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4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632287
两种方法治疗未育Ⅲ型乳头内陷患者的比较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23期
     [摘要]目的:介绍两种矫正Ⅲ型乳头内陷的方法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25例(46侧)Ⅲ型(重度)未育女性患者,分别应用两种手术方法,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方法一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18%,(7/22侧)、哺乳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1.82%(18/22侧),方法二的复发率为8.33%(2/24侧)。结论:两种术式矫正乳头内陷后外形均较好,但对哺乳功能的保留方法二更有优势。

    [关键词]乳头内陷;皮瓣;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19-19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wo methods to correct the type Ⅲinverted nipple and to evaluate the complication,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kinds of operation method.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5 cases(46 sid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Ⅲ(severe) childless women, the application of two kinds of surgical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typ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ts Methods a feel abnormal rate was 3.18%, (7/22 side), lactation dysfunction rate was 81.82% (18/22 side), method two recurrence rate was 8.33% (2/24). Conclusion Two kinds of surgical correction of inverted nipple shape are better, but retained methods on lactation function Method two more advantages.

    Key words:nipple; flap;omplication

    乳头内陷是乳腺科和整形科的一种常见病,相关文献报道女性乳头内陷占成年女性的17.6/1000[1],我国上海地区成年健康妇女乳头内陷的发病率为20/1000[2];Ⅲ型乳头内陷不仅明显影响外观,还影响其哺乳等功能,由于其不易清洗,更严重的是引起乳腺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乳腺科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因此,积极治疗乳头内陷是乳腺科和整形外科的重要工作之一。

    重度乳头内陷的治疗以外科治疗为主,也有作者介绍非切开手术的方法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但其并发症相对较多[4];这里笔者主要回顾了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外科方法治疗25例(46侧)未育Ⅲ型乳头内陷患者,对其优缺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未育女性25例,年龄18~30岁,双侧内陷21例、单侧内陷4例,共46侧。均为Ⅲ型乳头内陷。其中12例22侧患者采用了手术方法一,13例24侧患者采用了手术方法二。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为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前用棉棒蘸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仔细清洗凹陷处,并涂5%聚维酮碘液消毒。

    2.2 手术方法一,乳头竖形切开法:用加少许肾上腺素的0.5-1%利多卡因于乳头乳晕深面行局部浸润麻醉。先用1号丝线分别于凹陷乳头基底的内外侧各缝合一针作为牵引线双向轻轻提拉乳头,通过凹陷乳头正中点竖形切开乳头乳晕,垂直向下直达乳腺后深间隙,自乳头基底开始向深面,将所切开的内外两半乳腺脂肪组织以大约45度方向斜向下切开,形成多个厚0.5cm、长宽均为约2cm的腺体脂肪组织瓣,后进行交叉、“叠瓦”式缝合以填充乳头下组织量的缺失。确切数据应据乳头、乳晕大小灵活调整。

    2.3 手术方法二,乳头乳晕双侧菱形去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瓣交叉转移术:用加少许肾上腺素的0.5%~1%利多卡因于乳头乳晕深面行局部浸润麻醉。先用1号丝线分别于凹陷乳头基底的上下两侧各缝合一针作为牵引线双向轻轻提拉乳头,在乳头两侧3点和9点位置的乳晕部各设计一个菱形皮瓣,外侧端达乳晕边缘或其内侧,内侧端一般延伸达乳头中下部,其菱形的短对角线位于乳头的颈部,切除菱形切口内的表皮后,于菱形切口边缘的皮下进行稍许分离,沿菱形皮瓣两侧边缘切开真皮,深达乳晕肌下层皮下组织,形成两个蒂近乳晕缘的舌形真皮复合组织瓣组织瓣;在乳头基底钝性仔细分离挛缩的肌肉结缔组织,尽可能松解对乳头的牵拉,同时尽可能保留乳腺导管的完整性。在乳头基底钝性分离形成一隧道,使两侧的切口相互贯通,将两侧的组织瓣交叉贯穿通过隧道,两侧皮瓣的尖端均接近或达到对侧皮瓣的蒂部形成叠加,缝合固定,于乳头基底部形成一定的张力并增加了组织量支撑乳头。缝合切口两侧的皮下组织并适度缩小乳头颈部,防止乳头回缩,间断缝合皮肤切口。

    2.4 上述两种术式中的2根牵引线不抽出,用纱布反复缠绕制成一高约1.5cm、内径约为3cm的圆圈,扣到乳晕上使乳头位于中央,将5ml注射器180°劈开,修剪后置于所制圆圈之上作为悬吊杆,将牵引线从圆圈内以适当力度穿出打结固定于悬吊杆上,注意牵引力度勿过大以致影响乳头血运或将其撕裂,拆线后1~2周去除悬吊。

    3 结果

    本组25例46侧术后随访6~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12例22侧采用了手术方法一的患者,15侧乳头感觉好,7侧(7/22)乳头感觉较术前稍减退。13例24侧采用了手术方法二的患者,感觉均好,内陷复发2侧(2/24)。方法一中有9例18侧行哺乳的患者,泌乳功能均受影响(18/22);方法二中有10例19侧哺乳的患者,其功能基本未受影响,全部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
------
    周树伟 陈旻静 苏蓓蓓 周勇 新乡市中心医院头颈乳腺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新乡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摘要】目的:介绍两种矫正Ⅲ型乳头内陷的方法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25例(46侧)Ⅲ型(重度)未育女性患者,分别应用两种手术方法,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方法一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18%,(7/22侧)、哺乳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1.82%(18/22侧),方法二的复发率为8.33%(2/24侧)。结论:两种术式矫正乳头内陷后外形均较好,但对哺乳功能的保留方法二更有优势。

    【关键词】 乳头内陷 皮瓣 并发症

    【分类号】R655.8;R6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method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of typeⅢnippleretractionZHOU Shu-wei1,CHEN Min-jing2,SU Bei-bei3,ZHOU Yong1乳头内陷是乳腺科和整形科的一种常见病,相关文献报道女性乳头内陷占成年女性的17.6/1000[1],我国上海地区成年健康妇女乳头内 (周树伟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