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2
编号:13620926
从长链非编码RNA角度探讨针灸治疗IBD的效应及调节机制(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2
     综上所述,lncRNA参与免疫炎性反应的调节,或可从lncRNA的角度阐释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针灸能调节免疫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具有抗炎免疫的作用[24]。将强调中医整体观念的针灸疗法与系统生物学中的转录组学相结合,或可从整体水平揭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效应及调控机制。

    3 lncRNAs与炎症性肠病

    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因素在IBD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TLR4 rs4986790A>G和rs4986791C>T基因多态性可增加患IBD的风险,并与IBD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系[1];基因的差异表达也在IBD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25]。基因IL-10启动子KAT2B和H4K5ac的富集率减少可导致转录沉默,影响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使IL-10在IBD的结肠炎症组织中表达减少,体现了IBD中关键抑炎因子IL-10失调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2]。人体组织中可映射到大量IBD位点相关lncRNAs的表达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