

    表难以接受新的口味,不接受新的念头、想法和经验,有暂停的意

    思,缺少心理弹性。触觉通过身上的皮肤完成,是接触、亲密的表

    现,是对关系的渴望和疏远。如果你的皮肤一碰就淤青,可以考虑是

    否逃避亲密关系。如果皮肤经常痒,是你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使你

    心神不宁,你需要靠转移注意力来抵抗刺激对你造成的困扰。

    我们来总结一下“脸”的象征和意义:

    第一,脸就是你自己。

    第二,脸部问题是身份认同、身份混淆、身心不一致导致的结

    果。

    第三,脸上的“痘痘”有话说。

    第四,脸部五官问题对应的心理意义。

    第五,你看自己的方式都在脸上。“做自己”才是你最擅长的事,认可自己、接纳自己,你本来的

    样子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肩周炎:肩膀在委屈什么?

    肩膀在身体里的位置很重要,肩膀上面连着颈部、下面连着胸背

    部,左右两边连着双手。肩膀在中间,有承上启下、连接的作用。

    肩膀是“融合”和“潜意识”之门。中国道家哲学认为,一切事

    物都围绕“阴阳”概念进行建构、观察和理解。在道家体系里,低处

    是阴,高处是阳。应用在身体上,身体胯以下的部分是阴,胯以上的

    部分是阳。

    肩膀在身体的上半部属于阳,连接着颈部、手臂和胸背部,这三

    个部位刚好包裹着心脏。心脏是人类情感和灵性的中心。肩膀连接、融合在这三个部位中间,像一扇门一样保卫着人类最珍贵的灵性和情

    感。这扇门也是通往内心潜意识世界的大门。梦和身体最接近潜意

    识,上半部身体是人类接受和表达情感的重要部位,身体情感语言是

    潜意识的语言。上半部身体表达的情感来自潜意识,呈现的内容来自

    潜意识。所以,肩膀这个要塞部位是打开或者关闭潜意识大门的干城

    之将。

    肩膀虽然在身体的上半部,却象征着行动力。肩膀代表行动、掌

    控能力,与我们的主动意愿、主宰世界的意志力相连。肩膀象征着对

    某事、某人有行动的欲望。我们行动的冲动和需要,最早在身体肩膀

    里产生出愿望,然后才开始行动。肩膀酸痛、肿胀,象征着我们行动

    上遇到困难、受到阻碍。这种阻碍多数不是因为自身缺乏能力,而是

    因为受到外界反对、限制和不允许。这种阻碍限制我们把想要行动的

    欲望传到手臂,通过手臂完成行动。肩膀长时间受阻,想要行动的能

    量没办法传到手臂,卡在肩膀里会引起很多肩膀问题。肩膀最常见的问题是肩周炎。肩周炎是指肩膀周围关节产生疼

    痛,使肩膀活动功能受限。有肩周炎的朋友,除了看病就医以外,也

    可以从自己行动是否受阻的角度想一想:是不是经常不能做自己想做

    的事?是不是总有东西牵绊和限制你的行动?从行动受阻的角度与自

    己的肩膀建立连接,看看你可以收获什么。

    肩膀里还藏着你的情绪。我的一位舞动学员,在一次舞动个案中

    说:她想飞翔,但肩膀却酸痛得抬不起来,这让她很沮丧。我跟她一

    起去了解她肩膀酸痛的感觉,发现当她没有飞翔的想法时,抬肩膀不

    会感到酸痛;当她有想要飞翔的想法,并试着用肩膀做飞翔的动作

    时,就会忽然感觉到肩膀酸痛不已。于是,我跟她“镜像”,帮助她

    一点点地去跟她自己的肩膀建立连接。镜像中,我的肩膀会在她肩膀

    动作的基础上有一些或高、或低、或转动的变化,她看得到,身体也

    能感受得到。一段时间后,她的肩膀松动了。放松肩膀,增加肩膀灵

    活性的练习需要持续做。接下来,我让她继续想着要飞翔,并做飞翔

    的动作。

    她手臂做的“飞翔”动作非常低,大概在身体两侧30厘米高度的

    位置。做“上下飞翔”时,我镜像她这个动作的感受是沉重、压抑

    的,无法飞起来。接着,我们尝试一点点升高手臂去做“飞翔”的动

    作。她的手臂快升到与肩膀一个水平的位置时,肩膀酸痛的感觉出现

    了。酸痛感让她无法继续做“飞翔”的动作,她双手无力地垂在身体

    两边,头也垂着,身体的上半身弯曲着、向下沉,整个人垂头丧气,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我们一起又尝试了几次,她的手臂一直没办法超过肩膀做动作,每次快到肩膀位置时,肩膀的酸痛感就迫使她停下来,尝试了多次都

    不行。她开始变得愤怒起来,逼迫自己把手臂抬过肩膀,忍着酸痛,做“飞翔”的动作。这时的她,紧紧地抿着嘴唇,脸因痛苦有些变形。我想让她停下

    来,还没开口,她就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像泄气的气球。她哭了,她

    说她飞不起来了,永远也飞不起来了。后来我慢慢了解到:她不是飞

    不起来,而是不能飞。因为她要是飞翔了,就抛弃了妈妈。她妈妈与

    爸爸的关系恶劣,可以说她的妈妈只有她。

    在她眼里,妈妈很脆弱,从小到大一直被她保护,妈妈离开她就

    没办法活下去。“飞翔”是她一直压抑的想法。课上她与这个想法连

    上了,身体知道了她的冲突、理解了她的恐惧,就让肩膀用“酸痛”

    告诉她:“想飞没那么容易,你的行动是被限制的。”一个“飞翔”

    的动作,带她来到了与妈妈出了问题的关系里,也带她见到了很多深

    埋在她心里的情绪:内疚、愤怒、恐惧、无奈……都在她瘫在地上的

    那一刻爆发出来了。我们一起工作了很久,慢慢处理她的情绪、她与

    妈妈的关系。

    肩膀有很多种形状,每种形状都有意义,识别不同形状的肩膀可

    以让你更了解自己。现在请你走到镜子面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仔

    细观察你的肩膀:你的肩膀是什么形状的?是宽阔的还是窄小的?是

    僵硬紧张的还是放松有弹性的?左肩和右肩有什么区别,一样高吗?

    肩膀是向前倾还是向后仰?请你动一下肩膀,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哪里痛、哪里酸、哪里麻?你的肩膀和手臂、胸部是连接在一起

    的、还是分开的?

    肯·戴奇沃迪在《身心合一》里把肩膀做了细致的分类,他说:

    一个人经历基本冲突时产生的情绪,在性格中留下痕迹,也会反映在

    身体上,尤其影响肩膀的姿势和形状。他对肩膀形状的分类很有代表

    性。你刚刚有看到自己肩膀的问题吗?你是不是急于知道肩膀形状的

    意义呢?那就跟我来吧!我在舞动治疗工作中,各种不同的肩膀几乎

    全部遇到过。我想告诉你:很多人有相同的肩膀,但肩膀背后的原因却不一

    样。

    高耸的肩膀。肩膀高高耸起的人,在人群中很显眼。他们的肩膀

    高于自然高度,显得比一般人高,给人端着肩的感觉。我的舞动课

    上,有人就是这样的肩膀,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脖子,身体像

    套在夹板里,又像一只缩头的乌龟。高耸肩膀里有恐惧的情绪。当一

    个人受到惊吓时,身体的自然反应是会把肩膀抬高,屏住呼吸,当恐

    惧消失,肩膀会落下来。但如果长时间处在恐惧、惊吓的情绪里,恐

    惧情绪就会冻结在身体里,肩膀会记住这种高耸的动作。恐惧的情绪

    和高耸的肩膀被固定在身体里,情绪不消失,肩膀的形状就不会改

    变。对高耸肩膀的舞动干预,我会侧重身体动作转化带来的疗愈效

    果。

    一位女学员,只看身材,从后面看不出男女。因为她肩膀抬得

    高,远远看上去,显得肩很宽,看不出是女人的肩膀。她形成这样的

    肩膀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在理解她肩膀症状的原因之后,我们开始

    身体工作。我不想在这里解释她肩膀形成的原因,因为那是一个很长

    的故事,我只想告诉大家,她的肩膀在动作转化上的变化效果。我看

    到一个“死掉”的肩膀。肩膀里卡着情绪,肩膀动作被锁住。我让她

    尝试动肩膀,跟我想的一样,她只会前后动上半身,不能动肩膀,因

    为肩膀在紧张中僵住,她感觉不到肩膀。

    我让她在耸肩膀的基础上,继续高耸肩膀,尽力耸到她所能做到

    的最高,保持在高耸肩膀的身体姿势里,一段时间之后慢慢松下来。

    反复多次这样做,我与她这样镜像做,她与小组成员这样镜像做,小

    组成员一起跟她镜像做这个动作。慢慢地,她的肩膀开始解冻,从紧

    张、僵硬中复苏开始流动。接下来,我让她跟组员做了很多让肩膀动

    起来、灵活起来的游戏。游戏让人放松,在轻松、没有压力的环境

    里,她整个人松弛、打开,肩膀似乎忘记了紧张和僵硬,越来越欢快,越来越流畅。最后要做的是,让肩膀动作传到手臂。因为有凝固

    的情绪和断开的动作在肩膀里,所以她的肩膀紧张地高耸着。我们做

    扩大和延伸的动作,把她的肩膀和手臂连起来,这样肩膀和手臂的动

    作也会连起来,肩膀和手臂成为相互表达的一个整体。下课后,再看

    她的背影,肩膀松弛了许多。我通过大半年的课程,处理了她肩膀里

    的恐惧情绪,通过动作调整,改变了她肩膀高耸的记忆,帮助她的肩

    膀恢复自然形状。

    浑圆的肩膀。浑圆的肩膀不是因为肥胖,有些人并不胖,但肩膀

    却浑圆、厚重。

    我的一个来访者,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她的肩膀看上去很结

    实,但仔细看,发现是错觉,原来她的肩膀是圆的。她是家中最大的

    孩子,是家里的主心骨,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是

    她在张罗和操劳。她认为家人的事就是她的责任,她是一定要帮忙

    的。结婚之后,她又承担起自己小家庭的全部责任。在她家里,挣钱

    养家不是男人的事,而是她的事。她要承担父母的家,又要承担自己

    的家,终于她病倒了。一次重感冒,她在床上躺了一个月。这一个月

    里她浑身无力,什么都做不了主,绝望的感觉让她陷入抑郁。感冒好

    了,她却再也没有以前的干劲了,因抑郁走进了咨询室。她浑圆的肩

    膀是承担太多重担的结果。你的肩膀如果特别厚重、浑圆,比起身体

    其他部位有明显突出的感觉,可以联想一下,是不是身上的担子太重

    了?是不是承担了不该你担的担子?顺着这个方向想想,也许会有意

    外收获。

    向前收缩的肩膀。这种肩膀形状很常见,双肩向前收缩,含胸、后背弓起。从侧面看,前胸向里凹进去,形成一个弧度,俗称“驼

    背”。生活中有很多驼背的人,我的舞动课里,也有很多驼背的人。

    她们的动作很难与情感产生连接,自我保护、封闭、害怕受到伤害。

    向前收缩的肩膀,是把前胸包围起来。前胸是表达情感的中心区域,包裹前胸是为了阻止情感向外表达,隔离情感、把情感锁起来。这类

    人多数敏感、脆弱、时刻与人保持距离,害怕亲密,很难敞开自己的

    内心。如果你刚好“驼背”,对号入座一下,有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如果有,可以挺直前胸感受一下你害怕什么;如果没有,你可以含

    胸、挺胸交换着动身体,看看能与什么建立连接。

    向后拉的肩膀。我有一位很清秀的学员,她的肩膀向后拉,感觉

    后面有东西扯住她一样。给我的感觉是,她好像在很强硬地强迫自

    己、控制自己。在跟她几次接触之后,我发现她是一个非常愤怒的

    人。我让她充分表达愤怒,做握拳、咬紧牙关、战斗的动作,也邀请

    她与人互动,比赛做狰狞、凶残、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她的动作刚开

    始如暴风骤雨一样激烈,而且越来越激烈,但没多久就变得奄奄一息

    般无力,整个人瘫软在地上。她瘫在地上的时候,我发现她的肩膀形

    状变换了:耷拉在地上,不强硬也不强迫。后拉的肩膀里锁住很多愤

    怒。她对周围非常不满,她总是有大喊、想挥舞拳头的冲动,但多数

    时候,她都努力控制着自己。这种强烈、暴怒的情绪锁在肩膀里,形

    成冻住身体的记忆。“想发火”和“不能发火”的冲突、想“行动”

    与“不能行动”的冲突造成关节组织受损,不仅呈现出肩膀向后拉的

    姿势,还会形成肩周炎。

    方形肩膀。方形肩膀是男性的肩膀,表现出力量、自信和担当。

    有这种肩膀形状的人,很在意自己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写到这里,我

    忽然想起以前的一个同事,是个男舞蹈演员,他高大帅气,特别喜欢

    穿有垫肩的衣服。他的肩膀总是被他用垫肩垫得很高,远远看上去感

    觉很有型。现在看来,他是用垫高的肩膀去掩藏弱小的自己,让自己

    看起来比实际更有力量。肩膀是身体的一部分,也是“自我”的一部

    分。肩膀形状里有故事,找到一个故事就点亮一段生命。

    我们来总结一下肩膀的作用:第一,肩膀连着脖子、胸背部和手臂。肩膀连接的这些身体部位

    是情感输出、产生和表达的重要部位,所以肩膀有“融合之门”和

    “无意识之门”之称。肩膀一直为身体情感和灵性的安全保驾护航。

    第二,肩膀象征行动力。肩膀是身体上除了头以外最高的身体部

    位。“行动冲动”由心发出,头脑知道,但头脑里有冲突,会忽略一

    些信息。身体记得所有信息,“行动的冲动”肩膀知道并记得,“行

    动受限”的冲突肩膀也记得。

    第三,身体知道所有信息,头脑忘记的,不想面对的,身体都会

    记住。身体是你的主人,用身体疗愈情绪可以真实地回到过去,在身

    体参与中获得真正的疗愈。

    第四,肩膀有很多种形状,本节选了有代表性的肩膀形状进行深

    入理解。我们发现,每种身体形状的存在,都是一个复杂的故事,都

    有我们从小到大的影子,了解身体每个部位的特殊含义,会更靠近自

    己。

    第五,认真地对待身体,它是资源;理解地对待身体,它是宝

    藏。怎样对待身体,身体就怎样对待你。腰酸背痛:后背在支撑什么?

    沿着肩膀往下走,我们去看看“后背”。后背虽然在身体后面,却很重要。我们的后背,以脊柱为中心,包裹着脊柱。脊柱与后背相

    融相嵌、相互支撑。在脊柱周围,后背里的相应部位,对应着身体的

    五脏六腑,是身体健康与否的全息图。后背在身体后面,眼睛在身体

    前面。眼睛能看到发生的事情,而后背看不到。眼睛能看见,有一目

    了然的清晰感,有可掌控的感觉,这让人安心。后背看不到但能感受

    得到,它非常敏感,能够细腻地捕捉来自外界的信息,识别不一样的

    气息,感受着“安全”或者“危险”,以便快速做出反应:是该继续

    “悠然自得”还是需要“警觉战备”。

    后背是最不安全的身体部位,它“藏”在身体后面,需要有东西

    挡在前面、需要被保护;又仿佛在暗处,需要防范。古语“明枪易

    躲,暗箭难防”“后背插一刀”“背后使绊子”……说的都是“背

    后”防不胜防,遭人暗算的情景。后背就像一个敏感、脆弱的孩子,躲在大人身后,惊恐又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

    后背里藏着恐惧。给大家讲讲我的经历。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

    们宿舍晚上十一点关灯。有过住宿体验的人都知道,关灯之后、睡觉

    之前的那段时间是宿舍的“黄金时段”,每个宿舍都会上演辩论赛、大讨论、八卦、隐私之类的谈话节目。而我们宿舍的人有个偏好,喜

    欢讲“鬼故事”。我很害怕但又想听,所以每次听“鬼故事”时,我

    都把自己缩成一团,抱着被子听。我的一位舍友,“鬼故事”讲得特

    别生动。她语调平缓、娓娓道来,总是不露声色地把“鬼故事”讲得

    让人毛骨悚然。有一次,她正在津津有味地讲一个“鬼故事”。我躺

    在上铺,虽然已经缩成一团,但还是感觉后背发麻,好像有什么东西从后背下面慢慢向上升起。整个人随着她的故事越来越僵硬,渐渐地

    屏住了呼吸,感觉后背冷飕飕的,不自觉地就向墙的方向靠过去。现

    在看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后背慢慢升起的感觉是“恐惧”。那

    个晚上之后,恐惧的感觉一直无法散去,困扰了我很久。那段时间,我一个人走在密闭的走廊,或是狭窄的通道,后背都会生起“恐惧”

    的感觉,整个人也会随之紧张、警觉起来,好像有什么危险的事情要

    发生一样。我会时不时、不自觉地回头看、东张西望,能绕行就绕

    行,实在躲不过去,就深呼吸、鼓足勇气、闭上眼睛飞快地冲过去。

    后背是储存恐惧情绪的地方。当人们处在惊恐中,身体就会自动

    收紧,抬高双肩,挺直后背。当你挺直后背的时候,肌肉必然收紧,这时后背的肌肉张力表现出高强度束缚、突兀束缚、保持束缚的流动

    特性。肌肉的工作方式有自由张力流动和束缚张力流动两种,而肌肉

    以束缚张力流动的状态呈现,是用来应对有威胁性的危险环境,起到

    避免失控、保护的作用。当我们身体肌肉呈现这种状态时,说明我们

    的内心正经历着恐惧和焦虑。早年内隐性躯体记忆被恶劣的现实环境

    激活、调动起来,痛苦的躯体记忆就会跨越时空来到当下,在感受层

    面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难以忍受的痛苦体验里,自体脆弱感的强弱就决

    定了忍受这种痛苦能力的强弱。

    身体可以更有效地疗愈恐惧。喜、怒、哀、恐是基本情绪,恐惧

    是基本情绪中的一种,是心理活动状态。恐惧,也是我们面临危险,企图摆脱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我们都有恐惧。恐惧失

    去,恐惧批评,恐惧不被爱……恐惧产生时,后背总是先感受到。很

    多时候头脑还没意识到恐惧,后背就已经有了恐惧的反应。我们常说

    的“后背发麻”“后背直冒冷汗”……都是后背感受到“恐惧”之后

    的躯体表现。中医说:“恐伤肾,恐为肾之志。”通俗解释是:恐惧

    情绪会导致肾气受损,引起肾脏病变。恐惧情绪带来的躯体反应,是

    由个体早年恐惧的躯体记忆被激活引起的。如果不经过处理,身体会

    不断收集熟悉的味道,越来越多的“恐惧”聚集在身体里,身体肌肉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处在紧张、僵硬的束缚中卡住、动不了,久而

    久之,身体就成了一个“躯壳”、像一摊“死水”一样失去生命的活

    力。

    我曾帮助一位舞动学员,在舞动个案中处理关于恐惧的议题。我

    发现,她动起来的身体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不管动到哪个位置、哪个

    方向,她都一定要把正面留给人群,把身体的后背对着墙或者靠近角

    落。好像“后背”需要对着不能活动、固定的物体才能让她安心。不

    管哪个方向有人靠近她,她都会迅速把脸面向那个人,把后背“藏”

    起来,绝不可以把后背展现在别人面前。

    看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玩个游戏:每个人都悄悄地跟在一个

    人身后,不让这个人发现,同时需要发现并赶跑自己身后的人。大家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专注地跟在别人身后,努力不让这个人发现,自己却被别人跟上。特别有趣的一个画面是,你会看到一串人都在人

    身后悄悄地走,走了很久直到有一个人发现被跟上,赶跑后面的人

    时,所有人才都发现被跟上了,然后一哄而散。

    我的这位学员,转来转去,停不下来。她不跟别人,因为她自顾

    不暇。她只顾着不让别人跟上她,没办法让别人在她身后,她不停地

    躲闪、逃跑,想找一个把后背藏起来的地方。但她找不到,其他同学

    要做练习,需要跟在她身后。她很慌乱,到处乱窜。我觉得时机已

    到,把组员分成两组:一组对着她做侵犯性、攻击性的动作;另一组

    做成一堵人墙,让她的背靠在人墙上,让她感觉安全,给她支持的力

    量。当后背有了安全的支撑,她再次面对危险时,身体自动爆发出愤

    怒,展现出力量。她开始对攻击她的人做回应性的攻击动作,这些体

    验是她童年害怕的、没有做过的,这些新的体验都会给她带来新的成

    长。她童年有创伤,妈妈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经常猝不及防地伤害

    她。记得有一次,她正专心地玩自己的布娃娃,跟布娃娃说话,教布

    娃娃跳舞,开心时还亲了布娃娃。她玩了一会儿,身体有些异样的感觉,忽然一回头,看见妈妈在她的背后,皱着眉头,脸上带着嫌弃、鄙视的表情。她整个人都僵住了,呆呆地看着妈妈不动。妈妈问她:

    “你在玩什么呢?”她很害怕,急忙转过身体后背对着墙,一直扭动

    着后背,不敢说话。妈妈等了一会儿,不耐烦地走了,也拿走了她的

    布娃娃。她一个人傻傻地待了很久才缓过神来,想起刚才发生的事,她感到羞愧和不安,但最深刻的感觉是恐惧。她觉得妈妈就是一个魔

    鬼,妈妈的眼睛像是可以吃了她似的。

    她后背里有恐惧,一旦感受到不安全,就想把后背藏起来。要想

    改变,她的后背需要先释放愤怒,让卡住的愤怒情绪流出来。然后增

    加力量,开口说“不”、表达不满、学会拒绝、给自己设立边界。在

    拥有了力量之后,才能真正打开心扉,建立信任和亲密,表达柔软和

    脆弱,让爱释放。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治疗师非常有经验,能准

    确把握每一个关键点。并不是治疗师教她怎么做,而是跟随她,接纳

    和理解她,给她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然后等待、陪伴,允许她

    选择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后背也是脆弱的。这个脆弱不易觉察,容易被忽略,后背需要支

    持,也是我们支持系统丰富与否的体现。后背出现问题,通常意味着

    我们的支持系统出现问题,与感受不到被支持有关。不被支持包括:

    感觉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感到孤立无援;没有人愿意帮助我们、感受

    不到被爱;感觉没有情感依靠、不相信自己、感觉没办法获得自己想

    要的。

    后背的上半部与情感支持有关。需要情感支持可以触摸、抚慰后

    背的上半部,与之产生连接、建立亲密感。

    后背的中部与内疚情绪有关。通过跟后背的中部连接,专注在这

    里,与之对话,觉察自己,也许可以跟自己的内疚情绪建立连接。

    后背的下部与缺乏金钱有关。金钱是能量,缺乏金钱就是缺少生

    命的能量。如果后背经常出现不舒服、腰酸背痛的情况,就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让人陷入无能为力的困境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

    后背变得更有力。运动、健身、拉伸后背,让后背的肌肉跳动、活跃

    起来。后背如果是高强度自由流动、保持性自由流动和适应性自由流

    动的肌肉张力,就是有强壮的后背,可以抵御寒冬。

    想要更准确、快速地理解自己,可以从理解身体入手。后背里不

    仅有恐惧,还有很多你不能理解的情绪,可能是失望和无助,也可能

    是不安和惊慌。

    委屈时,后背柔软地轻轻摇晃,回到摇篮里的感觉让受委屈的小

    孩放松、被滋养。

    无力时,后背放松地瘫软在舒服的地方,感受支持和依靠,也许

    一切并没有想的那么绝望。悲伤时,找个人从背后抱住你,那种感觉

    一定会不一样。有劲时,挺直后背,大干一场。身体每天传达给我们

    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时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有时是强烈的情绪,有时

    是不易觉察的身体感受,有时是躯体症状……这些都是身体语言,都

    在告诉我们那些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信息。我们需要学会抓住这些信

    息,识别这些信息,并且为我们所用,帮助我们实现自己和想要的生

    活。

    怎样抓住这些身体传来的信息呢?首先,慢下来,让自己的脑子

    和身体都慢下来;其次,对身体感兴趣,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聚

    焦身体,与身体在一起;最后,在身体里整合情绪、感受、想法和你

    自己的过往,理解身体,理解自己。我们的身体充满情感、充满智

    慧,理解身体是理解自己的捷径。

    我们来总结一下本部分的内容。

    第一,后背是我们很重要的身体部位,后背里有很多情绪,你可

    以通过识别这些情绪,理解自己腰酸背痛的原因。第二,用身体疗愈情绪,可以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临在感,身体

    可以疗愈恐惧、无力、悲伤……只要你信任身体,身体就可以带你走

    出泥泞。

    第三,后背像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需要看见和关爱,也需要

    支撑和好好对待。

    第四,理解身体是快速、简便和有效理解自己的方法。每个人都

    有一个身体,每个身体里都有资源,学会使用和整合身体资源,生活

    就会轻松起来。肥胖:长胖的你在害怕什么?

    虽然现在都在说“一胖毁所有”,但还是有很多“肥胖”的人,带着一身沉甸甸的肉沉重地生活着。重要的是他们也想减肥,也在减

    肥,却并没有效果。

    “肥胖”是指超出正常标准体重,体内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存储

    在身体里,吸收不了的脂肪堆积在身体上。

    肥胖不是身体的错。肥胖体现在身体上,身体是肥胖的结果,但

    形成肥胖多数是心理因素导致的。现在流行“肥胖型人格”的说法,是说形成肥胖会受到一些特定人格的影响。《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

    志中说:那些比较冲动的人,具有高神经质和低责任感的人更容易变

    成肥胖的人。

    冲动的人容易肥胖。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冲动的事。在特定环境、情绪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做出的事有些出格和冲动,都可以理解。多

    数人的冲动行为受意识控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以承受冲动行为

    带来的后果。有些人的冲动行为不太容易受意识控制,克制不住地产

    生冲动行为,对行为后果有后悔和内疚的感觉。还有一些人的冲动行

    为完全不受意识控制,一点刺激就能引起他们毫无征兆的攻击行为,而且不计后果。这类人是冲动型人格障碍,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我们主要说说第二类人。这类人情绪忽高忽低,身体内激素水平

    也会忽高忽低、不稳定,容易引发肥胖。他们通常缺乏自制力、毅力

    和恒心。有人嘴上天天喊“减肥”,但却一顿饭都不错过;有人下定

    决心锻炼身体,但春去秋来她还窝在沙发里。他们后悔自己的冲动行

    为,但并没有做出改变和调整。他们心理上像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不能控制自己,经常闯祸,也很后悔,但就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人

    在青春期是最容易发胖的,所以行为冲动的人也容易产生肥胖。

    争强好胜的人容易肥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变

    胖一点,但经常怀有敌意、喜欢争强好胜的人更容易变成肥胖的人。

    事事争强好胜的人内心是脆弱的。他们感觉自己渺小,时常有“别人

    觉得自己不重要”的恐慌感。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弱小的内在自体,所以“外在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才会显得特别重要。

    露易丝·海在她的著作《生命的重建》中说:“肥胖代表需要保

    护,避免被伤害、被轻视、被指责。”古代远征的将领会穿上厚厚的

    盔甲,保护战争中的自己。他们的铠甲是坚硬的保护,象征力量。

    “肥肉”是肥胖的人身上的铠甲。他们的铠甲软软的,是没发展出力

    量、妥协的保护。外界的危险和攻击打在肥胖的人身上,就像拳头打

    在棉花上一样,不会有疼痛感,也没有反弹,肥胖的人就是这样保护

    自己的。

    当生命遇到失意、感到不安全和恐惧时,我们通常会充满无力

    感,匮乏而脆弱,让体重增加几斤,身上多些肥肉,的确可以增加自

    己的重量感,帮助我们抵御寒冬。但真正能给我们提供力量、保护我

    们的不是肥肉而是肌肉。拥有“肌肉”需要独立,心理上要经历分

    离,完成心理上“长大成人”的过程。小孩子是没有肌肉的,肌肉属

    于成年人,属于有自己人格力量的人。

    说到肥胖,我们会想到吃。除了激素紊乱外,一般的肥胖都是吃

    出来的。

    “吃”是“生”的欲望。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得到的不仅是生

    存下来的营养,更是精神食粮:是内在得到满足、被滋养、被爱的感

    受。婴儿没有妈妈的乳汁会死,没有妈妈的爱也会死。对婴儿来说,妈妈的“乳汁”就是爱。“吃”源于本能的饥饿感,饥饿感可以分为

    “胃饥饿”和“嘴饥饿”。“胃饥饿”是身体本身需要,填饱肚子,给身体提供营养。“嘴饥饿”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很多时候,我们想

    吃东西,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馋”。“馋”是一种心痒痒的感

    觉,是缺少味道、不满足、想要得到的感觉。因为“馋”吃进去的东

    西不是为了满足身体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

    我们与吃的关系,是我们与母亲关系的隐喻。如果婴儿早年被妈

    妈照顾得不好,不能根据婴儿的需要及时哺乳,满足婴儿吃的需求,婴儿成年以后,在吃上一直有匮乏的感觉。就算胃已经吃饱了,但嘴

    巴却不想停下来。婴儿通过嘴巴获得食物,嘴巴也是婴儿获得心理满

    足和快乐的来源。“吃”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婴儿“吃”得好,心

    理上就会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婴儿就会有稳定的情绪和愉快的体验;

    婴儿“吃”得不好,心理上的缺失、匮乏感会一直伴随他终身。婴儿

    与“吃”的关系就是婴儿与母亲情感互动的方式,婴儿被怎样喂养就

    有怎样的母亲。妈妈满足婴儿“吃”的需求,也满足了婴儿的情感需

    求。

    婴儿情感上获得妈妈足够的滋养,是婴儿一生幸福的基础。如果

    妈妈无心照顾婴儿,不能满足婴儿“吃”的需求,婴儿受到能否“活

    下来”的威胁,就算长大也会一直处在“饥饿”中。这是情感的“饥

    饿”。情感“饥饿”有要“死掉”的感觉,让人内心有空洞感。为了

    填补内心未被满足的情感黑洞,他们通过吃很多、不停地吃来减少焦

    虑,获得满足,克服要“死掉”的恐惧。

    我的一个来访者,一位胖胖的姑娘,她需要吃很多东西。她和食

    物的关系体现着她和妈妈的关系。婴儿时期的她,长大成人的她,都

    没办法和妈妈有情感上的互动。她的妈妈不能理解,也不能给予她情

    感需求,只能给她吃饱,而且让她吃很多。妈妈让她吃的东西,她吃

    不完,妈妈会生气,会发脾气。妈妈通过给她吃很多东西,补偿给不

    了她的情感。她吃很多东西为了活下来,也为了获得妈妈独特的爱。

    她经常有想减肥的想法,也有行动:少吃、运动,一段时间她就瘦下来了。但她发现,每次减肥之后她都有情绪波动,不开心、莫名的情

    绪低落、做什么都无精打采,她以为是饿的。

    我们在一次咨询中,她又谈起和妈妈的关系,她哭了,突然明白

    自己为什么瘦不下来了:是不敢瘦下来,瘦下来会让她恐惧。她胖胖

    的身体里有很多食物,也有小时候妈妈给她的情感和爱。她身上软软

    的肥肉,让她可以继续做“婴儿”,可以继续以“吃很多”的方式与

    妈妈连接和互动。如果瘦下来,就不能再用这种方式与妈妈在一起

    了,意味着要与妈妈分开、要失去妈妈的爱。

    分离,象征着以前的自己“死”了,要长出一个“新”的自己。

    分离是长大,也是重生。长大需要力量和肌肉,重生需要独立和担

    当,这些都是她不曾经历的,所以她会恐惧,不敢瘦下来。当我们的

    情感需要无法与母亲的情感给予达到平衡时,“吃”“吃多少”或者

    “不吃”都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调整这种失衡。

    强与弱。肥胖的身体,有重量、个头大,给人强壮的假象。当一

    个人感觉自身力量不足时,会通过在身体上储备肥肉,增强内心的力

    量感。身上的肥肉形成了一堵墙,分开自己和外界,把内心弱小的自

    己藏起来,给别人看的是有重量、块头大的身体,告诉别人“我很强

    大”。我一位同学的妹妹,从小胖胖的、留短发,像个男孩子。有一

    次我去同学家玩,我和同学在旁边聊天,她爸爸要抬一张桌子,直接

    叫她妹妹过去帮忙。我对同学说:“我们也去帮忙吧。”我同学说:

    “不用,我们家重活都是她干,她有劲!你看她那么胖,像男孩一

    样。”我对同学和她妹妹很好奇。同样是女孩,我同学漂亮、苗条,不干重活;她妹妹胖墩墩,很结实,要干重活。

    后来,我知道了原因:同学的爸妈想要儿女双全,我同学是家中

    第一个女孩,爸妈希望第二个孩子是男孩,但她爸妈的第二个孩子还

    是女孩,他们有些失望,就从小把她妹妹当男孩养,找找心理平衡。

    她妹妹从小就一直留短发,跟着爸爸搬这搬那、修修补补。她爸爸也经常对人说:“这是我儿子。看,多有劲,像个小老虎。”她妹妹知

    道爸妈喜欢这样的自己,为了讨父母欢心、得到父母的认同,就真的

    像男孩一样,不打扮,不娇气,胖墩墩的,很有力量。同学的妹妹越

    长大越胖。她需要不断增加肥胖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因为她小时候就

    是这样得到爸妈认可的。她的价值感、存在的意义和力量都需要用

    “肥胖”来支撑,“肥胖”是她小时候的生活,也是她在这个家里的

    位置。我猜,她内心一定很痛苦,如果有机会她一定想做回真正的女

    孩。肥胖不是强壮,是对弱小的防御;肥胖不是力量,是在制造假

    象。

    性欲与食欲。肥胖掩盖身体的性别特征。如果一个女孩子肥胖,很难展现女性身材凹凸、婀娜的特征,像是在告诉全世界的男人:

    “我是没有性魅力的,不要靠近我,不要喜欢我。”如果一个男人身

    体肥胖,也不具备性魅力。除了有人偏好肥胖的男人以外,一般女人

    都会被健美、阳刚的男性身体所吸引。

    肥胖的潜意识语言是“拒绝性魅力”“压抑性欲望”。女人肥

    胖,在潜意识里有“拒绝男人追求她”“与她发展亲密关系”的隐

    喻。男性肥胖,给人两种感觉:油腻或者可爱。不管哪种都会破坏男

    人的性吸引力,让人对他们的“性趣”大打折扣。肥胖的男人跟母亲

    的关系过于亲密。曾奇峰老师说:“男人肥胖是被母亲吞噬造成的。

    母亲的‘爱’完全把他包裹住,他无法与母亲分离。男人身上的肥肉

    是母亲密不透风的‘爱’,也用来拒绝异性接近他。这样他可以继续

    做妈妈的‘小男孩’,表达对母亲‘爱’的忠诚。”

    我的大学同学,一位胖胖的学美术的男生,外号叫“娃娃”。他

    很可爱,皮肤比女生还好,又白又嫩;脾气也特别好,很温和,对谁

    都很友善;被欺负、受委屈,还会哭鼻子。他跟女生关系特别好,经

    常在我们舞蹈系女孩子们的身后转悠,跟每个人都是好朋友,却不交女朋友。他喜欢陪着女孩。他身边的女孩们,一个个找到自己心仪的

    男朋友离开他,他也不生气,再继续陪伴下一个需要陪伴的女孩。

    他是家里的独子。妈妈气质优雅,是电台的主持人;爸爸是导

    演,气宇非凡。他和妈妈关系特别好,但妈妈的漂亮和他的肥胖很不

    协调,怎么看都不像母子。家里人让他减肥、锻炼身体,他始终不能

    坚持下来。他喜欢妈妈。胖嘟嘟的身体让他还停留在“婴儿”的感觉

    里,像“婴儿”一样跟妈妈在一起。他希望一直像小孩子那样喜欢妈

    妈,和妈妈在一起,永远不要长大。长大之后,他成了男人,就会有

    性冲动,有完成性行为的想法和欲望。他因为担心自己长成一个真正

    的男人会对妈妈产生性欲、跟妈妈发生性行为而产生焦虑。他的焦虑

    有两部分:一个是担心爸爸的惩罚,他想占有妈妈,害怕爸爸割掉他

    的阴茎,弗洛伊德称其为“阉割焦虑”;另一个是担心“婴儿”时期

    男孩对妈妈产生的“性幻想”成为事实,引起“乱伦焦虑”。他内心

    不想“长大”,不想成为真正的男人,肥胖的身体让他在心理上保留

    “婴儿”时期的感觉,缓解长大成人、成为男人之后可能遇到的两种

    焦虑。

    古人云:“食色,性也。”“五谷杂粮”和“男女之事”是人生

    两件大事,“性欲”与“食欲”之间关系密切。用“食欲”压抑“性

    欲”非常常见,“饮食紊乱”跟“性压抑”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我的

    同学虽然用“肥胖”让自己在心理上停留在“婴儿”时期,但他身体

    发育成熟却是事实。成熟的身体里就会产生性冲动,他需要用力压抑

    来自身体里的“性欲”,用巨大的“食欲”替代无法满足的“性

    欲”。

    肥胖的人给人温和、温暖、好接近的感觉。他们身上柔软的肉

    肉,让人有想要靠近的冲动。大家还记得风靡一时的“大白”吗?它

    是《超能陆战队》里一个胖嘟嘟的充气机器人。它软软的身体,带给

    人暖暖的感觉,暖化了很多人的心。“大白”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它的身体有柔软的包裹感,受伤的心被柔软地包裹起来是很有疗

    愈性的。

    每种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果你有点胖,并喜欢自己这样,生活

    不痛苦也不纠结,那就做一个快乐的胖子吧!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肥胖”形成的心理学原因。

    第一,很多典型人格特点容易引发身体肥胖。文中列举了冲动型

    人格和争强好胜型的人格,让自己身体健康,可以从调节情绪、磨炼

    性情开始。

    第二,从动力学解读“肥胖”的心理学意义。“肥胖”关乎生

    死,体现在强弱中;“肥胖”用来缓解“俄狄浦斯焦虑”。“肥胖”

    与我们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有关联,深入理解“肥胖”对每个

    人的意义都重要。

    第三,肥胖拥有的积极力量。如果肥胖对你不构成任何困扰,你

    喜欢自己肥胖的样子,你就是自由的。消瘦:干瘪的身体与凋谢的灵魂

    说到“消瘦”你可能会有疑惑,心里想:怎样才算“消瘦”?瘦

    到什么程度算“消瘦”?我用一个词形容,看看能不能让你在内心产

    生画面,帮助你理解。我说的“消瘦”是“形销骨立”的身体。

    “消瘦”的身体又干又瘪。我的一位舞动学员,第一次见到她的

    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相同的感叹:啊!你好高,好瘦啊!大多数

    女孩都想听到这句话,但她却非常反感,因为她讨厌自己又高又瘦的

    身体。她身体的瘦高不是给人带来美感、健康的瘦高,而是干瘪、没

    有水分的瘦高。我看到她的身体时,心揪起来痛了几下,我知道这是

    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她的身体就像久旱干裂的土地,干巴巴的毫

    无养分,无精打采地到处游荡。从远处看,像一根会行走的树枝。她

    讨厌自己又干又瘪的身体,她觉得自己的身体没啥用,个子虽然高,但驼背;四肢虽然修长,但僵硬。

    我们做身体练习,她经常说感受不到身体,没有感觉。有一次我

    请大家在舒缓的音乐中用整个身体去“呼吸”,慢慢地感受身体。她

    做得很投入,过了一会,她开始流泪,一边流泪一边做。课后她跟我

    们分享,这次她好像跟身体连接上了,看到了身体意象:她的身体有

    一颗硕大的头,没有躯干,有细小的四肢。大家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一个硕大的脑袋,下面是又干又瘪、像火柴棍一样的身体。她用这样

    的身体,在人群中行走了三十多年,既滑稽又悲凉,也让她感到悲

    伤。她抛弃了身体,她的头脑和身体,或者说觉知和身体,是割裂

    的。

    又干又瘪的身体,如何对身体的外在功能造成影响?身体有哪些

    外在功能?身体的外在功能,指身体的使用性功能,包括身体形状、身体行动、身体表达、身体意象等。

    身体通过运动与这个世界产生连接,每天身体跟着我们干这干

    那、去东到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身体形态、身体动作,表达着我们

    每时每刻的想法、需求和愿望。有些人的身体表现力很丰富,身体在

    他们说话、做事中被充分使用,很有感染力。有些人的身体枯萎干

    瘪,没有生命力,像上面我的舞动学员的身体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身

    体。这样的身体抛弃了生活,也被生活抛弃。没有身体参与的生活缺

    少色彩和感动,干涩、沉闷,毫无生机。

    身体被怎样使用,就有怎样的人生。怎样使用身体就像怎样花钱

    一样,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需要。身体被灵活使用时,灵活的身

    体带给你变通、调整和适应的身体感受,这种身体感受带来一致、对

    应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下的身体感受就是你内心深处的

    感动。又干又瘪的身体除了“消瘦”外,还有枯萎、干涸、生命流逝

    的感觉,像一个穷困潦倒的老人,慢慢地走向生命尽头。

    干瘪的身体硬邦邦。硬邦邦是紧张、束缚的身体形态。当外界环

    境有危险时,身体被控制住,处在紧张、僵硬的身体姿态中,人会安

    心。我们控制不了外界的危险,有失控感,失控感会引起恐慌,我们

    需要做些什么来找回控制感,对抗内心的恐慌?控制身体是最好的选

    择。收紧身体,人会集中注意力,能更清晰地辨别外界环境;身体处

    在束缚、紧张的肌肉张力中,会增强力量感,找回控制的感觉。我们

    控制身体形态、控制肌肉的紧张程度,就可以满足我们想要控制外界

    危险环境的幻想。控制身体可以缓解内心的失控和恐慌,但却给身体

    的外在功能带来损伤。当身体长时间被控制,肌肉经常被锁在束缚性

    的张力流动中时,会有束缚的肌肉记忆。身体的外在形状是被很多种

    肌肉记忆塑造出来的,控制、束缚的肌肉记忆形成硬邦邦的身体外

    形,硬邦邦的身体外形阻止身体体验自由、灵活的律动,无法让身体在有弹性的运动空间里创造更多可能,破坏了身体的外在功能,限制

    了身体,也限制了生命。

    我的一位舞动学员,瘦瘦高高的样子,身体的四肢很突出,走路

    时双手和双脚向外甩,给人感觉她的双手和双脚不能弯曲,只能直直

    地动来动去。她舞动起来的身体像横行的螃蟹,有点张牙舞爪的感

    觉。我以为她身体的关节有问题,仔细看她的动作,发现不是关节的

    问题,而是她身体发力的问题,她用整个身体部位发力。比如动手

    臂,我们从关节动起来,手臂可以柔软、流动地做出很多动作,而她

    是用整个手臂做动作,收紧手臂,就只能做出直挺挺、硬邦邦的动

    作。她自己一个人舞动时,虽然动作直来直去,需要使用很大的动觉

    空间,但至少可以舞动起来。当我们做互动练习时,我发现她的身体

    明显比自己舞动时更紧绷,互动越激烈她的身体动作就越僵硬。

    记得有一次我们做力量对抗练习,她的同伴是一个充满愤怒,身

    体里有很多张力的人,她们开始互动,她的同伴气势汹汹,有要压倒

    她的气势,她先是抗争了两下,然后后退几步,接下来整个人僵住不

    动。她的同伴一直在旁边挑衅她,希望她能有所反应,但是她的身体

    一直僵住不动,眼睛里充满了惊恐。我立刻冲到她面前,不断叫她的

    名字,用双手在她眼前晃动、让她喊出我的名字,或其他同学的名

    字,慢慢地,她的身体放松了下来,恢复了正常的运动。

    刚才的情况有些危险,她身体里的创伤记忆被唤起,进入解离状

    态,如果处理不及时,情况就会很危险。她从小到大是被打大的,爸

    爸打她打到20岁,她今年30岁。20岁那年爸爸还要打她,她拿起板凳

    对着爸爸砸过去,从那以后爸爸不打她了。她也离开了家,去外地学

    习、工作,至今一直很少回家。她身体里有太多被打的创伤记忆,小

    时候爸爸打她,她只能直挺挺地收紧身体,不能反抗,只要她反驳一

    句,就会遭到爸爸更严厉的惩罚。她的身体只能直直地、僵硬地定在那里等爸爸发泄完、消了气才能结束。她泣不成声地跟我们分享了这

    些,我们也湿了眼眶,为她的遭遇、不幸和坚强而感到悲伤。

    干瘪的身体很无力。干瘪的身体是无力的身体。无力表现在两方

    面,一是身体本身没有力量感,没有对抗的能力。二是身体干瘪的人

    内心经常有无力感,会陷入无能为力的心理感受中不能自拔。我发

    现,在我的舞动课堂里,消瘦干瘪的人几乎都没办法完成力量对抗的

    练习。有些人在对抗中不停地躲闪,跟她对抗的人因抓不住她非常愤

    怒,想更用力地与她对抗,她会更快速地躲闪,根本没办法形成对抗

    关系。有些人会坚持,明显感到她已经力不从心了,但她还在坚持,最后爆发情绪而放弃。

    我的一位学员就是在力量对抗中坚持了很久,最后情绪爆发的。

    她的身体没有力量,与人对抗时,双手、双臂不停地颤抖,跟她对抗

    的伙伴一直没用力,只是支撑着她。她颤抖着对抗了一会,瘫坐在地

    上大哭。她的内心非常无力,眼神飘忽不定,经常处在无所适从的内

    心感受里。她是一个孤儿,被养父母收养,她自己知道是被收养的,养父母经常对她说:你看你多可怜,要不是我们,你现在都不知道在

    哪。她长得又瘦又小,吃什么都不吸收,身体干瘪无力。她干瘪的身

    体就是她干瘪的内心,她没有得到过任何爱和温暖,她被亲生父母抛

    弃,虽然被养父母收养,却也是被嫌弃和怜悯的。她内心深处的绝

    望,透过她干瘪的身体微弱地向外表达、求救着。很庆幸,她走进疗

    愈的课堂,她的伤痛被看见就有被治愈的希望。

    又干又瘪的身体,是枯萎的生命、凋谢的灵魂。干瘪的身体不能

    进行自由、流动的身体表达。自由是生命的状态,流动是灵魂的色

    彩,干瘪的身体让人想到不健康、没有活力、花朵凋零的景象,心中

    难免会有悲凉之感。干瘪的身体用僵硬、紧张的身体动作,给身体做

    了一个框子,框住身体,困住自己。这个框是枷锁还是保护?框里的

    身体是隔离还是恐惧?我们都有恐惧、都怕受伤,来自外界和别人的伤害是我们无法控制、不能左右的,为了避免伤害,我们选择控制身

    体,控制身体比控制内心感受、控制情感要容易得多。内心感受和情

    感摸不到、抓不着,变幻莫测,非常不可控。身体是可以被我们控

    制、改变和塑造的。我们塑造出紧张、僵硬的身体,是枷锁也是保

    护,为了挡住危险、守住自己;是恐惧也是隔离,为了避免伤害、封

    存情感,我们不想让外界进来,也不让内心出去,变成一座孤岛的生

    命正在慢慢枯萎。

    身体干瘪,情感干涸。我还有一位舞动学员,身体也是干瘪的。

    她的身体束缚、控制,身体动作机械、僵硬。她的身体不能完全舞动

    起来,她需要把持住身体,身体一旦自由地动起来,那太恐怖了。她

    什么都控制不了,只能控制身体,失去控制让她有很多恐惧的幻想。

    我们接触了几次,我总是感觉不到她,她把自己藏在僵硬的身体里,僵硬的身体里除了她自己以外空无一人。3岁之前她跟着妈妈,在爷爷

    奶奶家生活,爸爸在外地打工,逢年过节回来几天。3岁时,爸爸回到

    家里待了很久,她很开心,每天在爸爸妈妈身边跑来跑去。有一天睡

    醒之后,爸爸妈妈不见了,留她一个人在爷爷家。爷爷说:“妈妈跟

    爸爸出去打工了,过年就回来了。”她不想一个人在爷爷家,使劲

    哭,哭了一天,哭累了就睡着了。不知哭了多少天,她不哭了,好像

    习惯了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过年了爸爸妈妈没回来,爷爷说:爸爸

    妈妈打工很忙,回不来了,等过一段时间就回来看她。她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弟弟。爸爸妈妈对弟弟特别好,爷爷

    奶奶对弟弟也特别好,他们三个人在爷爷家住了几天又一起走了。她

    冷眼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没有任何反应。她始终紧绷、束缚地控制

    着她的身体,因为她控制不了爸爸妈妈把她一个人留在爷爷家、控制

    不了爸爸妈妈不回来看她、控制不了爸爸妈妈又生了一个弟弟、控制

    不了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去打工不带她……她控制不了的太多了,只能

    紧紧地抓住身体,控制身体让自己可以站在地上,不然的话,她不知

    道自己会飘到哪里去。她把自己放在身体里,隔离着这个世界。她冷漠地对待周围的人,不让别人靠近她,她也不去靠近别人。干瘪的身

    体是她干涸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她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一片荒漠,没有

    人给她关心和爱,没有人在意在她的感受。她的身体和情感都是干瘪

    的,她冷冷的样子真让人心痛,没有爱的滋养,怎么能开出娇艳的花

    朵?

    那么如何用舞动治疗进行干预呢?首先,需要先让她感到安全,做大量接纳和包容的练习,让她对团体产生信任。其次,增加她对身

    体的控制感。她现在只会收紧、束缚身体来控制身体,让她学会从收

    紧身体过渡到放松身体,控制身体可以自由切换收紧和放松。控制身

    体进行两极驱力之间的切换,比如控制身体重重地做动作、轻轻地做

    动作、快速地做动作、缓慢地做动作等。控制身体在不同空间里做动

    作,水平维度空间、垂直维度空间、轮状维度空间。控制身体移动、控制形塑变化的练习等。再次,从控制的束缚流动动作发展出自由流

    动动作。最后,放松、自由地舞动,与内在情感产生连接,释放压抑

    的情绪情感,获得新的内心体验,整合具身新体验。

    身体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有怎样的身体就有怎样的你。身体走到

    哪里,你就能看到哪里的风景;身体走多远,你就能经历多远的旅

    程;身体站得够高,你就有可能遇见彩虹。

    身体干瘪,代表有着“吸血鬼”的内在需求,但有“吸血鬼”一

    样内在需求的人不一定都是身体干瘪的样子。很多人可能红光满面,因为他们过一段时间就要“吸”一些人的“血”,所以这些人能始终

    保持着饱满、滋润的状态。我们说“吸血鬼”的内在需求有剥削、榨

    干、压榨的意味,违背人与人之间交往中互利互惠的原则,一方过度

    索取,让另一方遭受被压榨的迫害。最常见的“吸血鬼”有两类,一

    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剥削和啃老,二是夫妻之间过度付出和索取。父

    母对孩子的剥削体现在情感剥削、过度控制、制造内疚感,也包括少

    数身体伤害、性乱伦等。长大成人的孩子对父母的剥削、啃老,也是“吸血鬼”一样的内在需求。这些都是内心极度干瘪和匮乏的结果,也受病态心理的影响。

    夫妻之间的过度付出和索取很常见。这种情况下如果夫妻有一方

    是强势控制的,另一方就是懦弱无力的;一方活得随性、自在,另一

    方就会憋屈、压抑。一位朋友讲了一个故事,她身边有一位成功的男

    士,跟老婆没有感情,也不离婚,把老婆留在家里独守空房,他在外

    面找很多情人,有固定的,有临时的。朋友说:他每天睁开眼睛除了

    赚钱,就是找女人。这个男人很可怜,他的内心极度干瘪,像“吸血

    鬼”一样,从不同的女人那里吸收养分,暂时满足他极度干瘪的情

    感,他没有这些女人就像没有血一样要死掉,他赚再多钱也是一个

    “吸奶”的婴儿,也不能自己活。

    干瘪的不只是身体,干瘪的心灵才是最彻底的干瘪。我们要为自

    己负责,要喂养内心、丰满灵魂,让身体充满水分、丰满、丰盈,这

    样的身体里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消瘦”身体的心理学解读:

    第一,什么样的身体是“消瘦”的身体,“消瘦”的身体又干又

    瘪是有意义的。

    第二,又干又瘪的身体给身体的外在功能带来损害,会造成身体

    的硬邦邦,限制身体自由流动,带来身体无力的感觉,激发内心的无

    力感。

    第三,干瘪的身体是干涸的情感,身体是内心世界在外在显现。

    内心的情感荒芜,身体找不到情感连接,长时间没有情感滋养的身体

    是干瘪的。

    第四,干瘪的心灵才是彻底的干瘪,让自己丰盈起来,注重内

    心、喂养内心。钢铁直男:分裂的身体与自我

    你听说过分裂的身体吗?不是身体真的断开,而是在身体形状、运动方式、身体肌肉的结实程度上,身体的使用习惯上不协调,有明

    显的差异性。

    身体是怎么分裂的?今天我就为你揭晓答案。你留意过自己的身

    体吗?如果没有,请用几分钟留意一下,你身体的左右两侧一样吗?

    是一侧强壮,一侧纤细吗?你更喜欢哪一侧?

    身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例让你舒服吗?感觉哪个部位强壮,哪

    个部位虚弱?

    你转动一下身体,看看身体的正面和背面,给你带来的感受相同

    吗?

    你与哪些身体部位特别亲密?和哪些身体部位比较陌生呢?发现

    问题了吗?你觉得这是问题吗?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一个身体,就算是对称的身体两侧,形状会不同,给你带来的感受也会不同呢?

    这些不同可能跟自己有关系吗?我们身体每个部位呈现出来的状态,与自己的需求、梦想、经历和情感有关系。身体知道很多,身体对你

    的了解比你自己多很多。

    身体为什么会分裂?人的一生,在不断的丧失和得到中循环,我

    们得到的,必然会用失去做交换。有时候我们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在现实中奋发图强,成就自己。得到内心满足的同时你要用努力作交

    换。有时为了得到,我们会让身体付出代价,失去一部分身体功能、抛弃一些身体连接,甚至用损伤身体、身体生病做交换。分裂的身体是我们分裂自己的结果。很多时候身体与灵魂的步伐

    不一样,有时灵魂走在前面,把身体甩在身后;有时身体走在前面,灵魂跟不上身体的脚步。这些不平衡都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形成分

    裂的身体。身体用分裂表达着生命中的失衡。如果你有慧眼,可以从

    身体的表达中读懂这些意义,你就可以掌握主动,及时调整失衡,做

    回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主人。身体是成长的记录仪,成长的烙印留在身

    体里。身体除了遗传性的高矮胖瘦、外貌样子以外,很多身体形态、身体比例、身材特点都与成长经历中如何使用身体、如何对待身体有

    关,也是心理品质发展是否平衡、情感表达是否顺畅的外在体现。

    身体通过分裂讲述内心。心里有痛也有伤,生活的痛苦可以不必

    重复,我们可以不必一直在原地停留,我们可以向前。身体分裂,我

    们就觉察分裂,顺着身体指引的路,探索身心整合。

    身体上半部有着心脏、肺、胃等重要器官,是情感的发源地,与

    沟通、感官、表达、建立关系相连;身体下半部有双腿和双脚,与生

    活方向、隐私、支撑、反省、稳定情绪和依赖有关。我认识的一位男

    性,虽然只见过几次,但是印象却很深刻。他上半身硕大、厚重,有

    些微胖,两条腿又细又短,支撑着硕大的上身,给人一种不协调、不

    舒服的感觉。

    他是一个典型的“妈宝男”。家里条件挺好,几年前被单位辞

    退,回到家,妈妈帮他开了一家公司,经常看到他和他妈妈两个人,一起逛街、一起跑公司业务的身影。他还是一个依偎在妈妈身边的

    “小男孩”,没有长大,没有稳定的自我,更没有自我支撑的力量。

    他瘦小的下半身没有肌肉发达的大腿,不是成年男人的下半身身体形

    态,而是小男孩的下半身身体形态。他硕大的上半身,是过度索取、不能“断奶”、一直向妈妈“要”形成的身体姿态。注意力关注哪个

    身体部位,哪个身体部位代表的个性就会被看见和放大。他像“婴

    儿”一样索要,索要源源不断的情感。身体情感发源地的上半身被过度关注,而下半身被忽略。所以,他的身体形态就发展成上半身硕

    大、下半身细弱的形态。

    身体前后分裂的形态不是看出来的,而是感受出来的。身体做动

    作、运动,在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可以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

    身体前后部位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身体的前半面有社会性的意义,是能意识到的自我,是给别人看、展现给外界的自我。前半面身体反

    映生活需求,完成沟通、渴望、关爱等情感诉求。身体的后半面有隐

    藏性的意义,反映隐秘、不自觉、潜意识的自我。后半面的身体反映

    隐藏需求,将不想要、令人痛苦的负面情绪藏起来,把不想面对、不

    想让人知道的部分藏在后面,抛在后面丢掉。

    舞动治疗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身体前半面到身体后半面的过程。身

    体在大量舞动的过程中,释放紧张,感到松弛安全之后,才能穿过身

    体前半面的防御层,来到身体的后半面。身体后半面像一个堆满杂

    物、陈旧阴暗的地下室,我们不曾表达、恐惧面对的情绪都储存在身

    体的后半面里。从身体的前半面到身体的后半面,是一个慢慢打开、逐渐信任的过程。只有感到足够安全、时机也到了的时候,才能水到

    渠成地走到身体的后半面里,看到不常看到的景色。绝对不能野蛮地

    强行闯入,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被强行闯入会加重伤害。身体有身体

    的节奏、心灵有心灵的脚步,身体和心灵之间有自己的语言,读懂彼

    此,是身心疗愈的开始。

    首先是头部和身体之间分裂。头部和身体的分裂类型,经常出现

    在只用头脑,忽视感受的一类人身上。思想和情感、理性和感性分离

    的人,通常感受不到头以下的身体。在上一节课里,我举过一位学员

    的例子,她描述自己这么多年,是靠一颗硕大的脑袋行走在世间的。

    太过相信头脑而忽略感受的人,头脑和身体分裂的现象很明显。这种

    情况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很大。身体被常年忽视,不是“消瘦”,就是

    “肥胖”,还会损伤身体的功能性。比如需要身体发力的时候发不出力,需要身体灵活时身体却很僵硬……身体不能被好好地滋养和关

    照,就会失去身体的资源部分而成为负担,反过来还会影响生活和生

    命质量。男人的身体出现头部和身体之间分裂的情况比较多,尤其是

    钢铁直男。我做舞动治疗这么多年,见到男人参加舞动课程的非常

    少,好不容易来了一两个男人“宝贝”,在课上却经常表现出“捣

    乱”“格格不入”的画风。他们经常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这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不符合逻辑”等问题。这时,我心里开始

    有拥堵的感觉,出现他们只有硕大的脑袋,身体消失了的画面之后,我的心情反倒平静了。

    他们是真不知道“为什么”,是真找不到跟身体有连接的感觉。

    他们想用脑子想清楚、想明白所有事。不用脑子想让他们很焦虑,他

    们没办法放下发达的大脑和右边身体,把自己交给感受和左边的身体

    是他们要学习和适应的。身体有逻辑,也知道为什么,但不是靠头脑

    想出来的,而是由身而发感受到的。有几位男学员,课程结束时说:

    “好像感觉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说不清楚。”我说:“那

    你进步了。说不清楚的才是自己的,能说清楚的都是学来的。”

    然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分裂。躯干和四肢分裂也不容易被觉察。躯

    干是“自我”的核心,与一切关乎“我”的存在状态有关。四肢刚好

    相反,是“我”的所作所为。躯干是自我的核心,也是情感的核心。

    当我们受到委屈,伤心难过时,喜欢把四肢缩回来,蜷缩在胸前,获

    得安全和被保护的感觉。身体的四肢是由中心向外伸出的部分,是负

    责与外界接触、采取行动、操作沟通的。四肢的功能使我们可以向外

    伸展,追求梦想、与更宽广的世界接触。教大家一个好用的方法,看

    一个人时,第一眼看到他身体什么部位,这就是他身上的突出部位,是被他经常使用的身体部位。如果第一眼看一个人,最先看到的是躯

    干,说明她的躯干比四肢发达。这类人无法向外表达感受和热情,憋

    在躯干里,像装在瓶子里的人一样压抑。如果第一眼看到的是四肢,这类人四肢比躯干发达。他们中气不足,很难接触到自己的核心,很

    难与自己相处。

    如果看到一个人,第一眼的感觉是,他身体比例协调,没有突出

    的身体部位干扰你的视线,你就会专注于他这个人本身,看他的脸,看他是谁。我朋友的男朋友,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四肢非常突出,躯

    干干瘪。他喜欢呼朋唤友,夜夜笙箫,我朋友却被冷落在家中。他通

    过不断贬损我朋友而沾沾自喜,获得优越感。但在外人面前却要求我

    朋友跟他一起迎合、讨好别人。

    身体躯干明显干瘪、瘦小的人情感匮乏,自我脆弱、非常自卑。

    这类人不论男女都很难相处,如果遇到了能躲就躲,有多远走多远。

    内心和谐、健康的人,身体给人的感觉一定是舒服的,身体比例协

    调、身材匀称。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身体比例不太和谐,没关系,勇敢面对,调整

    身心,顺着身体的不和谐可以找到不认识的自己。这个自己也许被

    “藏”起来,也许被“丢掉”,也许被“忽视”。这是一个认识自己

    的好机会,你的样子都在身体里。认识身体,重新认识自己。

    每个分裂的身体都有其不得已的原因,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更

    了解自己一点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知识要点。

    第一,身体会用分裂的方式表达不平衡的自我,当自我不能被全

    然接纳时,我们会丢掉一部分自我,丢掉的自我在身体上的表现是分

    裂的。

    第二,身体分裂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含义。文中具体讲述五种身

    体分裂方式的心理意义。不同的人生经历塑造不同的身体,理解身体

    是如何分裂的就可以找回丢失的自己。

    第三,识别身边的人,可以从识别他的身体开始。学会理解身

    体,理解自己;学会改变身体,让自己更加美好和完整。平地摔跤:束缚的身体与自我意象

    身体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身体就是你的自我意象。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关于自己的想象,就

    是一个人心里刻画的自我的“图像”或“肖像”。自我意象不是与生

    俱来的,而是在成长中,经历成功、失败、欢乐、痛苦的经验后,在

    他人对我们的反馈中形成的。

    著名身心学大师摩谢·费登奎斯博士提出:“自我意象就是身体

    意象,包含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联,身体动觉与感受、情绪和思绪之

    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全体。”自我意象分为两

    种,即积极的自我意象和消极的自我意象。积极的自我意象带来接

    纳、自尊、自信、勇敢的内心体验。消极的自我意象带来否定、自

    卑、压抑、脆弱的内心体验。

    自我意象是对自己持有的观念,即“我是属于哪种人”,是在了

    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形成对自己内在的“想象”。我们的行

    为和个性受自我意象的影响。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的行为

    就会按着想象的样子行事,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你想象的样子。

    我的一位来访者,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非常不稳定,被送去过爷爷家、姑姑家和姐姐家。很显然,她不受欢迎、被嫌弃,没有被友善对待的

    结果是她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非常糟糕。她经常想象“自己瘫在地

    上,周围很多人围着她、挑剔她、指责她”,她感觉自己低到尘埃

    里。她的自我意象是糟糕、差劲的,她认为自己做什么都错,都会被

    指指点点,被别人抨击。

    她经常犯简单、低级的错误。一个成年人经常犯与她年龄不相符

    的错误,会引起周围人极大的愤怒,对她恶语相加。每当这个时候,她都既痛苦又满足,内心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是的,她在制造施受

    虐的体验。她勾引别人迫害她、对她施虐;她用幼稚、低级的错误激

    怒别人,让人愤怒,对她进行批判和指责,做出迫害她的行为。她对

    别人“施虐”,是为了自己体验“受虐”。每当这种把戏成功时,她

    都会感到“满足”。因为她不仅重新体验了以前熟悉的“愉悦”,还

    成功地控制了别人,但同时她也会感到痛苦。被迫害时的恐惧和惊

    慌,又一次被唤起,让她再一次深陷痛苦中。

    她喜欢“受虐”?是的,因为“受虐”可以“依赖”,放弃自己

    的独立性,维持在一段关系中。她用交出自己、丧失独立和自由的方

    式完全依赖在“施虐”者身上,让对方为自己承担一切责任。这样的

    关系让她感到安全,体验熟悉的痛苦,让她获得“愉悦”和“满

    足”。内心受伤的孩子一直期待和幻想着,让自己受伤的人,可以变

    得爱自己。为了实现这个幻想,她一遍遍重复着受伤的经历。她的自

    我意象来自她的童年经历,并一直影响着她现在的生活,如果不做改

    变和调整,这样的自我意象会一直主导着她的生活,使她一直处在

    “施受虐”的关系里。

    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往往都是由内在的信念决定

    的。积极的信念创造积极的人生,消极的信念只能使人消极。想要改

    变自己可以从改变自我意象开始,改变自我意象重塑自我,可以重新

    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改变自我意象,需要身体参与,也需要潜意识

    配合。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在他的

    著作《你的潜能》中说:“你的‘自我意象’是什么,决定了你是哪

    种人,决定了你成就的界限,决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改变你

    的‘自我意象’能改变你的个性,发展你的‘自我意象’可以伸展你

    人生的空间。”我相信,通过不断发现和理解自我意象,改变错误的

    认知,开发自身资源,用积极、美好的态度创造和改变的自我意象,一定可以帮助很多人突破生活中的困境和局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过上更加充实的人生。但有一些人,没办法只通过改变“自我意象”

    而改变整个人生。

    我上面的来访者所出现的极度消极的自我意象,是她童年经历造

    成的。无论我们怎样让她进行积极的想象,都不能彻底改变她自我意

    象的内容。因为她早年的痛苦体验,已经在她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不断

    循环播放、凝结性的创伤体验。这些体验伴有强烈情绪和身体感受,已经形成了身体记忆。身体记忆的躯体反应和感受,存储在大脑神经

    系统的记忆网络里,就像嵌在身体里一样,没办法只依靠积极想象、外界行为的调整而发生真正的撼动和改变。

    舞动治疗强调将身体动作、个体情绪、生理感受与认知整合的过

    程,这是身体意象的整合,也是自我意象的整合。动作、感觉、情绪

    和思考统称身体意象的四要素。身体意象的整合是舞动治疗的核心理

    念,是在身体感受中使用身体、连接情感、促进思考的整体的自我意

    象整合。这样的身心整合,在身体记忆中工作,也在内心感受里工

    作,产生身心之间独特的互动,带来极具疗愈性的效果。

    那么如何通过改变身体动作来改变自我意象呢?我的一位初中男

    同学,长得眉清目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唯一不足的是他身体不太

    好,不是生病的身体不好,而是身体不协调。他不像其他男孩那样打

    篮球、踢足球,也很少和男生一起打打闹闹。体育课是他的噩梦。他

    跑步,身体夸张地向前倾斜,真担心他会摔倒。运动会,班级排练队

    列方阵,老师特别头疼,只要他正儿八经地走路,就会顺拐,同手同

    脚,跟别人不一样不说,还会平地摔跤。我们那时候的运动会,要求

    全班同学都必须参加队列方阵,老师只能一直抓住他反复练习。老师

    痛苦,他也痛苦。因为他学习成绩好,所以同学们虽然爱开他玩笑,但对他还算友善。初二下学期,我跟他成了同桌,跟他聊得比较多,对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不仅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还有大伯、大伯母和大伯家的两个姐姐。而他是家中最小的孩

    子,也是唯一的男孩。家人都很喜欢他,每个人都关注他、照顾他。

    大人们把给他喂饭、陪他玩的事情,当作对姐姐们听话的奖励,哪个

    姐姐听话就奖励她可以照顾弟弟、陪弟弟玩。他在一群人的“要求”

    中长大。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爸爸刚对他说“把水果吃了吧”,奶奶

    就跑过来对他说“先别吃水果了,马上要吃饭了”。他正不知所措的

    时候,妈妈又过来说:“快点写作业,别浪费时间!”再过一会儿,姐姐又跑过来问他事情……他告诉我,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这让他经

    常感觉自己被分割、被扯成一块一块的。大人们脾气都很大,都坚持

    自己的主张,尤其是爸爸和妈妈经常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两个

    人吵架,最后注意力都会聚焦在他身上,还会对他提出相反的要求。

    妈妈说“你先去洗澡”,爸爸就会说“做完手里的事再洗澡,做事要

    专心”。妈妈说“你以后一定不要像你爸爸那样”,爸爸就会说“你

    以后千万别找一个像你妈妈这样的女人”……

    他的爸爸妈妈不能直接面对夫妻之间的矛盾,就把他卷进来,通

    过孩子来降低他们直接面对彼此冲突的焦虑。他的耳边经常有两种以

    上不同标准的声音,使他内心既冲突又分裂,身体表现不协调。他的

    身体不听他指挥,没办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的身体部位好像各

    有所属:头是妈妈的、手臂是爸爸、左腿是奶奶的、右腿是姐姐

    的……反正都不属于他自己。很多人指挥他,让他无所适从。他的身

    体经常处在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的冲突中。内心的冲突让他

    的身体不能做出选择,身体也深陷在冲突和纠缠中,最后只能以摔跤

    的方式结束冲突。他的人生节奏被打乱,失去了身体自己的节奏。他

    说,他经常看到自己瘫着不动的画面。他不动还可以保持自己完整,但只要身体有动的冲动,内心的冲突感就会被唤起,身体里的紧张和

    冲突感就会回来。身体处在不知如何选择中,身体的紧张感不断加

    剧,最后只好摔跤。他摔跤的自我意象是内心很多冲突和矛盾牵绊着身体,身体无法

    做出选择,无法行动的他身体里有大量的前内驱力动作。前内驱力动

    作是舞动治疗的一类特性动作类别,是没有发展完全的动作技能。动

    作不是根据外界环境也不是根据自己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而是受外界

    环境影响,与外界环境一起动或者对抗着动,是被动的、没有选择地

    动。人格特质的两个方面与前内驱力有关,一个是学习新东西的时

    候,会出现前内驱力动作;另一个是防御、保护自己的时候,前内驱

    力动作比较常见。

    我同学身边要求他的声音太多,他不知选择哪个,不知怎么做。

    他身体里的前内驱力动作,既是学习新东西又是保护自己。他身体需

    要学习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节奏动起来,找到自己动作的节奏就会从

    前内驱力里发展出完全的动作技能,形成真正的内驱力动作。他也在

    防御危险、保护自己。爸妈吵架时都在争取他,他偏向哪一方,都会

    让另一方不满。他为了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在爸妈面前需要保持不

    动,就算动也是充满紧张、没有发展完全的前内驱力动作。

    改变他的自我意象可以从改变他身体的前内驱力动作开始。在安

    全、放松的环境中,让他的身体慢慢学习发展出自己的动作,根据内

    心动作需求发展出的动作,才是真正发展完全的动作,才能把身体和

    内在感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片段。完整的生命片段越

    多,产生的自我意象就会越发的丰富多彩。

    通过整合自我意象,获得新经验。我们都知道“邯郸学步”的典

    故。燕国有一位寿陵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便跑到邯郸学

    习走路,不但没学到邯郸人走路的优美姿势,反而将自己原来怎么走

    路的也忘掉了,最后只好用手爬回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故事:寿陵少年想学邯郸人优美的步伐没

    有错,但他只模仿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是不行的。如果单纯模仿身体姿

    势,只改变外在身体动作是不可能真正改变行为的。改变行为不是简单以一种行为取代另一种行为,而需要改变行为

    内在的自我意象,把身体动作、内心感受、情感状态和思考整合在一

    起才能真正获得新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寿陵少年真想学习邯郸人

    优美的步伐,那么就应该跟邯郸人生活在一起,跟他们聊天、喝酒、谈女人,建立情感、交流思想,成为他们,这样就可以学到邯郸人优

    美的走路姿势了。不过,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有另一个版

    本。有学者研究认为,寿陵少年其实不是来学走路的,人家是来学跳

    舞的。

    邯郸人喜欢跳舞,有一种舞步叫“踮屣”,是抬起脚跟用脚尖着

    地旋转飞舞,像西方“芭蕾舞”那样的舞蹈。寿陵少年学舞刻苦,很

    快就掌握了要领,但由于意外不慎摔伤了腿骨,不能站立而匍匐前

    行。但少年的想法坚定不移,不想半途而废,用一条腿也要把“踮

    屣”舞技学到手。邯郸的舞师被他的决心打动,千方百计帮他医好断

    腿,寿陵少年奋发图强,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一代“踮屣”舞蹈大

    师。这个版本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发挥了自我意象潜能的少年。寿陵

    少年学舞的过程,是身体意象整合的过程,是创造新的自我意象的结

    果。他坚持不懈地训练舞步、体验来自身体的感受、有强烈的想要学

    成的想法。他身体上感知的、心理上感受的和头脑中想的,相互整合

    的过程就是在整合身体意象,也是在创造和整合他的自我意象。虽然

    腿摔断了,但他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坚持了下来。他的这个

    行为,是在开发他的自我意象潜能。

    我们对自己现有的认识和了解,与真实的自己、潜能的自己相比

    少很多、有很多局限,我们只用了我们隐藏起来的潜能的极小一部

    分。这个寿陵少年在断腿的情况下,还可以把舞技学成,是扩展、创

    造新的自我意象潜能的结果,寿陵少年这次学舞成功,因为他经历了

    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身心参与其中的整合过程。身体行为中体验

    情感、身体感受里得到领悟,这样的获得深入骨髓、终生难忘。你有怎样的自我意象?不妨对照我说的找一找。总结内容,更精

    炼地理解知识要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8319KB,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