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085191
趣话“药引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5年第5期
     临诊中医生开完处方,常有病人问,需不需要采集或配制什么药引子?当回答不用时,病人便怀疑不用药引子的药方能否有效?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梁山伯害了相思病,病情严重,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医生无药可施,给他开的处方中,所用的药引子是:千年墙头草、万年瓦上霜,苍蝇肠子十八丈,蚊子眼眶眶,半虚空中老鸦屁。这些分明是找不到的东西,可见这种药引子纯粹是调侃的。鲁迅先生对庸医开的“药引子”深恶痛绝。说一医生用的药引子是原配蟋蟀一对,病家自己去田间地头找一对蟋蟀已经很不容易了,又怎么晓得哪对是原配夫妻呢。结果蟋蟀还没有找到,病人就一命呜呼了。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用橄榄苗为药引子治愈一例“贫病”。说的是一位衣杉褴褛、形仿赢瘦、面容憔悴、似患重病的老者对叶氏说:“先生是名医,什么疑难杂病都能药到病除,小人所患的是贫穷病,先生能治疗吗?”叶氏笑着说。 “既是病,就能治。”然后他叫老人拣了些橄榄核回家种上。待苗出后,凡豪门大户求医开方,叶氏必用橄榄苗为药引子,病家争购老者的树苗。叶氏又告诉老者,树苗越少,要价越高。很快老者的树苗就卖个精光,老人因此赚了一大笔钱,贫病治好了。橄榄苗性平无毒,既无药用价值,也无害处。叶氏用它做药引子救老人贫穷于水火。
, http://www.100md.com
    近代名医冉雪峰妙用野山参烧灰做药引子,力克一例“顽疾”。说的是在1920年,安徽省府—主席的太太高烧不退,请了许多名医都不见效,还请了曰南大夫、德国博士,也不见好。后听人说冉雪峰是六代祖传中医,有起死回生之术,遂来求治。

    冉雪峰诊病之后所开的处方中有这么几味药:北柴胡、丹皮、鲜生地、玄参、花粉、知母等,奇怪的是其中有“上好野山参一两,瓦上煅为白灰,煎汤作引”的要求。这个处方别说一般中医不解,就连当时的名医杨树千大夫也感到莫名其妙。在一次聚会上,他向冉雪峰请教:“伤阴用人参出自哪市医药典籍?人参剂量高达一两,与病证女口何结台?人参烧灰,而且要烧成白灰,这是遵的哪宗古人的炮炙法?”冉雪峰笑着回答说:“这没有什么稀奇的,病害在人身上,不能光医病不医人嘛!”

    原来这位官太太平曰养尊处优,活动极少,体质差,缺乏抵抗力。这次偶尔感冒发烧,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可是家里官做大了,架子也大了,完全是“小题大做”。中医、西医请了不少,中西药物杂投齐下,反导致了内热伤阴。冉雪峰开出的方子都是些便宜的中药,那些达官贵人吃惯了进口的贵重药品,怎么会帕信几毛钱的中草药能治病呢?于是,冉雪峰想出了这么个大量使用贵重中药——野山参的点子。既要加点贵药以安其心,又要对症以冶其病,只不过是把野山参的用法改变了一下而已。
, 百拇医药
    中医治病,有正治、从治、隔治、反治之分。炮炙法中有“烧存性”的讲究,为的是去掉不必要的药性。名医冉雪峰用野山参烧成白灰只要存名、不需存性,主要针对贵人不信贱药的心理,用的其实是“心理疗法”,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心理暗示”。官太太一看价钱贵,就认为肯定是好药,必定药到病除,其实真正起作用的反倒是那些便宜的中草药。

    那么,在一张处方中,需不需要用药引子,则由医生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不需要病家自己去配制。要病家自己去配制的药,往往是该医院(或药店)配不齐,要求病家到其他压院(或药店)去配,或自己采集的药品,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药引子。至于某些医生故弄玄虚,或出于别的图谋所用的“药引子”,则是医德规范所不容许的。

    (编辑 李国坤), 百拇医药(林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