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413
编号:13674642
合理使用避免八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人人健康》 201413
     事实上,我国政府也已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出台了多项举措,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以及临床抗生素使用建立的分级管理机制等。

    除了政府层面的管控,我们每个人又该怎样合理利用抗生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国家食药监总局5月发布的一监测报告显示,去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1.7万份,比上年增长9%。而在各类药品中,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抗感染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生素,报告数量位居第一。由于这类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必需药品,种类繁多,临床使用量大,加上联合用药的频次高、数量多,多重因素推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本刊医学顾问团专家介绍,如何使用抗生素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对一般人来说,坚持三不原则能减少抗生素滥用。一不自行购买。需经过医生的判断再使用;二不擅自停药或减量。抗生素并非用量越少越好,不足量使用更容易催生耐药;三不追求新的、高档的抗菌药物。此外,还要避免以下几种常见误区,基本就可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

    误区1:抗生素等于消炎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事实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误区5: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即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不少见,但指望总能药到病除也不切实际。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提早换药,不光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误区6:一旦见效就停药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不过,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样,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误区7:感冒发烧必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误区8: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