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117889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口腔念珠菌菌株(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邓旎 车团结 雷科 廖天安 何祥一
第1页

    参见附件(1786KB,3页)。

     1.2.4 DNA标化:将提取的15株念珠菌的DNA分别进行OD260和OD280检测,所得OD260/280值都在1.5~2.0。将每种念珠菌的DNA标化为DNA含量为100ng/μl,作为模板。

    1.2.5 基因扩增:分别以预先提取的念珠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反应条件为:模板10μl,引物1μl,10×buffer(Mg2+Free)5μl,dNTP 1μl,Taq酶(5U/μl)1μl,DMSO 0.5μl,补足ddH2O至终体积为50μl。反应程序为94℃ 3min 预变性;94℃ 15s 变性,55℃ 15s 退火,72℃ 30s 延伸,30个循环;72℃5min。

    1.2.6 PCR产物检测:PCR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EB染色后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

    1.2.7 测序验证:挑选相同的样本,用扩增出的单片段进行测序,测定的序列通过BLAST程序与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根据同源性比对结果,确定序列来源,用来验证改良多重PCR检测口腔念珠菌菌种的准确性。

    1.2.8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

    2结果

    2.1 培养结果如图1。

    2.2基因组DNA 提取:提取的念珠菌DNA均呈无色透明状,经检测所得DNA的OD值都在1.5~2.0,表明蛋白质等杂质去除较干净,DNA纯度较高,电泳结果条带清晰、干净,无拖尾现象,说明模板的完整性好,符合分子标记所需的高质量的模板要求。

    2.3不同引物对模板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

    2.3.1真菌通用引物②ITS4、ITS86进行扩增,扩增片断的长度均在250bp左右(如图2)。

    2.3.2 念珠菌特异性引物③ITS1,ITS4;Ca1,Ca2;Ct1,Ct2进行扩增。扩增片段长度:白色念珠菌为550bp和150bp两条带,热带念珠菌为350bp,克柔念珠菌为550bp,光滑念珠菌为900bp(如图3)。

    2.4培养法与PCR法结果比较

    2.5 PCR检测结果的测序验证

    2.5.1测序验证:挑选光滑念珠菌样本,用扩增出的单片段进行测序,测定的序列通过BLAST程序与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根据同源性比对结果,光滑念珠菌的相似率为99%(如图4)。

    3讨论

    念珠菌是一类条件性致病真菌,广泛定殖于人类的各种腔道内,是最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正常情况下,念珠菌和宿主之间保持着平衡,在健康人群阴道、口腔、肠道中可作为良性寄生菌与宿主共存,通常并不致病。但当宿主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这种平衡会被破坏,这些条件致病菌可作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口腔炎、甚至胃肠炎等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致病因素[2]。通常,念珠菌可粘附于口腔的任何部位,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很多口腔疾病,如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白斑、义齿性口炎、鹅口疮等。念珠菌病也发生于食道中,引起疼痛和吞咽困难[3]。近年来,随着各种侵入性诊断治疗手段如手术干预、化疗、放疗或联合治疗等的广泛开展,以及各类免疫抑制剂和广谱、超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自身免疫低下患者临床上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4-5]。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念珠菌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在临床上,培养是检测念珠菌的主要方法,但培养存在着耗时长,阳性率低的缺点,加之在感染早期侵袭的病原菌较少,对临床诊断念珠菌感染有较大的影响。本实验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培养时间为48hrs,100例口腔临床样本培养出念珠菌35株,阳性率为35%,培养时间长且阳性率较低,不能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念珠菌进行检测成为可能,而且已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往往要花上几天乃至数周的时间,而且有些致病菌难以人工培养,给检测带来困难,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上述不足。与传统生物检测方法相比,PCR方法不仅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还可以检测出一些培养法不能检测的微生物种类[6]。本实验中应用引物①和②对100例样本进行PCR检测的结果分别为68株和49株,阳性率分别为68%和49%,同科玛嘉培养法的检出率35%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念珠菌特异性引物②还可分辨出不同的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单一条带,大小约350bp;白色念珠菌,2条带,150bp和550bp;光滑念珠菌,单一条带,大小约900bp;克柔念珠菌,单一条带,大小约550bp[7]。通过测序验证,证明应用PCR检测念珠菌菌株的准确性高。同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较,PCR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特点。PCR 基因鉴定结果与临床培养结果一致,直接PCR 法从取样到获得凝胶电泳结果,耗时约5h,与一般临床念珠菌培养检测3~5天相比,快速、省时,有助于临床对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且PCR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有望成为临床常规使用的念珠菌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岩英,胡碧琼.口腔念珠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32(3):180.

    [2]刘植华,邓 瑛,李 晴.新生儿念珠菌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5):632-633.

    [3]Stephens M.Understanding signs,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oral candidiasis[J].Nursing Times,2004,100(46):32-34.

    [4]Shao PL,Huang LM,Hsueh P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laboratory diagonsis and antifungal treatment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8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