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2
编号:13567685
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外周血流灌注量及其坐骨神经NGF受体表达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在DM患者較为常见,导致DPN的主要因素有:代谢障碍、缺氧缺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素。其临床表现有多种形式,最常见为远端对称性感觉多发神经病。在DPN患者中其中又有60% ~90%的患者合并有自觉症状,通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特别是下肢皮肤表现烧灼样疼痛,麻木,称之为痛性DPN[1-2]。目前,西医的药物有4种主要的类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改善微循环类药物、神经营养因子、维生素等。由于西药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病机制中的某一个环节,很难实现多靶点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大,所以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电针可以降低DM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DM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DM患者生命质量[3-4]。本研究拟在众多的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根据机械痛阈、血流灌注量、坐骨神经超微结构、NGF受体等指标的变化,探讨针灸调节PDN的机制,为临床治疗PDN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220~250)g,实验动物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室保持良好通风,室温控制在(21±1)℃,湿度63%,噪声≦55 dB,自由摄食,饮水,光照与黑暗时间每12 h交替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