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10
编号:13478483
李仝教授基于伏邪理论辨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经验(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10
     肿瘤患者体质较虚,放化疗后使患者的体质更虚,正气虚无力抵抗外邪,邪气潜伏于内导致泄泻经久不愈。热毒伤阴,久泻阴损及阳,脾虚及肾导致脾肾两虚,正如李中梓所言:“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必补肾”。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主命门之火,固藏精气为先天之本;二者共同促进生命运动与发展。病理上脾胃气虚,日久累及脾阳,久病及肾,导致脾肾阳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完谷不化、便溏、五更泻等,须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方法。李仝教授善用补骨脂和骨碎补二者温补肾阳,温而不燥;除了温补肾阳之外,对于注泄日久,李中梓言:“幽门道滑,虽投温补,未克奏功,须行涩剂,则变化不愆,揆度合节”。因此,久泻可以用固涩法,常用石榴皮、肉豆蔻、芡实等厚肠固涩。除了常规的补肾、涩肠之外,李仝教授常认为,久泻不止乃由于瘀血阻络导致肠中,血液无法推陈出新,血不利则为水。因此,对于久泻不止者认为有瘀血故也,轻者用桃仁和泽兰,重则用莪术和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给邪气以出路,则泻自愈。脾胃虚弱者,气血之生化不足,或脾不统血而致便血,可造成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心火上行,导致心烦失眠。对于心肾不交者李仝教授常用黄连,肉桂调和阴阳,熟地黄补肾水,川牛膝降心火,交通心肾以达到水火既济。

    综上所述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0 字符