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甜食与健康
编号:11086381
不吃糖也会生糖尿病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3年第12期
     李先生刚过五十,现任某集团公司总经理。正值中年的他,虽然近年来稍现福相,但依然风度翩翩,气宇不凡。他已事业有成,正满怀信心地策划扩大经营,故宴请、商谈等应酬频繁。他自觉能吃能喝,精力充沛,素来与病无缘。可是最近他在工作时常感到疲劳,在妻子的督促下,他终于到医院检查了一次身体。

    李先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红光满面,体格健壮。体检除血压略偏高外,其他均正常。我请他作了一些化验检查,结果发现空腹及餐后血糖均为正常人的2~3倍,血脂也偏高。他被告知患了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

    李先生听了大惑不解,他说:“我从来不吃甜食,不吃糖,连水果也很少吃,又无多饮多尿症状,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原来,李先生的母亲生前曾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于60岁时就病故。李母自幼嗜甜如命,凡糖果、甜点心,尤其是奶油蛋糕、月饼等甜食常不离口。她30岁时就开始发胖,40岁时被查出患有糖尿病,所以她生前一直告诫儿子,绝对不要吃甜食!李先生遵母遗训,凡是甜的东西他一律不吃,家中烧的菜也从不加糖,可是他这次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他当然十分不理解。

    其实,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李母对儿子的训诫,说明她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即:①她家中有发生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母患糖尿病,子也易患糖尿病;②她本人吃甜食过多,这是糖尿病的致病环境因素,因此她要儿子尽量避免。的确,父母一旦患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2型糖尿病,如父母同时患糖尿病,则子女中的半数可能患糖尿病。但这种遗传不是遗传性疾病,仅是遗传对疾病的易感性。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即后天的营养过度、肥胖及体力活动的减少则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平时如能避免这些因素,即使有遗传方面的易感性,仍可不得病或晚得病。

    其实,现实生活中与李先生一样,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的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多吃糖就会引起糖尿病,相反,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实际上,李先生平时摄入的热量过多,消耗的能量过少,营养过度才是引发糖尿病的真正导火索。因为热量主要由食品中的三要素,即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粮食中的淀粉等)组成,其中以脂肪产生的热量为多,酒精也带有很高的热量。如果人一日摄入的热量高于用去的热量,那么多余的热量就会以内脏脂肪或皮下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这就出现了肥胖。而肥胖又加重了体内唯一能产生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细胞即胰岛素p细胞的负担。开始它还可以代偿,并不表现为血糖升高,久而久之,胰岛不堪重负,于是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发生了。

    李先生认识的又一个误区是他以为无症状就是无糖尿病。事实上,大部分糖尿病病人并无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故易被忽视,而此时糖尿病的并发症正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有不少人就是在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的,故中年人定期检查血糖是十分必要的。, http://www.100md.com(邵开江)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甜食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