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2
编号:13620905
不同时期脏腑辨证理论内涵差异初探(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2
     2 内涵差异

    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才能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并加以创新;同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脏腑辨证理论形成、发展及成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故从以下几方面对脏腑辨證理论内在规律及特征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挖掘。

    2.1 理论孕育形成阶段

    2.1.1 《内经》 《内经》是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的全面总结,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渊薮,包括藏象学说、病机学说、诊法学说和治则学说四大部分,藏象作为学说即导源于此。全书从内容分布上来看:脏腑论述见于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六节藏象论第九、五脏生成篇第十、五脏别论第十一;五脏病机论述见于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本神第八;六腑病机论述见于邪气脏腑病形第四、师传第二十九;奇恒之腑论述见于平热病论篇第三十三、水胀第五十七。从内容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脏腑论述以“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形成以五脏为中心,内连六腑、五体、五华、五声、五窍、五志等,外应五方、五时、五味、五畜、五谷、五星、五音、五臭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并在生理、病理上紧密联系。2)脏腑病机尤重气:《内经》中提到气有3 000余处,其中气的种类接近300种。3)在诊治上强调脉色合参及利用五味和五脏制化关系。综上,脏腑学说在《内经》内容丰富、分布广泛,起到了基础理论的作用;但同时也说明其零散、不成系统,对临床辨证施治指导作用有限。

    2.1.2 《中藏经》 相比《内经》《中藏经》创新之处在于:首创脏腑辨证之八纲,即虚实寒热生死逆顺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