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4年第8期
编号:12567815
陶之间,觅从容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4年第8期
     引言:在泥与火的共舞里,流淌着对传统的执着。多年制陶,手工无须过多表达,不喧哗自有声。

    滚滚红尘,流光溢彩。有人追逐绚烂的灯火,有人陶醉显赫的声名,有人痴迷宝石的华丽。而你,隐在红尘深处,只是一只朴实无华的土陶器皿,却有着另一种绵长的美丽。在边疆云南,这块红土地上,黏土俯首皆是,也许正因如此,在四千多年前,云南的先民已经知道如何烧制土陶器。这门古老的制陶技艺,千百年来在云南的隐秘角落默默生存,陪伴着云南的市井人生。然而跟众多的传统工艺一样,当土陶遇见现代社会,开始慢慢凋零。所幸,在众人投身时代大潮匆匆前行时,总有少数人坚守着传统。“陶之间”陶艺工作室的创办者申健宇,今年三十岁,却已经在烧制土陶的道路上摸索了八个年头。初夏,成都的“心香素食馆”,在一壶古树茶的氤氲茶香中,他坐在笔者对面,谈起那些制陶的故事与心境。

    古老土陶的当代传承

    春城昆明,西南林业大学的美丽校园,申健宇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2006年毕业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将校园里的一个老电影院改造成了艺术创作基地,他创建的陶艺店——陶之间,也在这里安了身。

    这样的选择,是出于对陶艺的热爱。申健宇坦言,“我大学学的是城市规划,所以制作陶艺走的完全是野路子。”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开始频频到周边农村和云南的一些地州去走访学习。跟古代许多种类的精美陶瓷器物不同,云南土陶,从诞生开始,就注定是“接地气的”,它为老百姓的日常所需而生。正因如此,云南土陶的精湛技艺,也往往保存在那些偏远的农村,也许是某个不起眼的瓦窑村,也许是某个覆盖着尘土的陶器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申健宇的生活是寻访一些古村落,是跟某个村里的老人交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