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345818
郭全生:复活千年古绛州木版年画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3年第4期
     其物:绛州木板年画的前世今生

    古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在西周时期是荀国所在地,春秋时称故绛,数千年来,作为山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有“七十二行,行行俱全”之美誉。北宋年间,由于雕刻印刷业的繁荣,木版年画开始兴起,到清朝中期达到鼎盛。

    绛州民间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较杨柳青、杨家埠、朱仙镇、桃花坞年画问世均早,最早见于北宋《佛说北斗七星经》之雕版插图。

    千百年来,绛州木版年画在内容、题材和形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既有黄土高原的筋骨,又有汾河水的温润。这种风格在神像、戏曲、美人、门画、四条屏等十多种木版年画门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加上着色兼工代写,印刷单线、套印并用,施色以黑、红、黄、绿、蓝为主,极富地域特色。并且,绛州木版年画艺术价值极高,其中《春牛图》、《馗头》、《老鼠娶亲》、《侍女图》等都是中国年画宝库中的珍品。《春牛图》更被中国美术全集收辑。

    “绛州木版年画”在历史上,有过一段十分风光的时期。清光绪、宣统年间,绛州城内就有七大家八小家画店、作坊、纸局进行着木版年画的生产经营。再加上农村农闲时操业的几十家作坊,一年能生产出一百多万份木版年画,行销中原、西北各省。年画像雪花一样飘落在黄土高原的乡镇村寨,山庄窝铺,点缀着贫瘠的山庄,成为人们心灵的永恒祝福。然而,随着战争的影响及近、现代机器生产的工业年画迅速占领市场,代表农耕经济文明的纯手工绛州木版年画迅速瓦解和消亡。过去的几十家画店、作坊、纸局,如今已荡然无存。画工、刻工、印刷从业者,现都人亡艺绝或改行易辙,散落在民间的年画古版基本上消失殆尽。

    然而,源至生活,植根于民间的这项传统的古老民俗工艺,也许冥冥中注定和这方水土有太多割舍不断的情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