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43111
细胞悬液接种法血管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8年第7期
     3讨论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对脉管性疾病的分类、诊断比较混乱,统称为血管瘤,以至于在治疗上常常因“治疗过渡”而带来许多后遗症或者因“治疗不足”而贻误时机。1982 年Mulliken 和Glowacki 根据脉管病变的临床表现、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将其分为真性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 vascular malformations),该分类系统有利于这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1996 年被国际脉管病变研究协会(ISSVA)所采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真性血管瘤动物模型。

    在血管瘤的研究中,有学者使用低等动物的血窦样器官模仿血管瘤结构,进行治疗方面的研究,如用鸡冠建立毛细血管模型,研究激光的治疗作用,用鼠脾作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模型,研究硬化剂的治疗作用。这些研究均不能真正地反映在活体内血管瘤生长发育的真实情况和规律。近年来,制作血管瘤动物模型成为研究血管瘤的一种理想方法。国外学者已成功利用多瘤病毒转录或基因表达建立起鼠的血管瘤或血管内皮瘤模型,甚至已形成特定的细胞系载瘤免疫缺陷鼠[3-9],但其建立的血管瘤裸鼠表现出恶性内皮细胞瘤特点,进一步导致鼠的死亡。也有学者使用具有致瘤性的F-2鼠血管内皮细胞系建立动物模型,但其诱导的肿瘤模型,只能用于研究血管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