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80671
不要固守着“深沉”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3期
     单位里有两位非常相似的老同志——论工作都是一丝不苟,论廉洁都是一清二白,论人品都是一本正经,走路轻而稳,说话少而精,处处表现得老练而深沉。相继退休之后,一位继续“深沉”,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一位却能“入乡随俗”,变得轻松自然,过得有滋有味。

    说一个人深沉,往往是夸奖其思想深邃,见解深刻,处事沉稳,做人有板有眼。然而,“深沉”却是来之不易的。真正的深沉不是一种表情,而是一种综合分量。要“深沉”就要学富五车,谈吐不凡,见解超群,还要注重仪表。

    如果退休之后仍要继续“ 深沉”——戴惯了的面具难以摘下,模式化的举止不肯变更,想说笑又怕流于庸俗,想娱乐又怕影响名声,言谈谨慎,表情僵硬,那岂不就太累了!

    即使是举世公认的深沉之人,通常也不肯把深沉变成枷锁。他们大多都有豁达幽默的一面,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苏格拉底够深沉吧?当他凶悍的妻子把一盆脏水泼到他身上时,他却能幽默地对客人说“我料想闪电雷鸣后会有暴雨”;爱因斯坦够深沉吧?当100 名教授围攻“相对论”时,他却耸耸肩笑着说“干嘛要100 位?要能证明我错,一个就够了”!

    如果并非必须深沉,甚至深沉已成负担,那就应该果断地告别“深沉”,拥抱轻松,追求潇洒。

    告别“深沉”不是说就可以无所顾忌,更不是说可以玩世不恭。老年人当然要有个老年人的样子。退休后毕竟与在职大不相同,倘若被深沉自缚,就会影响晚年生活的质量。试想:让花白的头发在世俗的风里舒展飘荡,让平缓的脚步在滚滚红尘中悠闲行走,让大街上多一个健康随和的老者,让邻里间多一位亲切慈祥的长辈,这样的气质神情才好!, 百拇医药(萧 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