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9255
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固本膏方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激素的疗效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侯春光,周芳,徐芝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祖国医学认为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是儿童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辨证治疗的关键点;而气候转膏方可使 TH2反应减弱,从而调节TH1/TH2的平衡,并使IgE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从而减轻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也是日常调护的重点。“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肺也,贮于肺”。痰既是哮喘的致病原因也是病理产物,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益气固本膏方以玉屏风散、八珍汤、二陈汤为基本方,根据患儿的不同体质,随证加减化裁。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增强肺卫的防御能力;八珍汤补益气血,以以滋养先后天(脾、肾)之本;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以祛除病因、消除痰邪,促进脾胃功能。三方合用达到益气固本之目的。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提高血清IgA的作用;生甘草主含甘草甜素,能化痰止咳,与黄芪协同,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黄芪补益药均对体液及细胞免疫有促进或调节作用;当归、芍药能抑菌、抗炎、扩张血管与气管、解痉平喘;二陈汤配伍苏子、五味子等对消除喘憋和呼吸困难有良好的疗效;黄芪/人参、蛤蚧、紫河车主含多种氨基酸/皂苷、多糖及多种抗体、干扰素及红细胞生成素等,均能增强免疫抗敏机能,提高抗病能力[8]。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药用细辛、生半夏、甘遂、玄胡索、肉桂、白芥子、生姜汁等,由《张氏医通》白甘药饼加味而成,具有温肺暖脾,散瘀祛痰之功效。选用大杼、肺俞、风门、厥阴俞、心俞、膻中、肾俞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为主,邻近肺脏,大杼、肺俞、风门、厥阴俞、心俞、膻中等有止咳平喘,宣利肺气的作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是根据祖国医学“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理论及经络学说原理,小儿哮喘以寒证多见,中药穴位贴敷所用药物白芥子、甘遂、半夏温化伏痰、宣通肺气,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利肺气,细辛、肉桂、生姜温散透达而宣肺,开窍通络以利药物吸收。药物贴敷体表穴位后,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被吸收,药穴同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行气散邪,抗御病邪的作用。

    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2000年调查我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 0.5%~3.4%”,其中约1/3~1/2的中、重症儿童哮喘可迁延至成人。尽管根据GINA方案,吸入型激素是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但是哮喘缓解期如何预防复发,从而减少急性期普米克令舒及β2-R激动剂雾化吸入次数,并减少激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增加患儿的依从性方面尚无特效的方法。我们临床观察到在西药吸入型激素治疗基础上,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固本膏方治疗能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诸药合用,先后天同补,肺脾肾兼调,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气道高反应、控制哮喘复发率,而且随着小儿的阳阴充盈平衡和正气恢复,哮喘最终有可能被根除。故哮喘患儿用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固本膏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防治小儿哮喘发作的有效方法。传统中医疗法费用少,方法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易为患儿及家属接受,因此对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克文,袁峰,王红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47.

    [2] 朱英荣,姜蓓蓓,张燕,等.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46.

    [3] 李书香,杨小欣.益气固本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12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5,23(6):17-18.

    [4] 李明星.参术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5例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6,26(3):19.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S].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2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