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12941654
老人做决定慢 子女宜“劝”不宜“催”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人人健康》 2016年第21期
     张奶奶今年60多岁,儿子远在外地。由于老伴儿去世得早,张奶奶退休后都是一个人在家,跟着邻居跳跳广场舞,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生活倒也过得惬意。但在儿子看来,母亲一个人生活太孤单,于是以“帮忙带孩子”的借口想让母亲搬过来。

    这让张奶奶陷入了纠结之中:“儿子有这个心我很高兴,但是我一个人生活其实挺好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周围也都是些熟悉的朋友。去外地,怕不能接受新环境,也担心与儿媳闹矛盾。但儿子难得要我帮帮忙,实在没法拒绝。”张奶奶就要不要搬到儿子那的问题,整整想了近一年,都迟迟未下决定。

    很多老年人在年轻人的眼中,做事情总是慢悠悠的,小到出门前带什么东西,大到要不要去跟儿子一起住,都会纠结半天。即使匆忙做了决定,后来也会出现懊悔、沮丧等情绪。

    从生理学方面看,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会逐渐下降,记忆力与反应力也随之减弱,所以思考事情久一点、做决定慢一点是非常正常的。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含蓄美,中国人总是很难将对于亲人的爱说出口,“做”多过于“说”。从张奶奶与其儿子的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都在为对方着想,却因为缺乏交流,造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

    然而,老人对于一个决定迟迟未决时,不少儿女会采取“催”的方式,这更多地会带给老人一种紧迫感,反而可能使得老人更加纠结不敢下决心,或是随意下个决断,导致今后容易出现反悔行为。所以,不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角度,在老人犹豫不决时,儿女请尽量理解,给予更多的时间。

    如果儿女期盼老人尽早作出决定,“劝”往往比“催”更加有效。比如张奶奶的儿子可以列举与自己住的优点以及自己尽孝的意愿,说服张奶奶;而张奶奶最好可以将自己的担忧向儿子坦白,那么肯定会获得一个圆满结局。,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