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6266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8年第3期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临床观察

     3讨论

    面部凹陷畸形及女性小乳房畸形是美容外科较常见的病症,临床表现为外伤性瘢痕凹陷、先天性凹陷、颜面萎缩、上下睑凹陷、鼻唇沟过深、颞部及颊部凹陷、鼻低平、局部皱纹、小颌畸形、小乳症及乳房发育不良等。这些病症影响了容貌美和女性的乳房美,患者对手术的效果要求较高,传统的手术修复瘢痕较大,目前常采用注射填充法进行修复。以往用于美容外科的填充材料较多[2],常用的有:Medpor、硅胶、Eptfe、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筋膜等组织代用品或液态人工生物材料及以异体胶原等,因置入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3-5],费用高,且异体材料会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患者很难接受。自体脂肪颗粒来源广泛、取材容易、生物相容性好、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无排斥反应及费用低廉等优点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关于其临床应用成功的报道日益增多[6-11]。其中大多数研究均论证了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效果肯定,有文献报道一次注射移植后满意率在90%以上,很少出现并发症[12-13]。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因注射后脂肪吸收较明显,一次注射后满意率较低,往往需多次少量注射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反复多次注射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并且可能出现乳房硬结[14],所以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组280例患者756个部位,面部凹陷畸形一次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满意率高达97.24%;而隆乳者仅有53.85%,并有3例出现乳房内硬结。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虽然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软组织填充技术,但也有感染及继发感染、供区及受区血肿、矫正不足及过度、硬结、脂肪栓塞及色素沉着等并发症[15-16]。
, http://www.100md.com
    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美容手术拥有几点体会:①严格无菌操作:感染可导致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失败,并加重凹陷畸形及形成硬结,所以无菌操作至关重要;②注射器法低负压抽取脂肪颗粒:1999年,Amar提出脂肪细胞微渗透理论,通过注射器吸脂后,进行颗粒细胞纯化,然后通过微导管植入自体脂肪组织中,临床结果显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17];颗粒脂肪采集时要用手工注射器低负压抽吸,并且肿胀液中不加碳酸氢钠,防止脂肪细胞的破坏和皂化,导致成活率降低;抽吸脂肪颗粒时应采用18或20号多孔专用吸脂针,减少对脂肪细胞的破坏;③合理选择脂肪供区:对于面部凹陷畸形,脂肪颗粒移植量较少,多选择大腿部脂肪,尤其大腿后外侧,此部位脂肪肿胀液注射的饱和量较小,单位体积内脂肪细胞数目较多,且该部位脂肪的脂蛋白脂酶活性高于其他部位,移植后存活率高[1];而隆乳者因脂肪颗粒需要量较大,大腿部位的脂肪有限,除大腿外,多选择腰腹及臀部,并多在吸脂手术同时进行,一举双得;④脂肪颗粒的纯化:作为面部软组织凹陷及乳房填充材料应当是完整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前要经过纯化。用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清洗1~3次,将脂肪液中的混杂的血液、肿胀液、破碎的脂肪细胞及纤维组织去除后,静置20min,排除脂肪颗粒下层的盐水,使脂肪颗粒不含肾上腺素,成为纯黄色浓缩液,这使脂肪移植后存活率进一步提高,减少脂肪吸收;⑤脂肪颗粒移植技巧: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移植的脂肪颗粒与受区组织的最大面积的接触[18],这与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在面部凹陷畸形的修复中,采用12号侧孔钝头针,2.5或5ml注射器分层放射状、分散线状、多点均匀地将脂肪颗粒注射到受区的皮下组织内,边注射边用手轻轻按均匀。隆乳术者,采用20号侧孔钝头移植针行乳房后间隙均匀注射,避免注射成较大的团块状,以免血运不佳时脂肪被液化吸收。注意不要用力挤压,24h后可进行按摩塑形,并坚持1~2个月。因移植的脂肪颗粒有一部分被吸收,移植时应过度矫正20%~30%,力争一次移植就达到满意效果。
, 百拇医药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其独特的优越性,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畸形,在没有新的更好的填充材料之前,自体脂肪颗粒是非常理想的、首选的材料。如何提高大剂量一次移植脂肪颗粒的成活率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 楠. 取脂部位不同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775-777.

    [2]程宁新,高尔法. 整形美容外科科注射材料的进展[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9,5(4):220-223.

    [3]张 晨,李 万,高景恒.液体硅胶注射的并发症及手术治疗[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6,7(2):83-85.

    [4]Pinentel L,Bamadas M,Vidal D, et al. Simultaneous presentation of silicone and silica granuloma a case report[J].Dermatology, 2002,205(2):162-164.
, 百拇医药
    [5]郑泉洲,杨立新,赵鸿儒.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6):5160-5163.

    [6]王 冰,张连波,张笑亭,等.面部凹陷自体脂肪颗粒填充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6):446-448.

    [7]周长兵,王大为,杨松林.自体脂肪颗粒腔隙内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22-1124.

    [8]赵作钧,于丽,吴军玲,等.应用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行面部整形美容[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534-535.

    [9]李蕾,赵萍,赵波.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62-2763.
, 百拇医药
    [10]朱兴华,张云,胡克苏.自体脂肪注射修复体表凹陷畸形[J].江苏医药,2007,33(9):891-892.

    [11]尚例伽,王江允.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92例经验总结[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74-275.

    [12]毛庆龙,段国前,陈石海.注射移植自体脂肪颗粒整复面部凹陷84例[J].广西医学,2007,29(4):571-572.

    [13]张洪波.面部凹陷应用自体脂肪移植填充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68):88.

    [14]刘萍,刘毅,任文明,等.自体颗粒脂肪移植570例临床总结[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4):261-263.

    [15]Guerrerosantos J. Simultaneous rhytidoplasty and lipoinjection a comprehensive aesthetic surgical strategy [J]. Plast Reconstr Surg,1998,102(1):191-199.
, 百拇医药
    [16]Teimourian B. Blindness following fat in injections[J]. Plast Reconstr Surg,1988,82(2):361.

    [17]张晋光,范金才.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4):298-300.

    [18]刘 峰.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07-1208.

    [收稿日期]2007-12-24[修回日期]2008-03-02

    编辑/张惠娟,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