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417
编号:13664247
尿疗之争是个好案例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人人健康》 201417
     白剑峰 ,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奖项和荣誉。主要著作有《谁在妖魔化医生》《中国式医患关系》等。

    最近,一家在香港注册的“中国尿疗协会”宣称,喝尿能治疗感冒、眼病、口腔溃疡、便秘等。如此神奇疗效,虽遭医学专家反对,但“尿疗派”却坚称:医生没喝过尿,没有发言权;要是人人都明白了喝尿能治病,谁还去找医生看病?

    应该说,喝不喝尿,纯属个人癖好。尿是人体的排泄物,并非公共资源。自己的尿,想喝就喝,不想喝就别喝,这是个人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但是,一个人关起门来“独饮”没问题,出门忽悠人就值得商榷了。当尿疗之争成为公共事件后,倒是为医学科普提供了一个好案例。

    喝尿究竟能不能治病?这是尿疗之争的焦点。其实,“尿疗”并非毫无根据。我国古代医书中对尿的药用价值确有记载,认为健康人的尿液具有滋阴降火、止血消瘀之功效,可以入药。《本草纲目》称人尿为“轮回酒”“还元汤”,童男者尤良。在民间,童子尿也被当作一种偏方治疗疑难杂症。但是,其效果均无法验证。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肾脏就像过滤器,把新陈代谢的废物全部过滤出去形成尿液,尿疗缺乏科学依据。
, 百拇医药
    尽管“尿疗派”引经据典,大多数人还是半信半疑,毕竟古代医学是有局限的。即便世界各国都有尿疗者,也未必能证明尿疗的科学性。因此,“尿疗派”还有一招是让“尿友”讲故事。例如,有人肺癌早期手术后,肺一直没有长全,喝尿半年就长好了;有人多根肋骨骨折,住院期间私下不断地“尿疗”,恢复速度连医生都感到惊讶。正是这些神奇的故事,让不少人信以为真,跃跃欲试。

    其实,把个案当成共性,用特殊性证明普遍性,这恰恰是“尿疗派”的致命漏洞。在统计学上,有一个“幸存者偏差”现象。意思是只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从而导致错误的认知。就尿疗而言,所有宣称喝尿有神奇疗效者,均被列入统计范围,大肆宣扬;而喝尿没有疗效者甚至有不良反应者,均不在统计范围,成为“沉默的数据”,因为“死人不会说话”。这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尿疗人人有效,确实神奇。事实上,尿疗与健康之间缺乏因果关系。即便有的喝尿者健康长寿,也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未必是喝尿的结果。喝尿对健康的贡献率究竟有多大,很难说清楚。
, 百拇医药
    在生活中,类似的谬误还有很多。例如,吸烟者说:某人每天抽烟,活过百岁;某人戒烟后,很快得癌症。这也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照此推论,“烟疗”岂不也成了长寿秘籍?其谬误在于,因吸烟而早死的人都被排除在观察样本之外了,人们只看到少数几个长寿的吸烟者,却忽视了大量因为抽烟折寿的人,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其实,如果一些百岁老人不抽烟,也许还能活得更长。

    从医学的角度看,要想证明“尿疗”的功效,必须进行临床双盲对照试验,观察喝尿组和非喝尿组的效果差异,这样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避免落入“幸存者偏差”陷阱。当然,尿疗有没有必要纳入临床试验,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尿疗”纯属民间偏方,并没有多少医学研究价值,就不值得浪费人力物力。

    从生吃泥鳅到生吃茄子,从喝绿豆汤到喝人尿,类似的“养生怪论”频频现身江湖,你方唱罢我登场,击中了我国公众健康教育的“软肋”。当前,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总体偏低,而医学科普教育又严重缺位,这必然导致各类“秘方”层出不穷。因此,尿疗之争也是一件好事,它让各种观点浮出水面,碰撞交锋。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用好这个案例,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对于提高公民健康素养颇有价值。如果公众都练就一双“慧眼”,尊重科学,回归常识,各种“神奇疗法”自然就无法混迹江湖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