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13674656
老年人补钙的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人人健康》 201413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对一些微量元素或是营养物质的吸收会降低,因为很多老年人会出现缺钙现象。所以说老年人补钙很重要,但不正确的补钙会影响身体健康。本文介绍几个老年人常犯的补钙误区,一起看看:

    误区1:药物补钙比食物补钙更安全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老年人每天坚持喝牛奶,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因为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误区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适度补充雌激素等。

    误区3: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百拇医药(王文盼)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