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154125
两种处理方法对牙本质剪切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侯晓利,等
第1页

    参见附件(1957KB,3页)。

    侯晓利 张琳 韩晶莹 刘泓 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基于牙本质无机改性的理论,对比牙本质粘结前单纯磷酸酸蚀处理、磷酸酸蚀/次氯酸钠联合处理对牙本质剪切强度的影响及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微形态学观察。方法:选取正畸拔除的健康的年轻前磨牙24颗,制备牙本质粘结面,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颗。粘结前A组以磷酸酸蚀处理、B组以磷酸酸蚀/次氯酸钠联合处理,然后分别涂布溶有荧光剂的粘结剂(PrimeBond NT,PB),充填复合树脂。将粘结试件置于37℃人工唾液中浸泡24h后,经充填体中心,沿牙体长轴纵剖成颊舌两半,分别用于测试剪切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Laser Confocal Scanningi Mcroscope,LCS)M观察粘结界面的微观形态,经t检验对各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26.30±3.51)MPa、(30.13±2.71)Mpa;树脂突长度为(71.27±4.55)μm、(84.95±3.60)μm;混合层厚度为(49.38±4.37)μm、(29.62±2.58)μm,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机改性可有效去除暴露的胶原纤维,增加粘结剂在牙本质粘结面的渗透,提高PB对牙本质的剪切强度。

    【关键词】 两种处理方法 磷酸酸蚀 无机改性 剪切强度 微观形态

    【分类号】R783.1

    如何提高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是临床实践中较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对牙本质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粘结强度的研究愈加广泛。本研究采用10%次氯酸钠处理磷酸酸蚀后的牙本质即对牙本质进行无机改性处理,通过剪切强度的测试和粘结界面的微形态学观察,对比常规磷酸酸蚀和无机改性对牙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