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2567914
静则神藏,躁则神亡(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4年第10期
     中医养生有数千年的传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应兼收并蓄。然而历代养生经典和养生家,无不强调养心对养生的重要性。心藏神,养心实指养神,就是要调整心态。古人所说的神明为心,是指心的思维或者人脑的思维功能。中医学认为心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持全身血脉的运行,二是主持整个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故有“心为十二官之主”的说法,表明养生首先必须养心的重要性。

    养心是保持全身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活动的基础,如果心的功能不正常,就会影响到各个脏腑的功能,必将发生紊乱,气血运行的道路闭塞,脏腑之间失去协调,整体性遭到破坏,损伤形体,人的生命就会遭到严重的危害。那如何养心呢?养好心后,关于饮食、运动等其它方面,又该如何来养生?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主编、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马烈光教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陈涤平教授进行了访谈。

    马烈光:陈教授好,我们都知道养心对养生的重要性,所谓“静则神藏,燥则神亡”,那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养心?

    陈涤平:您刚才提到了“静则神藏”,就说明要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生的主要内容。静是一种心态,如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是指不为名利困扰的自然静,有助于神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