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5
编号:13597068
浅论《黄帝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与五脏调控系统(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5
     所谓“五脏”,虽为肝心脾肺肾,但据《黄帝内经》之论,五脏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核心,也是人的整体生命活動的代表。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以五脏为人体生命之本,分别称心为“生之本”、肺为“气之本”、肝为“罢极之本”、脾为“仓廪之本”、肾为“封藏之本”。《黄帝内经》还以五脏为中心,联系五腑、五体、五窍等,构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如《素问·咳论》说:“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灵枢·脉度》又说:“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总结与分析上述经文,可见“四时五藏阴阳”之“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核心,可代表人体整体的有机生命结构和功能活动。

    所谓“阴阳”,包括五行,其中五行之木火属阳、土金水属阴。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认识自然、人体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工具。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说,阴阳是自然运动的总规律,自然事物的发展变化,均源于事物内部阴阳两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