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257
针刺结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观察组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04±5.83)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7例,高血脂28例,糖尿病22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4.59±5.90)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9例,高血脂24例,糖尿病23例。2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診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5]中的相关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缺血性脑中风诊断标准[6];诊断时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资料。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送诊时间<发病后72 h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脑卒中量表(NHISS)进行评分,证实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者。
, 百拇医药
    1.4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或严重心力衰竭者;由凝血功能异常或动脉炎等疾病引发脑出血者;伴有恶性肿瘤、急性感染、严重外伤者;近期使用抗凝药物、降脂药物或维生素等影响脂质代谢类药物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法完成既定疗程者;擅自调整药物剂量者;治疗中途主动退出本次研究者;治疗过程中或随访中失去联系者。

    1.6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降压类及降糖类药物,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0054,0.125 g/片)治疗,0.5 g/次,2次/d,连续用药5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患者保持合适体位,选取人迎、丰隆、太溪、内关、三阴交等穴位,选直径0.4 mm、长50 mm的毫针备用;毫针直刺人迎穴,避开颈总动脉,以患者有酸、胀、麻等感觉,且针体随埋没上下振动为准,施捻转补法;直刺丰隆穴,施捻转泄法;直刺太溪穴,施捻转提插相结合补法;直刺内关穴,施捻转提插相结合泄法;直刺三阴交穴,施捻转泄法;所有穴位进针深度均为1~1.5寸,除丰隆穴与三阴交穴得气后用连续波加电20 min并留针10 min外,剩余穴位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5 d,治疗4个疗程,共计50 d。
, 百拇医药
    1.7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2)用多普勒超生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斑块状况,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斑块面积计算方法:测量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取数值较大的2条作长、宽,计算长与宽之积为斑块面积;3)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及NHISS评分变化,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NHISS量表包括意识水平、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等10个维度,每个维度0~2分,总分0~20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4)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5]评价患者疗效,超声显示斑块完全消失为痊愈;斑块面积显著缩小为显效;斑块面积部分缩减或未增加为有效;斑块面积增加或治疗过程中再次发生脑梗死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http://www.100md.com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1)。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状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及斑块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及NHISS评分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HbA1c、血浆Hcy水平及NHI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 http://www.100md.com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3 讨论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管弹性与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脉压增高,劲动脉内膜中产生斑块,重者引起颈动脉狭窄,甚至发生脑梗死[7-8]。目前西药治疗该疾病主要以降脂及抗栓药物为主,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多,患者耐受性低,且长期用药使得药物疗效逐渐变差[9]。因此探索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属本虚标实之症,发病机制为肾阳不足,气虚羸弱及痰瘀内阻等。治疗时应遵循行气散结、活血化瘀、化痰软坚的原则[10-11]。本研究选用的穴位中,人迎穴可通经调气;丰隆穴化痰解浊、活血化瘀;太溪穴滋阴益肾;内关穴缓急止痛、疏通经脉;三阴交穴调理气血,诸穴共刺,发挥通畅气血,补益肾阳之效[12]。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钱李冕等[13]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针刺结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可有效解除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普罗布考。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明确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斑块的状况,而斑块状况的变化是衡量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表明,IMT、斑块面积及数量等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14]。本研究结果中,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这与岳蕴华等[15]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针刺结合普罗布考有效抑制颈动脉斑块的发展,降低其面积及数量。, 百拇医药(曹樱花 陈樱)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