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6
编号:13617364
耳穴贴压对失眠患者PQSI及ESS量表影响的临床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6
     研究结果表明,单侧耳压、双侧耳压及常规针刺对失眠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均能明显降低PSQI及ESS量表得分(P<0.01),但3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耳压组及常规针刺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双侧耳压组有3例退出试验。3种疗法比较,耳穴贴压法可使患者就诊时间及次数较常规针刺法明显减少,且其无创性更被很多惧怕针刺的患者所接受。双侧耳压组局部皮肤症状较单侧耳压组多。部分患者所贴压的耳穴局部有明显的酸、胀、痛及发热感。单侧耳压组可嘱患者睡眠时卧于无耳压侧,而双侧耳压组有1名患者因双耳贴压穴区胀痛伴发热,无法耐受,退出试验。这说明单侧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双侧耳穴贴压、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均优于双侧耳穴贴压组及常规针刺组[13-14]。

    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仅采用了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未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行相关研究,也未能使用多导睡眠图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行客观的评价,没有对患者进行随访。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以期为耳压治疗失眠提供更全面、客观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丁芬元,刘西俊,何孝海.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20(6):85-86.

    [2]贺石林,王键,王净净.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4.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3-384.

    [5]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7]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8.

    [8]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94-295.

    [9]王冰.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清代京口文成堂墓刻宋本,2003:215-247.

    [10]吴秀清,钟志聪,周敏,等.耳穴贴压法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4-26.

    [11]吴志强,孟建国.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36例[J].中国针灸,2012,32(5):430.

    [12]陈秀华,李颖,奎瑜,等.飞针针刺为主治疗睡眠障碍: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2):97-100.

    [13]任珊.针刺对失眠症患者PSQI量表影响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5):109-110.

    [14]杨颐,王麟鹏,张蕾,等.失眠量表在针刺临床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针灸,2013,33(11):1039-1042.

    (2016-05-25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百拇医药(王澍欣 侯乐 李均平)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