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5年第4期
编号:11085239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适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5年第4期
     糖尿病的病因,除遗传、病毒、代谢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外,与心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医学研究证明,持续的心理应激,可导致丘脑一肾上腺髓质和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发生变化,使胰岛分泌出现障碍,从而诱发糖尿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采取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措施,而且更应重视心理调适。具体注意克服以下几种心理:

    1、消极心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经过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时,容易出现急躁及,l尤郁心理,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常表现为失眠、烦躁、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必然导致精神负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患者应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2、淡化心理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认为这种病不耽误吃喝,治不治无所谓。有的患者治疗刚好转就不再坚持服药或控制饮食。这类患者的心理行为虽说没有精神负担,但对病情认识不足,缺乏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患者应详细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克服淡化心理,主动配合医生,争取将病情控制到最佳状态。

    3、躁怒心理 躁怒、忧恐所致的精神紧张及心理压力,会引起应激激素分泌的增加,对糖尿病的发展有影响。调适方式是宣泄,应把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保持沉着冷静、清心寡欲、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的防治大有裨益。

    4、厌倦心理 饮食、运动和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少于正常人,当出现食不敢食、饥饿难熬时,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此外,长期服药带来的麻烦,也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使病情恶化。这些都需要患者进行自我调适,做好与糖尿病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http://www.100md.com(林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