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3年第7期
编号:12355382
国外如何管束药品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人人健康》 2013年第7期
     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药品浪费超过100亿元!日前,药品浪费问题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在两会上强调:整个社会要形成节约风气。在现有医疗资源还不丰富的情况下,药品更要节约。节药行动得到代表委员们的纷纷响应。人们呼吁药厂尽快推出小包装药或药品拆零销售,从源头上遏止药品浪费。本刊记者通过梳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遏制药品浪费上的做法,进而对我们国家的药品管理做个调查和了解。

    美国

    相对于我国医疗系统简单升级来说,国外则主要考虑在医保支付体制上下功夫。美国的医疗制度和法律就彻底切断了医生和药厂之间的利益渠道,又有严格的法律,保险公司和药剂师的把关,医生开药多少和他的收入没有任何关系。比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部分的医药费用是由保险公司买单的。保险公司会严格审核医生的处方是否过度。一经发现,保险公司会拒付医药费。并警告医生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医生会被剔除该保险公司的许可医生名单。这样,该医生就不会接到该保险公司覆盖下的患者了,找他看病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样就遏制了医生会多开药品。

    新加坡

    在新加坡看病,从医生那里开到的药是一粒一粒的,而非一盒一盒的。尤其是抗生素类的消炎药,医生通常开出来的都是每天2粒,吃5天,共10粒;红色小药丸每天2粒,吃3天,共6粒。两种药多一粒都没有,也就不会浪费。在新加坡,社区的私人诊所相当普遍,这些私人诊所为生存计,本有足够的赚钱动力,却是不多开药,检查也是能不做就不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诊所间的竞争激烈,要赢得病人认可,长久生存,靠的是质量和口碑,一时蒙了病人,久而久之,害的终究还是自己。并且新加坡的居住地区诊所非常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